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其實也不怎麽樣,根據地大獲豐收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日軍那邊去了。可惜,日軍的反應不是吃驚,而是嗤之以鼻:


    畝產五六百斤小麥,七百多斤穀子?土鱉這是餓瘋了,把作物的秸稈都算成糧食了是吧?


    這也不能怪他們,這個產量實在太過誇張了,連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美國都做不到,中國?吹牛皮也不是這樣吹的。如果傳出來的消息是畝產三百斤小麥,兩百斤穀子,日軍估計會高度重視,因為相對於以往悲催的產量而言,這個產量確實算得上是大豐收了,但是畝產五六百斤小麥,七百多斤穀子……


    那擺明就是在嘲弄日軍情報部門的智商。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有時候真實的情報傳遞出去反而壓根就沒有人信,這世道真的是沒有一點道理可講的。


    日軍情報部門根據這誇張到極點的產量反推出一個跟事實截然相反的結論:


    八路軍糧食歉收了。


    正因為糧食歉收了,所以才瘋狂吹牛以穩定民心,以免破壞了他們經曆一年多的血戰才打下來的大好局麵……嗯哼,這邏輯簡直滿分。


    所以,在八路軍看到糧食、石油大豐收,軍心大定,悄然開始集結的時候,日軍對後方那天翻地覆的巨變渾然不覺,還在拚了命的橫衝直撞,一門心思要打通大陸走廊。隻要打通了大陸走廊,他們就可以緩一口氣了,就算最終他們保不住華北了,也可以跟八路軍隔黃河對峙,與關東軍一南一北把八路軍夾在中間,看誰耗死誰!


    他們的計劃做得挺好,實施起來也相當順利,隻是跟他們正麵交鋒的中央軍就遭殃了。


    首先遭殃的是長沙。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城市,人傑地靈,物產豐饒,稱得上是寶地。但打從日本人來了之後,長沙可倒了血黴。1938年11月13日,日軍還在兩百公裏外與中央軍廝殺,因為一次意外的失火,貫徹“焦土抗戰”政策的長沙當局就誤以為日軍逼近城郊了,長沙保不住了,一把大火將這千年古都焚為焦土,無數市民在睡夢中被大火包圍,活活燒死。


    緊接著就是與日軍持續六年的拉鋸,第一次是岡村寧次,日軍打過了汩羅江,逼近長沙,但接著就不斷遭遇阻擊、伏擊,再加上道路和橋梁全部被中國軍隊破壞,部隊機動、物資運輸都異常困難,岡村寧次隻能望著長沙城興歎,下令撤軍。此次戰役日軍傷亡八千餘人,中國軍隊傷亡兩萬餘,雙方打了個平手。第二次則是阿南惟畿中將指揮,這家夥猛得一逼,帶著數個師團的兵力猛衝猛打,再加上破譯了中國軍隊的電報密碼,對中國軍隊的部署、調動可謂了如指掌,著著領先,把薛嶽打得大敗虧輸,一舉攻下長沙,衝到了株洲。不過在中國軍隊的反擊之下,他們最終還是被迫放棄長沙,撤回了攻擊出發點,此役中國軍隊傷亡七萬餘人,日軍傷亡不詳,可以說是一敗塗地,而且是未戰先輸。但薛嶽很快就找回了場子,1942年,為了策應日軍攻掠香港的戰役,第11軍再次向長沙發動進攻,這次他們踶上了鐵板,被薛嶽利用長沙縱橫交錯的河流、連綿的山川布下了一個大大的口袋陣,將三個師團都給裝了進去然後一頓暴捶,長沙城郊成了日軍公墓,最後夾著尾巴狼狽地逃了回去。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多少始終是個謎,日軍給出的數字是死傷六千多人……如果死傷六千多人就能讓三個甲種師團又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崩潰,那蝗軍未免也太脆弱了一點。薛嶽提供的數字則是斃傷俘日軍五萬六千餘人,這個數字……不敢說是往水裏摻戰績,但灌水嚴重是肯定的。畢竟此戰日軍出動的兵力也就三個師團又一個獨立混成旅團,那三個師團還得留三分之一的兵力守老家,這樣一算,日軍出動的總兵力最多也就七萬,要是讓他幹掉了五萬六千多,第11軍還混個屁?別說在幾個月後再次發動鄂西會戰一路衝到石牌,隻怕戰略收縮都來不及了。


    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對長沙地區的經濟民生造成了嚴重的摧殘,長沙地區百業凋零,流民遍地,處境十分悲慘,都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現在,日軍又來了。


    早在豫中殺得血流成河的時候,就有零星的情報表明日軍將會對長沙發動大規模攻勢了,但是薛嶽並不在意。在他看來,日軍就那麽點人馬,占著半個中國,典型的點多兵少,每次發動戰役都是這裏抽一個聯隊那裏抽兩個聯隊,東拚西湊拚湊起一個重兵集團,憑借高機動優勢打個短平快,一波短促而猛烈的突擊,能拿下就拿下,拿不下的話也就隻能罷手,讓拚湊起來的各單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現在他們的主力都集中在豫中,不可能具備同時打兩場大規模會戰的能力。


    他的判斷放在一年前肯定是有道理的,這確實是切中了日軍的要害。問題是東條上等兵上台後跟瘋了一樣擴軍,一口氣擴編了四十多個師團,這些新編部隊一大半都被投入到中國戰場,使得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兵力暴增,他們當然有能力同時打兩場大規模戰役了。


    薛嶽犯了經驗主義,戰略誤判,讓第六戰區還沒開打就先在戰略上丟了一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關於日軍集結、調動的情報越來越多,薛嶽終於重視起來了,緊急召開戰區會議,商討對策。


    而此時,日軍的作戰序列已經形成了,雷霆即將降臨。


    戰區作戰會議上,戰區代理參謀長趙子立將軍指出:日軍進攻豫中平原的兵力規模空前,隻怕這次進攻長沙的兵力規模也是空前的,而且第11軍軍長橫山勇中將是個善於吸取教訓的家夥,必然會吸取第三次長沙慘敗的教訓,采取全新的戰術進攻長沙,因此戰區應該確立新的方案,以防萬一。但以薛嶽為首的大多數將領都認為,從日軍在豫中會戰所動用的兵力規模來看,這次進攻投入的兵力可能會比以往三次多一些,但遠遠達不到規模空前、大得可怕的地步。再說,日軍兵力規模是變大了,但長沙的山長沙的河沒有變,地形就擺在這裏,咱們就按照原來的套路,主力部署在兩翼利於伏擊的地區縱深,以有力之一部節節抵抗節節後退,吸引日軍,疲憊日軍,等日軍過去後兩翼部隊再殺出,配合廣大民夫破壞日軍後方的交通道路,把長沙變成個大爐,一把火將日軍給燉了!


    代理參謀長肯定吵不過司令官,最終是薛嶽的意見占了主導,第九戰區仍按照第三次長沙戰役的套路進行部署,中路清空堅壁清野節節抵抗,兩翼部署強有力的部隊準備捅日軍屁股。


    可惜,占主導的意見往往是錯的。比如說這次,薛嶽就錯了,而且錯得很徹底。


    首先,此次日軍投入的兵力不是他認為的“比上次多一些”,而是第三次長沙會戰的三倍,共八個師團又一個旅團,這些師團在出發前都由從華北駐屯軍、第13軍抽調過來的部隊接替了防區,換句話說,這次不再像前番那樣一個師團抽調一半人或者三分之二的人馬,而是傾巢出動了。如此龐大的兵力,根本就不是第九戰區應付得來的;


    其次,趙子立將軍的擔心完全成了現實,橫山勇中將完全吸取了第三次長沙戰役慘敗的教訓,大膽地改變了戰術,不再是像一把錐子一樣在一個點上一紮到底,而是置最精銳的甲種師團於兩翼,戰鬥力略遜的幾個乙種師團在中路分成兩個梯隊,交替攻擊前進。這樣部署的好處是,第九戰區主力往側翼運動,馬上就會遭到甲種師團的迎頭痛擊,就算繞到了日軍後方,隻怕還沒有著手破壞道路交通就會被日軍第二梯隊夾在中內,最終也隻能是脆敗的下場。


    戰役還沒開打,但是在戰略層麵上,薛嶽已經一敗塗地了。


    戰略上的一分大於戰術上的十分,戰略上輸了,戰術再巧妙也沒用,很快,第九戰區就會再次嚐到未戰先輸的苦澀。


    5月27日,日軍五個師團向第九戰區崇陽、公安至南縣連綿一百餘公裏的防線發動了猛烈進攻,當看到日軍仿佛湧入內陸的潮水般漫野而來的時候,駐守這些地區的中國軍隊都驚呆了。豫中潰敗也在這片堅守了數年之久的土地上演,第一道防線迅速崩潰,大批中國軍隊被迫放棄陣地,雪崩般往後潰退,電報中充斥著各級將領驚怒交迸的嘶吼:


    “橫山勇是把日軍在中國所有能動的抽力都抽調過來了嗎?這兵力也太龐大了,擋不住!我們根本就擋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鐵血戰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鷹隼展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鷹隼展翅並收藏抗日之鐵血戰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