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檢討
官路(我的官樣年華) 作者:普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09年12月23日,我以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的名義突然在紅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檢討——江南掛職五年工作小結》的帖子,立馬掀起了軒然大波,有褒揚,更多的是批評。有一位網名為“0730”的朋友甚至連續發表“四評”,批評我的這種“作秀”行為。他在《一評寧致遠的檢討》中寫道:“我的文體常識告訴我:寧致遠此帖乃檢討不是檢討、總結不像總結的不倫不類之怪胎。其在文首和末尾刻意表明‘江南市副市長’身份的做法更是畫蛇添足之舉,無怪乎網友譏評‘典型的作秀’。這篇虛情假意的檢討實則是在濃墨重彩地標榜自己的政績:使江南的旅遊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旅遊門票年收入突破了600萬元大關……即使與旅遊發達城市有差距那也是‘整合矛盾多、難度大,加之我又是一個掛職幹部’等客觀原因造成的。確實字裏行間昭然若揭,與其說是檢討,不如說是暗中強烈邀功邀烏紗!雖然寧致遠清楚地知道自己‘幹不了多久就會離開’,但是‘我在心中已經勾畫出一幅美麗的藍圖’一語,道破了他‘行將離去’的戀棧心理,有網友套用《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歌詞建議修改文章標題為《我真的還想再掛三五年》,真是入木三分……”
如果帶著世俗的眼光看我的帖子,的確如這位老兄說的那樣,不能不令人往他所指的方向想,但是如果帶著思考的眼光用心去看,就會看出另一番景象。正如《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陳安慶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仔細閱讀,一種壯誌未酬的傷感彌漫其中。”
我為什麽要發這篇帖子,我一直未對外界解密,即使麵對那麽多網友的質疑,我始終保持沉默。因為,我的帖子不是寫給雲夢市委書記張文昊看的,更不是給網友看的,而是寫給江南市委書記柳博溫以及所有江南市的黨政領導看的。我是抱著一種極其失望的心態寫下了那篇帖子。撰寫那篇帖子的時候,我早已知道我會離開江南,在一個地方連續掛職五年已經破了吉尼斯記錄,組織上不可能讓你再待下去。再說了無論是誰,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都會有一點厭倦情緒,並不像那位網友所想象的那樣“我真的還想再掛三五年”。動筆寫這篇帖子的時候,我就已經萌生退意,特別是和老柳就我提出來的“打破行政區劃組建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的建議”交換意見之後,他的一句“以後再說”的表態讓我心灰意冷,我覺得按照目前江南的觀念“再掛職三五年”,改變也不會太大,還不如及早歸去。
我記得剛到江南的時候,因為過去和雲林山有些業務往來,又和旅遊對口,所以第一站選擇了去雲林山看看。前任公園主任老李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但當我和他談起如何搞好景區開發的時候,他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那個時候泡泡奶公司想托管雲林山,政府對泡泡奶公司寄予了厚望,我談了也是白談,所以老李沒得興趣。到了年底托管沒談成,老李調到森林公安局當局長去了,接他手的是白田鎮的黨委書記龐大海。大海第一次到我辦公室去“拜碼頭”,我正在批文件。他跟我打招呼,我抬頭一看,一個身材不高黑黑胖胖的人站在我的麵前,我心想,一個典型的農民幹部如何搞旅遊囉,也不知道老柳是怎麽用的幹部。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幹部是江南市委用得最準的一個。他雖然農民出身,但特別愛學習,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上任以後不到兩年時間就引進了世界碑林、屈原書院、名人雕塑園、雲林寺鎦金大觀音等項目,真的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當我提出建設“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的設想之後他拍案叫絕,叫絕之後又為我深深擔憂。他在基層摸爬滾打那麽多年,在政治上比我經驗豐富得多。他給我分析說,“要組建這個度假區起碼要觸犯幾股勢力的利益。最大的障礙是政府。按照你的想法,青田、飛躍等幾個村以及天鵝湖、平安河都得劃進來,政府剛剛在那裏規劃了一條柳花大道,還指望著靠兩邊的黃金地段‘以地生財’呢,這麽好的地盤政府舍得給你?其次是城關鎮街道辦事處,要從它的地盤上劃走幾個行政村,劃走的土地和幹部都是鈔票,他們願意?第三是平河指揮部,一個正科級的事業單位,把天鵝湖和平安河劃給了你們,那裏的領導會甘心屈居雲林山的領導之下?我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這事搞不成。”
對於他的擔心我不以為然。我對他解釋說,我之所以要搞這個度假區基於幾點考慮。
一是融資的需要。江南財政困難,不可能有大筆資金投入到雲林山的開發,雲林山自身也很困難,能夠保住吃飯就不錯了,要想有大的發展,隻能靠融資。天鵝湖和平安河那麽好的城市旅遊資源白白浪費了,特別是絕不能讓天鵝湖變成第二個商住圈。如果把生男不生女的“男兒國”青田村及附近的飛躍等村劃過來,就把雲林山與天鵝湖、平安河連成了一片,這麽大的麵積,有了土地就有了融資平台,就可以搞綜合開發。這樣雲林山就不愁沒得錢搞開發了。
二是大旅遊的需要。江南缺少名片,老城區破爛不堪,新城又建得沒特色。如果把雲林山周圍一大片城區劃入度假區,請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完全可以打造成為我省的名片。有了這張名片,再附帶其他景區,才能融入中南黃金旅遊線。
三是資源保護的需要。在城區能夠擁有像雲林山這樣原始次生林的在全國來說都鳳毛麟角,可遺憾的是,如今她隻是一座帽兒山,她的裙子以下部分歸城中村所有,到處葬滿了墳墓。雖然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也有規劃,但我們國家的規劃大部分都是“市長規劃”,被動地劃定保護區,永遠逃不脫被“市長經濟”蠶食的命運,與其被動地保護,還不如主動出擊,隻有擴大規劃麵積,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我想,這樣好的事情江南人民應該支持我,市委市政府更應該支持我。隻要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有什麽難的呢?不就是重新調整一下區劃嗎?
老龐建議說:“你聽我的,先通過人大、政協造輿論,然後再向市委、市政府拋方案。”
我采納了他的意見,將我的設想寫成文字向人大的領導們每人送了一份。之後我又親自寫了一篇《國家森林旅遊度假區落戶江南不是夢》的文章登在《江南旅遊報》上,我讓報社的同誌加印了5000份,廣為散發。輿論造出去了,隻有人大回應,受到了主任、副主任的力挺,並將這一建議寫進了當年人大一號提案的決議案。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正式將方案送給了老柳,同時在市長碰頭會上給市長、副市長們人手發了一份,結果都是石沉大海。我不甘心,先後兩次去找老柳,老柳兩次的答複都是“待以後鄉鎮合並的時候再統籌考慮”。這讓我非常失望。2009年11月,人大要召開專門會議審議市政府關於《加快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步伐》一號提案的落實情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怎麽應對。談到設立度假區這個議題時,老蕭說:“這個問題還是放一放算了,柳書記的意見是待條件成熟以後再說。”
我的夢徹底破滅了……
老龐說,我們出去散散心吧。
我說,那就去婺源吧。
從婺源回來,我感慨萬千。婺源人口比我們少,2007年以前財政收入比我們少,旅遊資源不見得比我們好,他們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創造門票年收入過億的奇跡,而我們還沒到1000萬。毫不謙虛地說,我不去江南可能還突破不了1000萬。原因在哪裏?觀念守舊。我就想,在我離開江南之前一定要給江南人民、特別是領導幹部們洗洗腦,洗腦的方式不能太直接,那樣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想來想去,寫份檢討吧,隻有檢討自己人家才會無話可說。我之所以要以副市長的名義檢討,是因為我的職務本身代表的是政府,我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檢討的是市委市政府。雖然我批評自己“兩眼望市長,討米闖市場”,事實上是批評政府不投入,人家婺源窮,但他們可以賣水電站融資搞旅遊,我們江南不可能窮到連國有資產都沒得賣的地步吧?
我批評自己“站得不高,看得不遠,決心不夠,氣魄不大”,實際上是想表達一種壯誌未酬的情緒。我希望江南市委市政府拿出決心來,組建“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收回景區的經營權,打破行政區劃、各自為政的枷鎖,組建旅遊集團公司,統一經營,規模融資。我知道,在我的任期之內無論如何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了,但我要把思考留下來,把觀念留下來,把藍圖留下來,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被江南未來的領導所接納,勵精圖治,把江南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名片”。哪怕我的建議隻采納一丁點,我都會感到萬分的欣慰。網友罵就罵吧,與江南的事業比較起來,我個人受一點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麽呢?
如果帶著世俗的眼光看我的帖子,的確如這位老兄說的那樣,不能不令人往他所指的方向想,但是如果帶著思考的眼光用心去看,就會看出另一番景象。正如《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陳安慶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仔細閱讀,一種壯誌未酬的傷感彌漫其中。”
我為什麽要發這篇帖子,我一直未對外界解密,即使麵對那麽多網友的質疑,我始終保持沉默。因為,我的帖子不是寫給雲夢市委書記張文昊看的,更不是給網友看的,而是寫給江南市委書記柳博溫以及所有江南市的黨政領導看的。我是抱著一種極其失望的心態寫下了那篇帖子。撰寫那篇帖子的時候,我早已知道我會離開江南,在一個地方連續掛職五年已經破了吉尼斯記錄,組織上不可能讓你再待下去。再說了無論是誰,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都會有一點厭倦情緒,並不像那位網友所想象的那樣“我真的還想再掛三五年”。動筆寫這篇帖子的時候,我就已經萌生退意,特別是和老柳就我提出來的“打破行政區劃組建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的建議”交換意見之後,他的一句“以後再說”的表態讓我心灰意冷,我覺得按照目前江南的觀念“再掛職三五年”,改變也不會太大,還不如及早歸去。
我記得剛到江南的時候,因為過去和雲林山有些業務往來,又和旅遊對口,所以第一站選擇了去雲林山看看。前任公園主任老李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但當我和他談起如何搞好景區開發的時候,他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那個時候泡泡奶公司想托管雲林山,政府對泡泡奶公司寄予了厚望,我談了也是白談,所以老李沒得興趣。到了年底托管沒談成,老李調到森林公安局當局長去了,接他手的是白田鎮的黨委書記龐大海。大海第一次到我辦公室去“拜碼頭”,我正在批文件。他跟我打招呼,我抬頭一看,一個身材不高黑黑胖胖的人站在我的麵前,我心想,一個典型的農民幹部如何搞旅遊囉,也不知道老柳是怎麽用的幹部。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幹部是江南市委用得最準的一個。他雖然農民出身,但特別愛學習,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上任以後不到兩年時間就引進了世界碑林、屈原書院、名人雕塑園、雲林寺鎦金大觀音等項目,真的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當我提出建設“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的設想之後他拍案叫絕,叫絕之後又為我深深擔憂。他在基層摸爬滾打那麽多年,在政治上比我經驗豐富得多。他給我分析說,“要組建這個度假區起碼要觸犯幾股勢力的利益。最大的障礙是政府。按照你的想法,青田、飛躍等幾個村以及天鵝湖、平安河都得劃進來,政府剛剛在那裏規劃了一條柳花大道,還指望著靠兩邊的黃金地段‘以地生財’呢,這麽好的地盤政府舍得給你?其次是城關鎮街道辦事處,要從它的地盤上劃走幾個行政村,劃走的土地和幹部都是鈔票,他們願意?第三是平河指揮部,一個正科級的事業單位,把天鵝湖和平安河劃給了你們,那裏的領導會甘心屈居雲林山的領導之下?我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這事搞不成。”
對於他的擔心我不以為然。我對他解釋說,我之所以要搞這個度假區基於幾點考慮。
一是融資的需要。江南財政困難,不可能有大筆資金投入到雲林山的開發,雲林山自身也很困難,能夠保住吃飯就不錯了,要想有大的發展,隻能靠融資。天鵝湖和平安河那麽好的城市旅遊資源白白浪費了,特別是絕不能讓天鵝湖變成第二個商住圈。如果把生男不生女的“男兒國”青田村及附近的飛躍等村劃過來,就把雲林山與天鵝湖、平安河連成了一片,這麽大的麵積,有了土地就有了融資平台,就可以搞綜合開發。這樣雲林山就不愁沒得錢搞開發了。
二是大旅遊的需要。江南缺少名片,老城區破爛不堪,新城又建得沒特色。如果把雲林山周圍一大片城區劃入度假區,請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完全可以打造成為我省的名片。有了這張名片,再附帶其他景區,才能融入中南黃金旅遊線。
三是資源保護的需要。在城區能夠擁有像雲林山這樣原始次生林的在全國來說都鳳毛麟角,可遺憾的是,如今她隻是一座帽兒山,她的裙子以下部分歸城中村所有,到處葬滿了墳墓。雖然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也有規劃,但我們國家的規劃大部分都是“市長規劃”,被動地劃定保護區,永遠逃不脫被“市長經濟”蠶食的命運,與其被動地保護,還不如主動出擊,隻有擴大規劃麵積,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我想,這樣好的事情江南人民應該支持我,市委市政府更應該支持我。隻要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有什麽難的呢?不就是重新調整一下區劃嗎?
老龐建議說:“你聽我的,先通過人大、政協造輿論,然後再向市委、市政府拋方案。”
我采納了他的意見,將我的設想寫成文字向人大的領導們每人送了一份。之後我又親自寫了一篇《國家森林旅遊度假區落戶江南不是夢》的文章登在《江南旅遊報》上,我讓報社的同誌加印了5000份,廣為散發。輿論造出去了,隻有人大回應,受到了主任、副主任的力挺,並將這一建議寫進了當年人大一號提案的決議案。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正式將方案送給了老柳,同時在市長碰頭會上給市長、副市長們人手發了一份,結果都是石沉大海。我不甘心,先後兩次去找老柳,老柳兩次的答複都是“待以後鄉鎮合並的時候再統籌考慮”。這讓我非常失望。2009年11月,人大要召開專門會議審議市政府關於《加快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步伐》一號提案的落實情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怎麽應對。談到設立度假區這個議題時,老蕭說:“這個問題還是放一放算了,柳書記的意見是待條件成熟以後再說。”
我的夢徹底破滅了……
老龐說,我們出去散散心吧。
我說,那就去婺源吧。
從婺源回來,我感慨萬千。婺源人口比我們少,2007年以前財政收入比我們少,旅遊資源不見得比我們好,他們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創造門票年收入過億的奇跡,而我們還沒到1000萬。毫不謙虛地說,我不去江南可能還突破不了1000萬。原因在哪裏?觀念守舊。我就想,在我離開江南之前一定要給江南人民、特別是領導幹部們洗洗腦,洗腦的方式不能太直接,那樣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想來想去,寫份檢討吧,隻有檢討自己人家才會無話可說。我之所以要以副市長的名義檢討,是因為我的職務本身代表的是政府,我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檢討的是市委市政府。雖然我批評自己“兩眼望市長,討米闖市場”,事實上是批評政府不投入,人家婺源窮,但他們可以賣水電站融資搞旅遊,我們江南不可能窮到連國有資產都沒得賣的地步吧?
我批評自己“站得不高,看得不遠,決心不夠,氣魄不大”,實際上是想表達一種壯誌未酬的情緒。我希望江南市委市政府拿出決心來,組建“雲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度假區”,收回景區的經營權,打破行政區劃、各自為政的枷鎖,組建旅遊集團公司,統一經營,規模融資。我知道,在我的任期之內無論如何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了,但我要把思考留下來,把觀念留下來,把藍圖留下來,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被江南未來的領導所接納,勵精圖治,把江南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名片”。哪怕我的建議隻采納一丁點,我都會感到萬分的欣慰。網友罵就罵吧,與江南的事業比較起來,我個人受一點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