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四月三日,公孫度返回襄平後立即發出數道命令,不但禁止百姓遷徙,更嚴格盤查過往客商,還以聖旨為由加增護疆稅、保境稅,逐步擴充武備編練郡兵。


    四月七日,撫平冶煉基地的高爐、平爐陸續竣工投產,優質鐵錠日產量翻了兩番,不僅滿足了兵器打造的需求,還有富餘用來製造馬車的零部件及工具、農具。於是,沮授與高勇協商後增調鐵匠提升兵器生產速度。


    同時板甲、鎖子甲、魚鱗甲、馬甲、騎兵用刺槍以及三棱箭簇等幾種新裝備開始試製,高勇還提出采用鋼製部件加固現有弓、弩,如此改進使得新弓能夠在弓臂縮短的情況下承受更大的拉力,而威力不減反增,配上特殊的三棱形箭頭和三尾羽,優秀弓兵的射程達到一百五十丈,有效射程超過七十丈,主要指標均超過同時代其他弓類。


    至於經過鋼製部件改裝加固過的單兵弩射程更遠達二百丈,有效射程超過百丈。當然裏麵少不了高勇帶來的技術革新:其中首推滑輪組上弦,不但能夠增加射程威力,還可使強弩為騎兵所用。此弩可以三箭齊射或者單箭發射,其上加有望山,標有刻度,利於精確射擊。


    此外,高勇還根據現代衝鋒槍的可折疊槍托開發了可折疊的強弩,當時的弩身相當的長並且因為采用堅硬木製十分厚重,於是高勇對弩身進行現代化改造,除蓄力部分外幾乎全部采用鋼鐵鑄造,一次成型再細加打磨,體積大大縮減,更可進行折疊。無論重量還是體積都小於同時代的弩,穩定性、便攜型大為提高。


    鎖子甲是根據西方重騎兵穿著的鎖鏈甲改進而成,通體為小鋼圈環環緊扣,既保證了透氣性,又減輕了重量,增強了防護力,也不易破損,由於其為鋼環所製,刀劍坎不動、劈不動,弓、弩亦很難射穿,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震的作用,減小了力量擴散導致的傷害。


    板甲由一塊胸板和一塊背板組成,腋下與腰部用牛皮繩係緊。最後以投擲短槍為基礎開發出四棱錐標槍。所有裝備均采用標準化生產,通用性、互換性級強,便於保養。不過由於弓和弩的蓄力部件仍然采用傳統方式製作,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弓、弩的產量。而為了與其他的弓、弩進行區分,將采用鋼製部件加固的弓叫做鋼臂弓,而弩則叫做連射鋼臂弩或者連射折疊弩。至於弓弦的鋼絲化隻好留給鄭渾研究去了。


    不到半個月,除弓、弩外其餘裝備均開始量產,特別是板甲,製作方法雖然簡單,卻有著優越的近戰防護性,便於大量生產裝備,是步兵的首選裝備。鎖子甲及魚鱗甲由於製作工藝複雜隻能夠少量生產,鎖子甲用來裝備騎兵,魚鱗甲作為將領及輕騎兵專用。


    看到這些新裝備,最高興的莫過於高順了,他終於見到高勇曾經向他說過的重裝甲騎兵。


    重裝甲騎兵配備了馬鐙、馬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騎士內襯牛皮軟甲外穿鎖子甲,最外層還包裹有板甲,綜合防護力相當於十毫米厚的勻質鋼板。


    重騎馬匹同樣要穿上特製馬甲,為鎖鏈甲與鱗甲結合而成,分為背甲、腹甲與頸甲,幾乎將馬匹徹底覆蓋。馬盔由高勇精心設計,嚴密覆蓋住整個正麵,隻露雙眼,額頭還有一根倒刺。馬盔用皮帶固定於馬頭。


    騎士頭盔與重裝甲步兵頭盔是高勇最滿意的傑作,采用了星球大戰中達斯•維達的頭盔樣式,頭頸部份垂掛鱗甲保護。遠遠望去,重裝甲騎兵黑甲紅衣異常醒目,僅有頭盔雙眼處露出一點點白色,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如同即將爆發的雪崩、即將破堤的洪水,即使佇立不動亦使人心生畏懼、不敢仰視。


    重騎兵攻擊力自不用說,唯有持久力差、攻擊準備費時繁瑣、僅能進行二三次有效衝鋒等缺點,且衝鋒需要相當的距離進行加速,換句話說一旦重騎兵衝鋒起來將無所不破、無堅不摧,至於衝鋒失敗陷入敵陣……隻能成為巨大的泥人。


    重騎武器有兩種,一種是衝鋒用刺槍,此槍分為三段:槍柄、槍身、槍尖。平時三段拆卸豎立於馬後側,戰前組裝,內側是螺旋結構,如螺帽與螺母,外側以環鎖固定。另一件為馬刀,因為重騎兵隻能用於衝鋒,當刺槍損壞之後,立刻改用馬刀近戰。這種馬刀以蒙古騎兵馬刀為原型加以改進,以利於高速衝鋒時的削砍。


    輕騎兵主要強調機動力,故此其裝甲大量簡化並且輕量化,主要作用是防禦弓箭的射擊。輕騎兵同樣配有馬鐙、馬鞍,馬匹也用皮甲進行保護,個別重要的部分如頭、腹和前胸均鑲嵌了塊狀鋼片以求最大限度減小傷害。


    騎士身上內穿牛皮軟甲,外套鱗甲,頭盔與重騎兵的相似,卻加以簡化,麵具僅護住鼻梁以下部分,如此即可以增加視野也可以方便頭的左右轉向。此頭盔亦是輕步兵的製式裝備。輕騎兵的武器為強弓一把、折疊弩一把和利於劈砍的馬刀一把。另配有臂盾,此盾呈橢圓形,用於抵擋箭支、刀劍劈砍。輕騎兵戰術以遊動、策應和遠程打擊為主。


    輕、重騎兵互相配合,當敵人陣型鬆散時,用重騎兵進行正麵衝鋒突擊。大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削弱敵人士氣;當敵人陣型密集不利重騎兵突擊時,輕騎兵便使用弓弩進行遠程射擊,用密集箭雨將其陣型打散。如果敵人潰敗或者人數相對較少時,輕騎兵也可以直接追擊衝鋒,務求消滅敵人。總體概括為:敵密我射,敵散我殺,遊獵四周,尋機而嗜!


    新裝備開始列裝之後,高勇開始第二步:正是確立各作戰兵種。


    集中三郡的全部弓弩,除裝備輕騎兵外,又新設一個弩兵團,同時又增設一個炮兵營、一個偵查營和一個特種營。另對剩下的郡兵再行篩選,組建了這個時代第一支獨立於作戰、專門負責勤務的部隊——勤務團。如此一來,高勇設計的新軍主力兵種已經完備。分別為:


    重騎兵:重裝甲防護,用於突擊、強擊、衝鋒。強調整體協同作戰,附以五騎散陣:當衝鋒失敗陷入敵陣時,以班為單位構成五騎編隊陣型,班長居中,其餘四騎分列四方,由班長居中指揮策應周圍四騎。


    輕騎兵:輕裝甲防護,用於機動作戰、長途奔襲、圍殺、騷擾。強調射箭技術、格殺技術強。以五騎散陣訓練為主、整體協同為輔。


    重步兵:重裝甲防護,用於正麵結陣、強力衝鋒、突槍刺殺。強調整體同步,分兩種陣型。槍陣:攻擊以橫排同步向前刺槍,各橫排依次遞進,不動則已,動則止於尾排刺出的最後一槍,利於刺殺分散之敵;方陣:采用羅馬步兵方陣,主要用於正麵戰陣對抗結陣之敵。


    輕步兵:中等裝甲防護,用於近距離格鬥刺殺、結絞殺陣和中距離投擲標槍。配備匕首、鋼刀、圓型臂盾及標槍。


    弩兵:輕裝甲防護,武器為鋼臂弓及連射鋼臂弩,遠距離攻擊,包括:無差別覆蓋射擊、速射,此二者要求在短時間內射出大量箭矢,以將敵人的集團衝鋒徹底壓製;齊射,對某一部分進行重點射擊,務求單位麵積上達到最大的箭矢密度;自由射擊,弩兵根據情況進行自主射擊,要求高命中率。


    炮兵:武器為巨弩,用於攻城與守城。


    偵察兵:輕甲騎兵,配以馬刀、鋼臂弓。用於偵察、跟蹤,也可輔助作戰。


    特種兵:不用製式裝備,而是根據個人要求單獨裝備。特種兵單兵戰鬥力極強,用於敵後偵察破壞、製造混亂、或協助攻城等。


    勤務兵:負責供應作戰部隊食品、箭隻、傷員救助、物資運送、打掃戰場、回收兵器箭隻等工作。按照每團一營配置。


    偵察兵、勤務兵屬於輔助部隊,勤務兵按照每團一營配置;偵查兵按照每團一連配置。


    普通士兵的服役期為5年。


    對內,新軍與原有郡兵兩種體製並存。為統一管理三郡軍隊,臨時組建督軍府,設大都督。其下設:


    參謀部:根據作戰意圖和相關情報製定作戰計劃及選定參戰部隊。平時製定軍隊訓練計劃。


    裝備部:負責軍隊裝備生產、采購、改進、維護。


    後勤部:負責征召、訓練士兵,軍隊食品的采購、運輸。


    監察部:負責軍隊紀律的檢查。


    情報部:負責軍事情報的收集整理。


    此外開始籌備預備役機製,凡14歲以上45歲以下的健康男子都要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兵器裝備由郡府統一安排。45歲以上者要利用農閑參加工程隊修補城池、道路等公共設施,當然這種勞動是有報酬的。


    官府部分


    為統一管理三郡政務,於郡府之上臨時設置政務院,內設商務部、教育部、人事部、建設部、警備部。在這五部之外還設立稅務局。商務部:主管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製定宏觀發展計劃,合理進行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努力建立公平、有序、完整的工商業秩序,完善良好的競爭機製,鼓勵工商業發展。教育部:負責教育事業的全部工作。人事部:負責官員的考察、審核、變更和升遷。建設部:所有共公設施、道路、橋梁以及城市和村鎮的新設、改建和擴建的評估、審查機構,負責合理的製定城市以及各種設施的建設規劃。警備部:負責三郡治安。


    設立臨時巡回法院,接受三郡各種訴訟案件,以將司法獨立出來。


    設檢察院,主要針對違法違紀的官吏進行起訴。(檢察官為民選任期五年,可以連任。)


    此次改變屬於增加上層機構,隻為理順三郡行政關係,便於垂直管理統一指揮,並不牽涉到郡府原有體製。故此得到眾人理解,盡管荀彧稍有多心,但看到如此改變使得三郡管理更加順暢、上下級間如臂使指便不好多說什麽。


    五月一日,當百姓忙於農耕、商賈忙於購銷貨物時,成立不久的政務院推出了一種劃時代的新事物——報紙!高勇親自提筆為其撰寫名稱《新報》,於是第一份官辦報紙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新報》以發表各種政令、政策、人事任免、以及對官府職能、各級官員的介紹為主,此外還有案件的處理進度,官府對於農耕播種情況的統計及指導意見,各種申請、批複的條件及相關要求等等,幾乎包括了所有與官府相關的事情,第一期便印了足足兩頁。報紙采用不經漂白與柔化的粗糙紙印刷,成本低廉,每份兩錢,不到半碗麵錢。


    新奇事物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獲得百姓認可,《新報》也不例外,首期僅有幾個大戶購買。不過,隨著街頭巷議的傳播,銷量迅速攀升。


    見時機成熟,高勇親自撰文於《新報》上提出一種全新的組織概念:互助機構——農業協會、商業協會及工人協會。為便於說明,高勇舉出虛擬的例子加以闡釋,重點指出農、工、商會諸多優點,如互助互惠、互通有無、團結協作、利於管理、利於與官府溝通。農民籍此可以更好的與商人談價;商人籍此可以統購統銷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工人籍此可以與場主商談薪酬問題。


    三會會費由會員平攤,會員除了能夠從中得到保護外,還能夠得到許多相關政策法規的解釋,在一個整體框架內與官府進行溝通,最大限度保障會員的利益。


    總之,該概念一經提出即引起三郡百姓的關注與擁護,加上高勇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各種協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人爭相入會。其後,各協會的自律規定陸續製定出台,成為了三郡各行業運行的基礎。


    商人自不用說,目光銳利者早已看出此法的諸多好處,右北平、遼西、玄菟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商會,右北平商會會長由大族錢家擔任,遼西商會為富戶徐家,玄菟自然是王家;農會要複雜許多,有按地域劃分的,有按縣、鄉劃分的;工會則主要集中的玄菟,規模與力量遠遠比不上前二者。不過,高勇知道,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工會遲早會成為與前二者抗衡的力量。


    《新報》在銷量穩步上升中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傳播消息的重要載體。精明的商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充滿商機的事物,目光遠大者更是看到《新報》發行成功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三郡商會在經過成立之後的首次激烈爭論後,決定聯合向官府申請開辦商人自己的報紙。


    於是右北平商會會長錢通、玄菟商會會長王德、遼西商會會長徐平三人聯袂拜訪,希望郡府批準開辦屬於商人自己的報紙。


    政務院立刻展開討論,荀彧堅決反對:“主公,此時萬萬不可!商人辦報隻會破壞風氣,敗壞道德。如果商賈在報紙上胡亂詆毀聖人之人、大肆提倡事事言利,弄得百姓效仿,這天下豈不失去綱常變得大亂!”


    沮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此舉卻有不妥,如果某些人別有用心,利用報紙對郡府進行詆毀甚至攻擊,甚或造謠生事引起民眾不滿,一旦弄得民心動蕩,到時悔之晚矣!”其餘幾位老官吏亦不讚成商人辦報。高勇一一傾聽,用心銘記。


    最後輪到主管商業的趙勝發言,與會的十餘人也隻有趙勝表示讚成:“允許商人辦報,可以更好的傳播消息,讓商人、百姓了解最新的物品價格、產地、品種等各種信息,即可以提高貨品的口碑,又可促進商業往來,郡府稅收亦會相應增加。至於詆毀、誹謗之言,隻需要求報紙刊登前必須交由郡府審核即可。”


    高勇總算聽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話,稍稍寬心道:“商人言利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其實郡府的一些行為又何嚐不是?給予農人優惠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稅收。想想戰國七雄的秦國,由開始時國力最弱到最後一統天下,靠的是什麽?”


    荀彧立即答道:“當然是商君的強秦變法!重用法家製度!”


    高勇笑道:“那隻是一方麵,是為了強秦之路而做的鋪墊。真正讓秦國變得富強的是兩個方麵:耕戰與工商!耕戰不用多說,秦軍勇猛彪悍堪稱無敵天下。而工商卻沒有多少人理解,怎麽秦國強大會有這些商人的功勞?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要有基礎雄厚的農業、戰無不勝的軍隊,還要有規模巨大的工商業,因為工商業創造了國家的財富,使國家有錢去供養裝備軍隊、去進行長時間戰鬥、去購買農民手中的餘糧。”


    怎奈荀彧決心不改,拿出了維護士林的大幌子,意正言辭道:“如此重視商業那聖人之言擺於何處?天下士子又會如何看待?要知道士林清議影響巨大!”


    高勇也明白這士林清議不好惹,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培養出忠誠可靠的新法擁護者之前仍然需要依靠士林階層。權衡利弊後高勇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既然這樣,那麽幹脆同樣允許士子辦報,宣傳儒家聖賢的主張、聖人禮法,如何?”


    荀彧見高勇鐵心支持辦報,不好反對到底,況且允許士林辦報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沉默許久的沮授似乎聽出了一些門道,微笑點頭。


    不久,三郡又多出了兩份報紙:《商報》與《士報》。《商報》一經推出便受到好評,上麵刊登著各種商品的介紹和價格、得到商會認可的商家以及工廠作坊招收工人的信息和待遇等等與商業有關的事項。


    《士報》則推舉了幾位在三郡頗有影響的大儒學者撰寫文章旁敲側擊甚至公然指責《商報》中那些有違聖人的意圖,處處與商報作對、詆毀其行為,大力宣傳儒家思想,強調士農工商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職才能夠國泰民安。


    結果這些言論引起了工、農兩階層的極大不滿,倘若放到以前,工匠、農民麵對這樣的說法隻會默默忍受,但現在一切都變了。在三郡循序漸進的變革中,工匠、農民逐漸醒悟過來,自選舉官員開始便有了自己的主張,大批士子選舉失利即是明證。


    故此,《士報》的言論立刻遭到農會、工會和商會的聯合抵製口誅筆伐,工會甚至派出代表到郡府要求關閉《士報》的報館。買報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僅靠士林階層苦苦維持。這《士報》見勢不妙隻好改變風向以宣傳儒家思想為主,刊登儒家經典、大儒之言,並且給予注釋講解,幾乎成為講禮論道的地方,由此才勉強生存下來。


    後來每次提起《士報》,荀彧都會尷尬一翻,這不屑言利的《士報》到最後也不得不為盈利而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海情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海情深並收藏天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