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了張儉也就習慣了大宋騎兵的模樣,大同府地處西北,這裏的道路遠沒有析津府的道路來的好走,越是接近奉聖州道路越加崎嶇,關隘眾多。
但大宋騎兵之間的對話卻讓張儉很是奇怪,領頭的小校在路過愛陽川後對眾人說道:“大家在幸苦一點,待過了斷雲嶺後便是入了文德地界,到時便有了平坦的公路!”
對於公路的認知張儉還是有一點的,大遼在東京城都亭驛的官員往來奏疏都有提到過一種叫水泥路的東西,據說走在上麵如履雲端,平穩異常不說還能日夜奔馬,連車速都要快上幾分,據說大宋百姓尋常出個遠門都是搭乘一種四輪或是八輪的馬車,原本需要三五天的路程現在隻需一兩天便到。
張儉還真的是想見識一下所謂的水泥路,現在大宋的將士提到了公路,也許就是一種東西也說不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宋距離遼朝路途遙遠,水泥路這種東西很容易被忽略掉,遼朝的密探基本上都被大宋清理幹淨,張儉不知道公路便是水泥路也情有可原。
大宋的騎兵聽了小校的話齊聲歡呼,坐在馬車中的張儉實在不明白為何這些人會這麽高興,不就是路變得好些了嗎?有什麽隻得大聲歡呼慶賀的?
當中午的時候張儉終於知道原因了,一日三餐是如今宋人最為常見的飲食習慣,因為糧食產量的增多,運輸的方便,即便是貧困的人家也能有足夠的糧食果腹,最少能保證兩頓飯,而稍稍富足的人家都會有三餐而食。
早中晚各一餐最是尋常不過,一旦養成習慣便很難改掉,到了點就餓了,張儉開始的時候以為這些大宋將士是為了照顧他這樣的讀書人才一日三餐這樣吃的,但現在張儉卻發現自己錯了。
每到三餐時間,宋人總是拿出隨身攜帶的幹糧開始燒水做飯,吃飯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鍋中燒上熱水,並把馬匹上攜帶的幹糧放入小碗之中加入熱水,一股香氣逼人的麥香便衝了出來,加入一些蜜餞幹果之類的東西,真叫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
但顯然大宋的騎兵不是這樣認為的,當他們看到眼麵前的一碗糊糊就仿佛麵對強大的敵人,幾乎是捏著鼻子喝下去的一般,甚至有人向小校埋怨:“都頭,咱們出來的時候沒有從糧草官侯三那裏支取別的幹糧嗎?我記得咱們護送遼朝的左丞相怎麽說也是個上差,連幾斤肉脯也換不了?!”
三大五粗的小校居然被手下的騎兵給問的麵臉通紅,最後搓了搓手道:“護送遼朝的左丞相當然算是上差,也是有肉脯可領取,但……但我忘了……”
“什麽?!”一幫士兵苦苦哀嚎,沒想到自己的都頭居然忘記從糧草官那裏領取肉脯。有幾個關係好的甚至衝上去笑鬧起來,看的張儉萬分驚訝。
端起一碗炒麵粉用熱水衝開,加入少量的幹果之後,香甜的味道伴隨著豬油的肉香和鹽巴的鹹味簡直是一頓美餐,但宋人士兵居然覺得這東西難吃?!
一名跟隨在張儉身邊寸步不離的護衛笑道:“左丞相慢用,小的去都頭處給你討要些肉幹來。”
張儉連連擺手道:“將軍客氣,有這一碗糊糊便是極好的,但為何貴軍將士並不歡喜?”
那護衛對張儉的稱呼連道不敢,笑著開口道:“我大宋將士外出,所攜帶的幹糧皆是這種炒麵,雖說味道不錯,也能果腹,但久而久之也就厭煩了,都想吃點好的點補點補。”
張儉表麵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充滿驚駭,沒想到宋人居然連自己手中這碗美味的糊糊都吃厭了,兩國之間的差距便已經有如此之大了嗎?
由點及麵,由器及道,張儉從這些小小的細節便發現大遼與大宋之間的差距,難怪大宋皇帝敢在兩軍陣前對耶律宗真說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大遼根本就沒有勝利的希望。
現在看來仿佛真是如此,稍稍哀歎,張儉覺得放棄大同府也沒有什麽損失了,畢竟大遼現在已經不是大宋的對手,從國力上來說已經沒有戰勝大宋的希望了。
別人不知道他張儉卻清楚,大宋正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手段逐漸蓋過大遼,許多人一提起遼朝還是覺得大遼是個龐然大物,還是擁有百萬之兵,可失去燕雲的大遼根本就沒有一馬平川的地勢,即便有百萬之兵又有何用?
再說所謂的百萬之兵還要算上老弱病殘,甚至根本就沒有上過戰場的農人,這樣的軍隊百萬又如何?還不是一觸即潰的散兵遊勇?在真正的精兵之前根本就沒有一合之力。
從這些細節上張儉看到了大宋的國力,武裝到牙齒的士兵,補給十分方便的幹糧,還有威力驚人的火藥彈,這些東西都是大遼所不具備的。
現在皇帝戰死與鴛鴦泊,據說是被大宋皇帝親自手刃,這對大遼的士氣可謂是巨大的打擊,上京城又有耶律重元對皇位虎視眈眈,這種消息的傳播速度一定很快,怕是不日便會傳到宋人的耳朵裏,連宋人都知道了,遼朝還不傳遍?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局麵,還如何與宋人一戰?大軍的氣勢怕是要徹底的泄光,想到耶律重元張儉便恨得牙根癢癢,要不是他,大軍還能死守大同府為以後兵出燕雲做準備,現在可好大同府一丟,大遼將再無機會越過天險揮兵南下了!
現在張儉不擔心別的,就怕消息傳到大宋皇帝的耳朵裏,隻要這樣,他絕不會借道大遼,讓大同府的十萬守軍順利回到上京城!張儉不光是要借道,更重要的是要保存大遼的實力。
如若死守大同,大宋隻需圍而不攻便可耗死這十萬人,上京城的耶律重元必定會借此機會謀反,一旦如此,混亂的朝廷還會有精力管他們這些死守大同的十萬人?
對付耶律重元還來不及,如何支援大同府?!這是最為可怕的事情,張儉心中急的不行,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見到大宋皇帝,否則大遼危矣!
但大宋騎兵之間的對話卻讓張儉很是奇怪,領頭的小校在路過愛陽川後對眾人說道:“大家在幸苦一點,待過了斷雲嶺後便是入了文德地界,到時便有了平坦的公路!”
對於公路的認知張儉還是有一點的,大遼在東京城都亭驛的官員往來奏疏都有提到過一種叫水泥路的東西,據說走在上麵如履雲端,平穩異常不說還能日夜奔馬,連車速都要快上幾分,據說大宋百姓尋常出個遠門都是搭乘一種四輪或是八輪的馬車,原本需要三五天的路程現在隻需一兩天便到。
張儉還真的是想見識一下所謂的水泥路,現在大宋的將士提到了公路,也許就是一種東西也說不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宋距離遼朝路途遙遠,水泥路這種東西很容易被忽略掉,遼朝的密探基本上都被大宋清理幹淨,張儉不知道公路便是水泥路也情有可原。
大宋的騎兵聽了小校的話齊聲歡呼,坐在馬車中的張儉實在不明白為何這些人會這麽高興,不就是路變得好些了嗎?有什麽隻得大聲歡呼慶賀的?
當中午的時候張儉終於知道原因了,一日三餐是如今宋人最為常見的飲食習慣,因為糧食產量的增多,運輸的方便,即便是貧困的人家也能有足夠的糧食果腹,最少能保證兩頓飯,而稍稍富足的人家都會有三餐而食。
早中晚各一餐最是尋常不過,一旦養成習慣便很難改掉,到了點就餓了,張儉開始的時候以為這些大宋將士是為了照顧他這樣的讀書人才一日三餐這樣吃的,但現在張儉卻發現自己錯了。
每到三餐時間,宋人總是拿出隨身攜帶的幹糧開始燒水做飯,吃飯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鍋中燒上熱水,並把馬匹上攜帶的幹糧放入小碗之中加入熱水,一股香氣逼人的麥香便衝了出來,加入一些蜜餞幹果之類的東西,真叫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
但顯然大宋的騎兵不是這樣認為的,當他們看到眼麵前的一碗糊糊就仿佛麵對強大的敵人,幾乎是捏著鼻子喝下去的一般,甚至有人向小校埋怨:“都頭,咱們出來的時候沒有從糧草官侯三那裏支取別的幹糧嗎?我記得咱們護送遼朝的左丞相怎麽說也是個上差,連幾斤肉脯也換不了?!”
三大五粗的小校居然被手下的騎兵給問的麵臉通紅,最後搓了搓手道:“護送遼朝的左丞相當然算是上差,也是有肉脯可領取,但……但我忘了……”
“什麽?!”一幫士兵苦苦哀嚎,沒想到自己的都頭居然忘記從糧草官那裏領取肉脯。有幾個關係好的甚至衝上去笑鬧起來,看的張儉萬分驚訝。
端起一碗炒麵粉用熱水衝開,加入少量的幹果之後,香甜的味道伴隨著豬油的肉香和鹽巴的鹹味簡直是一頓美餐,但宋人士兵居然覺得這東西難吃?!
一名跟隨在張儉身邊寸步不離的護衛笑道:“左丞相慢用,小的去都頭處給你討要些肉幹來。”
張儉連連擺手道:“將軍客氣,有這一碗糊糊便是極好的,但為何貴軍將士並不歡喜?”
那護衛對張儉的稱呼連道不敢,笑著開口道:“我大宋將士外出,所攜帶的幹糧皆是這種炒麵,雖說味道不錯,也能果腹,但久而久之也就厭煩了,都想吃點好的點補點補。”
張儉表麵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充滿驚駭,沒想到宋人居然連自己手中這碗美味的糊糊都吃厭了,兩國之間的差距便已經有如此之大了嗎?
由點及麵,由器及道,張儉從這些小小的細節便發現大遼與大宋之間的差距,難怪大宋皇帝敢在兩軍陣前對耶律宗真說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大遼根本就沒有勝利的希望。
現在看來仿佛真是如此,稍稍哀歎,張儉覺得放棄大同府也沒有什麽損失了,畢竟大遼現在已經不是大宋的對手,從國力上來說已經沒有戰勝大宋的希望了。
別人不知道他張儉卻清楚,大宋正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手段逐漸蓋過大遼,許多人一提起遼朝還是覺得大遼是個龐然大物,還是擁有百萬之兵,可失去燕雲的大遼根本就沒有一馬平川的地勢,即便有百萬之兵又有何用?
再說所謂的百萬之兵還要算上老弱病殘,甚至根本就沒有上過戰場的農人,這樣的軍隊百萬又如何?還不是一觸即潰的散兵遊勇?在真正的精兵之前根本就沒有一合之力。
從這些細節上張儉看到了大宋的國力,武裝到牙齒的士兵,補給十分方便的幹糧,還有威力驚人的火藥彈,這些東西都是大遼所不具備的。
現在皇帝戰死與鴛鴦泊,據說是被大宋皇帝親自手刃,這對大遼的士氣可謂是巨大的打擊,上京城又有耶律重元對皇位虎視眈眈,這種消息的傳播速度一定很快,怕是不日便會傳到宋人的耳朵裏,連宋人都知道了,遼朝還不傳遍?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局麵,還如何與宋人一戰?大軍的氣勢怕是要徹底的泄光,想到耶律重元張儉便恨得牙根癢癢,要不是他,大軍還能死守大同府為以後兵出燕雲做準備,現在可好大同府一丟,大遼將再無機會越過天險揮兵南下了!
現在張儉不擔心別的,就怕消息傳到大宋皇帝的耳朵裏,隻要這樣,他絕不會借道大遼,讓大同府的十萬守軍順利回到上京城!張儉不光是要借道,更重要的是要保存大遼的實力。
如若死守大同,大宋隻需圍而不攻便可耗死這十萬人,上京城的耶律重元必定會借此機會謀反,一旦如此,混亂的朝廷還會有精力管他們這些死守大同的十萬人?
對付耶律重元還來不及,如何支援大同府?!這是最為可怕的事情,張儉心中急的不行,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見到大宋皇帝,否則大遼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