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笠吃過夕食後,研究起城池模型,這模型模擬的是廣陵城及周邊地形,趙孟娘見了,覺得奇怪:
“廣陵不是被逆賊占了麽?三郎在琢磨什麽?”
“琢磨如何攻城。”
“哎?要打仗了麽?”
“沒呢,我覺得,朝廷得等秋糧運到,才會醞釀攻打廣陵,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光靠建康附近的糧食產出,可支撐不了官軍平叛。”
“那,三郎要帶兵作戰麽?”
“是,我畢竟是材官將軍,戰時帶兵理所當然,而且,逆賊據守廣陵,官軍進攻時,得材官營建造各類攻城器械。”
李笠說到這裏,笑起來:“而我,據說擅長攻城呀。”
趙孟娘聞言有些擔心:“真的要去麽?朝廷那麽多將軍。”
“肯定要去的,不然,任命我做材官將軍做什麽?光是為了重建東冶?”
李笠轉到一旁,拉著趙孟娘坐在身邊:“你和黃娘子回去後,安心過日子,我這裏,有許多人照顧,沒事的。”
“妾想留下來。”趙孟娘靠著李笠肩膀,臉上滿是不舍。
“但鄱陽那邊,得有人看家呀,我的收入,全靠鄱陽的作場和產業,一旦這邊打敗仗,我還能跑回去,東山再起。”
“會打敗仗?”趙孟娘緊張起來,她就擔心李笠的安危。
“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跑得快,保住性命,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李笠摟著趙孟娘,低聲說:
“鄱陽那邊,是我的家,有許多親朋好友,若這邊不行了,我回去,不說別的,自保總是可以的。”
“所以,你要和黃娘子一起,把家看好。”
“嗯。”趙孟娘點點頭。
李笠在京城做官,趙孟娘和正室黃姈一起,到建康和李笠團聚,因為女兒還不到一歲,經不起長途跋涉,便留在鄱陽。
這段時間,李笠把拖欠的“田租”都悉數補齊,還加班加點,趙孟娘和黃姈輪番上陣,總算是把相思之苦給燒完了。
再過一段時間,兩人就要返回鄱陽,不是李笠狠心,而是時局不穩,鄱陽那裏得有人看家管事,管著產業。
因為作場及產業,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必須有人管著,而且建康百廢待興,有些亂,李笠不想讓妻妾擔驚受怕。
按說官員家眷(正室、嫡子)應當留在建康,形如人質,不過如今沒人計較李笠是否該遵守這一慣例,所以,黃姈和趙孟娘再過一陣子,就要返回鄱陽。
“放心,我會保重的,你在鄱陽,也要保重身體,說不定...”李笠捏了捏趙孟娘的下巴,“這次來建康,就能懷上了。”
“嗯。”趙孟娘滿懷期盼,在建康的日子裏,她和李笠都很努力,所以,也許就能懷上了,最好能生下男孩,給李家續香火。
“沒動靜也不要緊,我們以後再努力。”李笠暢想起來,“等戰事平息,就接你們過來一起住,屆時多得是機會。”
“到時候,平安和安寧都懂事了,還能幫著帶弟弟妹妹,多好。”
“嗯。”趙孟娘靠著李笠,感受著‘二人世界’的溫馨。
黃姈、趙孟娘在去年七月,先後為李笠生下女兒,李笠給長女(嫡女)取名李平安,給次女(庶女)取名李安寧,取個好兆頭。
希望女兒一世平安、安寧,也期望這世道,平安,安寧。
。。。。。。
軍營,操場,梁森帶著教頭們,操練材官營的新兵,因為這是正經編製的營兵,所以能正大光明使用、裝備弩。
弩,上手比弓快,新兵練幾個月,就能成為堪用的弩兵,可以擔當防守任務,在戰場上好歹能有一些自保的能力。
梁森看著新兵在練習排隊,辨別左右,想起幾年前,他帶著護院操練時的情景,一眨眼,幾年時間過去,磨礪了多年的刀,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他們是以李笠部曲的身份,參與到材官營的組建、訓練中來,這是慣例,因為許多將領都會帶著部曲作戰,讓部曲協助管營兵。
不過,為了盡快練出戰鬥力,梁森和李笠商量過後,決定先辦新兵營,來個“以老帶新”。
讓李笠的部曲作為新兵隊正、隊副,各自帶著九名新兵訓練,學會基本的技能後,分“專業”:戰兵和工程兵。
戰兵,其實就是弩兵,因為弩的訓練速度快,能夠盡快形成戰鬥力。
工程兵,就負責各種土木工程,搭建各種器械,其骨幹為“東冶營”的兵。
東冶營,就是李笠在建康助戰時招募的隊伍,成員是東冶工匠和囚徒,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有戰場施工經驗。
作戰時,工程兵負責戰場施工,戰兵(弩兵)負責保護施工現場,一旦有強敵進攻,由李笠的部曲負責“擺平”。
這就是李笠材官營的作戰形態,爭取做到攻防結合,至於實際作戰效果如何,得靠實戰檢驗。
梁森見左右無人,便問李笠:“寸鯇,材官營上戰場隻是攻城的話,那豈不是魚竿?”
李笠反問:“此話怎講?”
“釣到魚了,是人的功勞,和魚竿沒關係。”
“對,沒錯,材官營就是工具營,你很清楚我們如今的境遇嘛。”
李笠聳聳肩,梁森見狀愈發不解:“那我們幹得再好,也不過是給別人掙軍功。”
“對,人家吃肉,我們喝湯而已。”
李笠笑起來,笑容有些苦澀:“不過,我們有得選麽?剛進城的窮小子,一上來就當掌櫃?哪個不是從跑腿夥計做起?”
這話說得有道理,梁森想明白了,李笠又說:“不過,材官營得有自保能力,上了戰場,不能傻乎乎的隻是當個勞力。”
梁森不解:“寸鯇,為何營兵要有自保能力?材官營不是主要負責城防或者搭建攻城器械?應該有友軍保護呀?”
“友軍?這幫友軍專門賣隊友的。”李笠無奈的說,見梁森覺得不可思議,便解釋起來。
“我這一年多,跟著官軍打仗,算是看明白了,你把別人當友軍,友軍把你當豬頭,有好事,輪不到你,倒黴的時候,就是你出頭了。”
“你別這麽看我,我說的是事實,若官軍作戰,參戰將領多了,狗屁倒灶的事情也會跟著多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官軍作戰,若戰鬥規模是千人級別,也就是單方投入作戰人數是一千到三千之內,官軍表現都不錯的,為什麽呢?”
“因為這正好是一個將領統率部曲的常見人數,郎主帶著精銳部曲作戰,上下齊心,共同進退,所以戰鬥力強。”
“如果戰鬥級別接近萬人,意味著是兩個以上將領協同作戰,那麽,相互的配合就差了些,將領之間的小心思,也會多起來。”
“譬如,打了勝仗,追擊,你的兵馬追得快,搶的首級、物資就多,那我若是慢了,就吃虧。”
“如果打了敗仗,好,誰殿後?殿後的隊伍,必然傷亡慘重,而精銳部曲都是財富,誰舍得自己虧本虧得吐血?”
“所以,兩個和尚抬水吃。”
“若戰鬥規模為數萬乃至十萬人級別,這種問題會放大,官軍的戰鬥力明顯下降,道理很簡單。”
“硬仗,誰也不想打;好處,爭著要;敗仗,誰也不想落在後麵,於是乎,三個和尚沒水吃。”
梁森聽著聽著,有了想法:“那可以派一個有威信的大將軍,統率各部兵馬呀,他讓誰打硬仗,誰就得打,他讓誰殿後,誰就得殿後。”
“是,這辦法不錯,可是,若有了這樣的大將軍,能夠把各部將領壓得服服帖帖,如臂使指、令行禁止,你覺得,皇帝能睡得著覺?”
這一問,把梁森問住了,他沒跟著官軍打仗,也沒什麽見識,但知道一家邸店裏,若掌櫃的威信比東主大,那麽底下的夥計,會聽誰的?
“所以,對於皇帝來說,大軍主帥最重要的是忠心、聽話,沒有野心,那必然選個庸才來掛帥,那後果..”
“寒山之戰,官軍主帥貞陽侯蕭淵明,說實話,算是個好人,各部兵馬沿途搶劫,他管束部下,秋毫無犯。”
“出征在外,作戰方案請示建康,皇帝讓他怎麽打,他就怎麽打,皇帝不說,他就不動。”
“底下的將領,不肯打硬仗,他不強迫;底下的將領不肯出兵援助友軍,他也不罵人。”
“然後,即便打敗仗,也和自己的將領在一起,一起被俘,一起被押到北方去,共患難。”
梁森聽到這裏,覺得李笠話裏有話。
“我就明說了,往後,我們材官營隨軍出征,陛下選的主帥,未必是最有把握打勝仗的,那麽大夥得多留個心眼,別什麽都依靠友軍。”
“兵敗如山倒,屆時那些友軍,說不得丟下我們攻城兵在後麵喂狼,他們好溜之大吉。”
“啊?怎麽會?”
梁森驚訝不已。
“怎麽不會?官軍大兵團作戰就這德性,兵是泥鰍,將也是泥鰍,滑不溜秋的,想的是先保命。”
“怎麽會這樣?”梁森不敢相信,李笠笑道:“怎麽不會,有因必有果。”
“宗室主帥打了敗仗,一點處罰都沒有,那對於將士而言,何苦賣命?朝廷派窩囊廢帶著大夥玩命,誰敢把命交給窩囊廢?”
“那,那我們?”
“我們的命,我們自己握著。”
“所以,我得讓你們來幫忙,把材官營操練好,至少有能自保的能力,然後想辦法立功。”
說著說著,李笠聲音變小:“我們從乘黃廄弄回來的好馬,都打著烙印,現在不能騎,所以,你們委屈些,騎劣馬。”
“打仗了,我就想辦法,從戰場上弄馬。”
梁森想起當年,他和李笠在亂軍中逃命,李笠就念叨著要在戰場上弄馬,笑道:“這次,可不止有你我二人了。”
“對,我們有幫手了,所以,要大幹一場。”
“但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你們抓緊時間練兵,我負責找項目,創造立功的機會。”
“找項目?”梁森覺得很難做到,他常聽李笠說這個詞,所以理解是什麽意思,卻想不明白要如何“找項目”。
李笠雖然是將軍,但是人微言輕,隻有聽命令的分,哪有資格參與謀劃,又如何“找項目”。
李笠笑道:“這不,東冶恢複生產,開始製作兵仗,陛下還是很關心東冶情況的,哪天我去禦前匯報東冶事宜,說不定,就能找個項目喲!”
“廣陵不是被逆賊占了麽?三郎在琢磨什麽?”
“琢磨如何攻城。”
“哎?要打仗了麽?”
“沒呢,我覺得,朝廷得等秋糧運到,才會醞釀攻打廣陵,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光靠建康附近的糧食產出,可支撐不了官軍平叛。”
“那,三郎要帶兵作戰麽?”
“是,我畢竟是材官將軍,戰時帶兵理所當然,而且,逆賊據守廣陵,官軍進攻時,得材官營建造各類攻城器械。”
李笠說到這裏,笑起來:“而我,據說擅長攻城呀。”
趙孟娘聞言有些擔心:“真的要去麽?朝廷那麽多將軍。”
“肯定要去的,不然,任命我做材官將軍做什麽?光是為了重建東冶?”
李笠轉到一旁,拉著趙孟娘坐在身邊:“你和黃娘子回去後,安心過日子,我這裏,有許多人照顧,沒事的。”
“妾想留下來。”趙孟娘靠著李笠肩膀,臉上滿是不舍。
“但鄱陽那邊,得有人看家呀,我的收入,全靠鄱陽的作場和產業,一旦這邊打敗仗,我還能跑回去,東山再起。”
“會打敗仗?”趙孟娘緊張起來,她就擔心李笠的安危。
“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跑得快,保住性命,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李笠摟著趙孟娘,低聲說:
“鄱陽那邊,是我的家,有許多親朋好友,若這邊不行了,我回去,不說別的,自保總是可以的。”
“所以,你要和黃娘子一起,把家看好。”
“嗯。”趙孟娘點點頭。
李笠在京城做官,趙孟娘和正室黃姈一起,到建康和李笠團聚,因為女兒還不到一歲,經不起長途跋涉,便留在鄱陽。
這段時間,李笠把拖欠的“田租”都悉數補齊,還加班加點,趙孟娘和黃姈輪番上陣,總算是把相思之苦給燒完了。
再過一段時間,兩人就要返回鄱陽,不是李笠狠心,而是時局不穩,鄱陽那裏得有人看家管事,管著產業。
因為作場及產業,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必須有人管著,而且建康百廢待興,有些亂,李笠不想讓妻妾擔驚受怕。
按說官員家眷(正室、嫡子)應當留在建康,形如人質,不過如今沒人計較李笠是否該遵守這一慣例,所以,黃姈和趙孟娘再過一陣子,就要返回鄱陽。
“放心,我會保重的,你在鄱陽,也要保重身體,說不定...”李笠捏了捏趙孟娘的下巴,“這次來建康,就能懷上了。”
“嗯。”趙孟娘滿懷期盼,在建康的日子裏,她和李笠都很努力,所以,也許就能懷上了,最好能生下男孩,給李家續香火。
“沒動靜也不要緊,我們以後再努力。”李笠暢想起來,“等戰事平息,就接你們過來一起住,屆時多得是機會。”
“到時候,平安和安寧都懂事了,還能幫著帶弟弟妹妹,多好。”
“嗯。”趙孟娘靠著李笠,感受著‘二人世界’的溫馨。
黃姈、趙孟娘在去年七月,先後為李笠生下女兒,李笠給長女(嫡女)取名李平安,給次女(庶女)取名李安寧,取個好兆頭。
希望女兒一世平安、安寧,也期望這世道,平安,安寧。
。。。。。。
軍營,操場,梁森帶著教頭們,操練材官營的新兵,因為這是正經編製的營兵,所以能正大光明使用、裝備弩。
弩,上手比弓快,新兵練幾個月,就能成為堪用的弩兵,可以擔當防守任務,在戰場上好歹能有一些自保的能力。
梁森看著新兵在練習排隊,辨別左右,想起幾年前,他帶著護院操練時的情景,一眨眼,幾年時間過去,磨礪了多年的刀,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他們是以李笠部曲的身份,參與到材官營的組建、訓練中來,這是慣例,因為許多將領都會帶著部曲作戰,讓部曲協助管營兵。
不過,為了盡快練出戰鬥力,梁森和李笠商量過後,決定先辦新兵營,來個“以老帶新”。
讓李笠的部曲作為新兵隊正、隊副,各自帶著九名新兵訓練,學會基本的技能後,分“專業”:戰兵和工程兵。
戰兵,其實就是弩兵,因為弩的訓練速度快,能夠盡快形成戰鬥力。
工程兵,就負責各種土木工程,搭建各種器械,其骨幹為“東冶營”的兵。
東冶營,就是李笠在建康助戰時招募的隊伍,成員是東冶工匠和囚徒,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有戰場施工經驗。
作戰時,工程兵負責戰場施工,戰兵(弩兵)負責保護施工現場,一旦有強敵進攻,由李笠的部曲負責“擺平”。
這就是李笠材官營的作戰形態,爭取做到攻防結合,至於實際作戰效果如何,得靠實戰檢驗。
梁森見左右無人,便問李笠:“寸鯇,材官營上戰場隻是攻城的話,那豈不是魚竿?”
李笠反問:“此話怎講?”
“釣到魚了,是人的功勞,和魚竿沒關係。”
“對,沒錯,材官營就是工具營,你很清楚我們如今的境遇嘛。”
李笠聳聳肩,梁森見狀愈發不解:“那我們幹得再好,也不過是給別人掙軍功。”
“對,人家吃肉,我們喝湯而已。”
李笠笑起來,笑容有些苦澀:“不過,我們有得選麽?剛進城的窮小子,一上來就當掌櫃?哪個不是從跑腿夥計做起?”
這話說得有道理,梁森想明白了,李笠又說:“不過,材官營得有自保能力,上了戰場,不能傻乎乎的隻是當個勞力。”
梁森不解:“寸鯇,為何營兵要有自保能力?材官營不是主要負責城防或者搭建攻城器械?應該有友軍保護呀?”
“友軍?這幫友軍專門賣隊友的。”李笠無奈的說,見梁森覺得不可思議,便解釋起來。
“我這一年多,跟著官軍打仗,算是看明白了,你把別人當友軍,友軍把你當豬頭,有好事,輪不到你,倒黴的時候,就是你出頭了。”
“你別這麽看我,我說的是事實,若官軍作戰,參戰將領多了,狗屁倒灶的事情也會跟著多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官軍作戰,若戰鬥規模是千人級別,也就是單方投入作戰人數是一千到三千之內,官軍表現都不錯的,為什麽呢?”
“因為這正好是一個將領統率部曲的常見人數,郎主帶著精銳部曲作戰,上下齊心,共同進退,所以戰鬥力強。”
“如果戰鬥級別接近萬人,意味著是兩個以上將領協同作戰,那麽,相互的配合就差了些,將領之間的小心思,也會多起來。”
“譬如,打了勝仗,追擊,你的兵馬追得快,搶的首級、物資就多,那我若是慢了,就吃虧。”
“如果打了敗仗,好,誰殿後?殿後的隊伍,必然傷亡慘重,而精銳部曲都是財富,誰舍得自己虧本虧得吐血?”
“所以,兩個和尚抬水吃。”
“若戰鬥規模為數萬乃至十萬人級別,這種問題會放大,官軍的戰鬥力明顯下降,道理很簡單。”
“硬仗,誰也不想打;好處,爭著要;敗仗,誰也不想落在後麵,於是乎,三個和尚沒水吃。”
梁森聽著聽著,有了想法:“那可以派一個有威信的大將軍,統率各部兵馬呀,他讓誰打硬仗,誰就得打,他讓誰殿後,誰就得殿後。”
“是,這辦法不錯,可是,若有了這樣的大將軍,能夠把各部將領壓得服服帖帖,如臂使指、令行禁止,你覺得,皇帝能睡得著覺?”
這一問,把梁森問住了,他沒跟著官軍打仗,也沒什麽見識,但知道一家邸店裏,若掌櫃的威信比東主大,那麽底下的夥計,會聽誰的?
“所以,對於皇帝來說,大軍主帥最重要的是忠心、聽話,沒有野心,那必然選個庸才來掛帥,那後果..”
“寒山之戰,官軍主帥貞陽侯蕭淵明,說實話,算是個好人,各部兵馬沿途搶劫,他管束部下,秋毫無犯。”
“出征在外,作戰方案請示建康,皇帝讓他怎麽打,他就怎麽打,皇帝不說,他就不動。”
“底下的將領,不肯打硬仗,他不強迫;底下的將領不肯出兵援助友軍,他也不罵人。”
“然後,即便打敗仗,也和自己的將領在一起,一起被俘,一起被押到北方去,共患難。”
梁森聽到這裏,覺得李笠話裏有話。
“我就明說了,往後,我們材官營隨軍出征,陛下選的主帥,未必是最有把握打勝仗的,那麽大夥得多留個心眼,別什麽都依靠友軍。”
“兵敗如山倒,屆時那些友軍,說不得丟下我們攻城兵在後麵喂狼,他們好溜之大吉。”
“啊?怎麽會?”
梁森驚訝不已。
“怎麽不會?官軍大兵團作戰就這德性,兵是泥鰍,將也是泥鰍,滑不溜秋的,想的是先保命。”
“怎麽會這樣?”梁森不敢相信,李笠笑道:“怎麽不會,有因必有果。”
“宗室主帥打了敗仗,一點處罰都沒有,那對於將士而言,何苦賣命?朝廷派窩囊廢帶著大夥玩命,誰敢把命交給窩囊廢?”
“那,那我們?”
“我們的命,我們自己握著。”
“所以,我得讓你們來幫忙,把材官營操練好,至少有能自保的能力,然後想辦法立功。”
說著說著,李笠聲音變小:“我們從乘黃廄弄回來的好馬,都打著烙印,現在不能騎,所以,你們委屈些,騎劣馬。”
“打仗了,我就想辦法,從戰場上弄馬。”
梁森想起當年,他和李笠在亂軍中逃命,李笠就念叨著要在戰場上弄馬,笑道:“這次,可不止有你我二人了。”
“對,我們有幫手了,所以,要大幹一場。”
“但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你們抓緊時間練兵,我負責找項目,創造立功的機會。”
“找項目?”梁森覺得很難做到,他常聽李笠說這個詞,所以理解是什麽意思,卻想不明白要如何“找項目”。
李笠雖然是將軍,但是人微言輕,隻有聽命令的分,哪有資格參與謀劃,又如何“找項目”。
李笠笑道:“這不,東冶恢複生產,開始製作兵仗,陛下還是很關心東冶情況的,哪天我去禦前匯報東冶事宜,說不定,就能找個項目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