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姥母原來是玉帝的三公主。九霄三首凶龍逃往凡間作孽,玉帝派她下凡追捕,途遇往桃山求道的書生楊天佑,二人一見鍾情,喜結良緣。


    喜事傳至天官,玉帝大怒,意欲發兵問罪。觀音怕生靈塗炭,親自帶旨下凡敦促三公主回天庭。這時,夫妻已產下一子,取名楊戩。楊天佑攻書習武,全家喜樂融融。因此三公主不肯遵旨回天,觀音隻得轉達聖意:“若不遵旨,罪及天佑父子,永遭沉淪。”三公主思夫及子,隻好訣別親人,含淚上天。因為犯了天規戒律,而三公主上天後,競被玉帝壓於桃山之下。


    十餘年後,楊戩於玉泉山尋得玉鼎真人,拜師學法。真人授其神動,並告知他的親娘被壓於桃山之下,讓楊戩前往相救。楊戩因而怒發衝冠,追上廝殺,一片孝心,使玉帝為之感動,特降旨放出三公主,讓他們合家團圓。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全國征集了大批民工修築萬裏長城。民工中也有一批讀書人。平日隻知道吟詩弄墨,卻無縛雞之力,整日挑磚運土,麵朝黃土背朝天,哪裏受得了!一個個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一日,驪山姥母打坐在天官,忽見一股怨氣衝上來。撥開雲霧一看,見那些修築長城的人全被扁擔壓彎了腰,步履踉蹌,苦不堪言,不覺動了惻隱之心。她拿出一把紅絲線,作起法術,往下一拋,隻見滿天絲線,飄飄忽忽,隨風降落,一根根係在民工挑土的扁擔上。


    說來也怪,這些紅絲線一係在扁擔上,百斤重擔頓覺輕了八十。民工們挑得也輕了,跑得也快了,人人喜形於色,個個笑容滿麵。


    這件事很快被秦始皇知道了。他想,是什麽紅絲線,竟有這般神通,看來定不是凡間之物,而是仙家之寶了。於是下了一道聖旨,立即把這些紅絲線全部收集起來,另派他用。


    聖旨一下,官員們不敢怠慢。當民工們晚上熟睡的時候,他們派人把扁擔一根根收攏,將紅絲線一條條解下,第二天送進了皇宮。


    秦始皇看看這些紅絲線,跟一般絲線同樣粗細,並無兩樣。可是這些紅絲線卻溜熠發光,用刀劍砍,砍不斷;拿火燒,燒不爛。真是奇珍異寶啊!


    秦始皇想:一根紅絲線係在扁擔上,都如此威力,如果把紅絲線全都擰在一起,豈不威力無比嗎?於是,他選派幾個能工巧匠,編啊,絞啊,一直編絞了三天三夜,編成了一根又長又粗的鞭子。秦始皇非常高興,他要親自試試這根神鞭的威力。


    秦始皇擺駕出了長安,前呼後擁來到驪山。下了龍輦,隻見他手握神鞭,揚手一鞭,“呼!”帶起一陣狂風,緊接著山崩地裂一聲響,頃刻間走石飛沙。那神鞭抽到的地方,就象斧劈刀砍一樣,把驪山劈去了一半。秦始皇又驚又喜,這真是一條趕山鞭啊!我何不趕著驪山去填東海呢?也好讓普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威風!秦始皇這麽一想,就摔了九十九鞭,把劈下的那半麵山摔成了九十九個包,九十九個窪,變成了九十九座奇峰,九十九個險穀,秦始皇一路揮鞭,趕著山直往東海方向跑。


    這一來,東海龍王可慌了手腳啦!他急匆匆出了龍官,登上天庭.tianyashuku,奏知玉皇大帝,說秦始皇要趕山填海,毀他的老巢,請旨定奪。玉皇一聽,啊!有這等事?當即傳旨,命龍王的女兒三公主前去阻止。


    三公主聰明能幹,法力無窮。她領了法旨,知不能力敵,隻能智取,當即搖身一變,變成了一位村姑,在秦始皇要經過的長江邊上,擺起了一個茶攤。果然,始皇趕山過了長江,一路上他不停地揮鞭,急急地趕路,人也乏了,口也渴了,忽見江邊高高地懸掛著一個鬥大的“茶”字,飄出一陣陣清香,原來是一個茶攤,這真是瞌睡送來了枕頭。秦始皇高興極了,就想喝上幾口清茶,歇歇氣,緩緩神,然後趕路。


    秦始皇握著趕山鞭來到了茶攤。一看,呀!隻見那賣茶的村姑,一頭烏黑漆亮的披肩長發.一雙黑寶石的大眼,再配上一張櫻桃小嘴,一笑一對酒窩兒,真是如花似玉,賽過天仙。秦始皇看呆了,心想,我這三官六院七十二妃,與她相比,全都遜色了!秦始皇真是一見傾心啊!偏偏在這時,三公主又對他回眸一笑,招呼道:“客官,想必是要喝茶吧。請坐,請坐!”三公主這一笑一熱呼,更使秦始皇神魂飄蕩。他喜孜孜地坐了下來,兩隻眼睛貪婪地盯著三公主,合不得移開。三公主呢,卻滿臉含笑,殷勤相待,給他沏了一杯香茶,說:“村野山茶,客官請勿見笑!”秦始皇慌忙品了一口,連聲說:“好茶!請問村姑姓甚名誰,為何獨自一人在此賣茶?”三公主見問,臉上生彩雲,答道:“奴家名叫海姑,家住南山之下,隻因家境貧寒,生活所迫,不得已在此拋頭露麵,賣茶糊口。”始皇一聽,心裏更加高興,原來這村姑出身貧寒,我許她以富貴,還愁不歸順我嗎?便說:“我是當今皇上。你隻要隨我進宮,保管你穿的是綾羅,吃的是山珍海味!”三公主一聽,故作驚訝之色,繼而又搖了搖頭。秦始皇一看,急了,忙說:“我還可以給你造一座最美麗的宮殿,任你遊玩消遣!”三公主還是搖了搖了頭,秦始皇更加著急,又說:“我的美人兒,你究竟要什麽呢?隻要你抹掉臉上的愁雲,露出笑容,要什麽我都紿你。你快開口吧,不要急煞孤王了。”三公主見秦始皇總是握著那根趕山神鞭,一刻也不鬆


    手,便心生一計,說:“萬歲所說是真?”秦始皇說:“有道是君無虛言。”三公主急忙跪倒在地,說:“謝主隆恩!”秦始皇喜不自勝,慌得丟下趕山神鞭。三公主心裏暗自高興。她趁秦始皇不備,瞅個空兒,刷!一把奪過了趕山神鞭,說:“我要的就是它!”三公主說完,“呼!”化作一陣清風,回東海龍官向父王複命去了。


    秦始皇不見了三公主,心裏思念著哪!他登上廬山去尋找,踏遍山山嶺嶺,跨過了險穀深溝,也沒見到三公主的身影,就坐在馬耳峰下的巨石上休息。秦始皇不死心,心想,我是當今皇上,普天下的美女都應該屬於我!他又急如星火地攀上九奇峰,一直登上了高山絕頂大漢陽峰。找啊,找啊,還是找不到他思念的美人兒。秦始皇站在漢陽峰頂極目遙望,但見雲天相隔,白霧茫茫,不覺滿腹相思,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沒奈何,隻好失望地回長安去了!


    驪山姥母風華絕代,秀媚無匹。世間時有俗人驚其豔麗,乃生邪念,欲思輕侮。自此以後,驪山姥母則不再以少女姿容出現,遂裝為老嫗。人乃以老母稱之。


    後來,驪山姥母在驪山受人間煙火。山上樹木繁茂,鬆柏常青。四時有不凋之樹,遍山有飄香之花,景色迷人。這裏山形秀麗,峰巒起伏。她常常施行神法,為人們指點迷津。


    書生李筌喜好神仙乏道,經常遊曆名山,廣泛采集方術。他在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到了黃帝的《陰符》。但始終不明白《陰符》的義理。後來,他到陝西去,走到驪山腳下,遇到一個老媽媽。這個老媽媽的發髻從鬢邊梳到頭頂,其餘的頭發半垂,雖然穿著破衣服,拄著拐杖,但是,神情狀態很不一般。


    老媽媽看到路旁有遺火燒樹,就自言自語地說:“火生於木,禍發必克。”李筌聽到這話很驚訝,就上前問她:“這是黃帝《陰符》中的秘言,老媽媽怎麽能說出它呢?”


    老媽媽說:“我接受這個符,已經三元六周甲子了。三元一周,共計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計一千零八十年了。年輕人,你從哪裏得知《陰符》呢?”李筌行過稽首禮又行拜禮,就詳細地告訴老媽媽得符的地方,趁便請問《陰符》的玄義。


    老媽媽讓李筌正麵站立,向著亮處,看了看他的相貌,說:“接受這個符的人,該當名列仙籍,骨相應當成仙。如果不是這樣的人,反而會受到責罰。”於是拿出朱砂寫了一道符,串在拐杖尖上,令李筌跪著把它吞下去。說:“天地保佑你。”接著,老媽媽命季筌坐下,給他解說《陰符》的意義。說完這些道理,她又對李筌說:“已經到吃飯的時候了,我有麥飯,一起吃飯吧!”


    老媽媽又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瓢,令李筌到山穀中去取水。瓢裏昀水滿了以後,瓢忽然有一百多斤重,李筌的力氣小,不能控製,瓢就沉到泉水中了。李筌回到樹下時,老媽媽已經不見了,隻是在石頭上留著幾升麥飯。李筌惆悵地等到晚上,也沒有再見到她。李筌吃了麥飯以後,從此不再吃飯,就絕食求道,不知所終。這個老媽媽,就是驪山姥母。


    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趕考途經邯鄲黃花,驪山姥母化作黃花店主,為呂洞賓燒煮黃梁飯。鍾離權則用法術使呂洞賓在睡夢中經曆了十八年的宦海沉浮和世態炎涼,一覺醒來黃梁飯尚未熟。經此一夢,呂洞賓遂大徹大悟,跟隨鍾離權學仙修道去了。


    還有的人說,唐代詩人李白在幼年讀書時,因心悶而懶於研讀。一日走到溪邊,看見一個老太婆在溪邊石上不停地磨鐵杵,李白走上問她為什麽磨如此粗的鐵杵。老太婆說:“我女兒要出嫁,沒針用,我就將這鐵杵磨成針。”李白說:“鐵杵哪年能磨成細針呢?”老太婆說:“心堅石穿,何愁鐵杵不能磨成針?”李白感悟,奮發讀書,後來竟成了唐代大詩人。據說這個老太婆就是驪山姥母的化身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神話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話故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話故事並收藏中國神話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