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玦的腳步隻是停滯了短暫的一瞬,便離開了這家茶館。
沈長歌張著嘴巴,喊不出聲音,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楚玦漸行漸遠。
而三公子氣定神閑地坐著,死死攬住沈長歌的肩膀。
她轉頭,突然咬在他的手腕上,用足了她僅有的力氣。
你放開我!!!
三公子的眉頭微微蹙了一下,他並沒有放開沈長歌,而是抱著她,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沈長歌一直死死咬著三公子的手,這是她唯一可以表示反抗的方式了。
走了一段距離之後。
三公子將沈長歌放下,給她喂了一顆解藥,怒道:“沈長歌,你就那麽想走嗎?”
沈長歌終於可以發出聲音了,她還沒有適應過來,嗓子有些幹澀,吼道:“是,待在你身邊的每時每刻,我都想離開!”
三公子攥緊拳頭,一掌打在沈長歌背後的樹幹上,生生給樹幹打出了一個凹陷。
掌風從沈長歌臉側呼嘯而過,她下意識縮了縮脖子,不難想象,如果這一掌打在她身上,那她必死無疑。
他,動了殺心。
如果自己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
三公子捏住沈長歌柔嫩的脖頸,並沒有用力,隻是問道:“楚國有什麽好的,你為什麽那麽想回去,就為了那個男人?”
他的語氣不單單是憤怒,還有悲哀,從骨子裏彌漫出來的悲哀。
從小到大,所有他想留住的人,都拚命地想逃離他。
為什麽,究竟是他哪裏做得不夠好?
沈長歌正在氣頭上,明明她和楚玦可以相遇,是三公子牽製住她,將她困在這裏,令她與楚玦擦肩而過。
但眼下又不能激怒三公子,不然他一怒之下,就真的對她下了殺手。
沈長歌隻能先使用緩兵之計,道:“是,也不全是。”
三公子聽到這話,語氣才緩了下來,“那是為了什麽?”
沈長歌目光落在三公子的手上,她道:“你先放開我。”
三公子同意了,鬆開手。隻要不是為了楚玦,什麽樣的理由,三公子都無所謂。
沈長歌撐著樹幹慢慢坐了下來,地上是一片柔軟的草,她揉了揉自己的腳腕,還是有些紅腫。
她低著頭,語氣淡漠,“我是為了複仇。”
這句話是實話。沈長歌來楚國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尋找楚玦的下落,二是像楚皇展開複仇。
三公子也蹲了下來,靠在樹的另一邊,對於沈長歌的這個答案,他既是疑惑,卻又在意料之中。
他能遇見她,也是因為她的仇恨。
當年,沈長歌要伺機找尋報複南宮奕的證據,所以誤打誤撞,才進入了三公子的世界。此後,他一直都在默默觀察著她,她所做的一切都帶有目的,正所謂是步步為營,步步心機。
她一步一步摧毀了南宮奕,甚至借刀殺人,殺了西周的先帝。
這一切看似和沈長歌都沒有什麽關係,可三公子卻清楚明白,都是她的手在背後推動著一切。
正是因為疑惑,三公子才特意去調查了沈長歌的過往,這也讓他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她明明和那些死去的人並沒有什麽瓜葛,可事實證明,她和那些人之間有著血海深仇。
究竟是什麽樣的仇恨,可以令一個人不惜一切代價,隻為了殺戮?
三公子問:“你要向誰複仇?”
“當然是楚國那個狗皇帝。”
沈長歌看上去是個極溫柔恬淡之人,似乎任何事情也不能讓她情緒失控,她即使是嘴裏吐著髒話,也不會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粗魯之人。
不知為何,三公子聞言之後,麵上多了幾絲喜悅,他就知道,像沈長歌這樣的女人,斷斷不會將自己全身心依附在任何一個男人身上,即使那個男人是她所愛之人。
她有著自己的目標,換句話說,是人生理想。
三公子從沈長歌的眼神裏看見了恨意,她這次沒有說謊。若是真的恨極了一個人,怎麽掩飾也會露出痕跡的。
“你一直都在西周長大,為何會如此痛恨楚國皇帝?”
沈長歌冷笑一聲,”我這一生,都是靠著仇恨,才活得下去。“
誰也無法想象,前世的沈長歌是經曆了多少絕望,她自小便失去了所有家人,然後被仇人當作一把刀,因為所愛非人,所以被背叛、被辜負、被拋棄,被廢去武功、淪為質子,被迫看著所有朋友死在眼前,甚至連腹中孩子也被活活害死。
就連死前,她也還在承受著莫大的侮辱。死後屍骨被隨意丟在荒郊野外,任由狼犬分食。
她是帶著滔天的怨恨,死去的,就連閻王爺也不敢收留她,所以她的鬼魂遊蕩在人間,又重新做回了人。
沈長歌自嘲性地扯了扯唇角,看向三公子,“你能懂嗎?”
三公子沒有立即回應,他沉默了一會。
夜晚的風輕輕地吹過二人,月色如水,溫柔泄下。
在這一片小小天地當中,一切都是寧靜的。
“我和你說一個故事吧。”三公子道。
“很久很久以前,江湖上有一個很大的幫派。這個幫派的幫主是當時武功最高的人,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個美麗溫柔的夫人,和兩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直到有一天,幫主在外遊曆途中,帶回來了一個女子。“
“這個女子很美,是所有人見了都會承認的美,她比其他所有女子都要美,自然也比幫主夫人要美麗。”
“幫主很喜歡這個女子,日夜都陪在她身側,可是這個女子卻整日以淚洗麵。”
“原來啊,這個女子是有自己心愛之人的,隻是幫主硬生生將她搶了過來,還殺了她最愛的人。”
“因為這個女子的介入,幫主和幫主夫人的感情日漸生隙,好巧不巧,那女子有了身孕,不久便誕下了一個男嬰。”
“然而,幫主並沒有因為她誕下兒子而感到高興,因為她生產之日與她進府之日,僅僅隻有七個月。”
“最可怕的是,這個男嬰天生就有一隻藍瞳,人人見之生怖。”
沈長歌張著嘴巴,喊不出聲音,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楚玦漸行漸遠。
而三公子氣定神閑地坐著,死死攬住沈長歌的肩膀。
她轉頭,突然咬在他的手腕上,用足了她僅有的力氣。
你放開我!!!
三公子的眉頭微微蹙了一下,他並沒有放開沈長歌,而是抱著她,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沈長歌一直死死咬著三公子的手,這是她唯一可以表示反抗的方式了。
走了一段距離之後。
三公子將沈長歌放下,給她喂了一顆解藥,怒道:“沈長歌,你就那麽想走嗎?”
沈長歌終於可以發出聲音了,她還沒有適應過來,嗓子有些幹澀,吼道:“是,待在你身邊的每時每刻,我都想離開!”
三公子攥緊拳頭,一掌打在沈長歌背後的樹幹上,生生給樹幹打出了一個凹陷。
掌風從沈長歌臉側呼嘯而過,她下意識縮了縮脖子,不難想象,如果這一掌打在她身上,那她必死無疑。
他,動了殺心。
如果自己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
三公子捏住沈長歌柔嫩的脖頸,並沒有用力,隻是問道:“楚國有什麽好的,你為什麽那麽想回去,就為了那個男人?”
他的語氣不單單是憤怒,還有悲哀,從骨子裏彌漫出來的悲哀。
從小到大,所有他想留住的人,都拚命地想逃離他。
為什麽,究竟是他哪裏做得不夠好?
沈長歌正在氣頭上,明明她和楚玦可以相遇,是三公子牽製住她,將她困在這裏,令她與楚玦擦肩而過。
但眼下又不能激怒三公子,不然他一怒之下,就真的對她下了殺手。
沈長歌隻能先使用緩兵之計,道:“是,也不全是。”
三公子聽到這話,語氣才緩了下來,“那是為了什麽?”
沈長歌目光落在三公子的手上,她道:“你先放開我。”
三公子同意了,鬆開手。隻要不是為了楚玦,什麽樣的理由,三公子都無所謂。
沈長歌撐著樹幹慢慢坐了下來,地上是一片柔軟的草,她揉了揉自己的腳腕,還是有些紅腫。
她低著頭,語氣淡漠,“我是為了複仇。”
這句話是實話。沈長歌來楚國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尋找楚玦的下落,二是像楚皇展開複仇。
三公子也蹲了下來,靠在樹的另一邊,對於沈長歌的這個答案,他既是疑惑,卻又在意料之中。
他能遇見她,也是因為她的仇恨。
當年,沈長歌要伺機找尋報複南宮奕的證據,所以誤打誤撞,才進入了三公子的世界。此後,他一直都在默默觀察著她,她所做的一切都帶有目的,正所謂是步步為營,步步心機。
她一步一步摧毀了南宮奕,甚至借刀殺人,殺了西周的先帝。
這一切看似和沈長歌都沒有什麽關係,可三公子卻清楚明白,都是她的手在背後推動著一切。
正是因為疑惑,三公子才特意去調查了沈長歌的過往,這也讓他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她明明和那些死去的人並沒有什麽瓜葛,可事實證明,她和那些人之間有著血海深仇。
究竟是什麽樣的仇恨,可以令一個人不惜一切代價,隻為了殺戮?
三公子問:“你要向誰複仇?”
“當然是楚國那個狗皇帝。”
沈長歌看上去是個極溫柔恬淡之人,似乎任何事情也不能讓她情緒失控,她即使是嘴裏吐著髒話,也不會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粗魯之人。
不知為何,三公子聞言之後,麵上多了幾絲喜悅,他就知道,像沈長歌這樣的女人,斷斷不會將自己全身心依附在任何一個男人身上,即使那個男人是她所愛之人。
她有著自己的目標,換句話說,是人生理想。
三公子從沈長歌的眼神裏看見了恨意,她這次沒有說謊。若是真的恨極了一個人,怎麽掩飾也會露出痕跡的。
“你一直都在西周長大,為何會如此痛恨楚國皇帝?”
沈長歌冷笑一聲,”我這一生,都是靠著仇恨,才活得下去。“
誰也無法想象,前世的沈長歌是經曆了多少絕望,她自小便失去了所有家人,然後被仇人當作一把刀,因為所愛非人,所以被背叛、被辜負、被拋棄,被廢去武功、淪為質子,被迫看著所有朋友死在眼前,甚至連腹中孩子也被活活害死。
就連死前,她也還在承受著莫大的侮辱。死後屍骨被隨意丟在荒郊野外,任由狼犬分食。
她是帶著滔天的怨恨,死去的,就連閻王爺也不敢收留她,所以她的鬼魂遊蕩在人間,又重新做回了人。
沈長歌自嘲性地扯了扯唇角,看向三公子,“你能懂嗎?”
三公子沒有立即回應,他沉默了一會。
夜晚的風輕輕地吹過二人,月色如水,溫柔泄下。
在這一片小小天地當中,一切都是寧靜的。
“我和你說一個故事吧。”三公子道。
“很久很久以前,江湖上有一個很大的幫派。這個幫派的幫主是當時武功最高的人,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個美麗溫柔的夫人,和兩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直到有一天,幫主在外遊曆途中,帶回來了一個女子。“
“這個女子很美,是所有人見了都會承認的美,她比其他所有女子都要美,自然也比幫主夫人要美麗。”
“幫主很喜歡這個女子,日夜都陪在她身側,可是這個女子卻整日以淚洗麵。”
“原來啊,這個女子是有自己心愛之人的,隻是幫主硬生生將她搶了過來,還殺了她最愛的人。”
“因為這個女子的介入,幫主和幫主夫人的感情日漸生隙,好巧不巧,那女子有了身孕,不久便誕下了一個男嬰。”
“然而,幫主並沒有因為她誕下兒子而感到高興,因為她生產之日與她進府之日,僅僅隻有七個月。”
“最可怕的是,這個男嬰天生就有一隻藍瞳,人人見之生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