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草山行館:解密蔣介石謀『反攻大陸』之『國光計劃』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 作者:師永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9年,國民黨軍隊倉皇逃竄,潰不成軍,敗象已成定局,原本還在川滇奔走,希望穩住西南局麵的蔣介石,終究強打起精神,與蔣經國冒著炮火轟擊的風險,於1949年12月10日下午2點,自成都鳳凰山機場搭乘由衣複恩、夏功權駕駛的dc-4運輸機飛往台灣。
由於大陸近半已被解放,毫無塔台指引或地形地物參考,全程無線電關閉,在9000尺到10000尺的雲霧中摸索7個多小時,高飛了氧氣不足,低飛了又擔心解放軍炮火,異常狼狽。蔣介石途中“假眠三小時,未能成寐”,直到晚間9點,軍機才確定飛過福州平潭,並於10點順利降落台北,在陳誠陪同下,坐車抵達位於陽明山巔的草山官邸入住,直到半夜才就寢,雖然頹敗依舊,但相較於成都的驚險,他在日記中記載,陽明山“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灰塞陰沉相較,則判若天淵也”。
從這一刻開始,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149號、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旁的草山行館,正式成為台灣首座“總統官邸”。蔣介石此後再未回到大陸,也從未離開台灣。
雖然台灣地區和美國關係因朝鮮戰爭迅速升溫,讓蔣介石穩住偏安局麵,但蔣介石從此沒有再踏上故鄉一步,甚至也從未離開過台灣,如同被禁足在這個小島上,有誌難伸。
草山行館在士林官邸完工後功成身退,成為蔣介石夏日“駐蹕”處,接待過無數權貴政要。蔣介石故去後,草山行館一度荒廢,卻因轉型藝文空間而找到新生命。隻是隨“去蔣化”風波越演越烈,草山行館終毀在一場深夜惡火中,似乎訴說著“兩蔣”在台灣的命運。
由於大陸近半已被解放,毫無塔台指引或地形地物參考,全程無線電關閉,在9000尺到10000尺的雲霧中摸索7個多小時,高飛了氧氣不足,低飛了又擔心解放軍炮火,異常狼狽。蔣介石途中“假眠三小時,未能成寐”,直到晚間9點,軍機才確定飛過福州平潭,並於10點順利降落台北,在陳誠陪同下,坐車抵達位於陽明山巔的草山官邸入住,直到半夜才就寢,雖然頹敗依舊,但相較於成都的驚險,他在日記中記載,陽明山“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灰塞陰沉相較,則判若天淵也”。
從這一刻開始,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湖底路149號、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旁的草山行館,正式成為台灣首座“總統官邸”。蔣介石此後再未回到大陸,也從未離開台灣。
雖然台灣地區和美國關係因朝鮮戰爭迅速升溫,讓蔣介石穩住偏安局麵,但蔣介石從此沒有再踏上故鄉一步,甚至也從未離開過台灣,如同被禁足在這個小島上,有誌難伸。
草山行館在士林官邸完工後功成身退,成為蔣介石夏日“駐蹕”處,接待過無數權貴政要。蔣介石故去後,草山行館一度荒廢,卻因轉型藝文空間而找到新生命。隻是隨“去蔣化”風波越演越烈,草山行館終毀在一場深夜惡火中,似乎訴說著“兩蔣”在台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