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又到了夏季。空氣中隱隱流動的熱風吹拂著長安的每一個地方,讓人的心頭充滿了焦躁。
林然看著張允文漸漸皺起的眉頭,不由有些微微愣神了。剛才他看了這則消息的時候,也是這般表情。
王玄策他們是去年十月出發的,就算是一來一回需要半年,此時他們也應該回到長安了,而直到五月初的時候,仍未回還,甚至連隴右諸州一點消息也沒有,這不禁讓張允文有些暗暗擔憂。如今拿著手中這張紙,張允文恍如拿著千鈞重物,卻是微微顫抖著。
放下這張紙,張允文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容來,卻是指著那落款處的名字對著林然道:“老林啊,這人是怎麽回事,去年我去太原的時候,不是在太原任職麽?當時我就在想,你怎麽吧這人提拔到這般高的位置上來,怎麽如今又跑到西域那邊去了?”
落款處的名字卻是寫著“梅仁幸”三個字。
林然笑了一聲,對張允文道:“大人啊,今年我已將近五旬,不再年輕了,所以便尋思著尋找一個接班人。便覽手下諸人,善統禦著不善決斷,善決斷者不善處理瑣事,尋來尋去,隻有這梅仁幸符合我的意願,便委派至各處,加以鍛煉!如今剛好派到西域那邊去了!”
張允文看著林然鬢角生出的白發,不由輕聲一歎:“是啊,時光如梭,歲月如刀啊!算了不說這沒人性的家夥了,等他回來,我見上一麵,看看真的如老林你所言,乃是棟梁一根!本官要將這情報交與陛下決斷!”
林然輕輕笑道:“若是見到那人,大人定不會失望!”
張允文拿著這情報便往皇宮走去。
這情報上記載的正是王玄策帶領的使團在高昌的遭遇以及現在的位置。而情報的提供者便是那位梅仁幸梅大人。
說起王玄策等人遇上梅仁幸,這也倒是一件巧事。
這梅仁幸再貞觀十年五月的時候便滿腹抱怨的領著一支商隊從長安出發,準備到西域那邊走上一圈。雖然這位梅大人極其不想離開長安,可是麵對林然的命令,他隻好照辦。
但是,他卻利用這次機會,動用了自己的私人財產,買入了大量的中原特產,準備拉到西域販賣。當然,這所得之利潤得歸他自己所有。
一路除了玉門關,經過高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諸國,最後在於闐轉個彎,又沿原路返回。這段路途之中,梅仁幸帶著手下近兩百人的商隊,在茫茫大漠中跋涉,一趟下來,賺足了不下十萬貫的財產,讓這位沒人性的梅大人頓時喜笑顏開,連說此趟路途劃得來。
就在他的商隊從焉耆到高昌的路上,遇到了王玄策領導的大唐使團。
由於當初乃是逃命,什麽糧食清水盡皆沒有。在逃離高昌兩天之後,隻好才用當初張允文追擊伏允可汗時才用的方法,刺馬飲血,生食馬肉。
三十七人帶著的三十七匹馬一天天減少。終於到了兩人一騎的地步。然而,他們卻還沒有到達焉耆。這一切卻是歸結於眾人之中無一人識路。大漠茫茫,連抓一個旅人商客都抓不到!
眼看就要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遇上了梅仁幸。
雖然沒有見過這位梅大人,可是,王玄策卻是知道那個屬於調查院的,看起來極其隱蔽的記號,在驗證了梅仁幸的身份之後,便讓他將使團的消息送回長安。
梅仁幸不敢怠慢,當下便用暗碼寫下了密信,傳到隴右道的調查院,接著傳到長安。
而商隊依舊前往高昌,而使團依舊前往焉耆。不過從商隊那裏,使團得到了足夠的馬匹和補給。
“混賬!”李世民在看完張允文送來的情報之後,一巴掌拍在幾案之上,頓時幾案上的筆墨紙硯等東西齊齊一跳。
李世民站起身來,一臉忿忿的在屋內來回的踱著步子。轉過頭,對張允文道:“朕前些日子在合計,說這王玄策應該回來了吧,可是卻傳來這樣一個消息!”
不待張允文回話,李世民接著道:“前幾年,那高昌買了一批弩機回國,其軍隊戰力大大提高,還和西突厥打過一仗,朕以為這高昌定然不會導向西域,卻不料如今還是倒向了西域!這是朕的失策啊!”
張允文趕忙說道:“此事怪不得陛下,這麴文泰反複無常,實乃小人一個。今日倒向突厥,又有何奇怪!不過是王玄策他們恰逢其會罷了!”
“可是,可是朕派出的使團竟然被高昌襲擊,損失了八人!這高昌視我大唐於何物,置我大唐於何地?”說道後麵,李世民已是雙目赤紅,氣息漸粗了。
張允文知道,這李世民是一個極愛麵子的人,高昌此舉,無疑是在他的臉上抽了一記,這讓李世民如何能接受?先且不說棉花問題,往縣城等人連麴文泰的麵都沒見著,還說什麽棉花啊!
“朕欲討伐高昌!”片刻之後,李世民說出這樣一句話來《“朕要生擒麴文泰,徹底滅亡高昌!”
張允文聽了,卻是默默不語。
他這一沉默,李世民倒是開口問道:“允文啊,你說說這討伐高昌,能否可行?”
張允文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些思路,說道:“這討伐高昌,有四點有利條件,兩點不利條件!”
李世民知道張允文將要唱片大論,便又坐回書桌之後,慢慢的品了一杯茶,聽張允文說起來。
“先說說有利條件。其一,高昌襲擊我大唐使團,我大唐詔告天下,吊辭伐罪,出師有名。其二,大**改完成,其邊軍之戰力,蒸蒸日上,攻取高昌,一來可以檢驗邊軍戰力,二來也可以讓那些對軍改頗有微詞之人閉口。其三,我大唐自貞觀四年始,連滅突厥、吐穀渾兩大強國,另與蠻夷小戰無數,盡皆取勝。大唐兵威,已然深入人心,其勢已成。所謂‘流水之疾可以漂石者,勢也!’借勢而為,戰則必勝。第四,從地理位置上講,這高昌城乃是我大唐收複伊吾之後的西域第一鎮,且北通突厥,東連鐵勒,南臨大唐,實為戰略要衝之地。若是大軍攻取此處,則無論是突厥、鐵勒,還是西域諸國,盡皆俯首!”
李世民點點頭:“允文說得不錯,若是攻取了高昌,就等於在整個西域、草原紮下了一顆釘子!”
“至於不利條件嘛,其一,高昌距長安萬裏,來回一趟便需兩月,且其間多有磧漠,茫茫千裏,不見人煙,沒水源,沒有草料。夏則酷熱如火,冬則鐵衣凍裂,條件之惡劣,比起當年之吐穀渾之戰,亦是遑不多讓。其二,如今駐守隴右之軍乃是左衛阿史那社爾,此人曾與高昌有舊恨,若是由他為主帥,恐城破之日,片瓦不存,有損我大唐仁義之名。所以臣建議另派大軍與之合兵一處,共討高昌。”
此言一落,李世民更是麵露讚同之色。
“聽得允文這樣一說,朕伐高昌之心,更是堅決了!明日朕便要在參謀院召開會議,討論此事,也聽聽藥師等人的意見!哼哼,區區高昌,竟敢襲我大唐使臣,此仇若是不報,朕有何麵目麵對天下子民!”
說道後麵殺意凜然。
感受到這股強烈的殺意,張允文不由暗念道:“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就在李世民下定了討伐高昌的決心時,在西域的焉耆城裏,焉耆國王正在接見王玄策。
王玄策帶著使團到達焉耆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在這半個多月裏,王玄策等人所遇甚禮,上至焉耆國王,下至平民百姓,對於這大唐使團還是挺歡迎的。
“天使大人,據往來的商人報告,說是高昌已經集結了超過五千士卒,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兵鋒恐怕是衝著我焉耆來的!大人啊,焉耆危急,還請大人向大唐請派援兵吧!“穿著一絲白色絲綢衣衫,帶著寶石項鏈的焉耆國王向王玄策道。
王玄策卻是搖搖頭:“尊敬的國王陛下,大唐最近的邊軍離此處就有將近千裏之遙,就算我派人求救,他們也不一定能趕得來,所以,陛下還是放棄這種想法吧!”
焉耆國王頓時大驚:“什麽,天使大人,若是大唐不來援軍,我焉耆該如何辦啊?我焉耆舉國之兵也不過七千,且經久未戰,比起高昌兵來,還是差了許多啊!”
王玄策眼中頓時閃過一絲精光:“不知陛下是否信任我等?”
焉耆國王先是一愣,接著便點點頭:“天使大人乃是天國上使,本王,本王自是相信了!”
王玄策站起身來:“若是陛下能將手中兵馬交與在下,在下定當擊退高昌兵馬!”
此言一出,焉耆國王倒是猶豫起來,想想也是,這軍權若是交與一個漢人手裏,萬一這大唐使者起了什麽不該有的主意,那又該如何是好?
“唔,此事,此事恐怕不行,朝中大臣還有幾位叔父定會反對的!”焉耆國王說道。
王玄策似乎早已知道會是這種情況,隻見他不介意的笑了一笑:“陛下不肯,此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在下有另一事相求,還望陛下同意!”
“何事?”
“還望陛下能借我向導數名,在下願前往龜茲,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為陛下借兵三千!”王玄策自信滿滿的說道。
*************
呃,這一章是定時發的!
林然看著張允文漸漸皺起的眉頭,不由有些微微愣神了。剛才他看了這則消息的時候,也是這般表情。
王玄策他們是去年十月出發的,就算是一來一回需要半年,此時他們也應該回到長安了,而直到五月初的時候,仍未回還,甚至連隴右諸州一點消息也沒有,這不禁讓張允文有些暗暗擔憂。如今拿著手中這張紙,張允文恍如拿著千鈞重物,卻是微微顫抖著。
放下這張紙,張允文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容來,卻是指著那落款處的名字對著林然道:“老林啊,這人是怎麽回事,去年我去太原的時候,不是在太原任職麽?當時我就在想,你怎麽吧這人提拔到這般高的位置上來,怎麽如今又跑到西域那邊去了?”
落款處的名字卻是寫著“梅仁幸”三個字。
林然笑了一聲,對張允文道:“大人啊,今年我已將近五旬,不再年輕了,所以便尋思著尋找一個接班人。便覽手下諸人,善統禦著不善決斷,善決斷者不善處理瑣事,尋來尋去,隻有這梅仁幸符合我的意願,便委派至各處,加以鍛煉!如今剛好派到西域那邊去了!”
張允文看著林然鬢角生出的白發,不由輕聲一歎:“是啊,時光如梭,歲月如刀啊!算了不說這沒人性的家夥了,等他回來,我見上一麵,看看真的如老林你所言,乃是棟梁一根!本官要將這情報交與陛下決斷!”
林然輕輕笑道:“若是見到那人,大人定不會失望!”
張允文拿著這情報便往皇宮走去。
這情報上記載的正是王玄策帶領的使團在高昌的遭遇以及現在的位置。而情報的提供者便是那位梅仁幸梅大人。
說起王玄策等人遇上梅仁幸,這也倒是一件巧事。
這梅仁幸再貞觀十年五月的時候便滿腹抱怨的領著一支商隊從長安出發,準備到西域那邊走上一圈。雖然這位梅大人極其不想離開長安,可是麵對林然的命令,他隻好照辦。
但是,他卻利用這次機會,動用了自己的私人財產,買入了大量的中原特產,準備拉到西域販賣。當然,這所得之利潤得歸他自己所有。
一路除了玉門關,經過高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諸國,最後在於闐轉個彎,又沿原路返回。這段路途之中,梅仁幸帶著手下近兩百人的商隊,在茫茫大漠中跋涉,一趟下來,賺足了不下十萬貫的財產,讓這位沒人性的梅大人頓時喜笑顏開,連說此趟路途劃得來。
就在他的商隊從焉耆到高昌的路上,遇到了王玄策領導的大唐使團。
由於當初乃是逃命,什麽糧食清水盡皆沒有。在逃離高昌兩天之後,隻好才用當初張允文追擊伏允可汗時才用的方法,刺馬飲血,生食馬肉。
三十七人帶著的三十七匹馬一天天減少。終於到了兩人一騎的地步。然而,他們卻還沒有到達焉耆。這一切卻是歸結於眾人之中無一人識路。大漠茫茫,連抓一個旅人商客都抓不到!
眼看就要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遇上了梅仁幸。
雖然沒有見過這位梅大人,可是,王玄策卻是知道那個屬於調查院的,看起來極其隱蔽的記號,在驗證了梅仁幸的身份之後,便讓他將使團的消息送回長安。
梅仁幸不敢怠慢,當下便用暗碼寫下了密信,傳到隴右道的調查院,接著傳到長安。
而商隊依舊前往高昌,而使團依舊前往焉耆。不過從商隊那裏,使團得到了足夠的馬匹和補給。
“混賬!”李世民在看完張允文送來的情報之後,一巴掌拍在幾案之上,頓時幾案上的筆墨紙硯等東西齊齊一跳。
李世民站起身來,一臉忿忿的在屋內來回的踱著步子。轉過頭,對張允文道:“朕前些日子在合計,說這王玄策應該回來了吧,可是卻傳來這樣一個消息!”
不待張允文回話,李世民接著道:“前幾年,那高昌買了一批弩機回國,其軍隊戰力大大提高,還和西突厥打過一仗,朕以為這高昌定然不會導向西域,卻不料如今還是倒向了西域!這是朕的失策啊!”
張允文趕忙說道:“此事怪不得陛下,這麴文泰反複無常,實乃小人一個。今日倒向突厥,又有何奇怪!不過是王玄策他們恰逢其會罷了!”
“可是,可是朕派出的使團竟然被高昌襲擊,損失了八人!這高昌視我大唐於何物,置我大唐於何地?”說道後麵,李世民已是雙目赤紅,氣息漸粗了。
張允文知道,這李世民是一個極愛麵子的人,高昌此舉,無疑是在他的臉上抽了一記,這讓李世民如何能接受?先且不說棉花問題,往縣城等人連麴文泰的麵都沒見著,還說什麽棉花啊!
“朕欲討伐高昌!”片刻之後,李世民說出這樣一句話來《“朕要生擒麴文泰,徹底滅亡高昌!”
張允文聽了,卻是默默不語。
他這一沉默,李世民倒是開口問道:“允文啊,你說說這討伐高昌,能否可行?”
張允文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些思路,說道:“這討伐高昌,有四點有利條件,兩點不利條件!”
李世民知道張允文將要唱片大論,便又坐回書桌之後,慢慢的品了一杯茶,聽張允文說起來。
“先說說有利條件。其一,高昌襲擊我大唐使團,我大唐詔告天下,吊辭伐罪,出師有名。其二,大**改完成,其邊軍之戰力,蒸蒸日上,攻取高昌,一來可以檢驗邊軍戰力,二來也可以讓那些對軍改頗有微詞之人閉口。其三,我大唐自貞觀四年始,連滅突厥、吐穀渾兩大強國,另與蠻夷小戰無數,盡皆取勝。大唐兵威,已然深入人心,其勢已成。所謂‘流水之疾可以漂石者,勢也!’借勢而為,戰則必勝。第四,從地理位置上講,這高昌城乃是我大唐收複伊吾之後的西域第一鎮,且北通突厥,東連鐵勒,南臨大唐,實為戰略要衝之地。若是大軍攻取此處,則無論是突厥、鐵勒,還是西域諸國,盡皆俯首!”
李世民點點頭:“允文說得不錯,若是攻取了高昌,就等於在整個西域、草原紮下了一顆釘子!”
“至於不利條件嘛,其一,高昌距長安萬裏,來回一趟便需兩月,且其間多有磧漠,茫茫千裏,不見人煙,沒水源,沒有草料。夏則酷熱如火,冬則鐵衣凍裂,條件之惡劣,比起當年之吐穀渾之戰,亦是遑不多讓。其二,如今駐守隴右之軍乃是左衛阿史那社爾,此人曾與高昌有舊恨,若是由他為主帥,恐城破之日,片瓦不存,有損我大唐仁義之名。所以臣建議另派大軍與之合兵一處,共討高昌。”
此言一落,李世民更是麵露讚同之色。
“聽得允文這樣一說,朕伐高昌之心,更是堅決了!明日朕便要在參謀院召開會議,討論此事,也聽聽藥師等人的意見!哼哼,區區高昌,竟敢襲我大唐使臣,此仇若是不報,朕有何麵目麵對天下子民!”
說道後麵殺意凜然。
感受到這股強烈的殺意,張允文不由暗念道:“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就在李世民下定了討伐高昌的決心時,在西域的焉耆城裏,焉耆國王正在接見王玄策。
王玄策帶著使團到達焉耆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在這半個多月裏,王玄策等人所遇甚禮,上至焉耆國王,下至平民百姓,對於這大唐使團還是挺歡迎的。
“天使大人,據往來的商人報告,說是高昌已經集結了超過五千士卒,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兵鋒恐怕是衝著我焉耆來的!大人啊,焉耆危急,還請大人向大唐請派援兵吧!“穿著一絲白色絲綢衣衫,帶著寶石項鏈的焉耆國王向王玄策道。
王玄策卻是搖搖頭:“尊敬的國王陛下,大唐最近的邊軍離此處就有將近千裏之遙,就算我派人求救,他們也不一定能趕得來,所以,陛下還是放棄這種想法吧!”
焉耆國王頓時大驚:“什麽,天使大人,若是大唐不來援軍,我焉耆該如何辦啊?我焉耆舉國之兵也不過七千,且經久未戰,比起高昌兵來,還是差了許多啊!”
王玄策眼中頓時閃過一絲精光:“不知陛下是否信任我等?”
焉耆國王先是一愣,接著便點點頭:“天使大人乃是天國上使,本王,本王自是相信了!”
王玄策站起身來:“若是陛下能將手中兵馬交與在下,在下定當擊退高昌兵馬!”
此言一出,焉耆國王倒是猶豫起來,想想也是,這軍權若是交與一個漢人手裏,萬一這大唐使者起了什麽不該有的主意,那又該如何是好?
“唔,此事,此事恐怕不行,朝中大臣還有幾位叔父定會反對的!”焉耆國王說道。
王玄策似乎早已知道會是這種情況,隻見他不介意的笑了一笑:“陛下不肯,此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在下有另一事相求,還望陛下同意!”
“何事?”
“還望陛下能借我向導數名,在下願前往龜茲,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為陛下借兵三千!”王玄策自信滿滿的說道。
*************
呃,這一章是定時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