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遇刺?”少帝表情一息數變。
“正是。”史夫人亦知事態嚴重:“所幸太師身披三層軟甲,隻有皮肉之傷,並無大礙。”
“何人行刺。”少帝話將出口,已有所料。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史夫人如實答曰。
“唉!”少帝頹然落座。果不其然。與何氏外戚,脫不了幹係。
史夫人又言道:“伍孚被當場擒獲,大將軍奔走入西園。洛陽內外,人盡皆知。”
“如何兩全。”少帝忙問。
“斷難兩全。”史夫人進言道:“伍孚乃出西園衛。且為前大將軍何進府吏。對何氏外戚,忠心可鑒。此人乃忠義之士,斷不會背主。然太師亦非等閑之輩。如何甘心坐以待斃。陛下宜當速決。遲恐生變。”言下之意,陛下乃太後所出。宜當盡早切割,遲恐延禍上身。
“太師,意欲何為?”少帝目光不善。
“為絕後患,必行廢立新帝。”史夫人答曰:“王美人貴子,自幼長於永樂宮。人稱‘董侯’。今雖為太後所奪,豢養身邊。然終歸日短,必不能盡收其心。乃上上之選。”
“朕天命所歸,太師焉敢逆天行事。”少帝強辯。
“握十萬大軍,鎮洛陽八關。董太師若一意孤行,朝野上下,無可匹敵。”史夫人苦勸:“便是權宜之計,陛下亦速決。”
“當如何行事。”少帝反問。
“先傳詔撫慰,再遣太醫令登門。而後傳檄,命大將軍何苗,自行投案。而後三司會審,便夷三族,亦悉聽尊便。”
“廷尉、禦史中丞、司隸校尉,三司之中,唯禦史中丞乃出太師一脈。想必,太師斷不會應允。”少帝言道。
史夫人又何嚐不知:“陛下明見。若無鐵證,三司必不會令太師如願。”
“傳詔衛將軍,火速入西園,將大將軍何苗押解黃門北寺獄。”少帝金口玉言。
“喏。”黃門令左豐急去傳令。
少帝又命太醫令張奉,登魚梁台,親為太師診治。二宮內外,氣氛肅殺。恐再遭屠戮。
魚梁台上。
董卓腹纏包紮,出殿相見。
“拜見太師。”台上台下,堅兵利甲。屯於京師近郊苑囿的虎狼之士,悉數在列。不下數萬之眾。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暗藏尖刀,殿前行刺。大逆不道,當夷三族。幕後之人,與之同罪。”環視左右,俯瞰台下,董卓吐氣開聲:“大將軍何苗,屢次陷害,罪不可恕。滿門老小,捆綁來見。餘下同黨,皆入名冊。盡數捉拿,勿放走一人。”
“喏!”
數萬大軍,兵分數路。破家而入,凡有抵抗,悉數砍殺。一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便有一支人馬,一路燒殺搶掠。直奔函園而來。
便有東門候,快馬入軍堡:“報,董卓亂軍,正殺奔園中。”
軍門都尉華雄,披甲上馬。率五百精騎,呼嘯下山。
函園不過華雄本部,三千守軍。且各有一曲,守備東西山門,南北水砦。營中常備,不過千眾。五百精騎下山,已空去一半。
十裏函園,九塢連橫。四麵垣牆,環抱碧水。
易守難攻,乃是堅城一座。
尤其九阪懸樓以上。二崤城淩然高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亂軍追砍民眾,撞向山門。
見機不妙,守門軍士早早折起吊橋。民眾擁擠護城河岸,望城而哭。
情急之下,便有人紛紛跳入水中。隻欲逃過一劫。
“開門落橋。”華雄揮刀一指。
“喏!”吊橋開折,搭上對岸。民眾蜂擁入園。
函陵令魯肅亦聞訊趕來。領刺奸賊捕等,寺中屬吏,引導民眾,往陽港雙市避難。
遙見函園山門,閉了又開。一眾亂軍,喜從天降。
故不得砍殺,竟縱馬踩踏,從人群中生生碾過。便有身形瘦弱者,躲閃不及,噴血撲地。被踏成肉泥。
華雄橫刀立馬,側立橋頭。人馬寂靜,巋然不動。
“哼!”突前騎將,一聲冷哼。華雄前為董卓帳下督。大將軍何進攻打二宮,董卓受命攻殺黃門,實則濫殺無辜,阻擋函園兵馬馳援。
後被薊王義弟,張飛所敗。收歸麾下,為軍門都尉。
轉投明主,既令人豔羨,亦遭人嫉恨。尤其舊時袍澤。
區區華雄,有何本領。竟為薊王所用。
心念驟起,斷難壓抑。騎將眼中再無旁人。快馬加鞭,當胸一槊。
“呔!納命來——”
音猶在耳,人馬交錯。
斷首衝天,血噴十丈。
華雄刀背一挑。韁繩繃直,戰馬陡然止步。
無頭屍,飛撲墜橋。血雨叮咚落地。橋上橋下,一時血染。
一刀劈死騎將。華雄輕夾馬腹。胯下西極良馬,飛奔而出。
騎將一合授首。從騎驚魂未定。華雄單人匹馬,直撞眼簾。
不及提槊,寒光入腹。如撞風牆。上半身竟似老樹斷根,又似斷線風箏,轟然崩落。
“啊啊啊……”目睹下半截身,噴血遠去。騎士目眥盡裂,氣絕身亡。
華雄人借馬勢,手起刀落,砍翻一地。不等戰馬力疲,身後五百精騎,已殺奔而至。長刀並舉,人馬俱碎。
長街血染,髒器橫流。
五百鮮卑王騎,隨薊王遠征西域。本為二弟關羽所轄。回國前,轉於華雄帳下。百騎衝鋒,無往不利。
一個照麵,碎成一地。
梟首記功又何必。
“都尉速回。”
聞城上譙樓,函陵令魯肅言語。華雄徐徐勒馬,領兵返回。
山門落下,吊橋疊起。函園萬全守備。
待華雄草草衝洗,披甲上樓。魯肅正背手而立。眺望城郭,四處火起。
“都尉護園有功,某當如實上稟。”
“舉手之勞,不值一提。”華雄言道:“秦胡亂兵,賊心難改,恐難收斂。”
“京師兵亂,乃因董卓殿前遇刺。”魯肅如何能不知曉:“園中三千兵馬,當可一用。”
“願聽號令。”華雄抱拳道。
魯肅言道:“命軍士謹守山門,飽食酣睡,以為接應。”
“接應何人?”華雄領命問道。
“都尉稍後便知。”魯肅並未明言。
“喏。”華雄亦未多問。
“正是。”史夫人亦知事態嚴重:“所幸太師身披三層軟甲,隻有皮肉之傷,並無大礙。”
“何人行刺。”少帝話將出口,已有所料。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史夫人如實答曰。
“唉!”少帝頹然落座。果不其然。與何氏外戚,脫不了幹係。
史夫人又言道:“伍孚被當場擒獲,大將軍奔走入西園。洛陽內外,人盡皆知。”
“如何兩全。”少帝忙問。
“斷難兩全。”史夫人進言道:“伍孚乃出西園衛。且為前大將軍何進府吏。對何氏外戚,忠心可鑒。此人乃忠義之士,斷不會背主。然太師亦非等閑之輩。如何甘心坐以待斃。陛下宜當速決。遲恐生變。”言下之意,陛下乃太後所出。宜當盡早切割,遲恐延禍上身。
“太師,意欲何為?”少帝目光不善。
“為絕後患,必行廢立新帝。”史夫人答曰:“王美人貴子,自幼長於永樂宮。人稱‘董侯’。今雖為太後所奪,豢養身邊。然終歸日短,必不能盡收其心。乃上上之選。”
“朕天命所歸,太師焉敢逆天行事。”少帝強辯。
“握十萬大軍,鎮洛陽八關。董太師若一意孤行,朝野上下,無可匹敵。”史夫人苦勸:“便是權宜之計,陛下亦速決。”
“當如何行事。”少帝反問。
“先傳詔撫慰,再遣太醫令登門。而後傳檄,命大將軍何苗,自行投案。而後三司會審,便夷三族,亦悉聽尊便。”
“廷尉、禦史中丞、司隸校尉,三司之中,唯禦史中丞乃出太師一脈。想必,太師斷不會應允。”少帝言道。
史夫人又何嚐不知:“陛下明見。若無鐵證,三司必不會令太師如願。”
“傳詔衛將軍,火速入西園,將大將軍何苗押解黃門北寺獄。”少帝金口玉言。
“喏。”黃門令左豐急去傳令。
少帝又命太醫令張奉,登魚梁台,親為太師診治。二宮內外,氣氛肅殺。恐再遭屠戮。
魚梁台上。
董卓腹纏包紮,出殿相見。
“拜見太師。”台上台下,堅兵利甲。屯於京師近郊苑囿的虎狼之士,悉數在列。不下數萬之眾。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暗藏尖刀,殿前行刺。大逆不道,當夷三族。幕後之人,與之同罪。”環視左右,俯瞰台下,董卓吐氣開聲:“大將軍何苗,屢次陷害,罪不可恕。滿門老小,捆綁來見。餘下同黨,皆入名冊。盡數捉拿,勿放走一人。”
“喏!”
數萬大軍,兵分數路。破家而入,凡有抵抗,悉數砍殺。一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便有一支人馬,一路燒殺搶掠。直奔函園而來。
便有東門候,快馬入軍堡:“報,董卓亂軍,正殺奔園中。”
軍門都尉華雄,披甲上馬。率五百精騎,呼嘯下山。
函園不過華雄本部,三千守軍。且各有一曲,守備東西山門,南北水砦。營中常備,不過千眾。五百精騎下山,已空去一半。
十裏函園,九塢連橫。四麵垣牆,環抱碧水。
易守難攻,乃是堅城一座。
尤其九阪懸樓以上。二崤城淩然高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亂軍追砍民眾,撞向山門。
見機不妙,守門軍士早早折起吊橋。民眾擁擠護城河岸,望城而哭。
情急之下,便有人紛紛跳入水中。隻欲逃過一劫。
“開門落橋。”華雄揮刀一指。
“喏!”吊橋開折,搭上對岸。民眾蜂擁入園。
函陵令魯肅亦聞訊趕來。領刺奸賊捕等,寺中屬吏,引導民眾,往陽港雙市避難。
遙見函園山門,閉了又開。一眾亂軍,喜從天降。
故不得砍殺,竟縱馬踩踏,從人群中生生碾過。便有身形瘦弱者,躲閃不及,噴血撲地。被踏成肉泥。
華雄橫刀立馬,側立橋頭。人馬寂靜,巋然不動。
“哼!”突前騎將,一聲冷哼。華雄前為董卓帳下督。大將軍何進攻打二宮,董卓受命攻殺黃門,實則濫殺無辜,阻擋函園兵馬馳援。
後被薊王義弟,張飛所敗。收歸麾下,為軍門都尉。
轉投明主,既令人豔羨,亦遭人嫉恨。尤其舊時袍澤。
區區華雄,有何本領。竟為薊王所用。
心念驟起,斷難壓抑。騎將眼中再無旁人。快馬加鞭,當胸一槊。
“呔!納命來——”
音猶在耳,人馬交錯。
斷首衝天,血噴十丈。
華雄刀背一挑。韁繩繃直,戰馬陡然止步。
無頭屍,飛撲墜橋。血雨叮咚落地。橋上橋下,一時血染。
一刀劈死騎將。華雄輕夾馬腹。胯下西極良馬,飛奔而出。
騎將一合授首。從騎驚魂未定。華雄單人匹馬,直撞眼簾。
不及提槊,寒光入腹。如撞風牆。上半身竟似老樹斷根,又似斷線風箏,轟然崩落。
“啊啊啊……”目睹下半截身,噴血遠去。騎士目眥盡裂,氣絕身亡。
華雄人借馬勢,手起刀落,砍翻一地。不等戰馬力疲,身後五百精騎,已殺奔而至。長刀並舉,人馬俱碎。
長街血染,髒器橫流。
五百鮮卑王騎,隨薊王遠征西域。本為二弟關羽所轄。回國前,轉於華雄帳下。百騎衝鋒,無往不利。
一個照麵,碎成一地。
梟首記功又何必。
“都尉速回。”
聞城上譙樓,函陵令魯肅言語。華雄徐徐勒馬,領兵返回。
山門落下,吊橋疊起。函園萬全守備。
待華雄草草衝洗,披甲上樓。魯肅正背手而立。眺望城郭,四處火起。
“都尉護園有功,某當如實上稟。”
“舉手之勞,不值一提。”華雄言道:“秦胡亂兵,賊心難改,恐難收斂。”
“京師兵亂,乃因董卓殿前遇刺。”魯肅如何能不知曉:“園中三千兵馬,當可一用。”
“願聽號令。”華雄抱拳道。
魯肅言道:“命軍士謹守山門,飽食酣睡,以為接應。”
“接應何人?”華雄領命問道。
“都尉稍後便知。”魯肅並未明言。
“喏。”華雄亦未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