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鎮,原本隻是一個小村寮,從大業七年大隋集結軍隊開始,高句麗便6續將遼河以南的人口全都撤離到遼東的各座山城,而遼河以南則徹底成了一片荒蕪之地,而懷遠鎮原來的土房也全部被扒了個幹淨,不過對於有著龐大國力的大隋而言,在源源不絕的物資運到懷遠後,懷遠立刻繁華了起來。
在天子禦營到達懷遠之前,已經有數萬的民伕和軍隊在懷遠鎮平整了土地,建起了儲存物資的各種軍倉,糧食,武器,鎧甲,不斷從涿郡起運,在懷遠鎮封倉入庫。
郭孝恪他們進入懷遠鎮的時候,都是被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巨大工地驚住了,作為征遼大軍的前進補給基地,工部尚書宇文愷花了不少心思,打算將懷遠鎮建成一個軍事要塞。
亮明身份以後,郭孝恪一行人通暢無阻地前往了天子禦營,直到禦營的皇帳範圍前才停了下來,在將高建武和麥鐵杖的軍報送交當值的宿衛軍以後,郭孝恪他們被安排進了禦營的一處營帳。
比起左翼第一軍的軍帳,天子禦營的軍帳無疑要奢侈許多,至少對郭孝恪他們來講是如此,不過除了郭孝恪一個人覺得楊廣太過浪費了些,其他人都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似乎天子天生就該是如此講氣派和排場的。
坐在鋪著柔軟的羊皮的胡床上,郭孝恪看著那些宿衛軍送來的酒食器皿不知該說些什麽,征遼大軍號稱百萬,但實際主力隻是四十五萬府兵,他們左翼第一軍擔當全軍先鋒,攜帶的物資並不算少,可是和禦營裏這些基本上不會參加戰鬥的宿衛軍相比,卻顯得寒酸了許多。
“這皇上待的地方就是不一樣。”老驢頭抱著那隻鍍銀的酒壺,不由嘖嘖稱道,他身邊的那些士兵們也是一臉看傻了的表情,就連木蘭和躺在床榻上的蘇吉利也對那些精美的器物頗為好奇,始終不為所動的隻有賀廷玉一人而已。
和眾人用過飯以後,讓賀廷玉管束眾人,不要隨便出營以後,郭孝恪找宿衛軍的軍官問了下麥鐵杖要他去送書信的幾位大人物的住處以後,便一個人離開了。
天子禦營占地頗廣,隨楊廣出征的百官大都隨行於營中,各有各的帳所,郭孝恪離開了宿衛軍的軍營以後,隻是沒走多少路,便到了兵部尚書段文振所在的軍營,通名報姓,稟明來意之後,郭孝恪很快被帶進了營地,一路上隻見那些士兵都是沉默寡言,不似其他各營那般喧鬧,讓他對那位尚未謀麵,卻被麥鐵杖所稱道的兵部尚書生出了幾分敬意。
隨著掀開的帳簾,郭孝恪被映入眼中的巨大地圖看得一愣,這時的地圖頗為粗燥,他在左翼第一軍時,看到的幾幅地圖,竟是大半都看不懂,不過眼前的這幅地圖卻是標注清晰,起碼他能看得出這是整個遼東的地形圖。
地圖前,郭孝恪看到兩位身著紫袍的老人,其中一個身形高大,手垂過膝,關節粗大,一看就知道是武人出身,另一個老人就瘦小了些,不過手掌粗糙,隻是臉龐比身旁的高大老人柔和許多,看上去頗為好相處。
“麥鐵杖遣你來此,有何事找老夫。”段文振看著進來的年輕百人長,打量了一圈之後,微微點了點頭後,開口問道,他在軍中資曆最老,大隋開國,他有從龍之功,後來曆任宿衛軍將領,平陳,定江南時便已和當時為晉王的天子有舊,後來天子西巡,他有征吐穀渾之功,如今官至兵部尚書,是朝中少有能夠影響天子決定的老臣。
“大帥命末將將此信交給大人。”郭孝恪摸出了貼身藏著的信箋,上前呈給了段文振,舉手投足間鎮定自若,神態不卑不亢,讓一旁的紫袍老人也是暗自稱道。
接過信箋,段文振拆開之後直接看了起來,麥鐵杖這個人雖然看上去粗魯,但是大事不糊塗,他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專門派人送信過來,段文振的臉色漸漸凝重了起來,這次征遼,他本就不是最為讚同,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去歲黃河大水,受災的人不少,又反了山東王薄,雖說給張須陀所敗,但是國家已有內患,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出兵,隻是裴蘊和虞世基那幾個佞臣向皇上進讒,真以為高句麗是可以隨便捏的軟柿子,百萬大軍開到,便會嚇得屁滾尿流,開城投降了。
放下手中的信箋,段文振看向了郭孝恪,“高句麗的那個榮留王,你已經送交禦營了?”在段文振看來,那個榮留王還不如直接殺了,絕了一些人招降高句麗的念頭,尤其是裴矩,他以為招降了西域各國,就能用同樣的威嚇手段逼高句麗就範,高句麗可不是那些民不過十萬,地不過百裏的西域小國,自從漢末起,高句麗至今立國已經五百餘年,為東海霸主,國內可集兵四十萬,仗著天時地利,足以抗拒王師,要是自己這邊還猶豫不定的話,這仗也不用打了。
被段文振的銳利目光盯著,郭孝恪感覺到了這位兵部尚書言語中所流露出的不滿,不過卻仍是照實答道,“是的,大人。”
“麥鐵杖糊塗,皇上是好麵子的人,他…”段文振聽了郭孝恪的回答,饒是心裏已有準備,可還是忍不住埋怨道,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瘦小老人已是出聲阻止道,“段公,慎言。”
被瘦小老人一提醒,段文振方才想到郭孝恪就在一邊,自己剛才那話有些失言了,不過他卻並不覺得這個年輕百人長是個會亂說話的人,他從軍多年,閱人無數,還沒有走過眼。
“你可知道你們那位大帥在信裏寫了些什麽?”想到麥鐵杖信裏對郭孝恪的形容,段文振心裏還是有些意動,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怕是時日無多。
“末將不知。”郭孝恪看著段文振臉上那種有些奇怪的表情,回答道。
“你們那位大帥想讓老夫收你當徒弟,傳你兵法。”段文振將手中的信還給了郭孝恪,他的幾個兒子不過是中人之資,不給他惹禍已經是萬幸了,想要他們靜心定性地學自己的兵法,怕是沒的指望。
“老夫問你,你如何看此次征遼?”段文振喜歡郭孝恪身上流露出來的那股沉靜,麥鐵杖就是知道他的性子,才敢在信裏推薦郭孝恪。
“末將以為,此次征遼必須戰決,一旦戰事持久,我軍怕是難以全身而退。”郭孝恪的回答有些模棱兩可,不過比起禦營裏那些一個個認為此戰必勝的將領來說,他的回答已經讓段文振感到滿意了。
“說仔細些。”看著言猶未盡的郭孝恪,段文振揮退了帳裏的幾個士兵,隻有那瘦小老人留了下來,“不必顧忌什麽。”
“是,大人。”郭孝恪看到段文振如此說,心裏開始有了些想法,這些日子他也聽麥鐵杖和錢士雄提及過這次征遼的一些兵力配置,沒事空下來的時候,也時常會想如果自己來指揮大軍的話,要怎麽打這一仗,也就是他敢這樣想,換了其他人恐怕就生不出這種念頭來。
“末將以為,高句麗堅壁清野,將遼東人口盡數遷於山城,顯然是想在遼河以北阻擋我軍,他們最大的依仗就是我軍的後勤輜重線路過長,轉運不易,一旦戰事延長,我軍的後勤輜重必出問題。”
“另外,此次皇上親征,置二十四軍,卻無統帥,各軍互不統屬,臨戰之時,恐怕各軍未必都會盡全力,而且皇上也沒有作戰的決心,勢必影響到全軍士氣。”
段文振聽著郭孝恪的話,第一次正視起這個年輕人來,他說的話正是他所想的,不過郭孝恪接下來的一席話卻更加讓他吃驚。
“末將算過,按照遼東的氣候,從三月開始到九月入冬,再折算掉我軍往返的時間,能夠用來作戰的時間隻有四個月,這四個月裏以我軍目前的兵力是難以攻占遼東各城的。”郭孝恪說到這裏,稍微猶豫了下,然後說出了他自己想的那個作戰計劃,“末將以為,我軍應當放棄遼東地區,挑選精銳成軍,交由一員大將統兵,攜帶糧秣,直接穿過遼東,進攻平壤城,同時水軍沿海路在平壤城沿海附近登6,搶占要地,從海路為進攻的6軍提供糧草,隻要攻占平壤城,遼東各城自然不攻自破。”
郭孝恪說完自己想出的作戰計劃後,看著臉色變化不停的段文振,不知道這位兵部尚書大人是怎麽想的,放棄遼東地區,讓6軍直接攻擊平壤,是極為危險的事情,一旦水軍不能成功打通海路到平壤的連接,那麽進攻的6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宇文愷一臉驚訝地看著麵前那個似乎有些拘謹不安的年輕百人長,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這個年輕人的想法居然和段公如出一轍,難怪麥鐵杖會寫信讓段公收他為徒。
在天子禦營到達懷遠之前,已經有數萬的民伕和軍隊在懷遠鎮平整了土地,建起了儲存物資的各種軍倉,糧食,武器,鎧甲,不斷從涿郡起運,在懷遠鎮封倉入庫。
郭孝恪他們進入懷遠鎮的時候,都是被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巨大工地驚住了,作為征遼大軍的前進補給基地,工部尚書宇文愷花了不少心思,打算將懷遠鎮建成一個軍事要塞。
亮明身份以後,郭孝恪一行人通暢無阻地前往了天子禦營,直到禦營的皇帳範圍前才停了下來,在將高建武和麥鐵杖的軍報送交當值的宿衛軍以後,郭孝恪他們被安排進了禦營的一處營帳。
比起左翼第一軍的軍帳,天子禦營的軍帳無疑要奢侈許多,至少對郭孝恪他們來講是如此,不過除了郭孝恪一個人覺得楊廣太過浪費了些,其他人都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似乎天子天生就該是如此講氣派和排場的。
坐在鋪著柔軟的羊皮的胡床上,郭孝恪看著那些宿衛軍送來的酒食器皿不知該說些什麽,征遼大軍號稱百萬,但實際主力隻是四十五萬府兵,他們左翼第一軍擔當全軍先鋒,攜帶的物資並不算少,可是和禦營裏這些基本上不會參加戰鬥的宿衛軍相比,卻顯得寒酸了許多。
“這皇上待的地方就是不一樣。”老驢頭抱著那隻鍍銀的酒壺,不由嘖嘖稱道,他身邊的那些士兵們也是一臉看傻了的表情,就連木蘭和躺在床榻上的蘇吉利也對那些精美的器物頗為好奇,始終不為所動的隻有賀廷玉一人而已。
和眾人用過飯以後,讓賀廷玉管束眾人,不要隨便出營以後,郭孝恪找宿衛軍的軍官問了下麥鐵杖要他去送書信的幾位大人物的住處以後,便一個人離開了。
天子禦營占地頗廣,隨楊廣出征的百官大都隨行於營中,各有各的帳所,郭孝恪離開了宿衛軍的軍營以後,隻是沒走多少路,便到了兵部尚書段文振所在的軍營,通名報姓,稟明來意之後,郭孝恪很快被帶進了營地,一路上隻見那些士兵都是沉默寡言,不似其他各營那般喧鬧,讓他對那位尚未謀麵,卻被麥鐵杖所稱道的兵部尚書生出了幾分敬意。
隨著掀開的帳簾,郭孝恪被映入眼中的巨大地圖看得一愣,這時的地圖頗為粗燥,他在左翼第一軍時,看到的幾幅地圖,竟是大半都看不懂,不過眼前的這幅地圖卻是標注清晰,起碼他能看得出這是整個遼東的地形圖。
地圖前,郭孝恪看到兩位身著紫袍的老人,其中一個身形高大,手垂過膝,關節粗大,一看就知道是武人出身,另一個老人就瘦小了些,不過手掌粗糙,隻是臉龐比身旁的高大老人柔和許多,看上去頗為好相處。
“麥鐵杖遣你來此,有何事找老夫。”段文振看著進來的年輕百人長,打量了一圈之後,微微點了點頭後,開口問道,他在軍中資曆最老,大隋開國,他有從龍之功,後來曆任宿衛軍將領,平陳,定江南時便已和當時為晉王的天子有舊,後來天子西巡,他有征吐穀渾之功,如今官至兵部尚書,是朝中少有能夠影響天子決定的老臣。
“大帥命末將將此信交給大人。”郭孝恪摸出了貼身藏著的信箋,上前呈給了段文振,舉手投足間鎮定自若,神態不卑不亢,讓一旁的紫袍老人也是暗自稱道。
接過信箋,段文振拆開之後直接看了起來,麥鐵杖這個人雖然看上去粗魯,但是大事不糊塗,他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專門派人送信過來,段文振的臉色漸漸凝重了起來,這次征遼,他本就不是最為讚同,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去歲黃河大水,受災的人不少,又反了山東王薄,雖說給張須陀所敗,但是國家已有內患,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出兵,隻是裴蘊和虞世基那幾個佞臣向皇上進讒,真以為高句麗是可以隨便捏的軟柿子,百萬大軍開到,便會嚇得屁滾尿流,開城投降了。
放下手中的信箋,段文振看向了郭孝恪,“高句麗的那個榮留王,你已經送交禦營了?”在段文振看來,那個榮留王還不如直接殺了,絕了一些人招降高句麗的念頭,尤其是裴矩,他以為招降了西域各國,就能用同樣的威嚇手段逼高句麗就範,高句麗可不是那些民不過十萬,地不過百裏的西域小國,自從漢末起,高句麗至今立國已經五百餘年,為東海霸主,國內可集兵四十萬,仗著天時地利,足以抗拒王師,要是自己這邊還猶豫不定的話,這仗也不用打了。
被段文振的銳利目光盯著,郭孝恪感覺到了這位兵部尚書言語中所流露出的不滿,不過卻仍是照實答道,“是的,大人。”
“麥鐵杖糊塗,皇上是好麵子的人,他…”段文振聽了郭孝恪的回答,饒是心裏已有準備,可還是忍不住埋怨道,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瘦小老人已是出聲阻止道,“段公,慎言。”
被瘦小老人一提醒,段文振方才想到郭孝恪就在一邊,自己剛才那話有些失言了,不過他卻並不覺得這個年輕百人長是個會亂說話的人,他從軍多年,閱人無數,還沒有走過眼。
“你可知道你們那位大帥在信裏寫了些什麽?”想到麥鐵杖信裏對郭孝恪的形容,段文振心裏還是有些意動,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怕是時日無多。
“末將不知。”郭孝恪看著段文振臉上那種有些奇怪的表情,回答道。
“你們那位大帥想讓老夫收你當徒弟,傳你兵法。”段文振將手中的信還給了郭孝恪,他的幾個兒子不過是中人之資,不給他惹禍已經是萬幸了,想要他們靜心定性地學自己的兵法,怕是沒的指望。
“老夫問你,你如何看此次征遼?”段文振喜歡郭孝恪身上流露出來的那股沉靜,麥鐵杖就是知道他的性子,才敢在信裏推薦郭孝恪。
“末將以為,此次征遼必須戰決,一旦戰事持久,我軍怕是難以全身而退。”郭孝恪的回答有些模棱兩可,不過比起禦營裏那些一個個認為此戰必勝的將領來說,他的回答已經讓段文振感到滿意了。
“說仔細些。”看著言猶未盡的郭孝恪,段文振揮退了帳裏的幾個士兵,隻有那瘦小老人留了下來,“不必顧忌什麽。”
“是,大人。”郭孝恪看到段文振如此說,心裏開始有了些想法,這些日子他也聽麥鐵杖和錢士雄提及過這次征遼的一些兵力配置,沒事空下來的時候,也時常會想如果自己來指揮大軍的話,要怎麽打這一仗,也就是他敢這樣想,換了其他人恐怕就生不出這種念頭來。
“末將以為,高句麗堅壁清野,將遼東人口盡數遷於山城,顯然是想在遼河以北阻擋我軍,他們最大的依仗就是我軍的後勤輜重線路過長,轉運不易,一旦戰事延長,我軍的後勤輜重必出問題。”
“另外,此次皇上親征,置二十四軍,卻無統帥,各軍互不統屬,臨戰之時,恐怕各軍未必都會盡全力,而且皇上也沒有作戰的決心,勢必影響到全軍士氣。”
段文振聽著郭孝恪的話,第一次正視起這個年輕人來,他說的話正是他所想的,不過郭孝恪接下來的一席話卻更加讓他吃驚。
“末將算過,按照遼東的氣候,從三月開始到九月入冬,再折算掉我軍往返的時間,能夠用來作戰的時間隻有四個月,這四個月裏以我軍目前的兵力是難以攻占遼東各城的。”郭孝恪說到這裏,稍微猶豫了下,然後說出了他自己想的那個作戰計劃,“末將以為,我軍應當放棄遼東地區,挑選精銳成軍,交由一員大將統兵,攜帶糧秣,直接穿過遼東,進攻平壤城,同時水軍沿海路在平壤城沿海附近登6,搶占要地,從海路為進攻的6軍提供糧草,隻要攻占平壤城,遼東各城自然不攻自破。”
郭孝恪說完自己想出的作戰計劃後,看著臉色變化不停的段文振,不知道這位兵部尚書大人是怎麽想的,放棄遼東地區,讓6軍直接攻擊平壤,是極為危險的事情,一旦水軍不能成功打通海路到平壤的連接,那麽進攻的6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宇文愷一臉驚訝地看著麵前那個似乎有些拘謹不安的年輕百人長,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這個年輕人的想法居然和段公如出一轍,難怪麥鐵杖會寫信讓段公收他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