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都是知道龍、鳳這兩種動物的,一些成語,如“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蟠鳳逸”、“龍躍鳳鳴”等等。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和龍鳳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麽,龍鳳到底是怎麽來的呢?
相傳,軒轅黃帝經過五十三次的惡戰,打敗了蚩尤,平息了中原的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製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一個國家的標誌)。開始,黃帝手下的謀臣建議不再創造新的圖騰。理由是黃帝功德無量,天底下無人能比得上它的豐功偉績。就沿用黃帝部落的圖騰,一統天下。黃帝說:“萬不可這樣做,各大小部落都擁戴我為尊長。我怎麽能辜負群民的重望,獨斷專行,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呢?”接著黃帝又說:“蚩尤所做的一切,對兄弟部落的欺淩壓榨行為,我們萬萬不能做的。”黃帝叫他的史官倉頡寫了個通知,要求原來各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把使用過的圖騰,全部獻出來,再由原來各大小部落選派一個代表,前來黃帝居住的宮殿,一起來商議製定新的圖騰。
誰知,通知一發出,各個大小部落都送來了本部落原先使用過的圖騰。一下子,倉頡就收到了好幾百個。其中蛇、鷹、馬、魚、熊、豹、羊、象、狗等各種各樣動物的圖騰和樹葉、石頭、月亮、星星等別的樣式的圖騰。這下可把黃帝難住了。究竟采用哪個圖騰好呢?他一時拿不定主意,黃帝就召來身邊的謀臣,征求他們的意見。大家在大殿上,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有人同意用這個圖騰,有人主張用那個圖騰,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仍然沒有定下來。
倉頡著急地說:“黃帝心思太多了,隨便用一個圖騰就對了,何必這樣挑來選去,太麻煩了。”黃帝耐心地說:“這是一個新統一起來的大部落,不那麽簡單,處處都要謹慎從事,絕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顧原來各大小部落的情緒,要搞一個有團結象征的圖騰。不然,就有再次分裂的可能。”眾謀臣聽了黃帝這一席話,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讚。
為了製定新圖騰的事,黃帝幾.tianyashuku天幾夜沒有睡好覺。有天夜裏,忽然下起了暴雨,電閃雷鳴,黃帝發現電光一閃,一條明亮的光線,夾雜著“哢嚓”一聲的雷電,一閃而過,這個圖像,就深深地映在黃帝腦海裏。第二天,黃帝單獨叫來
倉頡和風後,把他昨夜看到的霹雷閃電的形象,向倉頡和風後描述了一遍。
然後,黃帝指著各大小部落的圖騰說:“我看為了照顧各個部落的情緒,做到公平、合理地競爭,咱們參照各部落圖騰的特點,應該製定這樣一個圖騰:蛇的身子,魚的鱗甲,馬的頭顱,獅的鼻子,虎的眼睛,牛的舌頭,鹿的尖角,象的牙齒,羊的胡須,鷹的爪子,狗的尾巴。組成一個特別的圖騰。把原來各大小部落圖騰都分別用上一些,要說照顧,這也算真正照顧周全了。可是,組成這樣的圖騰像個什麽東西,叫個什麽名字?”倉頡說:“黃帝,這個圖騰在世界動物中,誰也找不到它,誰也無法偽造。我想,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龍’!既能騰雲駕霧,又能翻江倒海。”
黃帝捋著胡須,輕輕踏著步子,細細琢磨了半天,然後,果斷地說:“好!就叫‘龍”’。從此以後,龍就成為中華民族吉祥權威的象征物。誰也不能侵害它,就連黃帝也帶頭崇敬它。這就是“龍”的來曆。
那麽鳳凰又是怎麽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有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的妻子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製定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糈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製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的頭顱,天鵝的身子,金雞的翅膀,金山雞的羽毛,金色雀的顏色……就這樣,也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
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征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隻大鳥像隻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龍’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麽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
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後、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隻大鳥取個名字。風後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龍,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隻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注,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隻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好!我讚成,就叫鳳凰”。
原來,誰也沒注意到黃帝早已站在他們身後,傾聽著他們各種議論。現在黃帝既然讚成叫鳳凰,就請黃帝最後作決定,黃帝沉思了半天,才說:“龍鳳在世界上生存的飛禽走獸中沒有它們,誰也找不到,它的高貴處就在這裏。我看,還是風後說的對:這兩種圖騰誰也不會偽造,給後世的子孫萬代也立下規範。我同意,‘龍鳳’就正式定下來,作為新部落統一聯盟後的新圖騰。”。這就是“鳳凰”的來曆。
幾千年來,龍鳳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物。廣大人民也把龍鳳作為吉祥物。相繼出現了“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鳳凰戲牡丹”,“龍騰虎躍”,“虎踞龍盤”,“降龍伏虎”等一係列吉祥成語。曆史進入封建社會,曆代帝壬又把龍鳳作為他們高於一切、至高無上的統治象征。所謂“真龍天子”,“龍子龍孫”,“龍衣”、“龍袍”、“龍帽”、“龍榻”。人們又演化出很多的俗語,如“龍生九子不成龍,打下凡間受人用”,“一龍升天,九子下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直到當今,又演變成“龍的傳人”都是中國人。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都接受了龍鳳的神話傳說,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把龍鳳帶到哪裏,在世界各地隻要發現有龍的形象存在的地方,就有中國人。
相傳,軒轅黃帝經過五十三次的惡戰,打敗了蚩尤,平息了中原的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製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一個國家的標誌)。開始,黃帝手下的謀臣建議不再創造新的圖騰。理由是黃帝功德無量,天底下無人能比得上它的豐功偉績。就沿用黃帝部落的圖騰,一統天下。黃帝說:“萬不可這樣做,各大小部落都擁戴我為尊長。我怎麽能辜負群民的重望,獨斷專行,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呢?”接著黃帝又說:“蚩尤所做的一切,對兄弟部落的欺淩壓榨行為,我們萬萬不能做的。”黃帝叫他的史官倉頡寫了個通知,要求原來各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把使用過的圖騰,全部獻出來,再由原來各大小部落選派一個代表,前來黃帝居住的宮殿,一起來商議製定新的圖騰。
誰知,通知一發出,各個大小部落都送來了本部落原先使用過的圖騰。一下子,倉頡就收到了好幾百個。其中蛇、鷹、馬、魚、熊、豹、羊、象、狗等各種各樣動物的圖騰和樹葉、石頭、月亮、星星等別的樣式的圖騰。這下可把黃帝難住了。究竟采用哪個圖騰好呢?他一時拿不定主意,黃帝就召來身邊的謀臣,征求他們的意見。大家在大殿上,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有人同意用這個圖騰,有人主張用那個圖騰,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仍然沒有定下來。
倉頡著急地說:“黃帝心思太多了,隨便用一個圖騰就對了,何必這樣挑來選去,太麻煩了。”黃帝耐心地說:“這是一個新統一起來的大部落,不那麽簡單,處處都要謹慎從事,絕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顧原來各大小部落的情緒,要搞一個有團結象征的圖騰。不然,就有再次分裂的可能。”眾謀臣聽了黃帝這一席話,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讚。
為了製定新圖騰的事,黃帝幾.tianyashuku天幾夜沒有睡好覺。有天夜裏,忽然下起了暴雨,電閃雷鳴,黃帝發現電光一閃,一條明亮的光線,夾雜著“哢嚓”一聲的雷電,一閃而過,這個圖像,就深深地映在黃帝腦海裏。第二天,黃帝單獨叫來
倉頡和風後,把他昨夜看到的霹雷閃電的形象,向倉頡和風後描述了一遍。
然後,黃帝指著各大小部落的圖騰說:“我看為了照顧各個部落的情緒,做到公平、合理地競爭,咱們參照各部落圖騰的特點,應該製定這樣一個圖騰:蛇的身子,魚的鱗甲,馬的頭顱,獅的鼻子,虎的眼睛,牛的舌頭,鹿的尖角,象的牙齒,羊的胡須,鷹的爪子,狗的尾巴。組成一個特別的圖騰。把原來各大小部落圖騰都分別用上一些,要說照顧,這也算真正照顧周全了。可是,組成這樣的圖騰像個什麽東西,叫個什麽名字?”倉頡說:“黃帝,這個圖騰在世界動物中,誰也找不到它,誰也無法偽造。我想,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龍’!既能騰雲駕霧,又能翻江倒海。”
黃帝捋著胡須,輕輕踏著步子,細細琢磨了半天,然後,果斷地說:“好!就叫‘龍”’。從此以後,龍就成為中華民族吉祥權威的象征物。誰也不能侵害它,就連黃帝也帶頭崇敬它。這就是“龍”的來曆。
那麽鳳凰又是怎麽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有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的妻子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製定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糈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製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的頭顱,天鵝的身子,金雞的翅膀,金山雞的羽毛,金色雀的顏色……就這樣,也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
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征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隻大鳥像隻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龍’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麽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
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後、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隻大鳥取個名字。風後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龍,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隻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注,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隻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好!我讚成,就叫鳳凰”。
原來,誰也沒注意到黃帝早已站在他們身後,傾聽著他們各種議論。現在黃帝既然讚成叫鳳凰,就請黃帝最後作決定,黃帝沉思了半天,才說:“龍鳳在世界上生存的飛禽走獸中沒有它們,誰也找不到,它的高貴處就在這裏。我看,還是風後說的對:這兩種圖騰誰也不會偽造,給後世的子孫萬代也立下規範。我同意,‘龍鳳’就正式定下來,作為新部落統一聯盟後的新圖騰。”。這就是“鳳凰”的來曆。
幾千年來,龍鳳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物。廣大人民也把龍鳳作為吉祥物。相繼出現了“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鳳凰戲牡丹”,“龍騰虎躍”,“虎踞龍盤”,“降龍伏虎”等一係列吉祥成語。曆史進入封建社會,曆代帝壬又把龍鳳作為他們高於一切、至高無上的統治象征。所謂“真龍天子”,“龍子龍孫”,“龍衣”、“龍袍”、“龍帽”、“龍榻”。人們又演化出很多的俗語,如“龍生九子不成龍,打下凡間受人用”,“一龍升天,九子下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直到當今,又演變成“龍的傳人”都是中國人。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都接受了龍鳳的神話傳說,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把龍鳳帶到哪裏,在世界各地隻要發現有龍的形象存在的地方,就有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