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秋雖然決定在此刻向老孫頭透漏一些“天機”,但是對於如何應對此事,卻也還是心中無底。


    從輜重營逃走——如果時機把握不是恰如其分的話,張知秋和老孫頭最大的可能是被扣上“漢奸”和“通敵”的名分,在崇禎徹底完蛋前地這十幾年內被整個大明通緝與追殺。


    在深入一步地想,即便就是能夠順利地隻身脫逃,置一營親友、街坊地生死於不顧地自責,也將會把已然剛剛才經曆過失子、失妻之痛地老孫頭給摧垮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無奈的困局。


    “你說什麽?要打仗了!”出乎張知秋地意料,老孫頭地反應卻是異常地強烈,他不但是大聲地喊了起來,並且手中地鑲鐵木鍬也是直接地墜落於地。


    從眾人地日常言論和張知秋自己的觀察中推斷,大明朝其實並不是非常地缺鐵,但卻偏偏是要學著元朝般,對民間地民用鐵器有所管製。


    就比如說這鑲鐵木鍬,就是在木質的木鍬前端鑲一截鐵片,如此一來,這木鍬為了吃力就不得不做的既厚且窄,基本也就比成人手掌稍寬那麽一點,效率低下地讓人指。


    當然,純鐵所製地鍬頭也不是沒有,但一般多用於軍中以及達官貴人所有,普通的老百姓曾一度是不允許自行購置的。


    其實,類似地這種弊政,最初也還是因為在明朝立國之初各地治安紛亂所致,不過,誰也不會想到,這當初為了應急所搞的這麽一個“急救章”,卻竟然是會這麽一直地延續了下來。


    當然,類似這條禁令地大多不合理地條例,在這些年來早已經是廢弛了,也就是還沒有由官府正式行文宣布廢除而已;但一些習慣倒是留存了下來,就比如說這個鑲鐵木鍬,在一些貧苦家庭而言,也還是比較實用的。


    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為了應對這種不便,一般都是用鐵鎬和寬大的木鍁來做配合使用的,鐵鎬將土刨鬆之後,再用寬木鍁將土鏟走,在實際應用中也並不耽誤太多地功夫。


    老孫頭地這句喊聲,瞬間清空了四下方圓十米範圍內地所有雜音,大家全都目瞪口呆地看著激動地渾身顫抖地老頭子,在一息地沉寂之後,卻是陡然間爆了開來!


    張知秋有些目瞪口呆地看著老孫頭,一時間有些不明白他為什麽竟然會有如此劇烈地反應,待看到老頭子已然是直著眼睛陷入到了一種空靈地忘我境界之後,才忽然間恍然大悟起來。


    老孫頭唯一地幼子,正是在前不久死於亂軍之中的,老孫頭如今地這個病根,也是由此才落下的,不意自己地這一句話,卻是讓本已經幾近痊愈地老頭子立刻便舊病複、前功盡棄了。


    看著四下裏一擁而上地眾人,張知秋也唯有苦笑了:自己這可真算得上是自作自受、作繭自縛了:此刻眾人那或驚、或怒、或恐、或憂的眼神,無不齊齊地都在盯著自己!


    “傻子,你可知道,在這軍中造謠惑眾,可是要被砍頭示眾的!”


    眾人中最先反應過來的,是根本就抄著手不幹活的吳二楞,這小子眼見自己這些人無軍丁值守,立刻便自覺自願地主動將自己置身於“監工”的位置之上。


    張知秋沒有說話,隻是冷冷地掃了一眼這個自己眼中一文不值地路人甲——甚至可能連“路人甲”都不如,充其量也就是個遊戲中地bsp;類似地角色哪裏都有——這是張知秋腦海中不經意冒出地念頭,但他確實是沒有為此生氣,根本就不值得去理會。


    不曉得自己原來是處於一個怎樣緊張地環境中,但是在這裏,張知秋卻是由衷地感到了極度地放鬆,這是一個極其慢節奏的社會,就連吃飯都是一天隻有兩餐,可以慢慢地享受喝糊糊地快樂……


    要說張知秋對這裏有什麽不滿意的話,這生活條件太差無疑是最大、基本也是唯一的問題了,衣食住行,無一不是差的讓人難以忍受。


    張知秋還是很清楚記得自己以前過的是怎樣地生活的,而且他的潛意識也就是這麽非常直接地“告訴”他的。


    事實上,就張知秋印象中所知,在古代,即便是地主家通常也不過是一日兩餐、飲食單調的,這當然還是與糧食地緊缺以及蔬菜地季節性有關,在古代可從來都沒有“反季節蔬菜”這一說,都隻能是看天吃菜的。


    至於說肉類,在這個人都吃不好的時代,沒有專用飼料地家禽基本上是與人爭食的,就是地主家也不敢多養,是以那是真正地奢侈品,價格貴的讓人不可思議。


    在一陣沉寂之中,圍攏而來地眾人俱都是滿臉惶然地盯著張知秋,好像他便有什麽辦法能夠立刻拯大家於水火一般。


    “張家小哥所言甚是,今日無風無雨,日未過午而紮營,且偵騎四出,正是有刀兵之兆呀——老夫一時卻是未曾思慮及此,真是不如小哥遠甚!”


    這般拿腔作調說話的,在輜重營中張知秋尚且還隻認得一個,就是那個已經讀了三十多年書、卻還沒有脫去“童生”帽子地張秀才。


    張秀才如今也才不過剛剛四十不到,在現代那是正當壯年地“青年英才”,但是在這古代,男人一到三十出頭便可自稱老夫了。


    當然,如果張知秋能夠證明自己地讀書人身份,那張秀才地自稱便會是“小生”或“學生”什麽的了,這一點倒是會因人而異,是要看碟子下菜的。


    張知秋就親眼見到營中許多看起來恍如印象中五、六十歲山村老農模樣之人,原來實際年齡也還不到四十,卻竟然已是蒼老如斯。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並非隻是個別現象,而是這個時代地一種常態,是以俗語中也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


    相比而言,張秀才雖然自稱“老夫”,但外表形態上卻是與現代人的標準相差不大的,屬於典型地“老白臉”,這應該是與其早年間地家境優渥是密切相關的。


    居移氣,養移體,每日裏除了看書任事不管,自然是會養的白白嫩嫩,這也絕對是現代宅男們所最向往地米蟲生活了。


    “那我們要怎麽辦啊!”


    吳二楞那充滿威脅的話語被大家自動忽略,今天這種特殊的情況、再加上張秀才地“注腳”,讓所有人都感到了恐慌,就連吳二楞地那兩個跟班也不例外,他們隻是普通的街頭混混,而不是真正地亡命之徒。


    “嗬嗬,大家不要慌,我們這可是三萬多人呢,而且這裏離邊關還遠,不會有什麽大股地敵人滲透進來的!”


    張知秋第一時間就將來敵定位為關外地異族,雖然如今是和蠻族在交戰,但那些蒙古人趁火打劫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說國內地盜匪,且不說這是軍資,單隻這龐大地隊伍就足以嚇退任何地不軌想法了;況且此時襲擊輜重營,那就是明目張膽地資敵行為了,絕對是要以“造反”論處的。


    做賊、做匪,被抓了也比不過就是交代了自己地那百十多斤;但要是造反,在大明朝那可是要被夷滅九族的!


    況且,張知秋也不認為,在承平日久地邊關重地附近,竟然還會有一隻可以威脅到數萬人馬地輜重營的土匪武裝存在。


    ……………………………………堅決要冒泡地分割線…………………………………………


    雖然是臨時搭建,但依舊是中規中矩、威嚴肅穆地中軍大營中,中軍大帳周邊地步卒雖然並不比素日裏為多,但氣氛卻是明顯地嚴肅起來,


    先後幾夥兒有意、無意中路過的平民都遭到了驅趕,一些腿腳慢的,甚至還挨了一些拳腳,這在素日裏還是從來都沒有生過的事情。


    畢竟,這並非是正規地軍營,說白了也隻不過是一隻臨時拚湊起來地支前民夫隊伍,他們甚至就連軍戶也都不是,自然也不能以軍規的那一套來要求這些普通老百姓了。


    當然,該約束地,還是必須要管的,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不是;至於說何時該管、何時該放,那就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中軍大帳裏麵,挨挨擠擠地站著二十幾個人,除兩個中軍虞候之外,就是十幾個百戶、副百戶了,這時也全都是臉色凝重地看著帥案後一臉陰沉地主將,忻州千戶張建東。


    張建東此刻,那當真的是心思千轉,百感交集。


    這次地輜重營前往大同,便算是山西地方對大同軍鎮地支援了,至於山西軍鎮要出兵,則是要等朝廷地旨意下達後才可。


    不過,張建東到是相信,即便就是朝廷命令山西總兵出援,隻怕是衝殺在前的也還是自己這樣地“雜兵”。


    從這個角度來說,帶領這支輜重營,可是要比被直接地編入戰備部隊要幸運地多了:那樣就完全是給他人做嫁衣的替死鬼啊……


    ps:辭舊迎新,心想事成,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安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現代錦衣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詞並收藏現代錦衣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