知識改變命運 2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裏的馮道 作者:薑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親沒有看走眼,他的這個兒子確實是個讀書的好材料。天上的文曲星,差不多就是馮道這個樣子。
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要想擠進城市的中產階層,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隻能好好讀書,才有機會擺脫貧瘠的黃土地。
讀書入仕,錄取的比例基本上幾千分之一的概率,雖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畢竟還有機會。來自下層的不滿,並不是少數人占據高位,而是不給下層人士上升的信道,階層世襲化、固定化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貝多芬在《至韋格勒書》中這麽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馮道的父親給兒子設定的人生道路是讀書入仕,雖然說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天下大亂,但科舉一直沒有中斷,就像現在考公務員一樣。
讀書是一個耐力活,沒有耐心是讀不下去的,好在年輕的馮道性格比較純厚,能耐得住寂寞。馮道每天麵對累如山積的書籍,卻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因為馮道知道,讀書,是他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馮道都讀了哪些書,史書上並沒有留下記載,但可以推測一下。
首先,儒學經典九經是必讀的,九經是指《周禮》、《儀禮》、《禮記》、《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周易》、《尚書》,以及《詩經》最流行的一個版本《毛詩》。
九經是唐朝明經科必考的書目,也是一般知識分子必讀的,馮道不可能不習讀這些儒經。
在高宗至玄宗的這幾十年中,朝廷科考取士時還曾經增加了《道德經》和《爾雅》。前者和馮道的名字緊緊相連,後者的作用就像中小學生身邊離不開的《新華詞典》一樣,馮道肯定會讀這些書的。
有一部唐朝的農村兒童入學啟蒙教材《兔園策》不得不提。
《兔園策》是唐太宗兒子蔣王李惲讓自己手下的文人編撰的,共有三十卷,分為四十八個門類。該書在經、史、子、集中摘錄一些有曆史借鑒意義的事件、曆史典故等,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學唐詩》以及小學生曆史課本,主要流行於北方農村,幾乎是每家都有《兔園策》。
馮道作為北方農村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自然會讀到這本書。讓馮道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這本書,若幹年後被一些士族出身的假名流們大加嘲諷,這是後話。
除了這些大部頭之外,馮道還讀過大量詩詞歌賦,這屬於文學史範疇。
唐朝的公務員考試不像明、清兩代專在死記硬背的八股文中選取書呆子,而是更注重考試人員的全麵素質,其中就包括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詩類科目。
在馮道年輕的時候,天下大亂,軍閥混亂,曾經燦爛炫目的大唐詩歌競賽已經拉下了帷幕。所以那些唐朝詩壇大腕們的作品,馮道都有機會接觸到,比如比馮道時代稍早的大詩人聶夷中那首著名的《傷田詩》,馮道就能倒背如流。
馮道性格內向,有定力,可以做到坐懷不亂,這是讀書的好材料。不像有的孩子勉強讀了兩頁書,就扔下書本到外麵摟草打兔子去了。
馮道讀書能沉得下來,此時的馮道還沒有那些功利性的想法,他熱愛讀書主要來源於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馮道每天沉浸在《禮記》、《周易》、《大學》這些古典書籍中不可自拔。久而久之,馮道已經養成了不讀書便覺得人生無樂趣的好習慣。
放鬆的心態,才是馮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抱著過於功利的心態讀書,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因為你的心態已經陷在功利的泥潭中。
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要想擠進城市的中產階層,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隻能好好讀書,才有機會擺脫貧瘠的黃土地。
讀書入仕,錄取的比例基本上幾千分之一的概率,雖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畢竟還有機會。來自下層的不滿,並不是少數人占據高位,而是不給下層人士上升的信道,階層世襲化、固定化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貝多芬在《至韋格勒書》中這麽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馮道的父親給兒子設定的人生道路是讀書入仕,雖然說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天下大亂,但科舉一直沒有中斷,就像現在考公務員一樣。
讀書是一個耐力活,沒有耐心是讀不下去的,好在年輕的馮道性格比較純厚,能耐得住寂寞。馮道每天麵對累如山積的書籍,卻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因為馮道知道,讀書,是他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馮道都讀了哪些書,史書上並沒有留下記載,但可以推測一下。
首先,儒學經典九經是必讀的,九經是指《周禮》、《儀禮》、《禮記》、《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周易》、《尚書》,以及《詩經》最流行的一個版本《毛詩》。
九經是唐朝明經科必考的書目,也是一般知識分子必讀的,馮道不可能不習讀這些儒經。
在高宗至玄宗的這幾十年中,朝廷科考取士時還曾經增加了《道德經》和《爾雅》。前者和馮道的名字緊緊相連,後者的作用就像中小學生身邊離不開的《新華詞典》一樣,馮道肯定會讀這些書的。
有一部唐朝的農村兒童入學啟蒙教材《兔園策》不得不提。
《兔園策》是唐太宗兒子蔣王李惲讓自己手下的文人編撰的,共有三十卷,分為四十八個門類。該書在經、史、子、集中摘錄一些有曆史借鑒意義的事件、曆史典故等,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學唐詩》以及小學生曆史課本,主要流行於北方農村,幾乎是每家都有《兔園策》。
馮道作為北方農村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自然會讀到這本書。讓馮道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這本書,若幹年後被一些士族出身的假名流們大加嘲諷,這是後話。
除了這些大部頭之外,馮道還讀過大量詩詞歌賦,這屬於文學史範疇。
唐朝的公務員考試不像明、清兩代專在死記硬背的八股文中選取書呆子,而是更注重考試人員的全麵素質,其中就包括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詩類科目。
在馮道年輕的時候,天下大亂,軍閥混亂,曾經燦爛炫目的大唐詩歌競賽已經拉下了帷幕。所以那些唐朝詩壇大腕們的作品,馮道都有機會接觸到,比如比馮道時代稍早的大詩人聶夷中那首著名的《傷田詩》,馮道就能倒背如流。
馮道性格內向,有定力,可以做到坐懷不亂,這是讀書的好材料。不像有的孩子勉強讀了兩頁書,就扔下書本到外麵摟草打兔子去了。
馮道讀書能沉得下來,此時的馮道還沒有那些功利性的想法,他熱愛讀書主要來源於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馮道每天沉浸在《禮記》、《周易》、《大學》這些古典書籍中不可自拔。久而久之,馮道已經養成了不讀書便覺得人生無樂趣的好習慣。
放鬆的心態,才是馮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抱著過於功利的心態讀書,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因為你的心態已經陷在功利的泥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