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大聲宣布:“……渡河後,所有船隻全沉入河底,煮飯的釜甑一律鏟破毀滅。每個人隻帶3天的幹糧和飲水,3日內,我們將大敗秦軍,奪取他們的裝備和糧食……。”


    華北糧倉,軍事重鎮


    巨鹿城位於趙國京城邯鄲的東北,正處華北平原正中央,自古便是糧食的集散地。此城的規模頗大,城牆防衛力強,周圍盡是平原,是個良好的會戰場所。


    章邯攻打趙國時,張耳便迅速保護趙王歇離開邯鄲並進入巨鹿,以準備長期抗戰。


    趙國可以說是張耳和陳餘兩人共同建立的。張、陳兩人是魏國人,雖擁有國際聲望,但由他們擁立的趙王室,卻不容易得到趙人的向心力,張耳匆匆躲入巨鹿,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張耳年紀較大,陳餘是他的子侄輩,但陳餘非常仰慕張耳之風采,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秦滅6國後,曾重金通緝兩人,他們雖不斷化名逃亡,感情卻更為堅定。


    陳勝起義時,張、陳兩人曾投奔為其部將,並與武臣共同受命經營趙地。由於陳勝的組織鬆懈,張耳認為機會來了,便擁立武臣為趙王,正式建立趙國。


    但武臣的政權根本得不到趙國遺民的支持,張耳和陳餘在經營上相當辛苦。不久,武臣遇害,張、陳兩人立刻認真去找到一個名叫歇的原趙宗室遺族,並擁立他為新的趙玉。


    情勢雖較轉好,但曾為中原無敵軍團的趙國部隊,自然仍不服氣魏國籍的統帥,因此張、陳兩人所統領的趙軍,力量一直都不大。


    張耳等進入巨鹿後,章邯手下的首席智將王離,立刻率軍重重包圍,幸好城內糧食尚多,不至於很快陷落。


    富於謀略的張耳,很快看出巨鹿是個相當不錯的決戰戰場。以外交手腕煽動其他諸侯,一向是他的專長,因此雖是危機重重,張耳仍興奮地想導演這場空前龐大的“抗秦大決戰”。他對趙王說:


    “隻要各國的勇士群集在巨鹿平原上,將和秦國進行最猛烈、最具有決定性的一戰。”


    張耳不斷鼓勵在巨鹿的趙軍,讓他們體認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以能夠成為秦軍潰滅之戰的誘餌為榮啊!”


    守住孤城,最重要的是等待外援。張耳發揮了他驚人的外交天才。


    楚懷王派出北征軍團,首先響應其號召。


    齊國兩大集團——田都、田建,都派出了部分的武力前來援助。


    北方的燕國和代國也來了數萬軍馬。


    連剛建國不久的魏國,也派出少數兵力前來湊熱鬧。


    張耳也深知除了楚國外,其他諸侯的兵力,不過是“啦啦隊”而已。因此當宋義在安陽連待46天時,張耳接到情報,真是氣急敗壞了。


    援軍若發揮不了力量,城內守軍士氣可能會崩潰,那麽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候,張耳尚餘的一個希望是在北方駐紮的生死之交陳餘的軍團。


    刎頸之交,背信忘義


    陳餘在邯鄲陷落前夕,正率著自己的軍隊,和刺殺武臣的李良軍團作戰。趙軍作戰力強,李良不敵潰走,陳餘便將其軍團部署在常山附近,號稱河北軍團。


    張耳陪同趙王逃入巨鹿時,陳餘也將軍隊帶到巨鹿北麵,互成犄角,以監視王離軍的動向。


    但陳餘卻以靜製動,對巨鹿趙軍的危機視若無睹。張耳數度派人催其出兵,陳餘皆“敷衍兩句”而已。連來到附近的諸侯部隊,都看不過去:


    “趙國有危機,身為大將的陳餘卻置之不理,卻要我們外人去冒險,真是豈有此理!”


    張耳不得已,便派自己宗族的大老張黶及陳餘宗族的領袖陳澤冒險出城,來到陳餘營中求援。


    “右丞相(張耳)和將軍乃刎頸之交,怎能背信忘義?巨鹿城危在旦夕,將軍卻坐視不救,恐為天下人恥笑。”


    陳餘卻無動於衷地表示:


    “在趙地附近的秦軍多達30餘萬,就隻算王離圍攻巨鹿的兵力也有10餘萬,我河北軍團區區2萬餘,若莽撞行事,無異白白送死,不如保留實力,以待機會!”


    兩位特使極力哀求,陳餘隻好派出5千軍隊,由兩特使率領偷偷入城。


    但這個特遣部隊的行動,早被王離發現,尚未近城使被擊得潰敗。


    正當巨鹿的守軍即將崩潰之際,卻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滯留安陽的楚國主力部隊,在項羽率領下急速北上,先鋒部隊甚至已渡過黃河,即將接近巨鹿戰場了。


    章邯vs項羽,智將對猛虎


    在秦軍主將章邯的心目中,巨鹿也是個大會戰的主戰場。


    章邯雖然擁有30萬大軍,其實也是相當麻煩的。所有的糧秣完全自理,關中不可能作任何補給,尤其進入11月寒冬後,運輸困難,因此章邯也認為唯有速戰速決,才可解除秦軍的危機。


    “在巨鹿將一切問題都徹底解決吧!”


    因此他也將兵力全部部署在這一帶。


    主力軍由自己率領,坐鎮巨鹿南方的棘原城,約有20餘萬人馬。


    前鋒部隊由一向謹慎富謀略的王離率領,將巨鹿城團團圍住。


    由於補給困難,任何糧秣都不得失散,章邯乃在棘原到巨鹿間建立市道,直接通往黃河附近。南道是一種兩邊用土牆圍住的通路,避免有人來劫糧。


    章邯派軍團中最勇猛的大將蘇角率軍巡回保護兩道,由於蘇角以殘忍善戰聞名,沒有一個諸侯敢來動劫糧的腦筋。


    負責補給工作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涉閑,他坐鎮在巨鹿城外大營中,指揮人員調派及後勤支援事宜。


    嚴格來講,秦軍組織嚴密,是屬“黃金”陣容,尤其主將章邯足智多謀,善於調派集結軍力,更使秦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以人力部署來講,在巨鹿平原駐紮的秦軍,光王離和蘇角的軍隊,便超過10餘萬人。


    楚軍顯然居於劣勢,各地來的援軍不多,大多以5千到1萬之譜,巨鹿城內的趙軍雖號稱5、6萬,但大多是後勤人員,真正作戰部隊不到3萬。尤其長期被圍困下,士氣低落,能否打場硬戰,頗讓人懷疑。


    惟一能用的是項羽自己的主力部隊,約有7萬餘,若發動內外夾擊,兵力或許可勉強敵得過王離軍團,但章邯駐守南部棘原尚有二十萬秦軍,隨時可能支援。因此,項羽惟一的勝算是閃電突擊王離及蘇角軍團,讓章邯來不及支援,便能順利解開巨鹿之圍。若是一擊不中,想要和章邯的黑衫軍長期對陣,就算項羽再勇猛,也毫無勝算機會。


    這一點,身為策劃主導者的範增,心中非常清楚。


    攻打甬道,突擊策略


    愈接近黃河,北岸秦軍活動的情報愈多,範增便愈感心焦。


    倒是項羽十分放得開,為顧及全軍士氣,他不讓北征的楚軍完全知道真實的情報,而且顯得自信滿滿。他還將思考性工作完全交付給範增,自己則整天高高興興,盡情唱著行軍歌鼓舞士氣,浩浩蕩蕩地領軍向北行進。


    每到深夜,範增才到項羽營中共商大計。


    “惟一的機會是突擊!”


    “那就這樣幹吧!”


    項羽那股毫不在乎的語氣,與其說是大軍統帥,不如說更像一位想惡作劇的頑童。


    範增心中不禁暗想:“不知輕重的家夥!”但還是接著說道:“章邯在巨鹿附近建立運糧甬道,效率很不錯,隻要前方不缺糧,我們便很難有突擊的機會。王離軍的部署,嚴密而體係分明,幾乎沒有可乘之機。


    “甬道這麽重要,那麽我們就攻打甬道吧!”


    項羽很直覺地表示他的自信。


    範增心中暗叫道:“我為什麽沒有想到呢?”


    對項羽直覺的作戰天才,範增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攻擊甬道是個好方法,的確可以擾亂他們的軍心!”


    不過護衛而道的是秦軍首席猛將蘇角,光聽到這個名字,就沒有多少軍隊敢接近南道了。


    為了試探秦軍接受突擊的反應,項羽派盜賊出身的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先率二萬先鋒部隊渡河,乘機攻擊蘇角部署黃河北岸的軍隊。


    英布勇猛又富經驗,他先派遣特使去通知巨鹿北方的陳餘,要其同時揮軍南下,吸引住王離軍團的注意力。


    陳餘聽說楚軍北上,也不敢怠慢,立刻率全軍南下,在巨鹿西側和王離對陣。


    英布趁勢攻擊黃河北岸甬道。


    秦軍的甬道大多可聯結至駐軍堡壘,但也有些甬道在較偏僻位置,英布專門選擇這種甬道攻擊。


    由於兵力不足,英布並不想攻占甬道,他的攻擊目標隻在破壞。因此他將軍隊分成數十小組,分別選擇攻擊數處南道,破壞後便用巨石和大樹阻擋,綿亙10餘公裏,以切斷秦軍補給。


    負責甬道的猛將蘇角,知名度極高,因而難免有些輕敵。當他獲得楚軍渡河情報,知道人數不多,而且由原先盜賊出身的英布率領,一開始便一副很不在意的樣子。


    等到楚軍分別攻擊甬道,他便認為英布仍不脫離盜賊本色,隻會偷雞摸狗而已,因此隻分別派出小部隊,虛張聲勢地準備分頭去剿滅破壞甬道的各組楚軍。


    蘇角萬想不到,英布是有備而來的。他一聽到秦軍分別前來剿討,立刻吹起集結信號,各小組楚軍乃火速向英布所在的定點集合。


    英布便立刻放下破壞工事行動,選擇各組秦軍中人數最多的一組為攻擊對象,自己一馬當先,衝向該隊領軍的秦軍將領。


    秦軍分散而來,楚軍卻火速集中,人數最多的這組秦軍,比起來仍成了少數。更糟糕的是這次特遣隊的指揮官也在這兒,如果這支特遣隊被殲滅,甬道的接觸戰秦軍便算失敗,對長期不知失敗滋味的秦軍,實在是一次重大打擊。


    因此英布發動空前猛烈攻勢,這支特遣部隊根本尚未搞清楚是怎麽一回事,已被打得支離破碎,落荒而逃。


    蘇角接獲消息大吃一驚,其尊嚴所受到的傷害比實際上的損兵折將更為嚴重。因此,他集結五萬餘兵力,打算一舉擊滅英布的先鋒軍團。


    這時陳餘的軍隊也和王離軍團有了小接觸,陳餘被迫撤軍10餘裏,並派人火速要求南岸的項羽主力軍盡快北上支援。


    破釜沉舟,項羽孤注一擲


    接到英布獲得小勝的情報,楚軍歡聲雷動,這是項梁被擊潰後楚軍第一次的重大勝利。


    遣回陳餘的特使後,項羽決定全軍火速渡河。


    這是個非勝即亡的戰爭,項羽心裏非常清楚,因此他才表現得如此灑脫。


    時候到了,他必須給全軍一個必死的決心。


    吃過晚飯後,項羽下令軍隊集合在河邊。他自己站在河畔的小丘上,讓所有軍隊都看得到他。


    扯開宏亮的嗓子,項羽大聲宣布:


    “我們即將渡河,援趙滅秦,大家要有非勝必死的決心。渡河後,將所有船隻全沉入河底,煮飯的釜甑一律鏟破毀滅,不帶在身邊。每個人隻帶三天的幹糧和飲水,三日內,我們將大敗秦軍,奪取他們的裝備和糧食,並接受巨鹿城中趙王的豐盛招待,如何?兒郎們,把生命暫時交給我吧!”


    項羽的聲音,大家自然無法完全聽到,但負責傳令的將領們,不斷向外複誦項羽的指令。


    現場的氣氛,激起楚軍高昂鬥誌,沒有一人猶豫,立刻大聲歡呼,並毀掉一切武器以外的大小輜重,最後連營房也燒毀了。


    在項羽領導下,楚軍徹夜緊急渡河。


    北岸的英布和蒲將軍沿著甬道建立臨時橋頭堡,準備硬接蘇角的猛烈攻擊,並等待項羽渡河後,由南方發動夾擊。


    破曉時刻,蘇角親臨戰場,勇猛的黑衫軍立刻向英布的臨時堡壘發動猛攻。


    雖然有楚軍渡河的情報,但蘇角判斷,楚軍完全渡河至少要一整天,待擊潰英布軍後再反擊,正好可以攻擊半渡的楚軍。因此他決定集中力量先打英布軍。


    為爭取時間,英布下令全力奮戰,等待項羽的主力部隊到來。


    激戰到午時前刻,楚軍仍無敗象,蘇角不禁有些煩躁,他仍擔心著渡河的楚軍,如果陷在此地太久,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南方的哨兵已久無情報,楚軍主力的現有動態已無法完全掌握。


    這時候,突傳來南方雷鼓震天的聲音。


    蘇角大驚,立刻派人探查,探馬回報說:滿山遍穀的楚軍正越過河邊丘陵,往戰場快速推進中。


    戰場上的情勢立刻成了五萬對七萬,秦軍明顯處於不利情勢,加上項羽部隊屬生力軍,秦軍已力戰半天,早呈疲憊。英布軍乃乘機由堡壘殺出,秦軍反被南北夾擊。平坦的地勢,無險可守,秦軍士氣立刻崩潰。


    紅色戰袍和紅色旌旗的楚軍,以騎軍作先鋒,衝散部署在平野上的秦軍。項羽由山丘上往下望,隻見成帶狀的“紅潮”將“黑雲”分割成一塊一塊的。


    一小團、一小團的秦軍在失去聯絡後,鬥誌全失,開始棄械投降。


    蘇角的指揮部也被困在其中,對於一個從未吃過敗仗的將領,他完全傻掉了,甚至忘掉了在被殲滅前,應火速派特使通知友軍。


    五萬大軍很快隻剩下蘇角近衛部隊的五千餘人,眼見大勢已去,蘇角決定以身殉職。


    他下令組成五百敢死隊,親自率領他們衝向山丘上的項羽大本營。


    楚軍由四麵八方以箭雨攻擊,不到一刻鍾,一代猛將和他的敢死軍團,全部死在箭叢中。


    秦軍投降的部隊,超過三萬餘人。


    王離兵敗,巨鹿解圍


    蘇角將所有軍團部署在平野上,是秦軍最大的不幸。


    從四麵八方圍攻,致使秦軍無一漏網之魚,卻也是楚軍令人難以置信的幸運。


    這時,巨鹿平野上5萬餘的王離軍團、2萬多的涉閑後勤部隊,以及部署在棘原的10餘萬章邯主力部隊,完全不知道蘇角軍團已被離奇殲滅的真實情況。


    範增判斷這是天賜良機,如果能火速擊潰王離軍團而解開巨鹿之圍,再會合趙軍和來援的各諸侯軍團,章邯的主力部隊再強,也無用武之地了。


    項羽下令已奮戰到疲憊的英布軍團,看管投降的秦軍,自己率領的五萬餘主力部隊,在搶奪秦軍的糧秣、飽餐一頓後,也不休息,立刻火速北進。


    王離的部署比蘇角要嚴謹得多。


    雖也是駐紮在平野上,城中又有趙國的五萬餘守軍,王離卻擺出了層層的方陣,後麵的部隊仍不斷對外圍保持完整的緊戒狀態。


    隻是巨鹿城的戰線太長,各處又有諸侯援軍,陳餘的軍隊也已到達城西幹擾,使王離的部隊的分布稍嫌廣了一些,聯絡上有些不利。


    更糟糕的是從兩天前,後方便斷糧了,負責補給的涉閑雖立刻派出特遣隊緊急運糧,但南道多處斷絕,使補給工作陷入困境。


    王離預感大事不妙。


    他將圍城工作交付親近副將,自己則率領一支萬餘人的特遣部隊,南下探察戰情,並派出十數組探馬,深入南方前線搜集情報。


    探馬很快報告蘇角軍團的悲劇。


    王離暗叫一聲“完了”,憑自己的力量,根本擋不住項羽的主力軍,何況四周圍又有諸侯的援軍,加上趙國守軍,秦軍必陷入絕處。


    他立刻派出急使去通知涉閑軍團,並向棘原的章邯軍團緊急求援。


    任務分配剛完,前線緊急軍報,項羽的先頭騎兵部隊已距離不到20裏。


    王離下令特遣隊組成方陣,全力抵擋楚軍攻擊,以爭取時間。他自己則率領親近侍隊,火速返回圍城軍團的指揮總部,並傳令各圍城部隊將領調整防線向外,以抵擋項羽之援軍。


    但他萬想不到項羽本人竟然也在先頭的騎兵部隊中。


    主將一馬當先,楚軍士氣如虹,王離安排的特遣部隊根本不是對手,在一開始的接觸戰中便被擊潰了。


    項羽來不及整頓戰場,頭也不回,便率領騎兵隊直攻王離的圍城部隊。


    雖然接到指令,但圍城部隊的將領們還來不及調整陣容,項羽的軍隊就已經到來;在騎兵先鋒隊的後麵,排山倒海的楚軍接連而至。


    最倒黴的是王離,他急著通知各單位應變,致使自己還來不及到達總指揮部,便被項羽追及,少數親侍部隊自然不是對手,王離隻好棄械投降。


    雖然失去主將,但王離的圍城軍團仍盡力奮戰,他們組成了九層的方陣,試圖抵擋楚軍攻勢。


    項羽身先士卒,在前麵衝刺,楚軍先鋒騎兵隊護主心切,隻好舍命相隨。王離軍不能擋,項羽瞬間連破九層方陣,抵達巨鹿城邊。


    城外守軍和周圍的諸侯援軍全看呆了,還來不及反應,圍城秦軍已被楚軍完全衝散。


    項羽下令趙軍開城接應,再率全軍火速回擊,以會合後麵的楚軍。


    秦軍碰到這種窮凶惡極的追打,士氣全失,紛紛棄械投降,楚軍有如虎入羊群,個個以一當十。戰場上血流成河,諸侯軍全作壁上觀,根本不知道如何加入戰局。


    楚軍大獲全勝,生擒秦軍三萬餘人。


    固守糧秣的涉閑,眼見大勢已去,不忍辛苦運來的糧秣為敵軍所得,乃下令焚燒糧秣,自己衝入火海中自焚而死。


    無敵軍團的10餘萬巨鹿圍城黑衫軍,一天不到便全部崩潰,不但諸侯全嚇壞了,連策劃這場戰爭的範增也看傻了,他不得不對項羽的軍事天才重行估價。


    巨鹿城解圍,趙國軍民歡聲雷動,張耳和趙王歇親自到城外慰勞楚軍。


    項羽在巨鹿城設置臨時大本營,並約見各諸侯援軍統帥。


    各將領看到楚軍的英勇和項羽的作戰天才,無不心驚膽戰,深為羞愧,進入轅門時皆跪行向前,不敢抬頭。經由這次儀式,項羽已成為諸侯軍的大統帥。


    接下來的工作,是往西進軍,攻取關中。


    但項羽心目中最大的敵人,卻是駐守在棘原的章邯主力部隊。


    翻臉成仇,趙國主權削弱


    巨鹿圍城戰之初,張耳本有意借機號召各諸侯的合縱力量,使趙國成為抗秦的主導者。


    想不到秦軍意外的強大,各諸侯援軍動口不動手,使張耳幾乎弄巧成拙。


    最令張耳痛心的是曾有生死之交的陳餘,在危急關頭居然見死不救,更厚顏寡恥地公開表示是為了保存實力以為趙國報仇。


    幸得項羽幫助,才能死裏逃生,張耳對陳餘恨入骨髓。尤其是陳澤和張黶出外求援失蹤,張耳懷疑是為陳餘所害,因此不斷地找機會責問陳餘,陳餘實在受不了,很生氣地回駁道:


    “想不到君侯您如此怨恨我,那麽教我如何承擔起這個大將的責任呢?”


    於是解除自己的大將印綬,推給張耳,張耳見陳餘這突發行為也愣住了,不敢馬上接受。


    兩人僵在那兒,陳餘也感到尷尬,乃借口上廁所,離開現場。


    張耳的賓客立刻乘機進言道:


    “臣聽說天意要給的若沒有接受,可能反而會受其害。現在陳將軍交還將印,君候不接受,在天意上反而不祥,不如乘機收其將印,奪其軍權。”


    張耳從之,便令部屬把陳餘的將印收了起來。陳餘回來後,見張耳居然沒有推辭,不禁大怒,便直接離開巨鹿城,和親信數百人到河邊狩獵,不再參與趙國的重建工作。到此陳餘、張耳也正式絕裂,甚至種下日後反目成仇的原因。


    由於邯鄲城已遭嚴重破壞,而且章邯仍駐紮於棘原,隨時可能反攻,張耳乃陪同趙王歇暫返靠近東方的信都,以維持趙國政權的運作,把和章邯對抗的任務完全交給了楚軍。


    經過巨鹿血戰的輝煌戰果,項羽早已成為中原北方諸侯軍的最高領袖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人類在自然中,原本隻是渺小而脆弱的生物之一,但某些人卻急著去表現他的偉大及聰明,違反了自然之理,結果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傷害。所以若能絕聖棄智,回複大自然的本色,反而是民利百倍了。


    口號唱得愈響的,必定是問題愈多的,所以隻有在絕仁棄義的時候,仁義才最能被遵守,人民也才能恢複孝慈。


    每個人都自認為聰明,每個人都隻顧著保護自己利益的時候,社會自然是笑貧不笑娼,貪汙橫行,盜賊都成了英雄。所以隻有絕巧棄利的時候,這個世界才能循規蹈矩。


    聖智、仁義、巧利,其實都是人偽,隻是種文采而已,是不足以順其自然來治理天下的,所以會刻意的強調,要別人來遵守。其實這樣的方法,隻會把事情搞得愈糟罷了。


    老子這段話是崇尚樸質、反對文采,或許會被視為違反社會進步,但若以經驗層次觀之,老子的說法卻頗有道理。過分運用智慧,的確常弄巧成拙,不如樸質直接的來得有效果些。


    宋義出任卿子冠軍時的故作姿態,張耳以巨鹿為戰場想重建合縱美夢的規劃,陳餘過分的自我保護,反而損害了和張耳多年的友情,在顯示知識分子的虛偽及浮華。因此當初生之犢的項羽出現,以樸質無華的作風,憑著決心和勇氣去展現人類求生存最原始的本能時,一些沙場老將立刻黯然失色。


    擊敗項梁後,揮師北上包圍邯鄲的章邯軍團,在戰略上的確是明銳而出色的。但連續的重大勝利,使軍團將領顯出了要命的驕氣,以王離、蘇角及涉閑的勇猛、智慧及經驗,如果不是過於重排場、擺姿態,憑項羽的楚國北伐軍的實力,絕不可能如此輕易便獲得勝利的。


    相反地,項羽在這一次身任全軍統帥的“處女秀”中,絕少有表現的野心,隻想為項梁複仇,隻想全力去解救邯鄲之圍,“少私寡欲”,反而能完全發揮驚人的作戰實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邦大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文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文德並收藏劉邦大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