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張恪難得的遲到了。在夜裏,孫靜檬悄悄地溜進了張恪的公寓。許久未見的兩人自然有許多的話要說,許多的愛要做。等張恪帶著孫靜檬出現在王文楊的麵前時已經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兩個小時。好在王文楊也是風流人物,看到張恪身邊的孫靜檬美豔妖媚的樣子,也不以為杵,倒是誇獎了一番張恪的眼光。
張恪說的地方自然是新亭。東山港經過2年多的建設,已經有了個雛形,鋼鐵基地,造船基地,煉油和存儲基地都在一片火熱的開工中。港口今年底建成,其他的項目都會在明年結束,後年港口二期也將完成。這幾個大項目的建設和落成將把新亭變成江南第二大城市,闞唯濤哪兒也不想去,隻想著把新亭變成副省級,然後可以一步就邁到正部。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冒著得罪江湄的風險支持世紀錦湖隻讓出了大約1000畝給靜美做精品地產開發的提議,畢竟靜美的實力比世紀錦湖當年還差很多。對於他來說張恪對他的支持才是目前他上升的最大動力。江家雖然是一顆大樹,但是依附在這個大樹上的人太多了,他做不出成績,把江湄哄得再高興也沒有用。
闞唯濤是個聰明人,看到張恪帶來的是王永慶的兒子,他心裏立刻就燃起了一團火。趁著趙鵬在給王文楊講解各個項目時候,低聲對張恪說:“恪少這是給我突然襲擊啊,這是王家來探路的?”
張恪搖搖頭:“我也是一時興起,王文楊和台塑並不和睦,能走到哪一步我心裏也沒數。”
“要做石化基地還有比這裏更合適的地方嗎?”闞唯濤可不會這麽容易放棄:“先做起來嘛,不管項目大小,新亭一定給最優惠的條件。”闞唯濤心裏清楚的很,一個項目的影響力有時並不在大小,操作的人也同樣重要,能開個好頭即使不是王文楊,新亭的石化也會大發展,何況他對張恪有著非比尋常的信心。
東山港這時是個大工地,自然沒什麽好看的和好玩的。張恪擔心孫靜檬覺得氣悶,還是找蒙學慶要了條漁船,第二天一早就去出海釣魚,順便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東山港。孫靜檬和王文楊都是富豪人家的子弟,這還是第一次做漁船而不是遊艇出海,好在張恪也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蒙學慶早把漁船清洗幹淨,還準備了一些躺椅,炊具之類,倒也有別具一格的舒適。
上次孫靜檬做燒烤不成功,這次她幹脆用鮮魚做起生魚片來。看著孫靜檬玉手執纖刀,倒是讓張恪想起那首少年遊來,於是念出來給孫靜檬聽。聽出來張恪心中的不舍之意,孫靜檬眼波流轉,嘴角帶笑地說道:“建鄴海選是最後一個城市了,之後就在建鄴製作節目,前後要三個月,就怕某人到時候沒時間噢。”
王文楊到了新亭才了解到錦湖另外一麵的強大,不過對他來說讓他最後下決心的是錦湖與中海油的良好關係和小股東身份。當張恪一邊吃著生魚片,一邊問他觀感如何時,他並沒有兜圈子:“我打算在這個地方做乙烯,做大乙烯項目,裂解製備乙烯,然後生產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這個項目一點也不比晶圓廠差。”
“我對化工是不懂的,你才是化工博士。你要是看好的話,錦湖願意做一個被動投資者。”張恪點點頭:“我隻有一個問題,環境汙染怎麽樣?”
“裂解石油生產乙烯汙染是比較小的工藝,比大陸現在主要的電石法要好得多。”王文楊解釋道:“我也不是不顧環境的人,我經手的台塑項目從來沒有在環保上省錢過。我可以承諾你建成的項目在環保控製上不低於台灣的水準,其實和這樣大的一個項目相比,環保的投資不算什麽,比起出了事故造成的損失不過九牛一毛,你放心好了。”
“投資額度會是多少?”張恪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隻能算是皮毛。隻是當年中海油在這裏投資煉油廠時才多關心了一點。
“這個行業是最講規模效應的,現在的國際上的大乙烯項目多是50萬-60萬噸左右,我們要建至少要建60萬噸才能有競爭力,80萬噸以上更好。按80萬噸算,加上中遊的生產投資至少200億以上。”王文楊很興奮:“如果算上煉油廠,加起來比海滄也差不了多少。不過現在的煉油廠規模有點小,還要請恪少你在中海油那邊做些工作。”中海油在新亭在建的是千萬噸煉油基地,但是主要是為生產汽油,與化工原料需要的煉油有些差異,需要進行一部分轉產或是擴產才能滿足80萬噸乙烯的需求。
“資金問題如何解決?你不是還要投資晶圓廠?”張恪比王文楊要冷靜多了。錦湖目前的擴張的方向還是在金融和半導體上,連安然那邊也不是主力,近期更拿不出太多的資金來投入到石化項目上來。
王文楊有點神秘的笑了笑:“晶圓廠我隻負責人頭,資金何和久會一並解決,我隻是擔個名義而已。我自己雖然也沒什麽錢,不過有好項目我還是能有一些融資渠道,政府這邊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張恪唯一擔心的是王文楊沒有能力籌資來啟動這樣的項目,錦湖比較理想的是在這個項目上占個20%左右的股份,如果隻是幾十億的投資,實在不行幾家用私人的錢湊一湊也就可以應付過去了。
闞唯濤聽說是這樣一個大項目,臉上笑開了花,不住地讚揚王文楊有眼光,有魄力。把陶書藝也叫了過來,幾個人在市委開了個小會。張恪並沒有介入太深的打算,所以政府這邊主要還是由新亭市政府來跑,當然不論是錦湖和王文楊都會和自己身後的政府關係打好招呼。隻是一個這樣規模的基地至少要三千畝的土地,東山港二期的土地又不夠用了,和計委又有得口水仗可打了。
王文楊會在處理完建鄴的投資之後開始組建項目團隊,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反而是如何才能籌集更多的資金在這個項目中提高持股比例。他還特別把這個計劃命名為新海計劃,也不乏借當年海滄計劃之力的味道。錦湖這邊,張恪還是讓趙鵬來負責這件事,由他和葉小桐來協調,調度錦湖的資源,特別是做好中海油的工作。
張恪說的地方自然是新亭。東山港經過2年多的建設,已經有了個雛形,鋼鐵基地,造船基地,煉油和存儲基地都在一片火熱的開工中。港口今年底建成,其他的項目都會在明年結束,後年港口二期也將完成。這幾個大項目的建設和落成將把新亭變成江南第二大城市,闞唯濤哪兒也不想去,隻想著把新亭變成副省級,然後可以一步就邁到正部。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冒著得罪江湄的風險支持世紀錦湖隻讓出了大約1000畝給靜美做精品地產開發的提議,畢竟靜美的實力比世紀錦湖當年還差很多。對於他來說張恪對他的支持才是目前他上升的最大動力。江家雖然是一顆大樹,但是依附在這個大樹上的人太多了,他做不出成績,把江湄哄得再高興也沒有用。
闞唯濤是個聰明人,看到張恪帶來的是王永慶的兒子,他心裏立刻就燃起了一團火。趁著趙鵬在給王文楊講解各個項目時候,低聲對張恪說:“恪少這是給我突然襲擊啊,這是王家來探路的?”
張恪搖搖頭:“我也是一時興起,王文楊和台塑並不和睦,能走到哪一步我心裏也沒數。”
“要做石化基地還有比這裏更合適的地方嗎?”闞唯濤可不會這麽容易放棄:“先做起來嘛,不管項目大小,新亭一定給最優惠的條件。”闞唯濤心裏清楚的很,一個項目的影響力有時並不在大小,操作的人也同樣重要,能開個好頭即使不是王文楊,新亭的石化也會大發展,何況他對張恪有著非比尋常的信心。
東山港這時是個大工地,自然沒什麽好看的和好玩的。張恪擔心孫靜檬覺得氣悶,還是找蒙學慶要了條漁船,第二天一早就去出海釣魚,順便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東山港。孫靜檬和王文楊都是富豪人家的子弟,這還是第一次做漁船而不是遊艇出海,好在張恪也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蒙學慶早把漁船清洗幹淨,還準備了一些躺椅,炊具之類,倒也有別具一格的舒適。
上次孫靜檬做燒烤不成功,這次她幹脆用鮮魚做起生魚片來。看著孫靜檬玉手執纖刀,倒是讓張恪想起那首少年遊來,於是念出來給孫靜檬聽。聽出來張恪心中的不舍之意,孫靜檬眼波流轉,嘴角帶笑地說道:“建鄴海選是最後一個城市了,之後就在建鄴製作節目,前後要三個月,就怕某人到時候沒時間噢。”
王文楊到了新亭才了解到錦湖另外一麵的強大,不過對他來說讓他最後下決心的是錦湖與中海油的良好關係和小股東身份。當張恪一邊吃著生魚片,一邊問他觀感如何時,他並沒有兜圈子:“我打算在這個地方做乙烯,做大乙烯項目,裂解製備乙烯,然後生產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這個項目一點也不比晶圓廠差。”
“我對化工是不懂的,你才是化工博士。你要是看好的話,錦湖願意做一個被動投資者。”張恪點點頭:“我隻有一個問題,環境汙染怎麽樣?”
“裂解石油生產乙烯汙染是比較小的工藝,比大陸現在主要的電石法要好得多。”王文楊解釋道:“我也不是不顧環境的人,我經手的台塑項目從來沒有在環保上省錢過。我可以承諾你建成的項目在環保控製上不低於台灣的水準,其實和這樣大的一個項目相比,環保的投資不算什麽,比起出了事故造成的損失不過九牛一毛,你放心好了。”
“投資額度會是多少?”張恪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隻能算是皮毛。隻是當年中海油在這裏投資煉油廠時才多關心了一點。
“這個行業是最講規模效應的,現在的國際上的大乙烯項目多是50萬-60萬噸左右,我們要建至少要建60萬噸才能有競爭力,80萬噸以上更好。按80萬噸算,加上中遊的生產投資至少200億以上。”王文楊很興奮:“如果算上煉油廠,加起來比海滄也差不了多少。不過現在的煉油廠規模有點小,還要請恪少你在中海油那邊做些工作。”中海油在新亭在建的是千萬噸煉油基地,但是主要是為生產汽油,與化工原料需要的煉油有些差異,需要進行一部分轉產或是擴產才能滿足80萬噸乙烯的需求。
“資金問題如何解決?你不是還要投資晶圓廠?”張恪比王文楊要冷靜多了。錦湖目前的擴張的方向還是在金融和半導體上,連安然那邊也不是主力,近期更拿不出太多的資金來投入到石化項目上來。
王文楊有點神秘的笑了笑:“晶圓廠我隻負責人頭,資金何和久會一並解決,我隻是擔個名義而已。我自己雖然也沒什麽錢,不過有好項目我還是能有一些融資渠道,政府這邊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張恪唯一擔心的是王文楊沒有能力籌資來啟動這樣的項目,錦湖比較理想的是在這個項目上占個20%左右的股份,如果隻是幾十億的投資,實在不行幾家用私人的錢湊一湊也就可以應付過去了。
闞唯濤聽說是這樣一個大項目,臉上笑開了花,不住地讚揚王文楊有眼光,有魄力。把陶書藝也叫了過來,幾個人在市委開了個小會。張恪並沒有介入太深的打算,所以政府這邊主要還是由新亭市政府來跑,當然不論是錦湖和王文楊都會和自己身後的政府關係打好招呼。隻是一個這樣規模的基地至少要三千畝的土地,東山港二期的土地又不夠用了,和計委又有得口水仗可打了。
王文楊會在處理完建鄴的投資之後開始組建項目團隊,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反而是如何才能籌集更多的資金在這個項目中提高持股比例。他還特別把這個計劃命名為新海計劃,也不乏借當年海滄計劃之力的味道。錦湖這邊,張恪還是讓趙鵬來負責這件事,由他和葉小桐來協調,調度錦湖的資源,特別是做好中海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