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裕仁訪台,草山大出風頭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 作者:師永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明山,昔稱“草山”,是台北市公認的富人居、風生水起之地,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環繞的這片穀地,由於大屯山區豐富的硫黃礦。早在明代,就有漢人前來與當地少數民族以物易物;荷蘭人更將草山硫黃當作重要輸出品。
清代因怕賊寇藏匿在草山樹林中,盜取硫黃,因此定期放火燒山,整個草山山區隻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每逢秋季就會白滿了山頭,成為當地特殊景觀,“草山”因而得名。
日本占據台灣後,約於1901年發現草山溫泉,展開山區道路開發。台灣土地株式會社鑒於草山觀光潛力,積極收買紗帽山麓土地,吸引不少日本人到此開設公共浴場、俱樂部、溫泉名湯、旅館與療養院所或大商家的私人別墅,草山因此名聲響亮。1923年,為迎接裕仁高調訪台,殖民政府在草山設置通信設備和郵便局等設施,並展開係統造林,名聲顯赫的草山禦賓館也應運而生。
原名“草山禦休憩所”的草山禦賓館落成於1922年,是殖民政府為迎接裕仁隔年來台而在全台修築的貴賓館,並且是唯一的新建築。殖民政府以山豬湖旁土地,與世居草山的吳氏家族以地易地,才換得這塊背山麵溪穀,風景視野最佳之處,僅僅65日,以“財團法人台灣救濟團”名義修建草山禦賓館,土地產權屬於“台灣總督府”。
此處占地廣大,庭園草地近8250平方米,眺望鬆溪及紗帽山,環境優美隱秘;施工者為著名營造商池田好治。平房式主屋由杉木搭建,屋頂鋪設紅色日本瓦,麵積僅165平方米,入口采西洋風格,一旁設有用人房,未規劃留宿空間。
因此1923年4月25日,裕仁前往北投溫泉遊覽途中曾到此休息用餐約兩小時,但未住宿。當時裕仁曾要求拍照留念,沒想到因相機故障,使得裕仁草山之行沒有留下多少照片。
◆草山禦賓館洋館西向立麵照
在日據時期享有皇家聲名的“草山禦賓館”,僅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享用其中的溫泉賓館,一般人隻能望而卻步。該賓館落成後,先後入住的人物均聲名顯赫:裕仁皇太子、“總統”蔣中正、孫科、孫科之子孫治平和孫治強。草山禦賓館摻雜著和洋並存的設計思維,流行於明治後期,緣彼時“台灣總督”適逢文人接替,為向皇室展現殖民地之初步成果,表現不同於政治母國之空間風貌。為迎接裕仁皇太子的光臨,設計了不同以往的社交空間來接待東宮殿下。草山禦賓館的空間劃分相當細致,分為洋館、和館(別稱“日本家”)與洋房。洋館整體風格受西式概念的影響,庭院裏栽植原生的筆筒樹,營造一番南島、亞熱帶藍天椰林的風情。和式風格在西洋概念下亦有顯露,如設有“緣側”,即日本人飲茶、觀庭、供忍者來回奔跑的麵外長廊,可拾級而下進入戶外充滿禪意的養心庭院。(上圖)
之後當地溫泉與旅遊業迅速起飛,同時豎立多座紀念碑,以紀念裕仁此行,大屯山並於1932年列入“國立公園”[1937年12月27日,在日本殖民政府推動下,“大屯國立公園”與“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新高阿裏山國立公園”三座公園同時成立。不過國民黨來台後,相關“國家公園”建製取消,直到1985年9月16日,經過多年規劃並解決土地資源糾紛後,陽明山公園正式成立,其範圍以大屯火山匯的中心地帶為主。]。為慶祝日本在台執政40周年,殖民政府並於1935年舉辦“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在草山設有分館,因此順道鋪設士林與草山間汽車道路,使交通更為便利。
◆花木掩映中的草山禦賓館
1998 年, 台北市政府為妥善保存草山禦賓館,在取得孫科之子孫治強的同意之後,宣布其列入古跡保存範圍。但由於草山禦賓館產權複雜,年久失修,如若修葺則需動用高額經費,至今仍未開始修複作業,亦未對公眾開放。(下圖)
在這段時間內,草山陸續出現許多建築,但仍以草山禦賓館名聲最顯赫,並於1933年改名為“草山貴賓館”,或稱“太子樓”“太子亭”,平時偶有日本皇族、“台灣總督府”高官前來使用,一般人不得其門而入。倒是為解決投宿問題,後方的用人宿舍因此改建為約200平方米的日式木構住家房舍,形成和洋混合的新風格。
◆草山禦賓館洋館西向立麵照(現狀)
已有近90 年曆史的草山禦賓館,因位於山穀之中,毗鄰硫黃溫泉,氣候潮濕,周圍草木叢生。1973 年孫科去世之後,長期作為孫科宅邸的草山禦賓館漸漸陳舊,草木掩映之下逐漸失去往日之精巧秀麗。倒是庭院中的草木在適宜的氣候之中枯榮生衰,見證著時代的流逝。(上圖)
沿著西式入口門廊走入以社交為主的洋館,可看到專供裕仁休憩的“禦休憩室”,稱為“次間”的起居室、陽台、三間溫泉浴室。屋內采西式裝潢,拚木地板上鋪設亞麻油毯與壁紙,擺置藤桌藤椅,浴室貼有磁磚,有濃厚的亞熱帶風情。以住宿為主的和館麵積稍大,鋪設榻榻米,屬正統書院造型,設有和室客廳[即所謂“座敷”,功能相當於客廳,是日式宅邸中最尊貴重要的空間。和館內有12帖半及8帖的座敷,並各有8帖及6帖的次間。]、起居室及廚房、配膳室、管理人房,之後並增設浴室與溫泉水塔等設施,方便泡湯。
至於草山貴賓館外側係以奶油色油漆粉刷,並使用類似欄杆式挑高結構以避潮氣,還設有木製長廊連接洋和兩館,也可隨步走入日式庭院,是明治時期相當流行的建築風格。至於庭園則是依當地地形而修整,除了修辟水池,保留許多原生植物,並廣栽杜鵑花與櫻花、山櫻花,隨四季有不同景觀,因此很快就成為台灣風景明信片上的名勝地。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與宋美齡於1946年首度來台視察,他們在台北就是暫居在新園街一號,已更名為“草山第一賓館”的草山禦賓館。當時禦賓館產權已轉為台灣省政府所有,修建工作還是委托給草山行館同一位設計師李重耀負責。為方便蔣介石與市區交通,國民黨還在大門旁加蓋車庫。車庫前方並有日據時期修建、長達20米的防空洞,並有三間隔間,可供臨時疏散避難使用。
之後草山禦賓館成為國民黨接待黨政要員的重要住所,例如1948年10月,陳誠由滬飛台養病,甫抵台灣,由於暫無適合永久居住房舍,因此安排陳誠住在草山禦賓館前後約一個多月,才在台北市延平南路裝修好一棟二層小洋樓,讓陳誠夫婦定居。
清代因怕賊寇藏匿在草山樹林中,盜取硫黃,因此定期放火燒山,整個草山山區隻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每逢秋季就會白滿了山頭,成為當地特殊景觀,“草山”因而得名。
日本占據台灣後,約於1901年發現草山溫泉,展開山區道路開發。台灣土地株式會社鑒於草山觀光潛力,積極收買紗帽山麓土地,吸引不少日本人到此開設公共浴場、俱樂部、溫泉名湯、旅館與療養院所或大商家的私人別墅,草山因此名聲響亮。1923年,為迎接裕仁高調訪台,殖民政府在草山設置通信設備和郵便局等設施,並展開係統造林,名聲顯赫的草山禦賓館也應運而生。
原名“草山禦休憩所”的草山禦賓館落成於1922年,是殖民政府為迎接裕仁隔年來台而在全台修築的貴賓館,並且是唯一的新建築。殖民政府以山豬湖旁土地,與世居草山的吳氏家族以地易地,才換得這塊背山麵溪穀,風景視野最佳之處,僅僅65日,以“財團法人台灣救濟團”名義修建草山禦賓館,土地產權屬於“台灣總督府”。
此處占地廣大,庭園草地近8250平方米,眺望鬆溪及紗帽山,環境優美隱秘;施工者為著名營造商池田好治。平房式主屋由杉木搭建,屋頂鋪設紅色日本瓦,麵積僅165平方米,入口采西洋風格,一旁設有用人房,未規劃留宿空間。
因此1923年4月25日,裕仁前往北投溫泉遊覽途中曾到此休息用餐約兩小時,但未住宿。當時裕仁曾要求拍照留念,沒想到因相機故障,使得裕仁草山之行沒有留下多少照片。
◆草山禦賓館洋館西向立麵照
在日據時期享有皇家聲名的“草山禦賓館”,僅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享用其中的溫泉賓館,一般人隻能望而卻步。該賓館落成後,先後入住的人物均聲名顯赫:裕仁皇太子、“總統”蔣中正、孫科、孫科之子孫治平和孫治強。草山禦賓館摻雜著和洋並存的設計思維,流行於明治後期,緣彼時“台灣總督”適逢文人接替,為向皇室展現殖民地之初步成果,表現不同於政治母國之空間風貌。為迎接裕仁皇太子的光臨,設計了不同以往的社交空間來接待東宮殿下。草山禦賓館的空間劃分相當細致,分為洋館、和館(別稱“日本家”)與洋房。洋館整體風格受西式概念的影響,庭院裏栽植原生的筆筒樹,營造一番南島、亞熱帶藍天椰林的風情。和式風格在西洋概念下亦有顯露,如設有“緣側”,即日本人飲茶、觀庭、供忍者來回奔跑的麵外長廊,可拾級而下進入戶外充滿禪意的養心庭院。(上圖)
之後當地溫泉與旅遊業迅速起飛,同時豎立多座紀念碑,以紀念裕仁此行,大屯山並於1932年列入“國立公園”[1937年12月27日,在日本殖民政府推動下,“大屯國立公園”與“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新高阿裏山國立公園”三座公園同時成立。不過國民黨來台後,相關“國家公園”建製取消,直到1985年9月16日,經過多年規劃並解決土地資源糾紛後,陽明山公園正式成立,其範圍以大屯火山匯的中心地帶為主。]。為慶祝日本在台執政40周年,殖民政府並於1935年舉辦“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在草山設有分館,因此順道鋪設士林與草山間汽車道路,使交通更為便利。
◆花木掩映中的草山禦賓館
1998 年, 台北市政府為妥善保存草山禦賓館,在取得孫科之子孫治強的同意之後,宣布其列入古跡保存範圍。但由於草山禦賓館產權複雜,年久失修,如若修葺則需動用高額經費,至今仍未開始修複作業,亦未對公眾開放。(下圖)
在這段時間內,草山陸續出現許多建築,但仍以草山禦賓館名聲最顯赫,並於1933年改名為“草山貴賓館”,或稱“太子樓”“太子亭”,平時偶有日本皇族、“台灣總督府”高官前來使用,一般人不得其門而入。倒是為解決投宿問題,後方的用人宿舍因此改建為約200平方米的日式木構住家房舍,形成和洋混合的新風格。
◆草山禦賓館洋館西向立麵照(現狀)
已有近90 年曆史的草山禦賓館,因位於山穀之中,毗鄰硫黃溫泉,氣候潮濕,周圍草木叢生。1973 年孫科去世之後,長期作為孫科宅邸的草山禦賓館漸漸陳舊,草木掩映之下逐漸失去往日之精巧秀麗。倒是庭院中的草木在適宜的氣候之中枯榮生衰,見證著時代的流逝。(上圖)
沿著西式入口門廊走入以社交為主的洋館,可看到專供裕仁休憩的“禦休憩室”,稱為“次間”的起居室、陽台、三間溫泉浴室。屋內采西式裝潢,拚木地板上鋪設亞麻油毯與壁紙,擺置藤桌藤椅,浴室貼有磁磚,有濃厚的亞熱帶風情。以住宿為主的和館麵積稍大,鋪設榻榻米,屬正統書院造型,設有和室客廳[即所謂“座敷”,功能相當於客廳,是日式宅邸中最尊貴重要的空間。和館內有12帖半及8帖的座敷,並各有8帖及6帖的次間。]、起居室及廚房、配膳室、管理人房,之後並增設浴室與溫泉水塔等設施,方便泡湯。
至於草山貴賓館外側係以奶油色油漆粉刷,並使用類似欄杆式挑高結構以避潮氣,還設有木製長廊連接洋和兩館,也可隨步走入日式庭院,是明治時期相當流行的建築風格。至於庭園則是依當地地形而修整,除了修辟水池,保留許多原生植物,並廣栽杜鵑花與櫻花、山櫻花,隨四季有不同景觀,因此很快就成為台灣風景明信片上的名勝地。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與宋美齡於1946年首度來台視察,他們在台北就是暫居在新園街一號,已更名為“草山第一賓館”的草山禦賓館。當時禦賓館產權已轉為台灣省政府所有,修建工作還是委托給草山行館同一位設計師李重耀負責。為方便蔣介石與市區交通,國民黨還在大門旁加蓋車庫。車庫前方並有日據時期修建、長達20米的防空洞,並有三間隔間,可供臨時疏散避難使用。
之後草山禦賓館成為國民黨接待黨政要員的重要住所,例如1948年10月,陳誠由滬飛台養病,甫抵台灣,由於暫無適合永久居住房舍,因此安排陳誠住在草山禦賓館前後約一個多月,才在台北市延平南路裝修好一棟二層小洋樓,讓陳誠夫婦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