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馮道“背叛”了石敬瑭的托孤,拋棄了石重睿,改立石重貴,遭到了南宋大儒胡安國的強烈炮轟。


    胡安國,南宋初大儒,因死後諡號文定,所以世稱胡文定。這位老先生對“事五朝曆十君”的馮道向來是瞧不上眼的。


    宋人葉隆禮在《契丹國誌》卷二記載完馮道有違石敬瑭托孤遺願,改立石重貴之後,附上了胡文定公一條批判馮道的評語。


    “胡文定公曰:晉高祖以幼子委馮道,道不可,盍明言之,乃含糊不對。死肉未寒,乃背顧命,其視荀息為如何?”


    胡安國指責馮道有違臣節。如果馮道不想立石重睿,那就當麵直接說要立石重貴,讓石敬瑭死也死得明白。何必當麵支支吾吾,背後卻耍花槍,立了石重貴。和荀息相比,馮道相差何其遠也!


    荀息是春秋晉國時的大夫,事晉獻公姬詭諸。晉獻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二晉文公姬重耳的父親。春秋著名妖女驪姬的老公,就是這位晉國國公。


    晉獻公討厭太子申生及重耳、夷吾,要立驪姬所生兒子姬奚齊,由荀息托孤輔政。結果奚齊剛立沒多久,就被權臣裏克殺掉。荀息覺得有愧於獻公托孤,準備自殺,被人勸住,後立小驪姬所生的兒子卓。沒想到姬卓又被裏克殺掉。荀息不服裏克,為裏克所殺,算是對得起晉獻公的托孤之請。


    不過胡安國先生拿馮道比之荀息不太合適,反而是他們的本朝太祖趙匡胤比之荀息再合適不過了。


    胡安國攻擊馮道有負石敬瑭托孤之請,但他決不會攻擊趙匡胤是如何有負周世宗柴榮托孤的。


    從趙匡胤篡位後的言行來看,他在周朝就有了當皇帝的心思,隻是懼柴榮雄武而不敢發。既然趙匡胤有稱帝之心,那麽他在柴榮托孤時為什麽“道不可,盍明言之”。直接對柴榮說我想當皇帝,陛下不要讓我托孤?另選他人。


    馮道至少有心要立石重貴,但也沒回絕石敬瑭要立石重睿的意思,隻是“含糊對之”。趙匡胤呢?可是跪在柴榮麵前指天畫地要保幼主的。柴榮剛死半年,趙匡胤就要殺柴榮的幾個幼子。


    胡安國們的客觀哪裏去了?


    馮道沒有接下石敬瑭的話,也隻是含糊應對要立石重睿,嚴格來說不算托孤,隻能說是石敬瑭希望馮道能立石重睿。而即使立了石重貴,天下依然是石家的……


    趙匡胤背叛自己對柴榮許下的諾言,是史有明載的。


    《宋史·石守信傳》記載,趙匡胤打算讓老將符彥卿執掌禁軍,但卻遭到天下第一名吏趙普的堅決反對。趙匡胤被問急了,大聲說道:“朕待彥卿素厚,彥卿必不負朕。”


    趙普冷冰冰地回了一句:“陛下奈何負周世宗?”


    趙匡胤被兜心一拳打的沉默無語,遂罷此議。


    柴榮死前,托孤大臣實際上有五個,三個文臣——範質、魏仁浦、王溥,兩個武臣,守城的韓通、統領天下最精銳禁軍的趙匡胤。


    之前的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柴榮不放心張永德,換上本屬二線人物的趙匡胤,目的當然是要趙匡胤輔助幼主的。


    結果又如何?趙匡胤在陳橋密謀發動兵變,闖進宮裏,第一件事就是要殺柴榮的幾個還在繈褓中的幼兒。還是潘美念著世宗的好,希望手下留情,雖然柴榮生前並沒有太多照顧潘美。趙匡胤大怒:“汝以為不可耶!(你難道認為不該殺掉柴榮的幾個小崽子嗎)”


    還有一例。


    後唐湣帝李從厚失國,石敬瑭殺掉李從厚所有身邊人員,導致李從厚最後被殺。胡文定公為此大發雷霆之怒,指責石敬瑭為臣不忠,認為如果即使是李從厚不當立,至少還有許王李從益也是明宗子,為什麽不立李從益?


    胡安國的質問看似很有道理。但問題是,趙匡胤做了與石敬瑭相同的事,胡安國為什麽不說即使柴守訓失國,周世宗還有幾個兒子,趙匡胤何不立之?


    李從厚的死確實與石敬瑭有直接關係,可趙匡胤不也要殺舊主幼子嗎?何況柴宗訓十九歲時死得不明不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裏的馮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狼並收藏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裏的馮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