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磯國昭koiso kuniaki 1880.3.22—1950.11.3)


    出任第41屆(1944.7.22—1945.4.7)內閣首相


    小磯國昭繼東條英機之後出任首相,為扭轉不利戰局費盡心機,但無法挽救日本法西斯的滅亡。


    1880年3月22日,小磯出生於宇都宮市。其父小磯進為新莊藩(山形縣)士族,明治維新後擔任政府官吏,後當選為眾議院議員。受其父工作調動影響,小磯在東京上小學時,中途轉學到山形縣,迄山形中學畢業止共轉學八次之多。小磯的家庭多不幸,兩妹一弟死於繈褓,七個孩子中,四男二女夭折,東京的家產被美機炸為灰燼,妻子病故時,重刑在身不得訣別。小磯在自傳中追思往事,不無傷感。


    小磯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1904年參加了日俄戰爭。1910年從陸軍大學畢業,被派往中國擔任關東都督府參謀,結識了田中義一等軍政要人,並就日本如何統治經營“滿蒙”提出重要建議,得到其上司福田雅太郎參謀長賞識。此後,小磯官運亨通,屢蒙提攫,曆任陸軍省整備局長、軍務局長、犬養內閣陸軍次官、關東軍參謀長、朝鮮軍司令官等職,晉升為陸軍大將。1938年退出現役,先後任平沼、米內內閣拓務相。1942年起任朝鮮總督。


    1944年7月18日,東條英機因獨裁統治及其戰爭指導上打不開局麵,被政府重臣彈劾下台。在討論繼任首相時,重臣們莫衷一是,找不出合適人選。最後根據內大臣木戶幸一“此際非陸軍莫屬”的原則,從陸軍預備役中推出小磯國昭。考慮到小磯的能力有限,又指定前首相、海軍大將米內光政輔佐,草草組成小磯—米內聯合政府。


    小磯奉召後從朝鮮匆匆趕回東京,與米內一起覲見天皇接受訓示。天皇說:“卿等須合作組閣,務必完成大東亞戰爭,且應避免刺激蘇維埃俄國。”後來,當小磯回顧這一經曆時發泄了不滿。他說:“麵臨如此重大危機,重臣等不主動承擔國政大任,推薦我這樣一個由米內大將協助才放心的人組閣,對他們這種輕率態度,必須予以指責。”


    小磯內閣是堅持繼續戰爭的內閣,是由戰爭走向投降的“過渡內閣”,也是自成立起便被譏為軟弱無力的“木炭汽車內閣”(戰時用木炭代替汽油作動力的汽車,因動力不足爬坡時經常拋錨)。東條英機下台後,本來是日本放棄戰爭、尋求“和平”的一個機會,當時日本也有人提出此類主張。但在本錢尚未輸光的情況下,主戰論仍占絕對優勢,小磯也是抱著日本“必勝的信念”登台的。他認為,“還不能斷定最後一戰無獲勝希望,即使不能全殲(敵人),暫時擊敗敵人也是可能的,決定和還是戰為時尚早”。基於這種樂觀估計,他“竭盡死力”組織和領導了必敗的戰爭。


    為加強國務與統帥的緊密銜接,更有效地指導戰爭,小磯組閣後要求首相加入大本營,但為軍部拒絕。接著,小磯在7月31日的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上,建議設置“最高戰爭指導會議”,8月4日獲得通過。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由首相、外相、陸海相、參謀總長、軍令部長六人組成,負責製訂戰爭指導方針,調整政策和戰略,協調軍政關係,取代了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的職能,但在指揮戰爭的統帥權方麵卻不能問津。


    小磯內閣時期召開了近50次最高戰爭指導會議。8月19日,在天皇出席的會議上,製訂了《今後應采取的戰爭指導大綱》。大綱規定的戰爭方針是:“(一)帝國徹底地集結現有戰力及本年底可轉化為戰力的國力,擊敗敵人,摧毀其繼續作戰的企圖。(二)帝國不論前項企圖成功與否及國際形勢如何,在一億人鋼鐵般的團結之下,確信必勝,保衛皇土,以期最後結束戰爭。(三)帝國依據徹底的對外政策,期待世界政局的好轉。”這個無視國際輿論要求和過高估計自己力量、不顧人民死活的“指導大綱”,如實反映了小磯政府頑固堅持戰爭政策的反動立場。


    根據《大綱》規定的方針,小磯在9月7日的第85次議會上發表施政演說,聲稱政府將與“一億同胞共同堅持必勝信念,舉國一致,集中全力,策應第一線皇軍最近將斷然殲滅美英之壯舉,運籌國務,務使符合完成戰爭之目的”。並把振奮國民鬥誌、“增強作戰力量”、“增加糧食生產”、徹底進行勞務動員、加強本土防衛、動員科技力量等作為“決戰措施”。


    但是,從第一次近衛內閣到東條內閣,日本的法西斯獨裁體製已經在天皇製允許的範圍內被推向極端,小磯在執政的8個多月中,已不可能為繼續強化這一體製拿出更有“新意”的辦法。盡管如此,隨著時局的不斷惡化,小磯政府挖空心思,還是采取了若幹權宜性措施。如恢複各省政務次官製度,設置內閣顧問,在“確立必勝的國內體製”名義下,解散翼讚政治會,建立大日本政治會。為保證軍需生產,頒布《婦女挺身勤勞令》和《學徒勤勞令》,將勞務統製擴大到一般家庭婦女和在校學生。在糧食統製方麵,由於戰時農業生產的荒廢及殖民地糧食進口銳減,進入1945年後,政府隻能在形式上保證每人日平均330克的糧食配給,日本麵臨著嚴重的饑荒威脅。


    小磯上任時抱著“必勝的信念”,當他了解到日本戰爭資源枯竭、戰機等軍需物資毫無增產希望時,“信念”崩潰,開始盤算打一次勝仗後,再“抓住時機進行和平停戰談判”,其賭注是下在被他稱為“天王山”(封建時代豐臣秀吉戰勝明智光秀的決戰場)的萊特決戰上。但是,在這次“決戰”中,日軍的“特攻”戰術(駕駛飛機撞擊敵艦)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海軍聯合艦隊遭受重創。大本營事先未通知首相,便把“決戰”地點轉移到呂宋,小磯因此受到天皇訓斥。此後,日軍在一連串的“決戰”中連遭敗績,3月,琉黃島萬餘日軍全部“玉碎”,4月1日,18萬美軍登上衝繩本島。與此同時,日本本土遭到美機狂轟濫炸,1945年3月10日的大轟炸,使東京等地區死傷12萬人,23萬戶民宅化為灰燼。


    小磯在指導萊特決戰時遭到大本營冷遇,激起他加入大本營、進而參與軍政統一指揮的欲望。4月3日,他抓住杉山元陸相轉任本土東部司令官之機,提出兼任陸相要求,但陸軍以違反軍部大臣現役武官製為由拒絕了這一要求。此時與美軍在衝繩登陸一起,構成了小磯政府的統治危機。


    鑒於日本麵臨“自大東亞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局麵”,武力取勝的希望渺茫,小磯政府在繼續戰爭的前提下,玩起了和平談判的把戲。“為利用蘇聯扭轉形勢”,由外相重光葵負責與蘇聯進行和平談判,派遣特使赴蘇遊說,結果枉費心機。在小磯內閣辭職的同一天,蘇聯宣布日蘇中立條約到期後自動失效。小磯政府還通過原汪偽政府要員繆斌,秘密進行與重慶國民政府的和平談判,招致政府內陸、海、外三相的強烈反對,最後天皇下令停止了談判。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小磯國昭無計可施,於1945年4月5日辭職。


    戰後,小磯國昭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為甲級戰犯,判處無期徒刑。服刑期間寫下自傳《葛山鴻爪》。1950年11月3日,因患食道癌死於巢鴨監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首相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棟梁 / 喬林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棟梁 / 喬林生並收藏日本首相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