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其名與字都取自《尚書》,其中“堯”是字輩,“羹”取“調羹”之意,比喻宰相治理國家。“亮工”出自《舜典》的“欽哉,惟時亮天工!”意思是能輔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無論名還是字,都是要位極人臣、建功立業的意思,顯得頗有王霸之氣。
順便多說一句,亮工這個詞,意思很好,可實在不大吉利,清初有三個名亮工或者字亮工的名人,運氣都很不好。除年亮工外,明清之際,有文學家周亮工,先在明朝做官,後來降清,順治、康熙年間,先後三次因為貪汙、濫殺等罪名論死;勉強保住性命,乾隆年間又入了《貳臣傳》。又康熙、雍正年間,有江蘇武進人錢名世,字亮工。雍正四年(1726),錢名世因為附逆年羹堯,被革職發回原籍。雍正皇帝為了對其進行羞辱,親自書寫“名教罪人”匾額,讓錢名世懸掛在自家大門上,並命在朝翰林出身的三百多名官員寫詩聲討他的罪行,結成《名教罪人詩》。其中有個叫陳萬策的官員取巧寫了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易亮工奸”,把這幾位倒黴的亮工湊在了一起。
年羹堯家族本來姓嚴,祖籍安徽懷遠,後來訛“嚴”為“年”,遂以年為姓。成化年間的戶部尚書年富,即是其家族中人。明朝後期,年氏家族遷居遼東廣寧。明清之際,年羹堯的曾祖年有升一家被清軍裹挾入旗,隸於漢軍鑲白旗下。順治十二年(1655),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考中進士,曆官知州,開始了家族的上升之路。
到了年羹堯父親年遐齡這一代,年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陡然提高。年遐齡由筆帖式出身,平流進取,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康熙四十年(1701),署理湖廣總督,成為清王朝的高級官員。年遐齡子女較多,其著名於世者有長子年希堯、次子年羹堯,以及幼女——雍正皇帝的敦肅皇貴妃年氏。
其中,長子年希堯,字允恭,生於康熙十年(1671),比年羹堯大八歲。他借著父親、弟弟、妹妹、妹夫的光,官至左都禦史。他官做得雖大,做官的興趣卻不大。相反,年希堯博學多聞,尤其喜愛西學,像個穿越到清朝的歐洲百科全書式學者。他在幾何學、透視學上頗有造詣,著有《視學》《測算刀圭》《麵體比例便覽》《對數廣運》等著作;通曉醫學,輯有《集驗良方》六卷;精於繪畫,工山水、花卉、翎毛;喜愛音樂,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之一。此外,他在陶瓷燒造方麵有卓越貢獻,雍正年間擔任景德鎮禦窯廠監督九年,發掘傳統工藝,實驗新技術,研製出了十幾種顏色的琺琅彩顏料,解決了清代琺琅製瓷必須進口顏料的難題。如今以精雅著稱、風靡互聯網和拍賣市場的雍正瓷,很多都是由他主持燒造的,世稱“年窯”。當時,一位在清廷的法國傳教士在給法國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的信中曾說:“他(年希堯)既非文人又非學者,如果他得知歐洲的學者們將他引為同儕……定會大吃一驚。”
敦肅皇貴妃是年遐齡的老來女。她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嫁給雍親王胤禛為側妃,其時年紀當在十四五歲,所以她大約要比二哥年羹堯小十五六歲。
在這裏,我們先要介紹一下清代皇室的婚姻製度。與漢民族長久以來實行的一夫一妻多妾製不同,蒙古、滿洲等北方民族的傳統是多妻製。側妻也是妻,地位比正妻略低,但遠遠高於妾,如根據《清會典》所載的輿服製度,親王側妃冠頂飾東珠九顆,比親王嫡妃僅少一顆,而比下一級的郡王嫡妃還多一顆。這可能與側妻是聘娶而來、妾是戰爭擄掠而來有關。明初皇室受元朝影響,還有過類似的做法。比如朱元璋為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娶元末名將王保保之妹為妃,娶開國功臣、衛國公鄧愈之女為次妃,可見次妃地位之高。滿洲上層的多妻製在清朝入關後有所消減,側妻的地位有向妾靠攏的趨勢,但在康熙年間,這一製度仍保持著一定的慣性,特別體現在高爵宗室內部。其時,皇子、親王的側妃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生育成年子女的妾提拔而來,二是由皇帝直接從八旗秀女中指婚而來——後者的地位要更高於前者,多選官宦世家之女為之。
年氏去世前,雍正皇帝曾下旨表彰她的優良品質,其中提到了年氏嫁給自己的原因,是“皇考嘉其端莊貴重,特封為親王側妃”。可知年氏成為雍親王側妃是通過康熙皇帝的親自指婚,所以入府之初即獲得較高地位,排序僅次於雍親王嫡妃,而列在另一位側妃——已經為胤禛生育了多位子女的李氏之前。雍正帝即位後,將年氏封為貴妃,而李氏則下其一等,隻封為妃。
雍正帝是天生的政治人物,對於女色的興趣不大。雍正六年(1728),湖南人曾靜號召反清複明,為當今皇帝扣上十大罪狀,其中有一條是“好色”。雍正帝為此疾呼駁斥說:“遠色二字,朕實可自信,而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謗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寵者何人?”雍正帝雖遠遠談不上好色,但對女性之美,還是有自己的欣賞視角。他曾命人畫了十二幅工筆重彩漢裝美人圖掛在屏風上,後經朱家溍先生考證後命名為《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畫中美人或讀書,或對鏡,或賞花,或戲蝶,姿態各異,但體態纖柔、相貌清秀、氣質文雅的特點是一致的,可見其對女性的審美旨趣。
而雍親王在潛邸時的妻妾,或出身於滿洲武功貴族,或出身於白身包衣家庭,恐怕氣質舉止、文化修養,多與畫中美人不符。唯有出身仕宦科舉之家、身體又很羸弱的年氏與之相類。是以年氏雖然入府較晚、與雍正帝年齡差距較大,但頗受寵愛,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十年左右的時間就生育了三子一女,與李氏並列為雍正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後宮。不過大概是因為“素病弱”,年氏所生的孩子都沒有活到成年。換言之,如果年氏之子能夠長成,子以母貴,對儲位當有很強的競爭力。
年羹堯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具體日期不詳。這一年是清軍入關的第三十六個年頭,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已接近尾聲,清王朝在中華大地上的統治基本穩定下來,我們通常所說的“康乾盛世”即將開始。年羹堯作為高級官員子弟,對清王朝的統治應有較強的認同感,是王朝自己培養的青年俊傑。
年羹堯自己娶過兩任妻子,第一任是大權臣明珠的孫女、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葉赫那拉氏。按理說,年遐齡雖然做到了署理總督,但畢竟隻是靠個人奮鬥上位的普通行政官僚,又是漢軍旗人,且年羹堯本人還是庶出,和康熙年間紅得發紫的權相明珠夠不上門當戶對。不過,明珠是個慧眼識才的伯樂,他大約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羹堯入仕前後——就相中了這個卓爾不群的小夥子,並很快將孫女嫁給他。沒過幾年,納蘭小姐病逝,明珠不願意斷了這門好親戚,遂再次做媒,將自己夫人娘家的一位姑娘——英親王阿濟格一係的宗室格格介紹給年羹堯做繼妻。
年羹堯與兩位夫人的感情都比較融洽。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的原配納蘭夫人的嬸母、明珠第三子揆方之妻淑慎郡主(郡主為康親王傑書之女)病故,揆方邀年羹堯為亡妻撰寫墓誌銘。其時,納蘭夫人已經去世,年羹堯憶及夫人生前所述娘家舊事,娓娓道來,末稱:“餘之執筆不禁泫然者,則以安仁奉倩,相憐同病,淒其舊雨,昔夢重溫,蓋餘妻之墓,已有宿草久矣!”意思是說:“我今天為揆方公的愛妻撰寫墓誌,執筆揮毫時想起我的亡妻,不禁黯然泣下。魏晉時與妻子恩愛的潘安、荀粲同病相憐,現在我與揆方公懷念妻子的淒楚心情也是一樣的。想想我的妻子啊!墳前已經長滿了舊草。”言辭間頗見伉儷情篤。兩年後,揆方病故,明珠又命年羹堯為“情好最篤”的揆方撰寫墓誌,足見明珠對這個前孫女婿的滿意程度。
年羹堯是漢軍旗人,滿文讀寫能力一般。他在雍正年間擔任大將軍期間,與軍務相關的機密奏折多用滿文書寫,皇帝也多以滿文進行回複。年羹堯曾向雍正皇帝報告,自己遇到不能讀寫的滿文時,為保密起見,不肯讓外人閱覽,而是請滿文更好的繼配夫人覺羅氏幫忙翻譯,夫妻配合撰寫奏折。雍正帝對年羹堯與覺羅夫人的琴瑟和諧也有所了解,在對年羹堯大加賞賜的同時,還曾指名賞賜覺羅夫人耳墜等首飾,以取“夫妻雙圓”之兆。
這兩次婚姻,為年羹堯帶來了豐富的政治資源和沉重的政治包袱。所謂資源,是指年羹堯通過兩次聯姻,迅速融入了明珠家族的婚宦關係網。明珠有三子,長子性德有才名,次子揆敘是康熙中後期的重臣。揆敘備受康熙帝信用,長年擔任翰林院掌院,為人溫厚,又精於文學,遂能廣結漢人士大夫之心。此外,明珠家族子女、孫子女眾多,聯姻對象均屬高門,涉及的重要宗室就有英親王、康親王、肅親王、康熙第九子胤禟四個支係。年羹堯作為明珠家的孫女婿,年紀輕輕就有機會結交滿漢權貴,甚至宗室王公,這是普通漢軍官宦子弟無法具備的。
所謂包袱,是指具有這樣複雜姻親背景的年羹堯,注定無法擺脫許多人事關係的影響,譬如與雍正帝死對頭、皇九子允禟的這一層聯係,日後就給年羹堯帶來了很大麻煩。自然而然,糾纏在明珠家族勢力範圍之中的年羹堯,也很難得到以“孤臣”自命、最不屑“團團夥夥”的雍親王的真正信任,哪怕他們也結成了郎舅之誼。
順便多說一句,亮工這個詞,意思很好,可實在不大吉利,清初有三個名亮工或者字亮工的名人,運氣都很不好。除年亮工外,明清之際,有文學家周亮工,先在明朝做官,後來降清,順治、康熙年間,先後三次因為貪汙、濫殺等罪名論死;勉強保住性命,乾隆年間又入了《貳臣傳》。又康熙、雍正年間,有江蘇武進人錢名世,字亮工。雍正四年(1726),錢名世因為附逆年羹堯,被革職發回原籍。雍正皇帝為了對其進行羞辱,親自書寫“名教罪人”匾額,讓錢名世懸掛在自家大門上,並命在朝翰林出身的三百多名官員寫詩聲討他的罪行,結成《名教罪人詩》。其中有個叫陳萬策的官員取巧寫了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易亮工奸”,把這幾位倒黴的亮工湊在了一起。
年羹堯家族本來姓嚴,祖籍安徽懷遠,後來訛“嚴”為“年”,遂以年為姓。成化年間的戶部尚書年富,即是其家族中人。明朝後期,年氏家族遷居遼東廣寧。明清之際,年羹堯的曾祖年有升一家被清軍裹挾入旗,隸於漢軍鑲白旗下。順治十二年(1655),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考中進士,曆官知州,開始了家族的上升之路。
到了年羹堯父親年遐齡這一代,年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陡然提高。年遐齡由筆帖式出身,平流進取,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康熙四十年(1701),署理湖廣總督,成為清王朝的高級官員。年遐齡子女較多,其著名於世者有長子年希堯、次子年羹堯,以及幼女——雍正皇帝的敦肅皇貴妃年氏。
其中,長子年希堯,字允恭,生於康熙十年(1671),比年羹堯大八歲。他借著父親、弟弟、妹妹、妹夫的光,官至左都禦史。他官做得雖大,做官的興趣卻不大。相反,年希堯博學多聞,尤其喜愛西學,像個穿越到清朝的歐洲百科全書式學者。他在幾何學、透視學上頗有造詣,著有《視學》《測算刀圭》《麵體比例便覽》《對數廣運》等著作;通曉醫學,輯有《集驗良方》六卷;精於繪畫,工山水、花卉、翎毛;喜愛音樂,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之一。此外,他在陶瓷燒造方麵有卓越貢獻,雍正年間擔任景德鎮禦窯廠監督九年,發掘傳統工藝,實驗新技術,研製出了十幾種顏色的琺琅彩顏料,解決了清代琺琅製瓷必須進口顏料的難題。如今以精雅著稱、風靡互聯網和拍賣市場的雍正瓷,很多都是由他主持燒造的,世稱“年窯”。當時,一位在清廷的法國傳教士在給法國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的信中曾說:“他(年希堯)既非文人又非學者,如果他得知歐洲的學者們將他引為同儕……定會大吃一驚。”
敦肅皇貴妃是年遐齡的老來女。她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嫁給雍親王胤禛為側妃,其時年紀當在十四五歲,所以她大約要比二哥年羹堯小十五六歲。
在這裏,我們先要介紹一下清代皇室的婚姻製度。與漢民族長久以來實行的一夫一妻多妾製不同,蒙古、滿洲等北方民族的傳統是多妻製。側妻也是妻,地位比正妻略低,但遠遠高於妾,如根據《清會典》所載的輿服製度,親王側妃冠頂飾東珠九顆,比親王嫡妃僅少一顆,而比下一級的郡王嫡妃還多一顆。這可能與側妻是聘娶而來、妾是戰爭擄掠而來有關。明初皇室受元朝影響,還有過類似的做法。比如朱元璋為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娶元末名將王保保之妹為妃,娶開國功臣、衛國公鄧愈之女為次妃,可見次妃地位之高。滿洲上層的多妻製在清朝入關後有所消減,側妻的地位有向妾靠攏的趨勢,但在康熙年間,這一製度仍保持著一定的慣性,特別體現在高爵宗室內部。其時,皇子、親王的側妃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生育成年子女的妾提拔而來,二是由皇帝直接從八旗秀女中指婚而來——後者的地位要更高於前者,多選官宦世家之女為之。
年氏去世前,雍正皇帝曾下旨表彰她的優良品質,其中提到了年氏嫁給自己的原因,是“皇考嘉其端莊貴重,特封為親王側妃”。可知年氏成為雍親王側妃是通過康熙皇帝的親自指婚,所以入府之初即獲得較高地位,排序僅次於雍親王嫡妃,而列在另一位側妃——已經為胤禛生育了多位子女的李氏之前。雍正帝即位後,將年氏封為貴妃,而李氏則下其一等,隻封為妃。
雍正帝是天生的政治人物,對於女色的興趣不大。雍正六年(1728),湖南人曾靜號召反清複明,為當今皇帝扣上十大罪狀,其中有一條是“好色”。雍正帝為此疾呼駁斥說:“遠色二字,朕實可自信,而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謗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寵者何人?”雍正帝雖遠遠談不上好色,但對女性之美,還是有自己的欣賞視角。他曾命人畫了十二幅工筆重彩漢裝美人圖掛在屏風上,後經朱家溍先生考證後命名為《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畫中美人或讀書,或對鏡,或賞花,或戲蝶,姿態各異,但體態纖柔、相貌清秀、氣質文雅的特點是一致的,可見其對女性的審美旨趣。
而雍親王在潛邸時的妻妾,或出身於滿洲武功貴族,或出身於白身包衣家庭,恐怕氣質舉止、文化修養,多與畫中美人不符。唯有出身仕宦科舉之家、身體又很羸弱的年氏與之相類。是以年氏雖然入府較晚、與雍正帝年齡差距較大,但頗受寵愛,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十年左右的時間就生育了三子一女,與李氏並列為雍正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後宮。不過大概是因為“素病弱”,年氏所生的孩子都沒有活到成年。換言之,如果年氏之子能夠長成,子以母貴,對儲位當有很強的競爭力。
年羹堯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具體日期不詳。這一年是清軍入關的第三十六個年頭,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已接近尾聲,清王朝在中華大地上的統治基本穩定下來,我們通常所說的“康乾盛世”即將開始。年羹堯作為高級官員子弟,對清王朝的統治應有較強的認同感,是王朝自己培養的青年俊傑。
年羹堯自己娶過兩任妻子,第一任是大權臣明珠的孫女、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葉赫那拉氏。按理說,年遐齡雖然做到了署理總督,但畢竟隻是靠個人奮鬥上位的普通行政官僚,又是漢軍旗人,且年羹堯本人還是庶出,和康熙年間紅得發紫的權相明珠夠不上門當戶對。不過,明珠是個慧眼識才的伯樂,他大約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羹堯入仕前後——就相中了這個卓爾不群的小夥子,並很快將孫女嫁給他。沒過幾年,納蘭小姐病逝,明珠不願意斷了這門好親戚,遂再次做媒,將自己夫人娘家的一位姑娘——英親王阿濟格一係的宗室格格介紹給年羹堯做繼妻。
年羹堯與兩位夫人的感情都比較融洽。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的原配納蘭夫人的嬸母、明珠第三子揆方之妻淑慎郡主(郡主為康親王傑書之女)病故,揆方邀年羹堯為亡妻撰寫墓誌銘。其時,納蘭夫人已經去世,年羹堯憶及夫人生前所述娘家舊事,娓娓道來,末稱:“餘之執筆不禁泫然者,則以安仁奉倩,相憐同病,淒其舊雨,昔夢重溫,蓋餘妻之墓,已有宿草久矣!”意思是說:“我今天為揆方公的愛妻撰寫墓誌,執筆揮毫時想起我的亡妻,不禁黯然泣下。魏晉時與妻子恩愛的潘安、荀粲同病相憐,現在我與揆方公懷念妻子的淒楚心情也是一樣的。想想我的妻子啊!墳前已經長滿了舊草。”言辭間頗見伉儷情篤。兩年後,揆方病故,明珠又命年羹堯為“情好最篤”的揆方撰寫墓誌,足見明珠對這個前孫女婿的滿意程度。
年羹堯是漢軍旗人,滿文讀寫能力一般。他在雍正年間擔任大將軍期間,與軍務相關的機密奏折多用滿文書寫,皇帝也多以滿文進行回複。年羹堯曾向雍正皇帝報告,自己遇到不能讀寫的滿文時,為保密起見,不肯讓外人閱覽,而是請滿文更好的繼配夫人覺羅氏幫忙翻譯,夫妻配合撰寫奏折。雍正帝對年羹堯與覺羅夫人的琴瑟和諧也有所了解,在對年羹堯大加賞賜的同時,還曾指名賞賜覺羅夫人耳墜等首飾,以取“夫妻雙圓”之兆。
這兩次婚姻,為年羹堯帶來了豐富的政治資源和沉重的政治包袱。所謂資源,是指年羹堯通過兩次聯姻,迅速融入了明珠家族的婚宦關係網。明珠有三子,長子性德有才名,次子揆敘是康熙中後期的重臣。揆敘備受康熙帝信用,長年擔任翰林院掌院,為人溫厚,又精於文學,遂能廣結漢人士大夫之心。此外,明珠家族子女、孫子女眾多,聯姻對象均屬高門,涉及的重要宗室就有英親王、康親王、肅親王、康熙第九子胤禟四個支係。年羹堯作為明珠家的孫女婿,年紀輕輕就有機會結交滿漢權貴,甚至宗室王公,這是普通漢軍官宦子弟無法具備的。
所謂包袱,是指具有這樣複雜姻親背景的年羹堯,注定無法擺脫許多人事關係的影響,譬如與雍正帝死對頭、皇九子允禟的這一層聯係,日後就給年羹堯帶來了很大麻煩。自然而然,糾纏在明珠家族勢力範圍之中的年羹堯,也很難得到以“孤臣”自命、最不屑“團團夥夥”的雍親王的真正信任,哪怕他們也結成了郎舅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