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不是傻子,他絕不會越俎代庖的答應吐蕃使團什麽,就算是送東西也是那些市麵上最常見的東西,常平倉中的土豆,地瓜之類全都是用藥水泡過的,不可能發芽,他當然知道這些高產的作物在吐蕃的作用。
從土豆和地瓜剛剛出現在大宋土地上的時候,便是農人都發現了它們的恐怖,這兩樣東西就是祥瑞一般的存在。
包拯親自去田間地頭上觀察過這兩種農產,種了一輩子地的老人捧著土豆的模樣就像是捧著自家的大孫子,像上天磕了頭之後才開始賣力的收割。
第一次見到這些作物的時候,便是包拯也被驚歎,地底下的土豆一串接一串,當時他就在想,這些東西是不是受到了老天的眷顧,否則怎會知道漢家王朝曆代最缺的便是糧食?!
當巫瑪向他索要土豆和地瓜的良種時,包拯在心中早已拒絕,不可能把這樣的寶物給吐蕃人,種子是不可能,若是要點土豆麵,地瓜幹之類的還是不成問題。
大宋的朝臣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讓外朝羨慕和嫉妒,同時誘惑他們對大宋動手,如此便能名正言順的討伐。
天竺就是這樣毀滅的,可憐的,那耶波羅到現在還沒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在包拯看來,吐蕃人也可憐,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吐蕃人還要和高原上惡劣的氣候抗衡,但他絕不會因為可憐就去給吐蕃人提供幫助。
包拯最為朝臣的同時也是一個讀書人,通曉曆史的他知道吐蕃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便是強如盛唐,也遭受過吐蕃無盡的傷害。
長安城那般的恢宏城池都能被吐蕃所攻陷,所以包拯從未小看過吐蕃的力量。
現在吐蕃諸部從一盤散沙的狀態凝結成一個國家,一個王朝,這樣的威脅甚至遠超曾經的草原帝國。
“包相公,我等前來大宋是為了遞交讚普的國書,同時上告大宋官家,我吐蕃已經立國建鼎,乃是一方王朝。”
包拯點了點頭:“這些官家早已知曉,不光知曉,而且會給你下旨的,至於冊封,你就不要想了,告訴角廝羅,大宋不可能給吐蕃冊封,即便是名義上的冊封也不會有,更不會承認現在的吐蕃和唐時的吐蕃一樣,是一個正統的王朝。”
巫瑪在短暫的失望後便坦然的接受事實,他知道若是從包拯這裏得不到良種,到了大宋皇帝那裏便更得不到。
至於討要冊封,不過是個笑話而已,從一開始吐蕃人自己就沒抱有希望。
包拯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邊上的那個驛館老吏根本就沒說一句話,也不需要他說一句話,他的存在隻不過是為了證明包拯不是在私會外使而已。
這是大宋的規矩,當然也是漢家王朝的通病。
此行的目的是為什麽巫瑪自己還是清楚的,見識大宋的強大回去告訴吐蕃的頭人們不是一件好事。
他突然明白角廝羅為何要堅持和大宋抗衡,原因很簡單,若是沒有這樣的勇氣,把真相全部告訴那些頭人,最後的結果便是吐蕃未戰先怯。
看來自己回去最後把角廝羅和仁欽桑波的話再次重複一邊便是。
現在的他才知道,原來讚普和大相根本就沒有說實話,不是說的太過誇張,而是他們的描述遠沒有達到大宋現在的狀況。
巫瑪隻想完成自己的任務,早點回到吐蕃,他要規勸角廝羅,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和壯大吐蕃,雖然現在宋人根本就沒有把吐蕃放在眼中,但他知道宋人不會善罷甘休。
隻要大宋皇帝西北一指,立刻會有無數的兵甲和良將奔赴川陝四路和寧夏路,無數的物資都會往那海填。
這樣的王朝如何對抗?
巫瑪知道現在能保護吐蕃的隻有高原的地勢,這種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氣候在宋人這裏卻是極為特殊。
當然平原的土地對於高原上的吐蕃人來說也是一樣是個屏障,這段時間巫瑪發現自己越來越嗜睡了,早上過了巳時才起床,這對於他來說幾乎是從不會發生的事情。
使團中的其他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症狀,仿佛下了高原時間長了就會生病一樣。
這是老天在提醒自己,他不輸與這裏,要快些離開才是,而大宋的皇帝居然還不願意接見自己!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麽困難,隻不過是大宋皇帝現在忙著別的事情。
巫瑪站在闕樓之下,看著兩座分別坐落於乾宇殿兩側的闕樓心中發苦,誰能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已經把眼光放到了更為遙遠的地方。
剛剛大宋的朝會剛剛結束,他在進宮的路上剛好聽見幾個朝臣在談論大宋在西麵的事情,所謂的西麵和吐蕃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和新疆路也沒有關係,而是更為遙遠的西方,大秦國。
聽書那也是一個強盛的帝國,雖然和大宋相比沒有那麽強大,但那裏的國家卻很多,大宋在和他們做生意的同時,似乎也在參與一場動蕩。
究竟是什麽動蕩,巫瑪無從得知,但他知道,隻要是大宋皇帝所謀劃的一切,必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吐蕃人在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遙遠的大秦國,這是麽多的可笑與荒謬,也是鐵一樣的事實,這讓巫瑪知道,現在的吐蕃還很弱小,弱小到大宋不願在它身上花費什麽功夫。
眼前這座華美的宮殿便是紫宸殿了,大宋皇帝經常在這裏召見外使,隻不過巫瑪很好奇,現在大宋的周圍還有多少外朝會派遣使者前來?
蒲甘是一個,高麗是一個,除此之外呢?
領路的內侍走的很快,穿過乾宇殿前的巨大廣場後,再繞過垂拱殿的回廊很快就到了紫宸殿。
大宋的每一座宮殿前都站著威武雄壯的禁軍,或者叫做親衛鐵軍。
和以前大宋皇宮中的禁衛不同,這些人不是模樣好看標正的上四軍,而是渾身散發著殺氣的士兵。
巫瑪知道,隻有真正上過戰場的百戰悍卒才會這般的殺氣,從這一點便能看出,大宋的風氣改變了。
殺氣騰騰的士兵出現在皇宮中,這意味著大宋從原本溫文爾雅的性格變成了凶狠狂暴的性格。
從土豆和地瓜剛剛出現在大宋土地上的時候,便是農人都發現了它們的恐怖,這兩樣東西就是祥瑞一般的存在。
包拯親自去田間地頭上觀察過這兩種農產,種了一輩子地的老人捧著土豆的模樣就像是捧著自家的大孫子,像上天磕了頭之後才開始賣力的收割。
第一次見到這些作物的時候,便是包拯也被驚歎,地底下的土豆一串接一串,當時他就在想,這些東西是不是受到了老天的眷顧,否則怎會知道漢家王朝曆代最缺的便是糧食?!
當巫瑪向他索要土豆和地瓜的良種時,包拯在心中早已拒絕,不可能把這樣的寶物給吐蕃人,種子是不可能,若是要點土豆麵,地瓜幹之類的還是不成問題。
大宋的朝臣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讓外朝羨慕和嫉妒,同時誘惑他們對大宋動手,如此便能名正言順的討伐。
天竺就是這樣毀滅的,可憐的,那耶波羅到現在還沒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在包拯看來,吐蕃人也可憐,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吐蕃人還要和高原上惡劣的氣候抗衡,但他絕不會因為可憐就去給吐蕃人提供幫助。
包拯最為朝臣的同時也是一個讀書人,通曉曆史的他知道吐蕃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便是強如盛唐,也遭受過吐蕃無盡的傷害。
長安城那般的恢宏城池都能被吐蕃所攻陷,所以包拯從未小看過吐蕃的力量。
現在吐蕃諸部從一盤散沙的狀態凝結成一個國家,一個王朝,這樣的威脅甚至遠超曾經的草原帝國。
“包相公,我等前來大宋是為了遞交讚普的國書,同時上告大宋官家,我吐蕃已經立國建鼎,乃是一方王朝。”
包拯點了點頭:“這些官家早已知曉,不光知曉,而且會給你下旨的,至於冊封,你就不要想了,告訴角廝羅,大宋不可能給吐蕃冊封,即便是名義上的冊封也不會有,更不會承認現在的吐蕃和唐時的吐蕃一樣,是一個正統的王朝。”
巫瑪在短暫的失望後便坦然的接受事實,他知道若是從包拯這裏得不到良種,到了大宋皇帝那裏便更得不到。
至於討要冊封,不過是個笑話而已,從一開始吐蕃人自己就沒抱有希望。
包拯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邊上的那個驛館老吏根本就沒說一句話,也不需要他說一句話,他的存在隻不過是為了證明包拯不是在私會外使而已。
這是大宋的規矩,當然也是漢家王朝的通病。
此行的目的是為什麽巫瑪自己還是清楚的,見識大宋的強大回去告訴吐蕃的頭人們不是一件好事。
他突然明白角廝羅為何要堅持和大宋抗衡,原因很簡單,若是沒有這樣的勇氣,把真相全部告訴那些頭人,最後的結果便是吐蕃未戰先怯。
看來自己回去最後把角廝羅和仁欽桑波的話再次重複一邊便是。
現在的他才知道,原來讚普和大相根本就沒有說實話,不是說的太過誇張,而是他們的描述遠沒有達到大宋現在的狀況。
巫瑪隻想完成自己的任務,早點回到吐蕃,他要規勸角廝羅,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和壯大吐蕃,雖然現在宋人根本就沒有把吐蕃放在眼中,但他知道宋人不會善罷甘休。
隻要大宋皇帝西北一指,立刻會有無數的兵甲和良將奔赴川陝四路和寧夏路,無數的物資都會往那海填。
這樣的王朝如何對抗?
巫瑪知道現在能保護吐蕃的隻有高原的地勢,這種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氣候在宋人這裏卻是極為特殊。
當然平原的土地對於高原上的吐蕃人來說也是一樣是個屏障,這段時間巫瑪發現自己越來越嗜睡了,早上過了巳時才起床,這對於他來說幾乎是從不會發生的事情。
使團中的其他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症狀,仿佛下了高原時間長了就會生病一樣。
這是老天在提醒自己,他不輸與這裏,要快些離開才是,而大宋的皇帝居然還不願意接見自己!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麽困難,隻不過是大宋皇帝現在忙著別的事情。
巫瑪站在闕樓之下,看著兩座分別坐落於乾宇殿兩側的闕樓心中發苦,誰能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已經把眼光放到了更為遙遠的地方。
剛剛大宋的朝會剛剛結束,他在進宮的路上剛好聽見幾個朝臣在談論大宋在西麵的事情,所謂的西麵和吐蕃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和新疆路也沒有關係,而是更為遙遠的西方,大秦國。
聽書那也是一個強盛的帝國,雖然和大宋相比沒有那麽強大,但那裏的國家卻很多,大宋在和他們做生意的同時,似乎也在參與一場動蕩。
究竟是什麽動蕩,巫瑪無從得知,但他知道,隻要是大宋皇帝所謀劃的一切,必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吐蕃人在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遙遠的大秦國,這是麽多的可笑與荒謬,也是鐵一樣的事實,這讓巫瑪知道,現在的吐蕃還很弱小,弱小到大宋不願在它身上花費什麽功夫。
眼前這座華美的宮殿便是紫宸殿了,大宋皇帝經常在這裏召見外使,隻不過巫瑪很好奇,現在大宋的周圍還有多少外朝會派遣使者前來?
蒲甘是一個,高麗是一個,除此之外呢?
領路的內侍走的很快,穿過乾宇殿前的巨大廣場後,再繞過垂拱殿的回廊很快就到了紫宸殿。
大宋的每一座宮殿前都站著威武雄壯的禁軍,或者叫做親衛鐵軍。
和以前大宋皇宮中的禁衛不同,這些人不是模樣好看標正的上四軍,而是渾身散發著殺氣的士兵。
巫瑪知道,隻有真正上過戰場的百戰悍卒才會這般的殺氣,從這一點便能看出,大宋的風氣改變了。
殺氣騰騰的士兵出現在皇宮中,這意味著大宋從原本溫文爾雅的性格變成了凶狠狂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