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政府職員的收入一落千丈。酷暑時節,我們一家不再外出度假,而是回到父親的家鄉——南摩拉維亞的波霍熱利采鎮。我們小孩子出去挨家挨戶討要麵包,順便在農田裏偷點兒玉米。


    在維也納,每天夜裏3點我就得從床上爬起來,趕去維也納商場排隊等待領取土豆,直到早上7點半我母親過來替我,我再匆匆趕去學校上課——一到冬天便是如此。


    一戰結束後,生活愈加忙碌充實。我一頭紮進自然哲學的浩瀚書海中,閱讀了威廉·奧斯特瓦爾德[1]和古斯塔夫·特奧多·費希納[2]等自然哲學家的著作。對於後者,我的閱讀筆記寫滿好幾本作業本,並為自己選了一個十分高端的研究題目:“我們與世界進程”,卻一直沒有著手去做。我始終堅信,不管是在宏觀世界還是在微觀世界,都有一個普遍的“平衡準則”在發揮作用〔後來在我的書《醫生和心靈》(?rztliche seelsorge)中我也使用了類似的思路〕。


    有一年夏天,我們一家乘船去埃費丁度假,船行在多瑙河上,午夜時分,我躺在甲板上仰望星空,平衡準則注視著我的內心(此處影射康德),猛然間,我獲得了某種頓悟:所謂涅槃就是人的內部達到熱寂狀態。


    由此可以想見,當我後來讀費希納的 die tagesansicht gegenüber der nachtansicht 時內心受到怎樣的衝擊;而再後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超越快樂原則》(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又是讓我如何心馳神往。正是在幼時讀的這兩本書的基礎上,我日後走上了反對精神分析理論的道路。


    我讀中學低年級時還是優等生,後來卻開始“不務正業”,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我跑去業餘大學聽應用心理學的課程,接著又對實驗心理學產生興趣。我還在學校的閱讀課上做了個小報告,其中穿插了幾個實驗,最主要的是費拉古特的心理電反射現象實驗:我邀請一個同學上台配合,在我對他念出其他幾個詞後,突然念出他女朋友的名字,此時電流表上的指針——通過投影儀展現在教室牆上,猛然間劇烈擺動指向最高值。遇到這樣的窘況,這個同學的臉一下子紅透了,幸好當時教室的燈沒開。


    [1]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wilhelm ostwald, 1853—1932),德國自然科學家、哲學家。——譯者注


    [2] 古斯塔夫·特奧多·費希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實驗心理學的主要創建人。——譯者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弗蘭克爾自傳:活出生命的意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克多·弗蘭克並收藏弗蘭克爾自傳:活出生命的意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