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七月,夫餘王尉仇台得到了高勇率軍進入挹婁的情報,遂召集眾臣商議對策。廷上眾臣議論紛紛,有說派遣使者入洛陽的,有說調兵進入挹婁的,還有的說與烏丸一同南下進攻幽州的。尉仇台被各種意見左右無法定奪。
七月下旬,安插在挹婁的心腹送回了密報:挹婁首領赤努顏已經向高勇稱臣,同時自己派去挹婁征收財物的幾百人全軍覆沒。尉仇台大驚,再也不敢怠慢。即刻征召人馬在挹婁邊境部署防備高勇的偷襲。另外著手準備派出使臣到洛陽去探明情況。
另一麵準備向夫餘進軍的高勇軍中,郭嘉不解地問道:“主公,為何我們一定要進攻夫餘呢?那夫餘一向臣服於我大漢,上一次與公孫度激戰他們雖然陳兵邊境卻並沒有進攻。”高勇看著挹婁人根據記憶畫出的夫餘地圖說道:“那是因為我們大漢強大,他才臣服。一旦我們因為某些原因而衰弱,那麽它定會不再臣服!而且將來我們如果西向用兵,留一個夫餘在身後十分的危險!”郭嘉僅僅理解了一點,繼續問道:“那要以什麽借口進攻呢?師出無名與戰不利啊!”高勇沉思許久說道:“那就給它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郭嘉奇道:“莫須有?”
八月高順根據高勇的指示開始向玄菟北部增兵,數萬大軍壓向夫餘。尉仇台感到了恐慌,邊境的軍情一天天緊張起來。終於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尉仇台也開始向南部增兵。夫餘國到此時還保持著全民皆兵的特色,家家自備武器鎧甲,隨時都能夠戰鬥。於是令下之後幾萬大軍開始向玄菟邊境集結。雙方的軍隊在狹長的邊境對峙,誰都沒有跨越雷池一步,因為無論誰先開戰誰都將背負罵名。
酷熱的八月在這種時刻都能夠爆發戰爭的危機氣氛中緩慢地度過了。同時挹婁方向的軍隊部署到位,挹婁各部族在赤努顏的號召下調集了近兩千人協同作戰。這些挹婁戰士裝備簡單:一張強弓,五十餘支箭矢,還有簡單的皮製鎧甲。但是他們的身材卻都相當高大,身手敏捷,在密林中行動自如,而且十分擅長隱蔽。
尉仇台不斷地收到來自兩方麵的消息:挹婁終於與自己徹底決裂;邊境出現挹婁人和漢軍的身影;南部緊張的對峙仍然在繼續,大戰一觸即發!尉仇台清楚地知道東邊和南邊的兩支漢軍才是絕對的主力,那挹婁的兩千人一旦離開了樹林就沒有什麽作用了。現在漢軍缺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所以尉仇台嚴厲下令不許擅啟戰端。
中平三年的北方格外的酷熱,本應該秋高氣爽的日子卻仍然熱浪滾滾。玄菟邊境上一個小村子,十幾個農夫剛剛由田地返回,看著田地裏即將成熟的莊稼,這些農夫的臉上露出了最憨厚的笑容。村子的北邊一裏就是玄菟與夫餘的交界處,哪裏有一塊大漢國的界碑。每日雙方的巡邏隊都會經過這裏,這一日也不例外。國尚紅色的漢朝,所有的士兵衣服均以紅色為主,再配以黑色的邊角,顯得格外的精神。特別是高勇來了之後,士兵開始配發黑色鎧甲,這黑與紅的結合更顯得氣勢逼人。夫餘國人崇尚白色,白盔白甲,隻有離開夫餘他們才換成其它顏色的衣物。所以夫餘士兵的純白色顯得格外耀眼。
炎熱讓巡邏士兵全身濕透,汗水由額頭不斷地流下,然而守衛邊疆的職責激勵著他們繼續前進。正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在界碑處,兩支人馬相遇了。北側的白色與南側的紅黑隔著一塊石頭相對,弓弩上弦、刀劍出鞘,雙方在對峙中緩慢地繼續前進。沉默中隻有腳踏雜草、輕撥樹枝的聲音。
夫餘士兵向東,漢軍士兵向西,緩慢地擦身而過。一個夫餘的年輕士兵側身跨步,手心因為緊張已滿是汗水,就在雙方即將脫離的一瞬間,這個士兵腳下被藤草輕輕一拌,身體隨後失去平衡倒向一邊,這一刹那的心神慌亂……讓他手中的箭在汗水的潤滑下鬆脫——“嗖”地射向漢軍……“啊”一聲輕叫,一名漢軍的腿部中箭……夫餘帶隊巡邏的將領大驚失色,立即用生澀地漢語解釋道:“我們……不……”話還沒有說完,漢軍的箭矢帶著怒吼飛射過來。隨後緊張的神經讓夫餘士兵也開始還擊,雙方各自尋找掩蔽物開始了對射,同時有著玄菟和夫餘各自特色的號角被吹響——“嗚!”
不遠處的村子內享受午休樂趣的村民聽到號角聲,即刻穿戴好鎧甲拿起武器到村中集合,然後根據編隊開始在村內設防。而村內的號角聲也如同接力棒一樣傳向南邊,一聲接著一聲一直綿延到高顯。
在高顯視察隊伍的高順、黃忠聽到那緊急號角聲立即翻身上馬,同時發出了集合出發的命令。旋即高顯附近的駐軍開始緊急集合然後到高顯城外匯聚,最先集合完畢的龍騎兵在黃忠的率領下向著號角聲方向奔去。高順在步兵和弩兵集合好之後開始向邊界靠攏。
另一麵,夫餘的邊境駐軍也聽到求救的號角聲,但是他們曾經得到尉仇台的叮囑不許擅啟戰端,夫餘將領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一批快馬奔了進來,隨後士兵稟報:邊境出現玄菟的龍騎兵,己方的巡邏隊已經失去聯係。夫餘將領明白到形式危機,也顧不得國王的叮囑,立即發兵開赴邊界。
邊境的戰鬥很快便結束,龍騎兵趕到的時候,夫餘騎兵才剛剛離開營寨。那支夫餘巡邏隊包括射出第一箭的幾個人被活捉,那個誤射第一箭的年輕人目光呆滯地蹲在那裏口中不停地念叨同一句話:我不是故意的(夫餘語)!黃忠看到他的樣子就知道這一次抓到了絕佳的機會,立即派人通知高順這裏的情況,同時開始讓龍騎兵排號衝鋒陣型。
不久,夫餘的三千騎兵最先趕到,他看到漢軍前麵蹲著幾個夫餘士兵,就大聲地問道:“你們漢人為何要傷我夫餘士兵?”黃忠冷笑一聲說道:“傷你?將軍恐怕是搞錯了。是你們夫餘先對我們漢軍開戰的!”說完用手中黑刃刀輕輕地拍了那個年輕夫餘人的屁股,這個人已經處於半癡顛狀態,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導致了兩國開戰,這個罪名太大了。如此大的壓力讓他不斷地重複:我不是故意射出去的……
夫餘將領聽到他的那些話臉上不自然起來,懊惱、憤恨交織在一起,他抬頭問道:“那你們要如何?”
黃忠將黑刃刀高高舉起大聲地吼道:“今天起我大漢向夫餘國宣戰!犯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身後五千騎兵同聲應和道:“向夫餘宣戰!犯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夫餘士兵被這種氣勢所震懾,馬匹被巨大的聲浪驚擾得不安起來。夫餘將領臉色刷地就黑了,右手握住刀柄激動地問道:“你們……你們肯定是早有預謀!”
黃忠毫不理會,露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神情說道:“我也沒有辦法啊!是你們的士兵最先攻擊的!”
夫餘將領被擅啟戰端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腦中正在竭盡所能地想著辦法化解掉眼前的危機,而他身後的夫餘騎兵也感覺到了戰爭即將到來的緊張氣氛,紛紛抽出戰刀拿出弓矢做好戰鬥準備。其他地方的人馬也在不斷地開來。
這時一個騎兵由東邊的道路上奔來,到黃忠跟前翻身下馬,將一封信交出。黃忠打開之後,仰頭看看日頭對夫餘將領說道:“將軍,請你即刻派人通知你們的國王,我大漢朝的軍隊將在半個時辰後開始進攻!”
夫餘將領聽到如此狂妄的宣戰不由得哈哈大笑(PS:壓力太大造成的短暫性瘋癲!),而後口出狂語道:“漢人皆是懦弱之輩,我王念在你們先皇的情意才不斷忍讓,沒想到爾等懦弱之輩竟敢打我大夫餘的主意!好!今天我倒要看看你們半個時辰後敢不敢進攻!”
黃忠搖了搖頭,發出了準備戰鬥的命令。五千騎兵同時取下鋼弩,上好弦後齊整整地瞄向前方夫餘士兵的位置。夫餘將領也不示弱,手下也開始準備拉弓放箭。時間在一點點過去,日頭在慢慢地向西,界碑兩邊近萬人馬在對峙,與剛才巡邏隊對峙時的唯一區別就是:剛才是不宣而戰,現在是宣而未戰!
半個時辰轉瞬即逝,黃忠看著日頭判斷時辰已到,遂高聲問道:“你們是降是戰?”夫餘將領將手中的刀高高舉起作了回答。黃忠不再說話,將手中黑刃刀向前一指,旋即雙腿夾馬第一個衝殺過去。身邊的號手吹響了進攻號角,隨後一萬五千支弩箭如黑雲般覆蓋過去,五千龍騎兵緊隨黃忠開始衝鋒。
夫餘將領大喝道:“殺退漢人!”也開始向著黃忠衝去,雙方就此開始了混戰。夫餘將領本以為自己的四千騎兵再不濟也能夠抵擋的住對方在兩翼的進攻,然而黑色仿佛注定就是白色的克星。衝鋒前的弩箭讓夫餘出現了短暫的進攻停滯,而此時龍騎兵已經衝了起來,夫餘騎兵想要進行兩翼機動的時機已經過去,於是他們選擇了最直接也是最有榮譽的進攻方式——騎兵的正麵對決!
於是邊境上白與黑的碰撞不可避免,當雙方最後射出的箭矢淹沒在衝鋒陣型中的時候,兩翼的對決開始了。白色的夫餘騎兵一向自認為無敵的衝鋒陣型在黑色龍騎兵麵前顯得是那樣的脆弱和不堪一擊,黑色如猛獸般肆無忌憚地吞噬著白色,撕裂、消逝,再撕裂、再消逝!
安裝了馬鐙和馬鞍的龍騎兵的戰鬥力遠遠超出了沒有馬鐙的夫餘騎兵。雙方又都是以機動見長的輕騎兵或者叫做弓騎兵,於是馬鐙成為了這場戰鬥的決定性因素。用戰陣高速對撞的結果就是夫餘騎兵紛紛落馬,而後就成為了蹄下鬼魂。保護步兵兩翼的騎兵被幹淨徹底地擊潰。兩翼的暴露讓正麵對抗騎兵的長矛成為了華麗的擺設,龍騎兵迅速地插入到步兵陣中,黑色用最殘忍的方式將白色攔腰截斷……
黃忠手舞黑刃刀直奔夫餘將領,那個將領看到自己的騎兵陣型已然混亂,步兵陣也岌岌可危就知道今日遇到強敵,遂舉刀迎上。他這種勇敢的氣勢成為了混戰中夫餘士兵最後的亮點。然而這個亮點還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光輝便被黃忠斬滅!與此同時,高順也率領步兵和弩兵開始了對夫餘的全麵進攻。
當五日後尉仇台得到消息的時候,高順和黃忠已經攻進夫餘三百裏,攻克二十餘城,五百餘村落。如果不是夫餘的全民皆兵給速決戰造成了影響,估計黃忠的龍騎兵已經攻到夫餘的都城了。也正是因為夫餘的這種獨特組織形式,高順和黃忠不得不挨個村落、城鎮剿滅,攻占一處便要將他們手中的武器全部收繳,然後再繼續前進。如此既耽誤時間,又使傷亡迅速上升,可以說是每場戰鬥都要有人陣亡。
夫餘王尉仇台得知是自己的人先挑起的戰端大罵那個將領無能,可是如今戰事已然開啟,沒有後悔藥可吃了。尉仇台即刻抽調北部守軍與都城附近的軍馬湊了四萬迅速南下。
大軍南下三日便與黃忠率領的前鋒相遇,夫餘仗著數量多,黃忠仗著勇猛,雙方激戰一個時辰後不分輸贏便各自退守。
當日夜裏,高順趕到,在帥帳外就聽到黃忠在罵道:“這個死尉仇台在哪裏湊了這麽多人!想要一口吃下都難!”高順一邊挑開帳簾走進大帳一邊說道:“一口吃不下,那就分幾口吃掉!”黃忠起身問道“高將軍何意?”高順微笑道:“我們要將這四萬人引到夫餘南部,造成他們都城的兵力空虛,而後主公在東部發起突然進攻的勝算會更大一些,如果順利的話還能夠迫近夫餘都城。”黃忠立刻明白了高順後麵的意思說道:“都城危機,那麽尉仇台就會將這四萬人馬召回,那麽就是我們的機會了!”
第二日,兩軍交戰不久,黃忠就按照與高順商議好的對策佯裝不敵開始撤退。之後數日更是且戰且退,一路上不斷地將夫餘大軍引向南邊,漸漸地遠離都城。夫餘將領看到漢軍如此這般來也匆匆退也匆匆,便升起了蔑視之心。由此中了驕敵誘兵之計離開夫餘都城四百餘裏。
這時挹婁的高勇看準時機率軍突入夫餘境內,在挹婁人的配合下夜襲守衛邊境地士兵的軍營,將那裏的數千守軍擊潰。這一戰讓夫餘大為震撼,都城內炸開了鍋,各種流言蜚語層出不窮。許多大臣都來到王宮到尉仇台那裏詢問情況。
尉仇台也被這眼下的戰況弄得焦頭爛額,起初他就認為高勇絕對不會放過夫餘,也就在邊境作了準備。後來高順在開始進攻後幾日內前進百餘裏也在尉仇台的計算之中,隨後四萬大軍將高順又趕回了南邊也是理所當然。甚至於高勇早期在挹婁境內的三千人馬他也是了如指掌,可是後來那一萬人卻是在尉仇台的預料之外,而正是這一點打亂的全部部署。
如今看著東邊高勇的一萬人馬開始向著都城攻來,尉仇台不敢再掉以輕心,此時夫餘都城的守軍不過萬人,四萬大軍南下造成了夫餘北部的兵力空虛。尉仇台之能夠眼睜睜地看著高勇利用夫餘兵力不足的空檔逐步占領夫餘東麵的廣大地區。而由當地的豪民以及他們的奴仆構成的農民武裝雖然能給高勇軍造成一定的傷害,卻無法阻擋他們進攻的腳步。國土的淪喪讓尉仇台再也坐不住了。這種近在咫尺的威脅下,尉仇台迫於壓力不得不命令已經南下的軍隊返回都城。然而正這是一道命令葬送了四萬大軍的性命。
高順等待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在夫餘大軍撤退的當夜就與黃忠各領人馬尾隨追擊,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一部在後麵尾隨纏鬥,一部繞道前方阻住他們的退路。撤退中的夫餘大軍發現被兩麵包夾之後不得不停下來修整一日,準備突破退路上的漢軍。可就是這一日,讓後麵趕過來的黑騎兵有了用武之地。
在黎明時,黑暗中的黑色開始了進攻。夫餘雖然已經做好了預防夜襲的準備,卻仍然無法阻擋黑騎鐵蹄的踐踏。營寨被撞破的瞬間也就是宣告他們滅亡的時刻,在黑騎兵正麵攻擊的摧殘下,夫餘軍的步兵與騎兵完全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和決心。處處大火的營寨內胡亂奔逃的夫餘士兵不是被砍殺就是被撕裂,他們成為了黑騎兵和龍騎兵最好的美食……
這一戰讓夫餘精銳損失殆盡,逃回夫餘都城的不足萬人。
三日後,高順率領大軍終於抵達夫餘都城,與高勇的兵馬匯合後將夫餘都城團團圍住。尉仇台看到大勢已去,連夜由地道逃脫,投靠烏丸。城內的大臣看到國王逃脫、將無戰心、兵無鬥誌,本打算堅守等待烏丸的援兵,怎奈漢軍的第一次攻城就消滅到三千多守軍,並且險些攻下南門,如此強大的攻擊力震驚了都城的所有人,經過商議遂開城投降宣誓徹底臣服。
到九月,夫餘全境被高勇占領。隨後便將尉仇台的妻室與高句麗王的妻室和拔奇都接到奉天城,準許他們自由在城內活動或者在專人陪同下回家鄉。那些大臣統統送到奉天城關押兩年,等到新占之地安定之後才允許他們回去。
到中平三年十月,高勇徹底控製了西起大興安嶺、北到外興安嶺、東達庫頁島、南至遼東半島、遼南半島的大片土地。而後將夫餘、挹婁兩國合並為三江郡,三江為:烏蘇裏江、鬆花江和黑龍江。三江郡擁有三塊大的平原,非常適合種植五穀。而對於那裏的夫餘人和挹婁人則給與優惠政策,允許他們先行挑選優良土地和居住地,以此來減弱他們的抵抗情緒,達到穩定政局的目的。
在三江郡基本穩定之後,高勇將部分的農戶遷往三江郡,與當地夫餘和挹婁人雜居,同時向他們傳播先進的農耕技術,使得三江郡成為後來帝國的第二大糧倉。
在這些新占的地方,高句麗剩餘人口三十萬,沃沮十餘萬,挹婁五萬,夫餘四十餘萬,至此高勇治下的總人口已達二百二十餘萬人。
經過大半年的連番作戰,高勇將一年的稅收以及從張純、烏丸那裏搶來的錢糧花了個精光,士兵戰力也消耗殆盡需要修整,而與夫餘作戰時損耗掉的馬匹也需要時間補充。基於這些原因,高勇隻好安心得治理新地、發展經濟、為對抗即將來到的糧荒而開始鼓勵耕種。
烏丸收留夫餘王尉仇台後,丘力居積極地支持尉仇台煽動夫餘百姓反抗高勇統治,同時開始在遼西以及右北平不斷地製造小麻煩。對此高勇隻得將還能夠戰鬥的遼西郡駐軍調往夫餘用來鎮壓當地叛亂,由此與烏丸接壤一線隻好采取守勢。
現在高勇總算明白到過渡擴張的弊端:一、過於消耗軍力,造成戰鬥力的下降;二、過於消耗自己的實力,對於新占的土地要進行建設和安頓,這筆支出巨大,而且其收益往往要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夠體現出來;三、戰線過長,新占土地需要派兵鎮守,需要等到穩定之後才能夠撤出,如此造成兵力的分散和機動兵力的減少。
不過占領了東北平原的好處卻是難以言喻的,幾年之後當東北平原的農業有了規模後,完全能夠產出足夠的糧食,不僅可以支持對南作戰,還能夠開始向北繼續占領新地。也許南邊還沒有拿下交州,北邊就已經攻到西伯利亞了!
七月下旬,安插在挹婁的心腹送回了密報:挹婁首領赤努顏已經向高勇稱臣,同時自己派去挹婁征收財物的幾百人全軍覆沒。尉仇台大驚,再也不敢怠慢。即刻征召人馬在挹婁邊境部署防備高勇的偷襲。另外著手準備派出使臣到洛陽去探明情況。
另一麵準備向夫餘進軍的高勇軍中,郭嘉不解地問道:“主公,為何我們一定要進攻夫餘呢?那夫餘一向臣服於我大漢,上一次與公孫度激戰他們雖然陳兵邊境卻並沒有進攻。”高勇看著挹婁人根據記憶畫出的夫餘地圖說道:“那是因為我們大漢強大,他才臣服。一旦我們因為某些原因而衰弱,那麽它定會不再臣服!而且將來我們如果西向用兵,留一個夫餘在身後十分的危險!”郭嘉僅僅理解了一點,繼續問道:“那要以什麽借口進攻呢?師出無名與戰不利啊!”高勇沉思許久說道:“那就給它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郭嘉奇道:“莫須有?”
八月高順根據高勇的指示開始向玄菟北部增兵,數萬大軍壓向夫餘。尉仇台感到了恐慌,邊境的軍情一天天緊張起來。終於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尉仇台也開始向南部增兵。夫餘國到此時還保持著全民皆兵的特色,家家自備武器鎧甲,隨時都能夠戰鬥。於是令下之後幾萬大軍開始向玄菟邊境集結。雙方的軍隊在狹長的邊境對峙,誰都沒有跨越雷池一步,因為無論誰先開戰誰都將背負罵名。
酷熱的八月在這種時刻都能夠爆發戰爭的危機氣氛中緩慢地度過了。同時挹婁方向的軍隊部署到位,挹婁各部族在赤努顏的號召下調集了近兩千人協同作戰。這些挹婁戰士裝備簡單:一張強弓,五十餘支箭矢,還有簡單的皮製鎧甲。但是他們的身材卻都相當高大,身手敏捷,在密林中行動自如,而且十分擅長隱蔽。
尉仇台不斷地收到來自兩方麵的消息:挹婁終於與自己徹底決裂;邊境出現挹婁人和漢軍的身影;南部緊張的對峙仍然在繼續,大戰一觸即發!尉仇台清楚地知道東邊和南邊的兩支漢軍才是絕對的主力,那挹婁的兩千人一旦離開了樹林就沒有什麽作用了。現在漢軍缺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所以尉仇台嚴厲下令不許擅啟戰端。
中平三年的北方格外的酷熱,本應該秋高氣爽的日子卻仍然熱浪滾滾。玄菟邊境上一個小村子,十幾個農夫剛剛由田地返回,看著田地裏即將成熟的莊稼,這些農夫的臉上露出了最憨厚的笑容。村子的北邊一裏就是玄菟與夫餘的交界處,哪裏有一塊大漢國的界碑。每日雙方的巡邏隊都會經過這裏,這一日也不例外。國尚紅色的漢朝,所有的士兵衣服均以紅色為主,再配以黑色的邊角,顯得格外的精神。特別是高勇來了之後,士兵開始配發黑色鎧甲,這黑與紅的結合更顯得氣勢逼人。夫餘國人崇尚白色,白盔白甲,隻有離開夫餘他們才換成其它顏色的衣物。所以夫餘士兵的純白色顯得格外耀眼。
炎熱讓巡邏士兵全身濕透,汗水由額頭不斷地流下,然而守衛邊疆的職責激勵著他們繼續前進。正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在界碑處,兩支人馬相遇了。北側的白色與南側的紅黑隔著一塊石頭相對,弓弩上弦、刀劍出鞘,雙方在對峙中緩慢地繼續前進。沉默中隻有腳踏雜草、輕撥樹枝的聲音。
夫餘士兵向東,漢軍士兵向西,緩慢地擦身而過。一個夫餘的年輕士兵側身跨步,手心因為緊張已滿是汗水,就在雙方即將脫離的一瞬間,這個士兵腳下被藤草輕輕一拌,身體隨後失去平衡倒向一邊,這一刹那的心神慌亂……讓他手中的箭在汗水的潤滑下鬆脫——“嗖”地射向漢軍……“啊”一聲輕叫,一名漢軍的腿部中箭……夫餘帶隊巡邏的將領大驚失色,立即用生澀地漢語解釋道:“我們……不……”話還沒有說完,漢軍的箭矢帶著怒吼飛射過來。隨後緊張的神經讓夫餘士兵也開始還擊,雙方各自尋找掩蔽物開始了對射,同時有著玄菟和夫餘各自特色的號角被吹響——“嗚!”
不遠處的村子內享受午休樂趣的村民聽到號角聲,即刻穿戴好鎧甲拿起武器到村中集合,然後根據編隊開始在村內設防。而村內的號角聲也如同接力棒一樣傳向南邊,一聲接著一聲一直綿延到高顯。
在高顯視察隊伍的高順、黃忠聽到那緊急號角聲立即翻身上馬,同時發出了集合出發的命令。旋即高顯附近的駐軍開始緊急集合然後到高顯城外匯聚,最先集合完畢的龍騎兵在黃忠的率領下向著號角聲方向奔去。高順在步兵和弩兵集合好之後開始向邊界靠攏。
另一麵,夫餘的邊境駐軍也聽到求救的號角聲,但是他們曾經得到尉仇台的叮囑不許擅啟戰端,夫餘將領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一批快馬奔了進來,隨後士兵稟報:邊境出現玄菟的龍騎兵,己方的巡邏隊已經失去聯係。夫餘將領明白到形式危機,也顧不得國王的叮囑,立即發兵開赴邊界。
邊境的戰鬥很快便結束,龍騎兵趕到的時候,夫餘騎兵才剛剛離開營寨。那支夫餘巡邏隊包括射出第一箭的幾個人被活捉,那個誤射第一箭的年輕人目光呆滯地蹲在那裏口中不停地念叨同一句話:我不是故意的(夫餘語)!黃忠看到他的樣子就知道這一次抓到了絕佳的機會,立即派人通知高順這裏的情況,同時開始讓龍騎兵排號衝鋒陣型。
不久,夫餘的三千騎兵最先趕到,他看到漢軍前麵蹲著幾個夫餘士兵,就大聲地問道:“你們漢人為何要傷我夫餘士兵?”黃忠冷笑一聲說道:“傷你?將軍恐怕是搞錯了。是你們夫餘先對我們漢軍開戰的!”說完用手中黑刃刀輕輕地拍了那個年輕夫餘人的屁股,這個人已經處於半癡顛狀態,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導致了兩國開戰,這個罪名太大了。如此大的壓力讓他不斷地重複:我不是故意射出去的……
夫餘將領聽到他的那些話臉上不自然起來,懊惱、憤恨交織在一起,他抬頭問道:“那你們要如何?”
黃忠將黑刃刀高高舉起大聲地吼道:“今天起我大漢向夫餘國宣戰!犯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身後五千騎兵同聲應和道:“向夫餘宣戰!犯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夫餘士兵被這種氣勢所震懾,馬匹被巨大的聲浪驚擾得不安起來。夫餘將領臉色刷地就黑了,右手握住刀柄激動地問道:“你們……你們肯定是早有預謀!”
黃忠毫不理會,露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神情說道:“我也沒有辦法啊!是你們的士兵最先攻擊的!”
夫餘將領被擅啟戰端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腦中正在竭盡所能地想著辦法化解掉眼前的危機,而他身後的夫餘騎兵也感覺到了戰爭即將到來的緊張氣氛,紛紛抽出戰刀拿出弓矢做好戰鬥準備。其他地方的人馬也在不斷地開來。
這時一個騎兵由東邊的道路上奔來,到黃忠跟前翻身下馬,將一封信交出。黃忠打開之後,仰頭看看日頭對夫餘將領說道:“將軍,請你即刻派人通知你們的國王,我大漢朝的軍隊將在半個時辰後開始進攻!”
夫餘將領聽到如此狂妄的宣戰不由得哈哈大笑(PS:壓力太大造成的短暫性瘋癲!),而後口出狂語道:“漢人皆是懦弱之輩,我王念在你們先皇的情意才不斷忍讓,沒想到爾等懦弱之輩竟敢打我大夫餘的主意!好!今天我倒要看看你們半個時辰後敢不敢進攻!”
黃忠搖了搖頭,發出了準備戰鬥的命令。五千騎兵同時取下鋼弩,上好弦後齊整整地瞄向前方夫餘士兵的位置。夫餘將領也不示弱,手下也開始準備拉弓放箭。時間在一點點過去,日頭在慢慢地向西,界碑兩邊近萬人馬在對峙,與剛才巡邏隊對峙時的唯一區別就是:剛才是不宣而戰,現在是宣而未戰!
半個時辰轉瞬即逝,黃忠看著日頭判斷時辰已到,遂高聲問道:“你們是降是戰?”夫餘將領將手中的刀高高舉起作了回答。黃忠不再說話,將手中黑刃刀向前一指,旋即雙腿夾馬第一個衝殺過去。身邊的號手吹響了進攻號角,隨後一萬五千支弩箭如黑雲般覆蓋過去,五千龍騎兵緊隨黃忠開始衝鋒。
夫餘將領大喝道:“殺退漢人!”也開始向著黃忠衝去,雙方就此開始了混戰。夫餘將領本以為自己的四千騎兵再不濟也能夠抵擋的住對方在兩翼的進攻,然而黑色仿佛注定就是白色的克星。衝鋒前的弩箭讓夫餘出現了短暫的進攻停滯,而此時龍騎兵已經衝了起來,夫餘騎兵想要進行兩翼機動的時機已經過去,於是他們選擇了最直接也是最有榮譽的進攻方式——騎兵的正麵對決!
於是邊境上白與黑的碰撞不可避免,當雙方最後射出的箭矢淹沒在衝鋒陣型中的時候,兩翼的對決開始了。白色的夫餘騎兵一向自認為無敵的衝鋒陣型在黑色龍騎兵麵前顯得是那樣的脆弱和不堪一擊,黑色如猛獸般肆無忌憚地吞噬著白色,撕裂、消逝,再撕裂、再消逝!
安裝了馬鐙和馬鞍的龍騎兵的戰鬥力遠遠超出了沒有馬鐙的夫餘騎兵。雙方又都是以機動見長的輕騎兵或者叫做弓騎兵,於是馬鐙成為了這場戰鬥的決定性因素。用戰陣高速對撞的結果就是夫餘騎兵紛紛落馬,而後就成為了蹄下鬼魂。保護步兵兩翼的騎兵被幹淨徹底地擊潰。兩翼的暴露讓正麵對抗騎兵的長矛成為了華麗的擺設,龍騎兵迅速地插入到步兵陣中,黑色用最殘忍的方式將白色攔腰截斷……
黃忠手舞黑刃刀直奔夫餘將領,那個將領看到自己的騎兵陣型已然混亂,步兵陣也岌岌可危就知道今日遇到強敵,遂舉刀迎上。他這種勇敢的氣勢成為了混戰中夫餘士兵最後的亮點。然而這個亮點還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光輝便被黃忠斬滅!與此同時,高順也率領步兵和弩兵開始了對夫餘的全麵進攻。
當五日後尉仇台得到消息的時候,高順和黃忠已經攻進夫餘三百裏,攻克二十餘城,五百餘村落。如果不是夫餘的全民皆兵給速決戰造成了影響,估計黃忠的龍騎兵已經攻到夫餘的都城了。也正是因為夫餘的這種獨特組織形式,高順和黃忠不得不挨個村落、城鎮剿滅,攻占一處便要將他們手中的武器全部收繳,然後再繼續前進。如此既耽誤時間,又使傷亡迅速上升,可以說是每場戰鬥都要有人陣亡。
夫餘王尉仇台得知是自己的人先挑起的戰端大罵那個將領無能,可是如今戰事已然開啟,沒有後悔藥可吃了。尉仇台即刻抽調北部守軍與都城附近的軍馬湊了四萬迅速南下。
大軍南下三日便與黃忠率領的前鋒相遇,夫餘仗著數量多,黃忠仗著勇猛,雙方激戰一個時辰後不分輸贏便各自退守。
當日夜裏,高順趕到,在帥帳外就聽到黃忠在罵道:“這個死尉仇台在哪裏湊了這麽多人!想要一口吃下都難!”高順一邊挑開帳簾走進大帳一邊說道:“一口吃不下,那就分幾口吃掉!”黃忠起身問道“高將軍何意?”高順微笑道:“我們要將這四萬人引到夫餘南部,造成他們都城的兵力空虛,而後主公在東部發起突然進攻的勝算會更大一些,如果順利的話還能夠迫近夫餘都城。”黃忠立刻明白了高順後麵的意思說道:“都城危機,那麽尉仇台就會將這四萬人馬召回,那麽就是我們的機會了!”
第二日,兩軍交戰不久,黃忠就按照與高順商議好的對策佯裝不敵開始撤退。之後數日更是且戰且退,一路上不斷地將夫餘大軍引向南邊,漸漸地遠離都城。夫餘將領看到漢軍如此這般來也匆匆退也匆匆,便升起了蔑視之心。由此中了驕敵誘兵之計離開夫餘都城四百餘裏。
這時挹婁的高勇看準時機率軍突入夫餘境內,在挹婁人的配合下夜襲守衛邊境地士兵的軍營,將那裏的數千守軍擊潰。這一戰讓夫餘大為震撼,都城內炸開了鍋,各種流言蜚語層出不窮。許多大臣都來到王宮到尉仇台那裏詢問情況。
尉仇台也被這眼下的戰況弄得焦頭爛額,起初他就認為高勇絕對不會放過夫餘,也就在邊境作了準備。後來高順在開始進攻後幾日內前進百餘裏也在尉仇台的計算之中,隨後四萬大軍將高順又趕回了南邊也是理所當然。甚至於高勇早期在挹婁境內的三千人馬他也是了如指掌,可是後來那一萬人卻是在尉仇台的預料之外,而正是這一點打亂的全部部署。
如今看著東邊高勇的一萬人馬開始向著都城攻來,尉仇台不敢再掉以輕心,此時夫餘都城的守軍不過萬人,四萬大軍南下造成了夫餘北部的兵力空虛。尉仇台之能夠眼睜睜地看著高勇利用夫餘兵力不足的空檔逐步占領夫餘東麵的廣大地區。而由當地的豪民以及他們的奴仆構成的農民武裝雖然能給高勇軍造成一定的傷害,卻無法阻擋他們進攻的腳步。國土的淪喪讓尉仇台再也坐不住了。這種近在咫尺的威脅下,尉仇台迫於壓力不得不命令已經南下的軍隊返回都城。然而正這是一道命令葬送了四萬大軍的性命。
高順等待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在夫餘大軍撤退的當夜就與黃忠各領人馬尾隨追擊,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一部在後麵尾隨纏鬥,一部繞道前方阻住他們的退路。撤退中的夫餘大軍發現被兩麵包夾之後不得不停下來修整一日,準備突破退路上的漢軍。可就是這一日,讓後麵趕過來的黑騎兵有了用武之地。
在黎明時,黑暗中的黑色開始了進攻。夫餘雖然已經做好了預防夜襲的準備,卻仍然無法阻擋黑騎鐵蹄的踐踏。營寨被撞破的瞬間也就是宣告他們滅亡的時刻,在黑騎兵正麵攻擊的摧殘下,夫餘軍的步兵與騎兵完全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和決心。處處大火的營寨內胡亂奔逃的夫餘士兵不是被砍殺就是被撕裂,他們成為了黑騎兵和龍騎兵最好的美食……
這一戰讓夫餘精銳損失殆盡,逃回夫餘都城的不足萬人。
三日後,高順率領大軍終於抵達夫餘都城,與高勇的兵馬匯合後將夫餘都城團團圍住。尉仇台看到大勢已去,連夜由地道逃脫,投靠烏丸。城內的大臣看到國王逃脫、將無戰心、兵無鬥誌,本打算堅守等待烏丸的援兵,怎奈漢軍的第一次攻城就消滅到三千多守軍,並且險些攻下南門,如此強大的攻擊力震驚了都城的所有人,經過商議遂開城投降宣誓徹底臣服。
到九月,夫餘全境被高勇占領。隨後便將尉仇台的妻室與高句麗王的妻室和拔奇都接到奉天城,準許他們自由在城內活動或者在專人陪同下回家鄉。那些大臣統統送到奉天城關押兩年,等到新占之地安定之後才允許他們回去。
到中平三年十月,高勇徹底控製了西起大興安嶺、北到外興安嶺、東達庫頁島、南至遼東半島、遼南半島的大片土地。而後將夫餘、挹婁兩國合並為三江郡,三江為:烏蘇裏江、鬆花江和黑龍江。三江郡擁有三塊大的平原,非常適合種植五穀。而對於那裏的夫餘人和挹婁人則給與優惠政策,允許他們先行挑選優良土地和居住地,以此來減弱他們的抵抗情緒,達到穩定政局的目的。
在三江郡基本穩定之後,高勇將部分的農戶遷往三江郡,與當地夫餘和挹婁人雜居,同時向他們傳播先進的農耕技術,使得三江郡成為後來帝國的第二大糧倉。
在這些新占的地方,高句麗剩餘人口三十萬,沃沮十餘萬,挹婁五萬,夫餘四十餘萬,至此高勇治下的總人口已達二百二十餘萬人。
經過大半年的連番作戰,高勇將一年的稅收以及從張純、烏丸那裏搶來的錢糧花了個精光,士兵戰力也消耗殆盡需要修整,而與夫餘作戰時損耗掉的馬匹也需要時間補充。基於這些原因,高勇隻好安心得治理新地、發展經濟、為對抗即將來到的糧荒而開始鼓勵耕種。
烏丸收留夫餘王尉仇台後,丘力居積極地支持尉仇台煽動夫餘百姓反抗高勇統治,同時開始在遼西以及右北平不斷地製造小麻煩。對此高勇隻得將還能夠戰鬥的遼西郡駐軍調往夫餘用來鎮壓當地叛亂,由此與烏丸接壤一線隻好采取守勢。
現在高勇總算明白到過渡擴張的弊端:一、過於消耗軍力,造成戰鬥力的下降;二、過於消耗自己的實力,對於新占的土地要進行建設和安頓,這筆支出巨大,而且其收益往往要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夠體現出來;三、戰線過長,新占土地需要派兵鎮守,需要等到穩定之後才能夠撤出,如此造成兵力的分散和機動兵力的減少。
不過占領了東北平原的好處卻是難以言喻的,幾年之後當東北平原的農業有了規模後,完全能夠產出足夠的糧食,不僅可以支持對南作戰,還能夠開始向北繼續占領新地。也許南邊還沒有拿下交州,北邊就已經攻到西伯利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