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徽哼了一聲:“我以為是什麽高明之計,原來如此。”


    夏侯玄很沒麵子。既然是在母親和小妹麵前,他也是兄長,被夏侯徽這麽奚落,臉上有些掛不住。


    “你以為不妥?”


    “豈止是不妥,簡單是荒唐。你忘了大司馬是如何受的傷?太尉是如何被奪了兵權,子元又是如何成了……這般模樣?洛陽城外,首陽山下,都能打得你死我活,去了揚州,你覺得最後還能回來幾個?”


    “媛容,你這就想岔了。正因為他們不和,才能互相製衡……”


    “製衡當實力相當方可。如今太尉有何實力可言,是大司馬的對手嗎?更別說允良心有猶豫,萬一以為子元身負密詔,要對他不利,一怒之下,行不測之事,奈何?”


    德陽公主也點點頭。“太初,你這想法華而不實。”


    夏侯琰撇撇嘴。“可不說麽,到時候允良阿兄和姊夫、曹纂那夯貨三人互砍,血肉橫飛一團糟。”


    夏侯玄翻了個白眼,悻悻的閉上了嘴巴。


    ——


    夏侯玄在不周山莊住了一夜,第二天返回洛陽城。


    夏侯徽與他同行,一路上沒怎麽說話。倒不是生氣,她也清楚夏侯玄是一片好心,本沒放在心上。又和母親、妹妹說了一夜的話,鬱悶的心情平複了不少,隻是沒什麽精神,懶得說話。


    進了城,兩人道別,夏侯徽回太尉府,夏侯玄自去宮中回複。


    曹叡剛剛起身,臉色不太好,眼圈也有些黑,還沒說話,一連打了幾個哈欠。


    聽說夏侯徽也跟著去了不周山莊,曹叡多問了幾句。夏侯玄想了想,還是把他的建議說了一遍。倒也沒什麽別的意思,隻是希望曹叡能給司馬師一個機會。


    給司馬師機會,就是給夏侯徽機會。


    司馬師之所以各種別扭,還是因為身體受傷,仕途受阻,心理落差太大。身體上的事,他解決不了? 如果能在仕途上幫一把,多少也能解決一些心理問題。


    此外,他也想試探一下天子的心意。按照他們的推演? 如果天子真是袁氏血脈? 他遲早會壓製曹氏、夏侯氏。在不願意步文皇帝後塵? 大麵積起用汝潁世家子弟的前提下,提攜河內司馬這些實力稍弱的世家子弟是可能的選擇之一。


    就像在司馬懿和陳群之間,他會優先選擇司馬懿一樣。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 說不定夏侯氏還要仰仗司馬氏的提攜。他這麽做也是防患於未然。


    曹叡聽完? 反複琢磨了一會。“雖有弄險之嫌,倒也不是完全不行,隻是要多加斟酌。”


    夏侯玄躬身再拜。他能做的就這麽多? 決定權在曹叡。


    夏侯玄出宮之後? 曹叡仔細盤算了很久? 召來劉放、孫資商量。劉放看天子臉色? 知道他有意促成? 隻是決心難下? 便提了一個建議。


    大司馬和太尉同為先帝留給陛下輔政大臣,之所以發生矛盾,隻是因為大司馬懷疑太尉縱敵,讓他遭受石亭之敗。如今太尉被罷免兵權,父子身受重傷? 與殘疾無異。大司馬就算有怨氣也該消解了? 大可不必再對司馬師趕盡殺絕? 反而要保證司馬師的安全。


    天子密使在自己的轄區遇害? 他承受不起這樣的責任。


    要擔心的,是司馬師進入吳境之後的安全。


    依當前形勢,孫權有意整頓內政? 應該不會主動挑起戰事,沒有對司馬師不利的動機。要擔心的隻有兩個人:曹苗和曹纂。


    有大司馬節製,曹纂不太可能自行其事,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曹苗。


    曹苗孤身一人,隻要保護得當,應該問題不大。可以為司馬師安排一些勇士貼身保護,不給曹苗動手的機會。曹苗和司馬師原本沒有私人恩怨,就算有,現在也是曹苗占了便宜,司馬師對他沒有威脅,他大可不必拚著自己的前程,非要殺了司馬師不可。


    與其擔心曹苗殺司馬師,不如擔心曹苗滯留吳國不歸。從收到的消息來看,曹苗在吳國活得很滋潤,不僅深得吳國公主孫魯班青睞,而且得到了孫夫人的信任,形影不離。加上他那仙人所授的吳拳已經成了吳國天命所歸的祥瑞,就算是孫權也對他另眼相看。


    留在吳國,他富貴可期,未必肯回洛陽。


    孫資應聲附和,表示最大的變數不是別的,就是曹苗本人,不可不防。


    曹叡陰著臉,沉吟良久,命人召司馬懿、司馬師進宮。


    ——


    漢中,定軍山下。


    蜀漢丞相諸葛亮站在山坡上,看著漢水兩岸的滾滾麥浪,沉默不語。


    背在身後的手中,捏著幾枚紙,被山風吹得搖擺不定,瑟瑟輕響。


    虎步監孟琰站在不遠處,看著諸葛亮高大的背影,惴惴不安。他不知道諸葛亮將他叫到這裏來是什麽事,有公務可以在營裏談,到大營外麵談,自然是不希望別人知道。


    對一心為公的諸葛亮而言,這種事極其罕見。


    他擔心和孟申有關。孟申是他的族人,不久前剛剛調任建業,負責蜀漢在建業的情報、細作。朱提孟氏歸附朝廷時間不長,孟申能這麽快得到提升,除了其主管上司楊允的強力推薦之外,自然也和孟氏的實力不可或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個人的命運都和家庭不可分割,這既是大族的優勢,也是大族子弟的無奈。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受了某個人的牽連。


    “你挑選一百精銳部曲,押送一批軍械去建業。”諸葛亮轉過身,淡淡地說道,略顯蒼白的臉上有些疲憊,眼神中卻隱隱有殺氣,讓孟琰心頭發寒。


    他追隨諸葛亮幾年,還是第一次看到諸葛亮有這樣的眼神。


    “敢問丞相,大概有多少軍械?”


    “五百套。”諸葛亮說道:“挑些悍勇能戰之輩,口風緊些,還有特別任務。”


    孟琰心領神會。運五百套軍械,根本用不著一百精銳,這個特別任務恐怕是要刺殺某人。虎步監是蜀漢精銳,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執行這一類任務,非虎步監不可。


    隻不過對虎步監而言,一次出動百人,這也是第一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大魏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