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角榮tanaka kakuei 1918.5.4—1993.12.16)
連任第64—65屆(1972.7.7—1974.12.22)內閣首相
田中角榮(1918—1993)是戰後日本著名政治家,擔任首相期間幹了兩件大事:一是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二是推行“日本列島改造”計劃。下野後雖為洛克希德賄賂事件纏身,但作為自民黨政治的幕後人物,長期發揮著影響。
1918年5月4日,田中出生在新瀉縣二田村,是家中七個子女中唯一的男孩。田中的遠祖是數百年前開辟這個偏僻山村的十八戶農民之一,父親田中角次把飲酒賞馬看作人生最大樂趣,由愛馬到參加賽馬,進而成為販賣牲口為業的牛馬商。田中年幼時,父親的事業風順,家境較寬裕。但好景不長,一次父親為開辦大農場,籌措4.5萬日元買進三頭荷蘭種牛,但這些牛不堪長途跋涉,剛到田中家便全部染病而死。田中家血本無歸,從此一蹶不振,隻能靠田中母親經營的七八反(日本土地麵積單位,1反=992平方米)地養家糊口。
田中在家境破敗的日子裏送走了童年,邁入二田小學的大門。在一到六年級的學習中,田中聰明好學,成績優異,還一直擔任班長,深得師長寵愛。從那時起,他立誌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但是,生活的現實是嚴酷的。田中高小畢業後,因付不起學費中斷了學業。1934年3月,16歲的田中孤身一人來到東京謀生,先後當過建築公司學徒,貿易商行卸貨送貨員,《保險評論》雜誌實習記者。當時他白天上班,晚上到私立中央工業學校學習,憑著堅韌的毅力,拿到了土木科畢業文憑。
1937年,19歲的田中辭掉工作另起爐灶,創辦“共榮建築事務所”,承攬土木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因與新興財閥大河內正敏關係密切,業務進展順利。
日本全麵侵華後,1938年田中應征入伍,編入盛岡騎兵第三旅團,駐紮在中國黑龍江省。1940年因患肺炎肋膜炎並發症回國治療,次年按傷病軍人複員。
田中大病不死,身體剛一恢複便返回東京重操舊業。1942年,與一建築業資本家的獨生女、長他十來歲的花子結婚。1943年,成立“田中土木建築股份公司”,自任總經理。到戰敗時,經營規模擴大數倍,田中土建已成為大建築公司之一。戰後,由於房地產價格暴漲,事業興旺,田中已成為實業界小有名氣的富翁。
田中步入政界是在戰後,原東條內閣國務相大麻唯男欣賞田中的能力和財力,勸說田中拿出300萬日元資助原民政黨領袖町田忠治競選進步黨總裁。1946年,田中懷著“當一個政治家”的理想,首次進入進步黨國會議員競選候選人名單。在第二年的選舉中當選眾議院議員,開始了政治生涯。
進步黨後演變為民主黨,民主黨中又分裂出“同誌俱樂部”。1948年,田中隨“同誌俱樂部”加入以吉田茂為總裁的自由黨,任該黨總務委員會委員。但是,田中這個年僅30歲、根本沒有什麽政治資曆和強大靠山的“一年級”議員,在強手如林的自民黨內隻是個乳毛來幹的小字輩,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1948年10月,日本政局發生變動,蘆田均內閣辭職。根據慣例,議會第一大黨自由黨將組成下屆政府。當時,自由黨內的一批幹部,以占領軍司令部的“暗示”為據,企圖撤換吉田茂的總裁職務,推自由黨幹事長山崎猛為總裁並組織新政府。總務會議討論時,出現了上述意見一邊倒的局麵。就在無可奈何的吉田茂準備發表同意辭職講話的刹那,身居總務委員末席的田中站了起來,慷慨激昂地發表了“美國不能幹涉日本內政”的講話,會場形勢急轉直下,吉田保住了總裁職位,隨後組成第二次吉田內閣。
關鍵時刻田中救了吉田茂。吉田感激之餘,也認識了田中的才幹,遂任命田中為法務省政務次官,從此田中作為“吉田學校”的正式成員,開始在自民黨內和政界嶄露頭角。
田中任政務次官不久,資本家因反對製訂國家煤礦管理法而向政府官員行賄的事件敗露,田中受到牽連並被捕入獄,兩年半後無罪釋放。
1950年田中出獄後,曆任長岡鐵道公司總經理、理研化學公司董事、自由黨副幹事長、眾議院商工委員會委員長等職,成為自由黨中的顯要人物。為了保住自由黨的議會第一大黨地位,田中在籌集政治資金、製訂競選對策方麵不遺餘力,其對選舉“地圖”的準確估計,令吉田茂讚歎不已。
1957至1958年,田中任岸信介內閣郵政相,為平息郵政工會工人罷工采取了果斷措施,使300名工人停職、200名工人受到減薪處分。1962年7月至1965年6月,連任第二、三次池田內閣和第一次佐藤內閣藏相,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國家財政金融政策的主要製訂者和實施者。由於田中比較清楚國家財政經濟狀況,被大藏省官員稱為“明白的角榮”。佐藤內閣末期擔任通商產業相時,田中集中精力研究了改造與開發日本的綜合戰略,提出了“日本列島改造”設想。
自民黨成立以後,田中在黨內的地位穩步提高。1961年,任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1965年,升任自民黨幹事長。由於與池田、佐藤的關係都很密切,因此在協調池田派和佐藤派這兩個自民黨內最大派別的關係方麵,田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以田中為核心的強大派係勢力正在形成。
與那些矯揉造作的官僚政治家不同,田中不拘小節,一副親民姿態。任郵政大臣時,有一次竟在廣播中為國民唱了一段“浪花曲”,博得個“浪花曲大臣”稱號。以藏相身份出席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會時,竟壯著膽子用生硬的英語發言,聯歡會上又為各國代表唱了一首“王將歌”。但是,這些看似隨便的舉動,倒使他在民眾中贏得了好感。
1972年6月,佐藤榮作辭掉首相和自民黨總裁職務。自民黨臨時大會經過兩輪投票表決,田中當選為新總裁,7月7日,組成第一次田中內閣。
田中就任首相,輿論為之轟動,一股“田中熱”在全國掀起。在國民看來,田中是有“決斷力和實行力”的強有力人物,是戰後首相中最年輕、“沒有學曆”的“平民政治家”,必能給日本社會帶來一股新風。當時,田中撰寫的《日本列島改造論》成為暢銷書,出版後搶售一空,創造了一個月內翻印11版、發行50萬冊的紀錄。田中的出生地新瀉縣,一夜間成了熱門的觀光地,參觀者蜂擁而來,地方當局不得不派出警察維持秩序,在田中故居附近突擊修建公共廁所,母校二田小學的教室黑板上,也寫出了“像田中首相那樣學習,做一個優秀人才”等字樣。《朝日新聞》9月份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田中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2%。
進入20世紀70年代,影響日本發展的內外因素已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麵,國際政治繼續向多極化發展,美國終於放棄了長期以來推行的孤立中國政策,1972年“尼克鬆衝擊”後,一貫追隨美國的日本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麵臨新的選擇。另一方麵,1955年以來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麵已經結束,公害、物價、交通、住宅、城鄉問題的解決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口。田中內閣正處在這一曆史轉折的十字路口。
田中以積極態度迎接了時代的挑戰,他在內閣成立當天發表的談話中說,新政府“在內政方麵,將靈活運用現已取得的經濟增長成果,謀求國土的劃時期利用,為解決公害、住宅、土地等問題,果斷推行以長期性展望為基礎的措施,充實國民的福利”。“在外交方麵,加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常化,在激蕩的世界形勢中,強力推進和平外交”。
田中的積極對華方針,立即受到中國政府歡迎。兩國政府通過各種形式,互派代表進行協商,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很快在重大原則問題上達成諒解。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率領日本政府代表團來到中國,與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黨政領導人進行了多次會談。9月29日,中日雙方共同簽署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聯合聲明,宣布恢複邦交,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從而揭開了中日友好關係的新篇章。
《中日聯合聲明》說:“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恢複邦交,是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形勢下實現的。田中能夠順應形勢,促進邦交的實現,因而得到日本各界人民的有力支持。但也遇到少數親台反共分子的強烈反對,台灣當局也不斷向田中政府施壓,但是田中不為所動,堅決貫徹既定方針,上任後僅兩個多月時間,便解決了戰後拖延近30年的中日關係懸案,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和魄力,創造了在任期間的最大業績。
田中的對內政策集中體現在“日本列島改造”計劃上。早在擔任佐藤內閣通產相時,田中已著手國土開發與改造的綜合性調研,其經濟發展戰略設想全麵寫入《日本列島改造論》一書之中。按照田中的設想,為解決日趨嚴重的空氣汙染、交通壅塞、住宅緊張、城鄉人口過密過疏等問題,煥發日本經濟的活力,必須“堅決地扭轉城市過分集中的趨勢,把民族的有生力量和雄厚的經濟餘力,引向整個日本列島”。為此,要在全國各地建立一批25萬人規模的城市,通過國家製訂的有關工業稅收政策,將集中於大城市的企業、資金、技術、人力,移向新建城市和經濟不發達地區。修建一萬公裏鐵路、一萬公裏公路,形成遍及全國的高速鐵路公路網,將全國各地城鄉緊密聯結起來,進而徹底改變工業生產和人口布局,“消滅城市與農村,‘外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與‘裏日本’(日本海沿岸地區)的差別”,“從而在整個日本,建設一個使家庭歡聚一堂,老人安度晚年,青年充滿美好理想的社會”。
為實現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田中上任後即把推行“列島改造”計劃作為“內政的頭等重要課題”。為此,田中專門設立了個人谘詢機構“日本列島改造問題懇談會”,責令經濟企劃廳等政府有關部門緊急研究製訂具體的改造方案。根據這些機構和部門的建議,內閣會議於1973年1月和3月,先後提出《土地對策綱要》和《國土綜合開發法案》,製訂了具有“列島改造”特色的1973年度大型財政預算,開始實施第七次道路整頓五年計劃、第二次土地改革十年計劃、國營鐵路再建十年計劃、農村綜合治理模式事業五年計劃。“列島改造”計劃雖然倉促起步,但藍圖宏偉,聲勢巨大。
從長遠的意義說,“列島改造計劃”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但製訂與實施這一計劃是以經濟高速增長為前提的。然而20世紀70年代後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正在喪失。從這個意義上說,田中操之過急,錯誤地選擇了實施計劃的時機。
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列島改造”計劃不能給資本家帶來現實可見的利益。因此,改造計劃剛一實施便遇到重重阻力,工廠遷移和新建城市事業遲無進展,土地買賣投機活動卻惡性蔓延,主要城市地價一年內竟上漲了30%,城市土地與住宅問題更加嚴重了。
直接影響“列島改造”計劃實施的還有1973年的“石油危機”。同年10月,中東戰爭再度爆發,阿拉伯各國不斷提高石油價格,石油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遭受沉重打擊。石油漲價後僅三個月,日本國內石油價格上漲了兩倍。石油及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與地價上漲相結合,嚴重影響了工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生活,一場搶購日用商品、哄抬物價的風潮,迅速從城市刮向農村。
“狂亂物價”激起國民的極大不滿,田中及其政府的威信急劇下跌。1974年7月,自民黨三木派和福田派首領三木武夫和福田赳夫,同時辭掉內閣中的職務,田中政權出現了危機。
就在此時,10月9日發行的《文藝春秋》雜誌第十一期上刊載了評論家立花隆《田中角榮研究——其財源與人緣》的文章,揭露了田中資產形成的疑點和包括男女關係在內的私生活。
立花隆的文章掀起狂濤巨瀾。田中經不起如此沉重的打擊,匆匆處理了善後工作後宣布辭職。田中在辭職聲明中說:“最近政局混迷,不少是啟端於與我個人有關的問題。作為國政的最高責任者,我痛感政治和道義上的責任。”“我個人的問題一時為社會誤解,完全是公務人員不明不德所致,感到痛苦難忍。希望盡快搞清事實,得到國民的理解。”“當我沉思國家前途之時,心情猶如徹夜傾聽沛然落地的大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6年2月,報界接連披露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向日本推銷飛機向兒玉譽士夫支付700萬美元,向日本政府高官支付200萬美元的行賄事件。三木內閣在輿論的強烈要求下,立即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調查,行賄受賄嫌疑者接連被捕。7月27日清晨,東京地方檢查當局以“受托受賄”、“違反外匯管理法”為由逮捕了田中。
田中被捕不到一個月即以2億日元獲釋,出獄後未因洛克希德事件牽連而心灰意冷,門庭若市一如既往,田中派仍是自民黨內的最大派係,曠日持久的事件調查幾經周折不了了之。
1993年12月16日,田中去世,終年75歲。洛克希德案件成了不解之謎,田中本人也成了日本政治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
連任第64—65屆(1972.7.7—1974.12.22)內閣首相
田中角榮(1918—1993)是戰後日本著名政治家,擔任首相期間幹了兩件大事:一是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二是推行“日本列島改造”計劃。下野後雖為洛克希德賄賂事件纏身,但作為自民黨政治的幕後人物,長期發揮著影響。
1918年5月4日,田中出生在新瀉縣二田村,是家中七個子女中唯一的男孩。田中的遠祖是數百年前開辟這個偏僻山村的十八戶農民之一,父親田中角次把飲酒賞馬看作人生最大樂趣,由愛馬到參加賽馬,進而成為販賣牲口為業的牛馬商。田中年幼時,父親的事業風順,家境較寬裕。但好景不長,一次父親為開辦大農場,籌措4.5萬日元買進三頭荷蘭種牛,但這些牛不堪長途跋涉,剛到田中家便全部染病而死。田中家血本無歸,從此一蹶不振,隻能靠田中母親經營的七八反(日本土地麵積單位,1反=992平方米)地養家糊口。
田中在家境破敗的日子裏送走了童年,邁入二田小學的大門。在一到六年級的學習中,田中聰明好學,成績優異,還一直擔任班長,深得師長寵愛。從那時起,他立誌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但是,生活的現實是嚴酷的。田中高小畢業後,因付不起學費中斷了學業。1934年3月,16歲的田中孤身一人來到東京謀生,先後當過建築公司學徒,貿易商行卸貨送貨員,《保險評論》雜誌實習記者。當時他白天上班,晚上到私立中央工業學校學習,憑著堅韌的毅力,拿到了土木科畢業文憑。
1937年,19歲的田中辭掉工作另起爐灶,創辦“共榮建築事務所”,承攬土木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因與新興財閥大河內正敏關係密切,業務進展順利。
日本全麵侵華後,1938年田中應征入伍,編入盛岡騎兵第三旅團,駐紮在中國黑龍江省。1940年因患肺炎肋膜炎並發症回國治療,次年按傷病軍人複員。
田中大病不死,身體剛一恢複便返回東京重操舊業。1942年,與一建築業資本家的獨生女、長他十來歲的花子結婚。1943年,成立“田中土木建築股份公司”,自任總經理。到戰敗時,經營規模擴大數倍,田中土建已成為大建築公司之一。戰後,由於房地產價格暴漲,事業興旺,田中已成為實業界小有名氣的富翁。
田中步入政界是在戰後,原東條內閣國務相大麻唯男欣賞田中的能力和財力,勸說田中拿出300萬日元資助原民政黨領袖町田忠治競選進步黨總裁。1946年,田中懷著“當一個政治家”的理想,首次進入進步黨國會議員競選候選人名單。在第二年的選舉中當選眾議院議員,開始了政治生涯。
進步黨後演變為民主黨,民主黨中又分裂出“同誌俱樂部”。1948年,田中隨“同誌俱樂部”加入以吉田茂為總裁的自由黨,任該黨總務委員會委員。但是,田中這個年僅30歲、根本沒有什麽政治資曆和強大靠山的“一年級”議員,在強手如林的自民黨內隻是個乳毛來幹的小字輩,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1948年10月,日本政局發生變動,蘆田均內閣辭職。根據慣例,議會第一大黨自由黨將組成下屆政府。當時,自由黨內的一批幹部,以占領軍司令部的“暗示”為據,企圖撤換吉田茂的總裁職務,推自由黨幹事長山崎猛為總裁並組織新政府。總務會議討論時,出現了上述意見一邊倒的局麵。就在無可奈何的吉田茂準備發表同意辭職講話的刹那,身居總務委員末席的田中站了起來,慷慨激昂地發表了“美國不能幹涉日本內政”的講話,會場形勢急轉直下,吉田保住了總裁職位,隨後組成第二次吉田內閣。
關鍵時刻田中救了吉田茂。吉田感激之餘,也認識了田中的才幹,遂任命田中為法務省政務次官,從此田中作為“吉田學校”的正式成員,開始在自民黨內和政界嶄露頭角。
田中任政務次官不久,資本家因反對製訂國家煤礦管理法而向政府官員行賄的事件敗露,田中受到牽連並被捕入獄,兩年半後無罪釋放。
1950年田中出獄後,曆任長岡鐵道公司總經理、理研化學公司董事、自由黨副幹事長、眾議院商工委員會委員長等職,成為自由黨中的顯要人物。為了保住自由黨的議會第一大黨地位,田中在籌集政治資金、製訂競選對策方麵不遺餘力,其對選舉“地圖”的準確估計,令吉田茂讚歎不已。
1957至1958年,田中任岸信介內閣郵政相,為平息郵政工會工人罷工采取了果斷措施,使300名工人停職、200名工人受到減薪處分。1962年7月至1965年6月,連任第二、三次池田內閣和第一次佐藤內閣藏相,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國家財政金融政策的主要製訂者和實施者。由於田中比較清楚國家財政經濟狀況,被大藏省官員稱為“明白的角榮”。佐藤內閣末期擔任通商產業相時,田中集中精力研究了改造與開發日本的綜合戰略,提出了“日本列島改造”設想。
自民黨成立以後,田中在黨內的地位穩步提高。1961年,任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1965年,升任自民黨幹事長。由於與池田、佐藤的關係都很密切,因此在協調池田派和佐藤派這兩個自民黨內最大派別的關係方麵,田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以田中為核心的強大派係勢力正在形成。
與那些矯揉造作的官僚政治家不同,田中不拘小節,一副親民姿態。任郵政大臣時,有一次竟在廣播中為國民唱了一段“浪花曲”,博得個“浪花曲大臣”稱號。以藏相身份出席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會時,竟壯著膽子用生硬的英語發言,聯歡會上又為各國代表唱了一首“王將歌”。但是,這些看似隨便的舉動,倒使他在民眾中贏得了好感。
1972年6月,佐藤榮作辭掉首相和自民黨總裁職務。自民黨臨時大會經過兩輪投票表決,田中當選為新總裁,7月7日,組成第一次田中內閣。
田中就任首相,輿論為之轟動,一股“田中熱”在全國掀起。在國民看來,田中是有“決斷力和實行力”的強有力人物,是戰後首相中最年輕、“沒有學曆”的“平民政治家”,必能給日本社會帶來一股新風。當時,田中撰寫的《日本列島改造論》成為暢銷書,出版後搶售一空,創造了一個月內翻印11版、發行50萬冊的紀錄。田中的出生地新瀉縣,一夜間成了熱門的觀光地,參觀者蜂擁而來,地方當局不得不派出警察維持秩序,在田中故居附近突擊修建公共廁所,母校二田小學的教室黑板上,也寫出了“像田中首相那樣學習,做一個優秀人才”等字樣。《朝日新聞》9月份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田中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2%。
進入20世紀70年代,影響日本發展的內外因素已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麵,國際政治繼續向多極化發展,美國終於放棄了長期以來推行的孤立中國政策,1972年“尼克鬆衝擊”後,一貫追隨美國的日本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麵臨新的選擇。另一方麵,1955年以來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麵已經結束,公害、物價、交通、住宅、城鄉問題的解決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口。田中內閣正處在這一曆史轉折的十字路口。
田中以積極態度迎接了時代的挑戰,他在內閣成立當天發表的談話中說,新政府“在內政方麵,將靈活運用現已取得的經濟增長成果,謀求國土的劃時期利用,為解決公害、住宅、土地等問題,果斷推行以長期性展望為基礎的措施,充實國民的福利”。“在外交方麵,加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常化,在激蕩的世界形勢中,強力推進和平外交”。
田中的積極對華方針,立即受到中國政府歡迎。兩國政府通過各種形式,互派代表進行協商,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很快在重大原則問題上達成諒解。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率領日本政府代表團來到中國,與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黨政領導人進行了多次會談。9月29日,中日雙方共同簽署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聯合聲明,宣布恢複邦交,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從而揭開了中日友好關係的新篇章。
《中日聯合聲明》說:“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恢複邦交,是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形勢下實現的。田中能夠順應形勢,促進邦交的實現,因而得到日本各界人民的有力支持。但也遇到少數親台反共分子的強烈反對,台灣當局也不斷向田中政府施壓,但是田中不為所動,堅決貫徹既定方針,上任後僅兩個多月時間,便解決了戰後拖延近30年的中日關係懸案,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和魄力,創造了在任期間的最大業績。
田中的對內政策集中體現在“日本列島改造”計劃上。早在擔任佐藤內閣通產相時,田中已著手國土開發與改造的綜合性調研,其經濟發展戰略設想全麵寫入《日本列島改造論》一書之中。按照田中的設想,為解決日趨嚴重的空氣汙染、交通壅塞、住宅緊張、城鄉人口過密過疏等問題,煥發日本經濟的活力,必須“堅決地扭轉城市過分集中的趨勢,把民族的有生力量和雄厚的經濟餘力,引向整個日本列島”。為此,要在全國各地建立一批25萬人規模的城市,通過國家製訂的有關工業稅收政策,將集中於大城市的企業、資金、技術、人力,移向新建城市和經濟不發達地區。修建一萬公裏鐵路、一萬公裏公路,形成遍及全國的高速鐵路公路網,將全國各地城鄉緊密聯結起來,進而徹底改變工業生產和人口布局,“消滅城市與農村,‘外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與‘裏日本’(日本海沿岸地區)的差別”,“從而在整個日本,建設一個使家庭歡聚一堂,老人安度晚年,青年充滿美好理想的社會”。
為實現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田中上任後即把推行“列島改造”計劃作為“內政的頭等重要課題”。為此,田中專門設立了個人谘詢機構“日本列島改造問題懇談會”,責令經濟企劃廳等政府有關部門緊急研究製訂具體的改造方案。根據這些機構和部門的建議,內閣會議於1973年1月和3月,先後提出《土地對策綱要》和《國土綜合開發法案》,製訂了具有“列島改造”特色的1973年度大型財政預算,開始實施第七次道路整頓五年計劃、第二次土地改革十年計劃、國營鐵路再建十年計劃、農村綜合治理模式事業五年計劃。“列島改造”計劃雖然倉促起步,但藍圖宏偉,聲勢巨大。
從長遠的意義說,“列島改造計劃”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但製訂與實施這一計劃是以經濟高速增長為前提的。然而20世紀70年代後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正在喪失。從這個意義上說,田中操之過急,錯誤地選擇了實施計劃的時機。
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列島改造”計劃不能給資本家帶來現實可見的利益。因此,改造計劃剛一實施便遇到重重阻力,工廠遷移和新建城市事業遲無進展,土地買賣投機活動卻惡性蔓延,主要城市地價一年內竟上漲了30%,城市土地與住宅問題更加嚴重了。
直接影響“列島改造”計劃實施的還有1973年的“石油危機”。同年10月,中東戰爭再度爆發,阿拉伯各國不斷提高石油價格,石油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遭受沉重打擊。石油漲價後僅三個月,日本國內石油價格上漲了兩倍。石油及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與地價上漲相結合,嚴重影響了工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生活,一場搶購日用商品、哄抬物價的風潮,迅速從城市刮向農村。
“狂亂物價”激起國民的極大不滿,田中及其政府的威信急劇下跌。1974年7月,自民黨三木派和福田派首領三木武夫和福田赳夫,同時辭掉內閣中的職務,田中政權出現了危機。
就在此時,10月9日發行的《文藝春秋》雜誌第十一期上刊載了評論家立花隆《田中角榮研究——其財源與人緣》的文章,揭露了田中資產形成的疑點和包括男女關係在內的私生活。
立花隆的文章掀起狂濤巨瀾。田中經不起如此沉重的打擊,匆匆處理了善後工作後宣布辭職。田中在辭職聲明中說:“最近政局混迷,不少是啟端於與我個人有關的問題。作為國政的最高責任者,我痛感政治和道義上的責任。”“我個人的問題一時為社會誤解,完全是公務人員不明不德所致,感到痛苦難忍。希望盡快搞清事實,得到國民的理解。”“當我沉思國家前途之時,心情猶如徹夜傾聽沛然落地的大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6年2月,報界接連披露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向日本推銷飛機向兒玉譽士夫支付700萬美元,向日本政府高官支付200萬美元的行賄事件。三木內閣在輿論的強烈要求下,立即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調查,行賄受賄嫌疑者接連被捕。7月27日清晨,東京地方檢查當局以“受托受賄”、“違反外匯管理法”為由逮捕了田中。
田中被捕不到一個月即以2億日元獲釋,出獄後未因洛克希德事件牽連而心灰意冷,門庭若市一如既往,田中派仍是自民黨內的最大派係,曠日持久的事件調查幾經周折不了了之。
1993年12月16日,田中去世,終年75歲。洛克希德案件成了不解之謎,田中本人也成了日本政治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