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鎮內,得到北府軍班師回幽州的消息,南宮官衙的曰滿洲都是慶祝了起來,自從去年跟著楊廣出征以來,他們就一直在這邊遠之地,可以說得上是吃盡了苦頭,尤其是宇文化及這個逆賊篡權之後,他們更是忍氣吞聲,就算後來漢王奪回懷遠鎮,可是有長孫無忌在,他們依舊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不過如今好了,他們不需要再擔心什麽,等到了涿郡,他們隻管老實地投靠漢王就是。
懷遠鎮外,在五萬征遼兵押送下,十幾萬的龐大突厥人隊伍踏上了前往遼東落戶的官道,從現在開始,他們不再是什麽突厥人,而是去遼東開荒的新漢人,他們中女人倒是占了大半,因為太多的青壯男人死在了戰場上。當那些被俘虜的突厥士兵們所在的部落三五成群地前往幽州之後,郭孝恪也是讓人從中挑選了不少身材高挑,容貌豔麗的突厥少女給軍中一些仍未成家的士兵做妻。
土地,人口,都是爭天下時最重要的,而土地,打下了遼東沃土的郭孝恪根本不缺,被征服的高句麗和百濟有大批已經開墾好的良田,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青壯也被他殺了大半,他如今缺的隻是人口。
看著離開的龐大隊伍,那些被留下的突厥士兵都是心情複雜,不過他們仍是感激漢王給了他們家人安定的生活,至少在遷往遼東的道路上,他們的家人有足夠的口糧可以吃飽,他們也相信到了遼東以後,家人可以比在草原上過得更好,至於他們將成為漢王的士兵,以報答漢王對他們的不殺之恩。
數日後,除了留下鎮守懷遠的尉遲文德,和前往百濟接守熊津都護府的蘇定方以外,北府軍全都隨郭孝恪一起踏上了班師之途。
雖然幽州仍是地廣人稀,不過這兩年裏,靠著各種手段,郭孝恪想辦法從河北中原等地或招攬,或以朝廷的名義強征而來的落戶流民不少。當他們班師時,已是從各處城池或是村寨和都堡裏回家的百姓們都是沿途歡聲雷動,幾乎經過的大戶人家都是殺豬宰羊來搞軍。
北府軍軍規森嚴,再加上軍中不缺物資,雖然在郭孝恪點頭下,拿了沿途百姓和大戶人家槁軍的吃食,但是沿途卻也拿出了不少充裕的軍糧用以賑濟百姓,畢竟年初突厥人入寇幽州,盡管是全軍覆沒,沒有在幽州劫掠到什麽東西,可是卻耽誤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耕種。
本來這等賑濟之事,自會有郭孝恪如今治下的官府處置,不過如今正是他收買人心的大好機會,在魏征和長孫無忌的一番施為下,郭孝恪的仁德之名卻是第一次在幽州百姓的心裏超過了那蓋世軍神的赫赫威名。
涿郡城外不遠處,結伴而行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混跡在夾道歡迎的百姓中,看著透迤數裏的北府軍人馬,都是難掩臉上的興奮神情。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山東高門的子弟,雖然不算是名門望族,可也是家世不錯,本來範陽盧氏因為牽連謀反,郭孝恪保下範陽盧氏的幾個直係子弟之後,山東高門當時便有不少人頗為意動,不過當時誰也沒想到不過一年間,天下大勢竟會如此這般劇烈變化。
楊廣已死,卻未留遺詔。洛陽和長安俱是各有皇子留守,而衛玄和於仲文這兩個老臣又各自手握軍隊,恐怕到時候為了爭奪帝位,東西兩都少不得會刀兵相向。
方今天下各地,賊軍蜂起,亂世之象已經畢現,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再也顧不得家中長輩的觀望,都是各自離家,北上欲投郭孝恪這位他們心中所屬的能夠撥亂反正的明主。
“王法主,一路行來,俱是為漢王張目說項,看起來江南之地,上清派已是倒向漢王王遠知地位崇高,房玄齡和杜如晦隻能算是末學後輩,是以王遠知親自出山,親往涿郡的消息傳出後,讓兩人也是頗為吃驚,同時也是更堅定自己的選擇沒錯。
“天下間,能爭天下者,不過江南,巴蜀,關中,中原,河北五地罷了,不過江南,巴蜀過於孱弱,不能對抗北方。”杜如晦在一旁自語道,“如今漢王虎踞幽遼,若是興兵南下,河北之地,怕是無人能擋。”
“我看漢王未必會南下房玄齡聽到身邊的杜如晦言語,卻是搖頭道,兩人是在來幽州的路上相識,來到幽州時正好遇上殺胡令,兩人也是一起結伴殺了幾個突厥人,算是過了一把當俠客的癮頭,兩人雖是書生,不過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哪個不是騎馬練劍,上馬拜將下馬為相,更是每個讀書人所向往的。
房玄齡和杜如晦雖比不得武人,可是身強力壯,又練習劍術數年,在隨從的幫忙下,殺幾個落單的突厥騎兵也不是什麽難事,在幽州的野地裏和那些就是衝著殺胡令的人頭懸賞去的一些義軍待久了,本來隻是書生樣貌的兩人身上也有了一股子氣勢。
此時兩人在人群中議論國事,一旁的普通車野百姓自是不大聽得明白,可也知道兩人是有學問的人,而幾個同為讀書人的儒生則是豎起了耳朵,聽著兩人的談話,如今往幽州來的讀書人不少,一來大多數都是寒門士子,漢王又是出了名的禮賢下士,想想如今漢王府裏被稱作臥龍鳳雛的魏征和長孫無忌,不過都是三十左右,就足以讓他們這些苦於出身,難以出頭的人動心了,二來王遠知這位士林領袖中的人物都為漢王而親自出山,就更是讓他們要趕來投漢王這位仁德之主。
不過這些儒生裏真正有見識的,哪個又不是明白人,如今隋失其鹿,國作不寧,這亂世將來,到時候天下誰主沉浮,雖未可知,但唯一的一點他們卻是可以肯定,絕不會再是姓楊的當這皇帝。
隻是對於趕往幽州的儒生們而言,大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當王遠知和山東高門都是為漢王鼓吹時,他們也都是跟著大造聲勢,雖說天下讀書的人中,寒門士子占了多數,可是他們比起那些世家子弟來更加精匯,二下西晉八王!亂。那此投靠藩王的幕僚便多是寒門鬥時八王哪個不是扯著夫義的旗幟,互相攻伐。
整個幽州和北地,在這些儒生的口誅筆伐下,弑君的宇文成都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宇文氏更是被揪出了本為匈奴人的舊帳,成了眾人口中的五胡餘孽,而郭孝恪這位漢王自然是成了大英雄,不但力拒突厥大軍,保住了華夏社稷,為死去的皇帝報了大仇,此番回師,更是全軍披麻戴白,可謂是忠義無雙。
那幾個。站在房玄齡和杜如晦不遠處的儒生便是那些明白人,他們心中存著的都是投靠漢王之意,心中卻也是想過不少日後的天下大勢走向,不過卻都是有些模糊,此時聽到房玄齡和杜如晦的一番辯論都是心中明晰起來。
“漢王出身布衣,更得天下百姓之心,山東和關隴向來對立,幽遼雖然偏僻,可這幾年河北,中原百姓有不少來了幽州落戶,人口增丁不少,漢王如今連番大戰,雖是得勝之師。可也是士卒疲憊,而且長安和洛陽諸位皇子並未鬧出爭奪帝位之事來,漢王此時興兵南下,隻會有損仁德之名。”房玄齡說這番話時,已是壓低了聲音,這些事情他也隻是心中猜測,不敢全部當真,畢竟他寧願相信漢王乃是忠臣,而非是處心積慮的梟雄。
杜如晦沒有說話,隻是記下了房玄齡的話,論策謀劃略,這些天相處下來,他自問不及房玄齡,不過說到斷謀行略,房玄齡則不如他。
房玄齡的一番話,雖然壓得夠低,可還是有隻言片語落到了邊上的幾個儒生耳中,見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要離開,幾人也都是顧不得其他,連忙上前相識,他們本來見房玄齡和杜如晦氣度不凡,便有意結識,此時聽了兩人談話,就更是心中肯定。
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沒有避諱什麽,這幾個上前與他們相識的儒生也是有見識的人,因此敘過各自姓名後,便結伴同行了,一行人卻是趕在北府軍前頭,進了涿郡城內。
隨著北府軍班師,涿郡城內亦是張燈結彩,雖說皇帝駕崩,應該槁素天下,可北府軍畢竟是打了勝仗,而且是大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捷,而楊廣這個皇帝這幾年倒行逆施,早就失了民心,又有誰會在意。
涿郡城頭,裴世矩眺望著城外已然可見的黑色旗幡,又看了眼城門口的張燈結彩,鋪了數裏的大紅地毯,知道這必是虞世基鼓動溫彥博做的事情,不過溫彥博恐怕是怎麽也想不到自己這番作為,怕是會惹漢王生氣。
臉上露出幾分笑意,裴世矩卻是看向了身邊的虞世南,比起虞世基這個兄長,虞世南無疑是個真正的君子,不但才華高於其兄,就連為人處世,也是比虞世基好得太多。
“虞老弟,這一回王爺班師,你說見了此等景象,可會高興。”裴世矩朝虞世南笑問道。
“皇上駕崩,王爺又怎麽高興得起來。溫大人這次怕是會惹王爺不快。”虞世南回答道,他當然知道城門口那些,全是自己的兄長虞世基出的主意。
“溫大人這次少不得會給王爺斥責降罪。”裴世矩聽完虞世南的話,卻是頗有深意地笑道。
“那也不是什麽壞事。”虞世南亦是一笑道。
此時兩人腳下的城門外。溫彥博一身官服,卻是想著虞世基對自己說的那些誅心之言,王爺雖然要爭天下,可現在還不是時候,仍是要做大隋的忠臣,可是這幽州之地乃是王爺起家之地,又豈可為了楊廣而大行哀事,那豈非是說隋室氣數未盡,百姓仍舊懷念舊主,所以當張燈結彩,恭迎王爺凱旋,到時候王爺雖然會斥責我等,但是心中卻是會記下我等的功勞。
想到這裏,溫彥博不由看了眼,歡迎的道路兩旁來自長安和洛陽的那些人,他知道等會自己少不得會挨王爺的斥責,但願虞世基說得絲毫不差,王爺心中自會記下他的功勞。
這時遠處的旗幡已經在眾人的視線中清晰了起來,北府軍黑色的旗幡中夾雜著一片白色旗幡,隊伍的最前方,赫然是護靈的騎兵。
城門口的百姓大多數是來看北府軍凱旋的英姿的,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北府軍竟然是一副哀兵的姿態出現在他們眼前。
這時人群中,那些來自洛陽和長安的使者還有各地儒生,一些名士都是愣住了,因為他們看到了皇帝的棺木,而棺木最前扛棺的人赫然是郭孝恪這個漢王。
“漢王,居然親自抬棺。”人群中,每個人幾乎都是愣住了。打了勝仗,為皇帝報了大仇的漢王居然親自抬著皇帝的棺木進城,一下子本來還想歡呼的眾人都是愣在了原地,本該盛大熱鬧的凱旋式一下子變得死寂起來。
郭孝恪抬著棺木,臉上沒有半點的表情,可是在旁人看來,正是他這位蓋世軍神悲哀到了極點,若是他為皇帝哭喪,隻會被人當作是演戲,可他如今這副一臉麵無表情抬著棺木的樣子,卻反倒是叫眾人相信。
棺木兩側,魏征和長孫無忌看著並方那原本還有些聲響的人群忽然一下子靜了下去,也都是心中滿意,讓王爺親自抬棺本就是他們兩人一起出的主意,王爺在懷遠逗留了兩個多月。那些長安和洛陽來的人必然會是有些閑言碎語,今日要是行了這盛大的凱旋式,恐怕王爺苦心孤詣所營造的忠義便會為人詬病,也會讓王遠知親自出山所造成的影響降低。
城門口,溫彥博看著這一幕,卻是福至心靈一般,猛地跪到在地,朝抬著棺木而來的郭孝恪大聲道,“王爺,下官…”
溫彥博的話尚未說出口,就被郭孝恪一腳踹倒了,不過溫彥博倒地的時候,便感覺到這一腳上並沒有什麽力道,就知道一切都給虞世基給說中了,但他仍是裝出了誠惶誠恐的樣子喊了起來。,
(全本 )
懷遠鎮外,在五萬征遼兵押送下,十幾萬的龐大突厥人隊伍踏上了前往遼東落戶的官道,從現在開始,他們不再是什麽突厥人,而是去遼東開荒的新漢人,他們中女人倒是占了大半,因為太多的青壯男人死在了戰場上。當那些被俘虜的突厥士兵們所在的部落三五成群地前往幽州之後,郭孝恪也是讓人從中挑選了不少身材高挑,容貌豔麗的突厥少女給軍中一些仍未成家的士兵做妻。
土地,人口,都是爭天下時最重要的,而土地,打下了遼東沃土的郭孝恪根本不缺,被征服的高句麗和百濟有大批已經開墾好的良田,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青壯也被他殺了大半,他如今缺的隻是人口。
看著離開的龐大隊伍,那些被留下的突厥士兵都是心情複雜,不過他們仍是感激漢王給了他們家人安定的生活,至少在遷往遼東的道路上,他們的家人有足夠的口糧可以吃飽,他們也相信到了遼東以後,家人可以比在草原上過得更好,至於他們將成為漢王的士兵,以報答漢王對他們的不殺之恩。
數日後,除了留下鎮守懷遠的尉遲文德,和前往百濟接守熊津都護府的蘇定方以外,北府軍全都隨郭孝恪一起踏上了班師之途。
雖然幽州仍是地廣人稀,不過這兩年裏,靠著各種手段,郭孝恪想辦法從河北中原等地或招攬,或以朝廷的名義強征而來的落戶流民不少。當他們班師時,已是從各處城池或是村寨和都堡裏回家的百姓們都是沿途歡聲雷動,幾乎經過的大戶人家都是殺豬宰羊來搞軍。
北府軍軍規森嚴,再加上軍中不缺物資,雖然在郭孝恪點頭下,拿了沿途百姓和大戶人家槁軍的吃食,但是沿途卻也拿出了不少充裕的軍糧用以賑濟百姓,畢竟年初突厥人入寇幽州,盡管是全軍覆沒,沒有在幽州劫掠到什麽東西,可是卻耽誤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耕種。
本來這等賑濟之事,自會有郭孝恪如今治下的官府處置,不過如今正是他收買人心的大好機會,在魏征和長孫無忌的一番施為下,郭孝恪的仁德之名卻是第一次在幽州百姓的心裏超過了那蓋世軍神的赫赫威名。
涿郡城外不遠處,結伴而行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混跡在夾道歡迎的百姓中,看著透迤數裏的北府軍人馬,都是難掩臉上的興奮神情。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山東高門的子弟,雖然不算是名門望族,可也是家世不錯,本來範陽盧氏因為牽連謀反,郭孝恪保下範陽盧氏的幾個直係子弟之後,山東高門當時便有不少人頗為意動,不過當時誰也沒想到不過一年間,天下大勢竟會如此這般劇烈變化。
楊廣已死,卻未留遺詔。洛陽和長安俱是各有皇子留守,而衛玄和於仲文這兩個老臣又各自手握軍隊,恐怕到時候為了爭奪帝位,東西兩都少不得會刀兵相向。
方今天下各地,賊軍蜂起,亂世之象已經畢現,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再也顧不得家中長輩的觀望,都是各自離家,北上欲投郭孝恪這位他們心中所屬的能夠撥亂反正的明主。
“王法主,一路行來,俱是為漢王張目說項,看起來江南之地,上清派已是倒向漢王王遠知地位崇高,房玄齡和杜如晦隻能算是末學後輩,是以王遠知親自出山,親往涿郡的消息傳出後,讓兩人也是頗為吃驚,同時也是更堅定自己的選擇沒錯。
“天下間,能爭天下者,不過江南,巴蜀,關中,中原,河北五地罷了,不過江南,巴蜀過於孱弱,不能對抗北方。”杜如晦在一旁自語道,“如今漢王虎踞幽遼,若是興兵南下,河北之地,怕是無人能擋。”
“我看漢王未必會南下房玄齡聽到身邊的杜如晦言語,卻是搖頭道,兩人是在來幽州的路上相識,來到幽州時正好遇上殺胡令,兩人也是一起結伴殺了幾個突厥人,算是過了一把當俠客的癮頭,兩人雖是書生,不過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哪個不是騎馬練劍,上馬拜將下馬為相,更是每個讀書人所向往的。
房玄齡和杜如晦雖比不得武人,可是身強力壯,又練習劍術數年,在隨從的幫忙下,殺幾個落單的突厥騎兵也不是什麽難事,在幽州的野地裏和那些就是衝著殺胡令的人頭懸賞去的一些義軍待久了,本來隻是書生樣貌的兩人身上也有了一股子氣勢。
此時兩人在人群中議論國事,一旁的普通車野百姓自是不大聽得明白,可也知道兩人是有學問的人,而幾個同為讀書人的儒生則是豎起了耳朵,聽著兩人的談話,如今往幽州來的讀書人不少,一來大多數都是寒門士子,漢王又是出了名的禮賢下士,想想如今漢王府裏被稱作臥龍鳳雛的魏征和長孫無忌,不過都是三十左右,就足以讓他們這些苦於出身,難以出頭的人動心了,二來王遠知這位士林領袖中的人物都為漢王而親自出山,就更是讓他們要趕來投漢王這位仁德之主。
不過這些儒生裏真正有見識的,哪個又不是明白人,如今隋失其鹿,國作不寧,這亂世將來,到時候天下誰主沉浮,雖未可知,但唯一的一點他們卻是可以肯定,絕不會再是姓楊的當這皇帝。
隻是對於趕往幽州的儒生們而言,大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當王遠知和山東高門都是為漢王鼓吹時,他們也都是跟著大造聲勢,雖說天下讀書的人中,寒門士子占了多數,可是他們比起那些世家子弟來更加精匯,二下西晉八王!亂。那此投靠藩王的幕僚便多是寒門鬥時八王哪個不是扯著夫義的旗幟,互相攻伐。
整個幽州和北地,在這些儒生的口誅筆伐下,弑君的宇文成都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宇文氏更是被揪出了本為匈奴人的舊帳,成了眾人口中的五胡餘孽,而郭孝恪這位漢王自然是成了大英雄,不但力拒突厥大軍,保住了華夏社稷,為死去的皇帝報了大仇,此番回師,更是全軍披麻戴白,可謂是忠義無雙。
那幾個。站在房玄齡和杜如晦不遠處的儒生便是那些明白人,他們心中存著的都是投靠漢王之意,心中卻也是想過不少日後的天下大勢走向,不過卻都是有些模糊,此時聽到房玄齡和杜如晦的一番辯論都是心中明晰起來。
“漢王出身布衣,更得天下百姓之心,山東和關隴向來對立,幽遼雖然偏僻,可這幾年河北,中原百姓有不少來了幽州落戶,人口增丁不少,漢王如今連番大戰,雖是得勝之師。可也是士卒疲憊,而且長安和洛陽諸位皇子並未鬧出爭奪帝位之事來,漢王此時興兵南下,隻會有損仁德之名。”房玄齡說這番話時,已是壓低了聲音,這些事情他也隻是心中猜測,不敢全部當真,畢竟他寧願相信漢王乃是忠臣,而非是處心積慮的梟雄。
杜如晦沒有說話,隻是記下了房玄齡的話,論策謀劃略,這些天相處下來,他自問不及房玄齡,不過說到斷謀行略,房玄齡則不如他。
房玄齡的一番話,雖然壓得夠低,可還是有隻言片語落到了邊上的幾個儒生耳中,見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要離開,幾人也都是顧不得其他,連忙上前相識,他們本來見房玄齡和杜如晦氣度不凡,便有意結識,此時聽了兩人談話,就更是心中肯定。
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沒有避諱什麽,這幾個上前與他們相識的儒生也是有見識的人,因此敘過各自姓名後,便結伴同行了,一行人卻是趕在北府軍前頭,進了涿郡城內。
隨著北府軍班師,涿郡城內亦是張燈結彩,雖說皇帝駕崩,應該槁素天下,可北府軍畢竟是打了勝仗,而且是大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捷,而楊廣這個皇帝這幾年倒行逆施,早就失了民心,又有誰會在意。
涿郡城頭,裴世矩眺望著城外已然可見的黑色旗幡,又看了眼城門口的張燈結彩,鋪了數裏的大紅地毯,知道這必是虞世基鼓動溫彥博做的事情,不過溫彥博恐怕是怎麽也想不到自己這番作為,怕是會惹漢王生氣。
臉上露出幾分笑意,裴世矩卻是看向了身邊的虞世南,比起虞世基這個兄長,虞世南無疑是個真正的君子,不但才華高於其兄,就連為人處世,也是比虞世基好得太多。
“虞老弟,這一回王爺班師,你說見了此等景象,可會高興。”裴世矩朝虞世南笑問道。
“皇上駕崩,王爺又怎麽高興得起來。溫大人這次怕是會惹王爺不快。”虞世南回答道,他當然知道城門口那些,全是自己的兄長虞世基出的主意。
“溫大人這次少不得會給王爺斥責降罪。”裴世矩聽完虞世南的話,卻是頗有深意地笑道。
“那也不是什麽壞事。”虞世南亦是一笑道。
此時兩人腳下的城門外。溫彥博一身官服,卻是想著虞世基對自己說的那些誅心之言,王爺雖然要爭天下,可現在還不是時候,仍是要做大隋的忠臣,可是這幽州之地乃是王爺起家之地,又豈可為了楊廣而大行哀事,那豈非是說隋室氣數未盡,百姓仍舊懷念舊主,所以當張燈結彩,恭迎王爺凱旋,到時候王爺雖然會斥責我等,但是心中卻是會記下我等的功勞。
想到這裏,溫彥博不由看了眼,歡迎的道路兩旁來自長安和洛陽的那些人,他知道等會自己少不得會挨王爺的斥責,但願虞世基說得絲毫不差,王爺心中自會記下他的功勞。
這時遠處的旗幡已經在眾人的視線中清晰了起來,北府軍黑色的旗幡中夾雜著一片白色旗幡,隊伍的最前方,赫然是護靈的騎兵。
城門口的百姓大多數是來看北府軍凱旋的英姿的,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北府軍竟然是一副哀兵的姿態出現在他們眼前。
這時人群中,那些來自洛陽和長安的使者還有各地儒生,一些名士都是愣住了,因為他們看到了皇帝的棺木,而棺木最前扛棺的人赫然是郭孝恪這個漢王。
“漢王,居然親自抬棺。”人群中,每個人幾乎都是愣住了。打了勝仗,為皇帝報了大仇的漢王居然親自抬著皇帝的棺木進城,一下子本來還想歡呼的眾人都是愣在了原地,本該盛大熱鬧的凱旋式一下子變得死寂起來。
郭孝恪抬著棺木,臉上沒有半點的表情,可是在旁人看來,正是他這位蓋世軍神悲哀到了極點,若是他為皇帝哭喪,隻會被人當作是演戲,可他如今這副一臉麵無表情抬著棺木的樣子,卻反倒是叫眾人相信。
棺木兩側,魏征和長孫無忌看著並方那原本還有些聲響的人群忽然一下子靜了下去,也都是心中滿意,讓王爺親自抬棺本就是他們兩人一起出的主意,王爺在懷遠逗留了兩個多月。那些長安和洛陽來的人必然會是有些閑言碎語,今日要是行了這盛大的凱旋式,恐怕王爺苦心孤詣所營造的忠義便會為人詬病,也會讓王遠知親自出山所造成的影響降低。
城門口,溫彥博看著這一幕,卻是福至心靈一般,猛地跪到在地,朝抬著棺木而來的郭孝恪大聲道,“王爺,下官…”
溫彥博的話尚未說出口,就被郭孝恪一腳踹倒了,不過溫彥博倒地的時候,便感覺到這一腳上並沒有什麽力道,就知道一切都給虞世基給說中了,但他仍是裝出了誠惶誠恐的樣子喊了起來。,
(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