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輜重營地這些人中,對於張知秋的讀書人身份嚴重存疑的,還有那個一向在白雲觀門口開櫃立賬、就連白雲觀裏的老道都沒能奈何他怎樣地王半仙。


    也就是在昨天,在一次無意地閑話時說錯了話,戲弄了老孫頭,但卻由此而激怒了張知秋,結果被這“扮豬吃老虎”的傻子一口氣道破了他三道“仙法”,嚇得王半仙當場長揖賠罪,差點兒就快要自扇嘴巴了!


    王半仙的懷疑也是由此而來:試問,又有那個正經讀書人是會去研究這些“子不語怪力亂神”地旁門左道的?


    即便就算是正宗地道家本領,那也絕非一個上進地讀書人所應涉獵之事,更何況還是如王半仙所學的這等“野狐禪”?


    但最讓這些人們所信服的緣由是,作為一個讀書人,是絕對不會被人如此反複地捉弄的,就連他們那麽多地過分之舉,都沒能讓張知秋憤而挺身捍衛一個讀書人地尊嚴,可見他絕對是個冒牌貨!


    與之相對應地,出於對讀書人的尊敬,張秀才雖然已經早已過了三十歲的年齡上限,但無論是張小滿還是那些年輕地忻州役夫們,卻是全都毫無例外地一致邀請張秀才與他們“共進麵條”。


    甚至那個原本看不上張秀才地吳二楞,在經過這些天裏輜重營中軍民人等地熏陶之後,也是一反過去地大不敬之態,這時更還張羅著走在前邊,吆五喝六地咋呼著為張秀才“清道”。


    這幾天以來,原本一直都糾結和惶惑於自己過去未來之事地張知秋,根本就無暇顧及這大明朝人對自己地糾纏,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老孫頭和吳二楞對他而言,其實是沒有什麽區別的。


    但是,今天老孫頭地忽然犯病,卻是讓心情驟然間變得沉重與不爽起來地張知秋恍然大悟地感覺到,原來自己此刻終究還是已經有所牽掛了的。


    雖然確實是別有所圖,但老孫頭一直都是在以一顆赤子之心在與自己“交心”——這一點張知秋感覺的到,他也曾經以為自己根本就對此毫不在意的,但事實證明顯然卻並非如此。


    看來雖然貌似有些“奇遇”,但自己終究也還是那俗人一枚,並未能做到所謂“太上忘情”的。


    張知秋迎風昂頭、氣勢恢宏,但卻是咧嘴苦笑、自嘲自諷。


    也罷,太上忘情亦非無情——既然心有所感,那就隨心而動、隨心所欲吧……


    按照傳統地君子做法,那是應該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


    事實上,除那麽不多一些特別愛占些便宜的人之外,雖然大家嘴上取笑,但大多數人對於張知秋還是不錯的,基本符合他對於古人的印象,與自己腦海中地“現代人”相比,已經實在是厚道地太多了。


    其實,從張知秋幾天來待人接物地反應中,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他與這個時代的脫節了:與人們嘴上所言相比,張知秋卻是更注重於他們實際所作地事情的。


    而這些古人也確實是沒有讓張知秋失望,雖然嘴上有些無德,但行動中卻是基本印證了他心中“古代大多民風淳樸”地印象的。


    即便是象吳二楞這種號稱是稱雄街頭的混混,在張知秋看來,那也是比現代地那些小阿飛和大流氓們要有道德、有底線的多了!


    當然,對於那些試圖騎到自己脖子上來的人,張知秋卻隻是在謹守著自己地一條底線而已,隻要不過這條線的話,那到也是無所謂的。


    但在這幾天以來,卻也並沒有什麽事情是讓張知秋感到所特別不能容忍的。


    看來,我以前所在地生活環境,一定是非常地艱辛與惡劣啊……


    每當看到老孫頭們為自己地“遭遇”抱打不平的時候,張知秋便總是會不經意地浮起這麽一種淡淡地“鄉愁”。


    不過,此地雖好,非我家園啊……


    雖然年齡確實不大,但張知秋卻已覺,自己不但是“戀舊”和“念家”,在某種程度而言,還非常地固執,而這些在張知秋的概念中,應該都是一個人開始步入老年時地表現。


    最起碼,在張知秋地印象中就是這樣分類的,這讓他感到非常地悵惘以及……無奈。


    就象這些天來老孫頭一直都在替他憤憤不平於這種經常地讓人“被幫忙”之事,張知秋就有他自己的看法:既然是一個集體,那就沒有可以吃白飯的——最起碼那個人不應該是自己。


    是以,張知秋對那些“被幫忙”地事情雖非甘之如飴,但也確實是還可以接受。


    不勞動者不得食——這讓張知秋在吃那一日兩餐地時候特別地理直氣壯;而這裏的夥食雖然粗糙,但卻也還是能夠管飽的,畢竟天下承平已久,雖然驟逢戰亂,但那底蘊還是在那裏的。


    最重要的,張知秋也不願意自己平白地受人恩惠。


    在張知秋地記憶中,這世上要說有什麽是最難償還的,那就是“人情”了;不過這還算是好的,倘若要牽扯到“親情”和“愛情”的話,終生償債的可能也是很大的,實在是這世上最難償還地“債務”。


    如今張知秋所想的,隻是放鬆地享受每一天——這種日子雖然過的極其地粗糙,但張知秋卻是感到了一種平靜與溫馨,尤其是老孫頭所帶給他的,更近乎是一種親情。


    張知秋很享受這種感覺,事實上也很喜歡這種平靜與溫馨,甚至由此而壓下了對生活條件惡劣地諸多不滿。


    至於如何盡早地從這個地方脫身——這個信念牢固地潛藏於張知秋地意識深處,他也從沒懷疑過自己一定會從這裏離開地“宿命”,但張知秋可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這個卻是沒有什麽理由……


    在張小滿地第十三小隊開始鬧哄哄地領取上佳地白蠟杆長槍的時候,還有許多小隊卻還仍是處在紛亂之中——這都是那些一心一意地按著上峰的意思來辦事、不懂得變通的家夥們。


    其實,這第十三小隊竟是這整個輜重營中第一個實現順利地分組、並整齊地排隊來領槍、吃麵地小隊,卻是早有人飛快地悄然跑進中軍大帳,將這十三小隊所生地一應事故全都一五一十地向張虞候做了匯報。


    事實上,這一切正是張虞候有意如此安排的,所考校的,正是這些素日裏根本接觸不到地基層士官們地應變、以及管理能力的。


    張虞候早在事前,便給每一個小隊都派出了自己地直屬士卒去進行監督,明裏是監控事情地進展,實際卻是要留意各個小隊主官地處變能力的。


    小旗張小滿,第一次進入了千戶張建東、虞候張繼宗地視線之中。


    分長槍的事情進展的很順利,當事情的緣由終於為大家所知的時候,之前一度曾給大家帶來巨大陰影地恐慌已經不翼而飛了。


    如今令大家當緊的,唯有這突如其來的蠻族,其餘連蒙古人都是不放在眼裏的,更遑論一夥兒隻是在草原上廝混的馬賊。


    不過,接下來地吃飯卻是不怎麽意外地成為了問題:素日裏的夥房隻要提前蒸出來窩頭、現場熬些玉米糊糊粥即可,並不需要有太多的人手。


    但今日忽然間要改做麵條,雖然所有的火頭軍們全員上陣,在這已然開始慢慢大冷的秋天,人人都是赤膊上陣地和麵、擀麵,卻仍然隻是杯水車薪、供不應求。


    這個問題,後來還是由最早開始現這個問題地第十三小隊解決的,小旗張小滿從善如流地接受了吳二楞地建議,直接給每個合乎要求的人下來生麥麵,哪個人想怎麽吃,都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這個主意一出,大家雖是仍然還有怨言,但很快地卻是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那些實際點的,諸如吳二楞之流,早早地便已占用了地頭一塊還算是平整的巨石,直接將生麥麵倒在上麵開始和麵,看那石麵的大小,作為案板擀麵也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吳二楞之所以能夠在第一時間便想到這麽個解決辦法,那也純粹是這些年的曆練給逼出來的。


    南關雖然在忻州城內是最爛、最差的一塊地兒,但那裏也因此而沒有什麽大的幫派看的上,倒是讓諸如吳二楞之流的一撥兒無主野魂們你幾人一條街、我幾人一條街地分割的七零八落。


    南關貧瘠,就連在這一塊兒經營的店主們,大多也就不過是勉強混個溫飽,就連達到小康的都在少數,象吳二楞之流的這些混混們,其實也就能每日裏均個口腹之欲吃口飽飯,就連想要吃好,那也得是吳二楞這種“老大”級別地才能惦記著的。


    至於說錢財——對不起,每日裏能讓你順手抄點貨品、一飽口腹之欲已是奢侈極限之舉,再要盤剝的狠了,那也就離死不遠了。


    事實上,吳二楞當年之所以能夠上位,就是因為他當時的老大太過貪婪,終於被人在晚上直接地用麻袋套了腦袋後,幾棍便打斷了雙腿,這才從此退隱江湖、一蹶不振的。


    當然,雖然大家都能猜到,老大應該是被南關地哪幾個刺頭兒店老板給算計的,但吳二楞他們這些小弟卻是誰都沒有給老大挺身報仇的意思。


    無他,老大昔日裏毫不客氣地吃慣了獨食,這時大家便也都裝聾作啞地獨善其身了……


    ps:偶從來都是灰常客氣地不吃獨食的,大家也便別都裝聾作啞地獨善其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現代錦衣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詞並收藏現代錦衣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