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誌來函盼蔣介石歸葬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 作者:師永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介石去世後雖然有隆重的告別儀式,但根據江浙一帶習俗,萬一人死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可先予浮厝方式處理,亦即將靈柩墊高暫厝,以便子孫遷葬,“兩蔣”正是以這種方式暫時處理靈柩問題,亦即把遺體放置在“陵寢”內的大理石棺槨中,並沒有正式下葬。
蔣介石去世後,家中事務仍由宋美齡做主,當時並未提到移靈問題。直到1982年7月25日,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之子廖承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給蔣經國的公開信,才首度提及移靈問題。
廖承誌在信中說,蔣經國曾言,“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因此主張蔣介石在慈湖暫厝的靈柩,“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蔣緯國)孝心”。
事實上,據說,早在大陸時期,蔣介石曾看上南京東郊鍾山南麓,孫中山陵墓與明太祖朱元璋陵寢孝陵間的“正氣亭”,作為百年後棲身之地。隻是國民黨東遷台灣,一般認為,蔣介石是打算“反攻大陸”成功後,再由後人將靈柩遷回大陸安葬。
因此麵對廖承誌的溫情攻勢,蔣經國幾經考量後,先是通過錢複向美方轉達此轉來的電報訊息,並表達將置之不理,同時拒絕廖承誌來台。隨後台灣方麵也通過宋美齡發表了給廖承誌的公開信,堅持“三不”立場,讓第一次的移靈風波無疾而終。
但隨著蔣經國身體日漸惡化,身後事問題也逐漸浮上台麵,他逝世前預先交代,希望死後有機會遷葬母親毛福梅墓前,生生世世陪伴母親。但1988年的猝逝與兩岸關係緊繃,讓蔣經國無從做更多安排,也隨父製暫厝在頭寮賓館。
蔣介石去世後,家中事務仍由宋美齡做主,當時並未提到移靈問題。直到1982年7月25日,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之子廖承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給蔣經國的公開信,才首度提及移靈問題。
廖承誌在信中說,蔣經國曾言,“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因此主張蔣介石在慈湖暫厝的靈柩,“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蔣緯國)孝心”。
事實上,據說,早在大陸時期,蔣介石曾看上南京東郊鍾山南麓,孫中山陵墓與明太祖朱元璋陵寢孝陵間的“正氣亭”,作為百年後棲身之地。隻是國民黨東遷台灣,一般認為,蔣介石是打算“反攻大陸”成功後,再由後人將靈柩遷回大陸安葬。
因此麵對廖承誌的溫情攻勢,蔣經國幾經考量後,先是通過錢複向美方轉達此轉來的電報訊息,並表達將置之不理,同時拒絕廖承誌來台。隨後台灣方麵也通過宋美齡發表了給廖承誌的公開信,堅持“三不”立場,讓第一次的移靈風波無疾而終。
但隨著蔣經國身體日漸惡化,身後事問題也逐漸浮上台麵,他逝世前預先交代,希望死後有機會遷葬母親毛福梅墓前,生生世世陪伴母親。但1988年的猝逝與兩岸關係緊繃,讓蔣經國無從做更多安排,也隨父製暫厝在頭寮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