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不會風平浪靜,人生也不會一帆風順。對戈爾巴喬夫來說,1991年之前,他的一葉扁舟還算順風順水,直到與葉利欽對壘,它的小船才搖搖欲墜。


    1991年,對每一個蘇聯人都是極其特殊的,對戈爾巴喬夫來說更甚。對他而言,當時最大的難題就是葉利欽逐漸上升的政治權力以及日益增加的人民支持,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是多麽危急。


    為了扭轉自己的劣勢,戈爾巴喬夫立即製定了新的政策,並很快就投入實行。為了適應接連出現的獨立事件,戈爾巴喬夫決定把蘇聯改為更為鬆散的邦聯,他的政策是——成立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


    匆忙製訂的計劃,自然在考慮上不夠全麵,很快,新政策的弊端顯露出來了。


    戈爾巴喬夫出台的新政策,本意是加強各個加盟國的凝聚力,但適得其反,各加盟國的分離勢力反而越鬧越凶。蘇共黨內的“傳統派”對戈爾巴喬夫製定的新政策頗有微詞,他們認為,新政策並不適應蘇聯的實際情況,而戈爾巴喬夫一味地想扭轉自己的劣勢,絲毫沒有考慮到新政策是否適合蘇聯舊體製。


    蘇聯舊體製的種種弊端,在新政策實行之後相繼暴露,但戈爾巴喬夫已無暇顧及這些,根本來不及想出解決辦法,這也加劇了人民對蘇共的不滿。蘇共已不再是原來的蘇共,原本樹立起來的威望也在刹那間崩塌。如此,事態的變化,已經出乎戈爾巴喬夫的意料,局勢一度失控。


    意識到自己的劣勢,戈爾巴喬夫采取的緊急補救措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自己愈加深陷絕境。而戈爾巴喬夫的節節敗退,也讓蘇共黨內意識到,他是敵不過葉利欽的。


    麵對日益強大的葉利欽,蘇共坐不住了,既然戈爾巴喬夫沒有辦法鬥過葉利欽,也就沒有必要繼續讓他掌管大權。鑒於戈爾巴喬夫新政的失敗,擔心他繼續執政會再添亂,同時也是為了挽救蘇共與蘇聯政府,“傳統派”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戈爾巴喬夫重病纏身,已經無力再繼任總統一職,他本人將暫時接過指揮棒,帶領蘇聯繼續前進。其實,這份聲明是“傳統派”自己策劃的,他們覺得戈爾巴喬夫難以擊敗葉利欽,這麽下去,蘇聯都不得安寧,因此不能再讓他繼續擔任總統,於是他們策劃了這麽一出“政變”。


    就在亞納耶夫發表聲明後不久,蘇聯國防部部長亞佐夫、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瓦連尼科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最高蘇維埃主席盧基揚諾夫同亞納耶夫聚在一起,開了一次會,並在會上決定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


    隨後,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告蘇聯人民書》。在這份文件當中,緊急狀態委員會表示,戈爾巴喬夫是造成蘇聯這一緊急狀況的元凶,由於他的錯誤領導,才導致各大加盟國選擇獨立,文件中說,蘇聯國家與蘇聯人民的命運都處在非常危險的關鍵時期。


    而在同一時間,毫不知情的戈爾巴喬夫正在黑海度假,這真是極大的諷刺:總統被“彈劾”了,可總統本人依舊優哉遊哉。由於蘇聯國內的這一政變,戈爾巴喬夫被軟禁在了克裏米亞。


    這次政變在曆史上被稱為“八·一九”事件,它是俄羅斯“傳統派”的救國運動。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為了挽救國家命運,同時還要維護蘇共的地位以及維護社會主義製度,“傳統派”思考再三,才策劃了這場政變。


    政變發生的時候,葉利欽還在哈薩克外訪,當他回到莫斯科,了解了事件的始末原委,著實大吃一驚,一時之間竟也手足無措。他明白,緊急狀態委員會的主要敵人其實是他,盡管眼下看來,戈爾巴喬夫是主要受害人,但很快,他們就會把矛頭指向他,對他做出一係列攻擊。葉利欽知道,必須要在他們發動正式的攻擊之前,擁有自保甚至反攻的能力。


    對葉利欽來說,這一戰至關重要。他曾經被打壓過一次,好不容易東山再起,如果這次再失敗,很難有重來的機會。這一戰,他必須要贏!


    剛從哈薩克回到莫斯科的葉利欽,還沒來得及休息,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俄羅斯會議大廈商量對策,他要為勝利爭取時間。


    “八·一九”事件之後,蘇聯政壇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以緊急狀態委員會為代表的“傳統派”駐營在克裏姆林宮裏,代表“中間派”的戈爾巴喬夫被軟禁在克裏米亞別墅,而“激進派”的陣營就在俄羅斯議會大廈。戈爾巴喬夫被困在國外,葉利欽也即將麵臨危機,此時,占據有利形勢和主動權的,隻有“傳統派”。


    此時,該是葉利欽選擇的時刻了,他的決定不但決定了自己的生死,更決定了“普大帝”的前程,因為他是普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伏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普京:為俄羅斯而生的萬人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超並收藏普京:為俄羅斯而生的萬人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