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進農場,須從武陵路口進入,沿溪而下,經千祥橋、濯纓橋,山重水繞;入農場後花木扶疏,儼如世外桃源;尤其春夏兩季更是落英繽紛。武陵北側桃山,海拔3300餘米,山勢碩壯,兩坡如弧,密布茂草箭竹,西側雪山則白雪皚皚,景觀壯麗。


    剛要進入武陵農場的萬壽橋邊還有一座濯纓亭,當年蔣經國在開辟東西橫貫公路時,曾於這塊大岩石上休息,所以農場在此建亭以資紀念。


    氣候影響,讓武陵四季景色迥異多變,由於有夏季避暑、冬天賞梅的特色,因此“退輔會”也於1963年間在農場南穀辦公廳舍旁興建了一棟蔣介石行館,位於農場林間深處,是歐式一層樓建築,麵積僅185平方米,景色幽雅。除餐廳、書房、客廳及寫字間等設施,還有蔣介石、宋美齡及蔣經國臥房各一間,蔣經國臥房更隻有7平方米大小,陳設樸實、雅致。


    蔣介石多在七八月間到武陵避暑,並視察中橫沿線建設,他至少曾在1967年、1970年兩度下榻行館;除輕車簡從而來,有時也會和蔣經國或政府要員同來。蔣介石或在山徑步行,或到農莊裏和“榮民”話家常,也偏愛在濯纓亭裏沉思。農場裏一棵大榕樹也是他時常靜坐之地。


    此外,武陵農場梅花頗負盛名,行館前還有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親手栽植的兩株梅花,枝條茂盛,花朵茂密;農場內各類櫻花也別有風味。至今武陵農場還立有一尊蔣介石立姿銅像。


    武陵農場景點不在少數,例如位於雪山山脈主脊東的山腰處,就有處高達200米、人跡罕至的瀑布,俗稱“桃山瀑布”。此瀑布水量隨季節大小不定,但從未幹涸,最後匯成武陵溪,流經梨山,成為大甲溪上源之一,是蔣介石非常喜愛的私人景點。想到瀑布一探究竟,可自武陵農場循一條可通小型汽車的“之”字形山路上山,穿梭於針葉林中,約行4.6千米即可到達瀑布。


    瀑布所在位置標高2200米,由遠處望,黑色山石襯托出瀑水白練靈秀,且水汽彌漫如煙,近望又如萬馬奔騰,因此蔣介石特地請趙恒惕在山壁上題了“煙聲”二字,因此又稱“煙聲瀑布”或“桃源瀑布”。蔣經國在《守父靈一月記》中則說,蔣介石曾有意將此命名為“隱瀑”。瀑布前有涼亭供人歇息,蔣介石過去便時常在瀑布前沉思眺望。


    發源於桃山的七家灣溪穿梭在農場周邊,不但是大甲溪支流,更是台灣珍稀動物、國寶級魚類櫻花鉤吻鮭的故鄉。20世紀80年代初期,台灣農政單位順應環保呼聲,配合農場轉型與發展觀光產業考量,決定加強造林,並將原有果園逐漸改為生態旅遊使用,因此於1984年在武陵農場展開櫻花鉤吻鮭複育工作,讓農場平添一項觀光資源。


    至於行館在蔣介石去世後,逐漸改為開放給高級別官員住宿的貴賓別墅,並於1997年重新整修。之後農場順應潮流,將行館列為“總統套房”開放,讓民眾預訂並在內住宿;不過行館內大致還維持原狀,尤其床鋪、桌椅、櫥櫃都是蔣宋曾用過的古董,別有一番風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師永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師永剛並收藏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