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長著四隻靈敏而充滿光澤的眼睛,這四個眼睛閃閃發光,令人生畏。當時,沒有文字,人們是采用結繩記事的。比如,一件國家大事發生了,就打一個大結;而如果一件小事發生了呢,就打一個小結。如果兩件事情接連發生,就打一個連環結。這個辦法,在最初,是很管用。可是,到了後來,人們還是發現,這些辦法總歸是很混亂無章的,甚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有一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交戰,雙方打.tianyashuku得難分難解,勝負未分。黃帝準備改變戰術,叫倉頡把作戰圖拿來,倉頡一摸,身上帶的作戰地圖早已丟失,黃帝又氣又急,隻好暫且收兵回營。


    黃帝對倉頡說:“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關頭把作戰地圖丟失?這是多麽大的過錯啊!”倉頡回答說:“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傳令辦法實在難以應付。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黃帝問:“那該怎麽辦?”倉頡說:“隻有一種圖,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麽意思。用這種圖把你要說的話畫出未,人們都會照你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好吧,今後邊你就不要隨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


    這下可把倉頡難住了。圖和字怎麽造呢?因此,倉頡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用來表達思想,傳授經驗,記載曆史。


    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過去了,眼看已到冬天,倉頡還沒有想出造字的辦法來。一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雪,倉頡一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隻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倉頡轉了一座山,也未見到一個獵物。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裏竄出來兩隻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接著,又有兩隻小鹿也竄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早已忘得一千二淨。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樣。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隻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大家都能認識,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裏,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就把他的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


    黃帝聽後笑看說:“我說過,你是個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飛禽走獸,都接照象形造出字來,我再頒布天下。”從這以後,倉頡每日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象形文字。因為怕人打擾而延誤了時間,倉頡把自己關了起來,開始專心地創造新的符號。為了叫起來方便,他給這些符號取了一個名字,稱為“字”。


    這些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著鳥獸的爪印塗的……倉頡就是這樣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


    辛苦苦造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都造出來了。


    倉頡又想: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裏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鯉”字,把裏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注”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一一“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他在心裏驚訝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征,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彤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人們常說,當年的倉頡在造出天地間第一個“字”後,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天上立時雷雨大作,儼如鬼哭!地上亦狂風驟起,儼如神嚎!


    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裏寫呢?寫在石尖上拿不動,寫在木板上太笨重,寫在獸皮上也不合適,這又把倉頡難住了。


    一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一隻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把龜細看了一遍,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個“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裏,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時,爬進河裏去了。三年以後,這隻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字的字不但沒有被水衝掉,而且還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


    從此以後,倉頡就命人捉到龜把龜殼都取下來,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裏,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看了很高興,命人好好收藏,並給倉頡記了一大功。


    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宋朝時還在這裏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用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和智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神話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話故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話故事並收藏中國神話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