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的難民不斷前往乞藍部利國監,人數眾多,和原本他們逃難到雲南路邊境的狀態不同,現在的他們吃飽了,喝足了,開始上路了。
利國監,大宋在這裏設立的是監治,在州府軍監四個同等治下,監治是最為特殊的,監為管理礦冶﹑鑄錢﹑牧馬﹑產鹽區等而設,現在產鹽監已經被全部取締,大宋的鹽完全可以和大多數商品一樣交易,值不夠要上稅較多。
而其他的監則是依舊存在,並且更為周密,同時兼理民事,有的監直屬於路,與府州軍同級者,其地位者與下州相埒,又有隸於府州的監與縣同級者。
也就是說大宋的監治有各種等級,而乞藍部的利國監便是州府一級的存在,直接受到雲南路路治衙門的管轄,乃是蘇軾一手促成的。
利國監對大宋的重要性沒人比他更清楚,要把乞藍部和利國監建設好,最大的障礙已經消除,利國監的廠房,房舍已經設立,沒有更大的障礙出現了。
天竺的難民不斷的向利國監而去,幾十萬人的遷徙不是一個小事情,一路上都有騰衝軍在側押送。
吳萬全一路上都在思考蘇軾的話,這樣做到底還有什麽意義在其中,開始的時候他不明白,但現在他忽然看見天竺難民臉上的希翼就明白了,蘇軾不光給了這些難民吃飽,還給了他們從未有過的東西,希望。
這些難民再也不是他剛剛看到的卑微螻蟻,而是有了一絲希望的人,他們知道了前往大宋利國監之後有地方住,有糧食吃,為大宋的工廠做工,通過勞動換來吃的。
這可比在天竺被高種姓奴役要好得多,而且聽人說大宋是一個大國,不會如同天竺高種姓一般言而無信,大國說到便會做到,沒有什麽好擔心的。
原本的螻蟻變成了人,或是即將變成人,雖然現在這裏的難民還存在高下等級之分,但蘇軾一定有辦法讓這些所謂的等級之分消除掉。
大宋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值不過這種高低貴賤並不是絕對的,誰都有打破上下的能力,大宋的百姓就是如此,或是通過科舉入仕,或是通過科舉格物,或是通過經商,或是通過從軍,反正隻要人活著,就永遠不能失去希望。
這一點對大宋重要,對天竺難民一樣重要,蘇軾的乞藍部利國監就是給他們打破等級限製的機會,吳萬全聽說他在利國監搞了一個工數製。
誰家吃的什麽,用的什麽,穿的什麽,住的什麽,都要靠工數來換取,工數越多越高,能換取的便也越多越好。
這些天竺難民以後的日子,身份地位就要被打破了,改變了,從此之後這些天竺難民將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誰更下功夫,誰就能拿更多的工數。
誰家的日子過的好,也和工數分不開,原本的種姓高低已經沒有了意義。
吳萬全這下明白了蘇軾的想法,這是要讓更多的天竺難民前往大宋,成為大宋便宜的勞力啊!
越來越多的人逃難到大宋,天竺的人便會越來越少,人越少,天竺的國力就會越弱,人少意味著可以征召的兵力也越少…………
但事實上吳萬全看的其實並不全麵,人數驟減對一個國家的打擊不光是從軍事上,在經濟上和日常生活上都是眼中的打擊。
並且利國監的狀況還能吸引更多的天竺難民前來,人數隻會在不斷的傳播下越來越多。
這些人並沒有成為大宋的百姓,大宋也不承認他們的地位,隻是在利國監給他們做工換取住處和糧食的機會而已。
大宋的底線便是阻止這些天竺人入籍大宋,蘇軾清楚,所以才在三麵環山的乞藍部設立利國監,吳萬全知道,自己的騰衝軍也會成為駐守在利國監的守軍了。
此時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但唯獨城外難民營地中的吠舍種姓沒有消息,他們是難民中種姓等級最高的,但卻沒有受到大宋的援助。
那些他們眼中的賤民和低種姓的首陀羅已經進入大宋的邊牆,難民營地的人數越來越少,甚至是後來的低種姓已經進入大宋,而他們卻遲遲沒有消息。
這讓甘地十分焦急,因為這裏的糧食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絕望。
焦急的他再次舉著白旗向大宋邊牆而去,隻不過這次沒有人接見他,吳萬全早已經走了,而邊牆的守軍沒有軍令根本不可能放他進入大宋。
隻答應幫他通傳消息,但等待便是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任何回應,甘地祈求守軍援助他們糧食,這一簡單的請求也遭到了大宋守軍的拒絕。
沒有上麵的命令,一粒糧食也不能流出大宋的邊境,這是吳萬全這位鐵膽將軍臨走之前專門交代的。
甘地能做的也隻有焦急的等待,大宋的邊軍將士便每天都能見到打著白旗的天竺老頭來回往返於大宋的邊牆和天竺難民的營地。
三天後,傳遞消息的人回來了同時前來的還有蘇軾的親兵,當然沒有帶來好消息,隻是無情的望著甘地道:“我家轉運使說了,既然你們不願同那些低種姓的難民一起,那你們便不用入境了!”
甘地不以為然,反而笑道:“那請問轉運使何時派發援助糧食?”
親兵臉色一變,冷笑著說道:“我家轉運使有令,一粒糧食和也不許出大宋之邊境!若是發現,一律以走私貨物判罪,抄沒全家!”
甘地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前往大宋談判,最後居然被拋棄,無論如何他是這麽想的,但卻沒想到自己的問題。
蘇軾的態度很決絕,對待這種人他不會手軟,也不會同情心泛濫,直到現在,在生死線上掙紮的天竺人居然還帶有如此強烈的等級觀念。
這東西是蘇軾在努力想在天竺難民中消除的,而甘地卻要堅持這些東西,怎麽可能不讓他付出代價?
蘇軾早已不是原先的蘇軾,否則在第一次見到天竺人的時候他便已經給出援助了,這麽多年的成長早已使得蘇軾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尤其是他的老丈人趙禎,這個對他來說亦師亦父的人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改變,原本感性的蘇軾在經過種種之後完全變了模樣。
沒辦法不改變,蘇軾在秘閣中見識了大量人性另一麵的東西,使得他迅速成長起來,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隻有詩和酒,還有許多黑暗和殘酷,趙禎一次次的用事實告訴他,人性本惡………………
利國監,大宋在這裏設立的是監治,在州府軍監四個同等治下,監治是最為特殊的,監為管理礦冶﹑鑄錢﹑牧馬﹑產鹽區等而設,現在產鹽監已經被全部取締,大宋的鹽完全可以和大多數商品一樣交易,值不夠要上稅較多。
而其他的監則是依舊存在,並且更為周密,同時兼理民事,有的監直屬於路,與府州軍同級者,其地位者與下州相埒,又有隸於府州的監與縣同級者。
也就是說大宋的監治有各種等級,而乞藍部的利國監便是州府一級的存在,直接受到雲南路路治衙門的管轄,乃是蘇軾一手促成的。
利國監對大宋的重要性沒人比他更清楚,要把乞藍部和利國監建設好,最大的障礙已經消除,利國監的廠房,房舍已經設立,沒有更大的障礙出現了。
天竺的難民不斷的向利國監而去,幾十萬人的遷徙不是一個小事情,一路上都有騰衝軍在側押送。
吳萬全一路上都在思考蘇軾的話,這樣做到底還有什麽意義在其中,開始的時候他不明白,但現在他忽然看見天竺難民臉上的希翼就明白了,蘇軾不光給了這些難民吃飽,還給了他們從未有過的東西,希望。
這些難民再也不是他剛剛看到的卑微螻蟻,而是有了一絲希望的人,他們知道了前往大宋利國監之後有地方住,有糧食吃,為大宋的工廠做工,通過勞動換來吃的。
這可比在天竺被高種姓奴役要好得多,而且聽人說大宋是一個大國,不會如同天竺高種姓一般言而無信,大國說到便會做到,沒有什麽好擔心的。
原本的螻蟻變成了人,或是即將變成人,雖然現在這裏的難民還存在高下等級之分,但蘇軾一定有辦法讓這些所謂的等級之分消除掉。
大宋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值不過這種高低貴賤並不是絕對的,誰都有打破上下的能力,大宋的百姓就是如此,或是通過科舉入仕,或是通過科舉格物,或是通過經商,或是通過從軍,反正隻要人活著,就永遠不能失去希望。
這一點對大宋重要,對天竺難民一樣重要,蘇軾的乞藍部利國監就是給他們打破等級限製的機會,吳萬全聽說他在利國監搞了一個工數製。
誰家吃的什麽,用的什麽,穿的什麽,住的什麽,都要靠工數來換取,工數越多越高,能換取的便也越多越好。
這些天竺難民以後的日子,身份地位就要被打破了,改變了,從此之後這些天竺難民將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誰更下功夫,誰就能拿更多的工數。
誰家的日子過的好,也和工數分不開,原本的種姓高低已經沒有了意義。
吳萬全這下明白了蘇軾的想法,這是要讓更多的天竺難民前往大宋,成為大宋便宜的勞力啊!
越來越多的人逃難到大宋,天竺的人便會越來越少,人越少,天竺的國力就會越弱,人少意味著可以征召的兵力也越少…………
但事實上吳萬全看的其實並不全麵,人數驟減對一個國家的打擊不光是從軍事上,在經濟上和日常生活上都是眼中的打擊。
並且利國監的狀況還能吸引更多的天竺難民前來,人數隻會在不斷的傳播下越來越多。
這些人並沒有成為大宋的百姓,大宋也不承認他們的地位,隻是在利國監給他們做工換取住處和糧食的機會而已。
大宋的底線便是阻止這些天竺人入籍大宋,蘇軾清楚,所以才在三麵環山的乞藍部設立利國監,吳萬全知道,自己的騰衝軍也會成為駐守在利國監的守軍了。
此時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但唯獨城外難民營地中的吠舍種姓沒有消息,他們是難民中種姓等級最高的,但卻沒有受到大宋的援助。
那些他們眼中的賤民和低種姓的首陀羅已經進入大宋的邊牆,難民營地的人數越來越少,甚至是後來的低種姓已經進入大宋,而他們卻遲遲沒有消息。
這讓甘地十分焦急,因為這裏的糧食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絕望。
焦急的他再次舉著白旗向大宋邊牆而去,隻不過這次沒有人接見他,吳萬全早已經走了,而邊牆的守軍沒有軍令根本不可能放他進入大宋。
隻答應幫他通傳消息,但等待便是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任何回應,甘地祈求守軍援助他們糧食,這一簡單的請求也遭到了大宋守軍的拒絕。
沒有上麵的命令,一粒糧食也不能流出大宋的邊境,這是吳萬全這位鐵膽將軍臨走之前專門交代的。
甘地能做的也隻有焦急的等待,大宋的邊軍將士便每天都能見到打著白旗的天竺老頭來回往返於大宋的邊牆和天竺難民的營地。
三天後,傳遞消息的人回來了同時前來的還有蘇軾的親兵,當然沒有帶來好消息,隻是無情的望著甘地道:“我家轉運使說了,既然你們不願同那些低種姓的難民一起,那你們便不用入境了!”
甘地不以為然,反而笑道:“那請問轉運使何時派發援助糧食?”
親兵臉色一變,冷笑著說道:“我家轉運使有令,一粒糧食和也不許出大宋之邊境!若是發現,一律以走私貨物判罪,抄沒全家!”
甘地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前往大宋談判,最後居然被拋棄,無論如何他是這麽想的,但卻沒想到自己的問題。
蘇軾的態度很決絕,對待這種人他不會手軟,也不會同情心泛濫,直到現在,在生死線上掙紮的天竺人居然還帶有如此強烈的等級觀念。
這東西是蘇軾在努力想在天竺難民中消除的,而甘地卻要堅持這些東西,怎麽可能不讓他付出代價?
蘇軾早已不是原先的蘇軾,否則在第一次見到天竺人的時候他便已經給出援助了,這麽多年的成長早已使得蘇軾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尤其是他的老丈人趙禎,這個對他來說亦師亦父的人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改變,原本感性的蘇軾在經過種種之後完全變了模樣。
沒辦法不改變,蘇軾在秘閣中見識了大量人性另一麵的東西,使得他迅速成長起來,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隻有詩和酒,還有許多黑暗和殘酷,趙禎一次次的用事實告訴他,人性本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