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洛陽有一個名叫劉貫詞的年輕人。大曆年中,在蘇州要飯,遇上一個瀟灑英俊、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秀才名叫蔡霞。二人一見如故,蔡霞的態度就非常殷勤,和劉貫詞稱兄道弟的,真是應了那句俗話:“白首如新,傾蓋如故”。弄得劉貫詞有一點不知所措,心裏暗自納悶,想:“我以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呀,況且,我也從來不記得以前,搭救過別人的性命,他也不至於結草銜環地報答滴水之恩呀?”


    蔡霞說完,又攜帶著羊肉和美酒來盛情款待劉貫詞。劉貫詞看到盛情難卻,就隻好恭敬不如從命,和蔡霞坐下,對酌起來,不一會兒,便觥籌交錯,桌子上一片狼藉,酒將殘盡的時候,蔡霞問劉貫詞說:“兄長現在泛遊江湖之間,都做一些什麽呢?是純粹的遊曆名山大川呢,還是萬事不關心,僅僅是尋師訪友?”


    劉貫詞喟然一聲長歎,說:“兄弟我哪裏有這麽個閑情逸致?隻是到處行乞要飯罷了!”


    蔡霞很關切地問道:“那你平時,乞討來的東西夠吃嗎?你是在偏僻的荒山野嶺行乞呢,還是廣泛地到車水馬龍的大城邑中去要呢?”


    劉貫詞說:“我就像飄萍和荒草那樣,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要罷了。沒有一定的目的地。”


    蔡霞說:“那麽你要到多少才能拉倒呢?”


    劉貫詞說:“十萬。”


    蔡霞說:“你像蓬草邢樣飄到哪裏算哪裏,還指望要到十萬,這就好比是沒有翅膀就想飛,這真是癡人說夢呢。就算你一定能要到,但是,這要荒廢多少年的時間啊!我住在洛中附近,家裏也不窮,因為別的原因避到此地,音訊早就斷了。我誠心誠意地希望兄長能回去,帶給家人我平安的消息。至於路上的盤纏,飄遊的願望,用不多長時間就都能得到。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劉貫詞想了想,反正到哪裏都是要飯,如果能為別人飛雁傳書,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就連忙說:“感謝兄弟的信任,能為你的家人報告平安的消息,這是我很願意的。”


    於是蔡霞贈送十萬錢給劉貫詞,以備路上的車費盤纏,又交給劉貫詞一封書信,交待道:“在客棧裏突然有了一個周濟你的想法,就忘了儀容禮貌,立即就表露出內心的真誠。你我不是同類,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什麽不好的想法?”


    劉貫詞想了想,說道:“這有什麽呢?”


    蔡霞接著說:“我家長是鱗蟲,住在洛陽城的渭橋下邊。你合上眼睛,敲打橋柱,自然會有人答應的,一定邀請你進屋。我娘接見你的時候,你不要單獨見她,一定要請求與我小妹相見。你我既然是兄弟,感情不應該疏遠。信中也讓她出來拜見你。她雖然年紀小,但是性情特別聰慧,讓她幫助,作為主人,贈送一百緡錢,她是一定能答應的,”


    劉貫.tianyashuku詞於是回歸故鄉洛陽。來到渭橋下,看到正是一潭深廣澄澈的河水。用什麽辦法能走到裏麵呢?許久,他認為龍神不應該欺騙我這個無辜的人吧?就試探著閉上眼睛,“通、通”地敲了那橋柱兩聲。果然,不出所料,立刻有一人出來答應,他就睜眼看去,而沒有橋和潭了,有的是一所朱紅大門的宅院。宅院樓閣參差,很壯觀。


    走近來一看,有一個紫衣使者站在門前,拱手問他的來意。劉貫詞說:“我來自蘇州,帶來了你家郎君的一封書信。”


    那人拿著書信進去,不一會兒又出來,說:“太夫人請你進去。”於是,劉貫詞就跟著紫衣使者,進入到客廳裏。裏麵的布置,真是剔透雅致,金壁輝煌。太夫人有四十多歲,衣服全是紫的,容貌俊美可愛。劉貫詞拜見她。她也答拜。而且致謝說:“我兒子遠遊異鄉,久絕音信,有勞您看得起,幾千裏把書信送到。他和上司不大相投,怨恨不減。自從他出走,三年來家裏一直都沒有他的音信,暗自焦急,可是,也沒有辦法。如果不是您特意前來,我們的愁緒還在增加呢。”說完,她讓劉貫詞坐下。


    劉貫詞說:“你家的郎君和我約為兄弟,他的小妹就是我的小妹,也應該見她一見。”夫人說:“我兒子信中也說了。她是一個女孩子,要拜見陌生人,也還需要略微地梳梳頭,馬上就出來見你。”不一會兒,一個婢女說道:“小娘子出來了!”隻見蔡霞的妹妹,年齡約有十五六歲,容色美麗,是個絕代佳人。她巧言狡黠,拜見之後便坐到母親的下首。於是令人準備酒飯。圓白剔透的魚丸,細長流暢的魚麵,淡綠的筆架,豐腴的鮑魚,泛紅的桂魚……,全是水產品,滿桌美味佳肴,令人唾涎欲滴。剛開始吃飯,太夫人忽然間眼珠子發紅,直瞅著劉貫詞。


    蔡霞的妹妹急忙說:“哥哥來到咱家,應該以禮相待,況且我們還要想辦泫讓他消除禍患,不能動搖。”


    於是蔡霞的妹妹就說:“信中由哥哥囑咐,讓我贈給你一百緡錢。既然難以獨自供養,必須多少給一些饋贈。現在送給你一件東西,價錢相當,可以嗎?”劉貫詞說:“我和蔡霞已經是結拜兄弟了,寄一封書信,在我,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難道還應該為了這件區區小事,來接受姑娘你的賞賜嗎?”


    太夫人說:“郎君既然一直行乞要飯,可見,也不是很富裕。況且,兒子在信中叮囑得很詳細,現在這樣做與他的請求相符,你就不要推辭了。”劉貫詞表示感謝。


    於是蔡霞的妹妹就讓人取來了一隻“鎮國碗”。繼續吃飯。不一會兒,太夫人又瞪起紅紅的眼珠子,口裏流出涎水。女兒急忙捂住她的口說:“哥哥很真誠地托人來送信,不應該這樣。”


    於是就對劉貫詞說:“我娘年紀大了,風病發作,不能對她恭敬。你應該先出去。”女兒好像害怕的樣子,讓一個婢女拿著鎮國碗,自己也跟出來交給劉貫詞說:“這是廚賓國的碗,他們國家用它鎮壓災難鬼癘。唐朝人得到它,本來沒有用的,能賣上十萬錢,就可以把它賣了,不到十萬不能賣。我因為娘有病,必須侍奉於左右,不能從從容容地做成什麽事。”她對貫詞行了再拜禮,就回家了。


    劉貫詞拿著那隻碗走出幾十步,回頭一看,碧綠的水,陡峭的橋,和剛來時沒什麽兩樣。看看手中的碗,乃是一個黃色銅碗,估計它的價錢隻不過三五緡罷了。他不是很相信,認為蔡霞的妹妹在胡說八道。他拿著碗到市上去賣。有給價七百八百的,也有給價五百的。考慮到龍神看重信譽,不應該騙人,就天天拿著這隻碗走在市上。


    等到一年多以後,西市店中忽然來了一個胡客,胡客見了碗非常驚喜,就打聽它的價錢。劉貫詞說:“二百緡。”胡客說:“這東西價值連城,何止二百緡?況且它還不是中國的寶物,有它有什麽好處?隻是,我現在囊中羞澀,實在拿不出這麽多的錢,請問,一百緡可以嗎?”劉貫詞因為當初約定的隻是這樣,不再多求。就賣了出去。


    朗客說:“這是崗賓國的鎮國碗。在他們國家,特別盛行免除災難的祭禱活動,這隻碗丟失了,國家就鬧饑荒,就發生兵戈之亂。我聽說是被一個龍子偷去了,已將近四年了。他們的國君正用全國半年的稅賦往回贖它。你是怎麽弄到的?”劉貫詞不敢隱瞞,就把自己如何為龍子蔡霞傳書,怎麽受到龍母和龍女的盛情款待這些實際情況詳細地告訴了胡客。


    胡客說:“崗賓國的守龍上書,應該追尋到此,這是蔡霞之所以避身異地的原因。陰冥的官吏嚴厲,他不敢露頭,就借著你的力量把它送走而已。殷勤地讓你見她妹妹,不是他本來就親近你,而是考慮到他的母親老龍嘴饞,怕你被吃掉,讓他妹妹保護你罷了。這隻碗既然已經出現,他也應該回來了,也是消除禍患的一條道路。過五十天之後,洛水大波湧起,雨天灰暗,這就是蔡霞回來的征候。”


    劉貫詞問:“為什麽要五十天以後回來?”


    胡客說:“我帶著碗過嶺,他才敢回來。”劉貫詞就暗暗記下這個胡客說的話,到了五十天後去一看,洛水果然大波湧起,一會兒就波浪滔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天空頓時灰暗下來,一會兒,一個雷聲“喀嚓”一聲,一條巨龍,張牙舞爪地從天而降,遙遙地向劉貫詞行禮拜謝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神話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話故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話故事並收藏中國神話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