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領江東六郡,其實也不過揚州一半之地,雖然疆域廣闊,卻是地廣人稀,僅是會稽一郡,便占去東吳近乎一半地盤,其中大片地域空闊,常被山越侵掠。
東吳在會稽郡布兵之地主要為吳、越故地,江東平定數十年,漸漸有起色,孫權欲會稽郡置建安郡,因中原戰事耽擱,終於落空。
但當時朝堂已有消息傳出,當地官員早已開始對建安縣加大修葺,同時也因交州被蜀軍占去,加強建安部署也是為防蜀軍進攻。不料事到一半,安定了幾年的山越再次起兵,侵擾境內,會稽太守陸宏趕忙派兵征繳,不料荊州大軍從長沙突然殺到,攻破建安城,吳兵隻好退至建平,對會稽西部徹底
失去了掌控。
不過會稽郡自建平縣以西並無多少人口,一半麵積卻比不上山陰一縣的人口,而會稽西部更是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穀沼澤遍地,幾乎都被山嶺占去。
會稽境內人煙稀少,偶爾在山中有幾戶人家,也是與世隔絕,因為道路難行,各村幾乎數年不相往來,百越之族,還時常衝突,多處都為不毛之地。所以即便丟了一大半地域,但陸宏並不著急,直到聽說山越是聽命於蜀軍,長沙有五萬大軍攻入建安,交州又有兩萬人馬匯集的時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急忙向建
鄴求援。
退回建平的逃兵說蜀軍勢大,兵力眾多,加上山越軍,近乎十萬,陸宏更加驚慌,日夜盼著援軍能早日趕來。
所幸會稽西麵崇山峻嶺,道路難行,沼澤毒瘴極多,蜀軍行軍緩慢,否則不等援軍來到,就已經殺到山陰來了。
好不容易盼來援軍,陸宏卻是喜憂參半,憂的是援軍極少,僅有五千人馬,喜的是諸葛恪親自前來,有他主持大局,自己倒是輕鬆了許多。
一番寒暄之後,陸宏為眾人設宴接風,隨同諸葛恪來的幾人,唯有聶友還算知名,其他都是一些普通裨將校尉,不知道本事如何。聶友字文悌,豫章郡人,漢族江右民係,少為縣吏,當年孫權還在豫章之時,常與諸葛恪等人交往,因時論精辟,聲名四溢,後東吳建國,建都建鄴之時,拜為丹陽太守
。
這次隨諸葛恪領援軍前來,諸葛恪以聶友為參軍,陸宏知道他二人本就是好友,對聶友也十分恭敬。
雖說是酒宴,但大敵當前,一切從簡,陸宏領會稽大小官員一同作陪,雖然諸葛恪早已不是大將軍,但官拜太傅,比原先的官職還要高,未掌兵權,功勳猶在。昔年諸葛恪兩次征討山越,一次大勝,另一次眼看就要將山越盡數降服的時候,沒想到其兄弟諸葛喬出現,打破了諸葛恪的計劃,又因豫章丟失而不得不退兵,兄弟之爭
以失敗遺憾而終。
但即便如此,諸葛恪在會稽一帶的名聲猶在,和當年平定山越之亂的陸遜齊名,為山越所敬畏,聽這二人之名,便畏之如虎。
簡單用過飯,諸葛恪肥碩的身軀便靠在椅子中閉目養神,不再閑談,陸宏知道軍情要緊,便撤去酒席,將閑雜人等都遣散。
陸宏幹咳一聲,言道:“太傅大人,蜀軍集合十萬之眾來攻會稽,來勢洶洶,恐來者不善啊!”
“十萬麽?”諸葛恪依然閉著眼睛,淡淡問道,“可知是何人領兵?”
“這……”陸宏一怔,尷尬道,“據建安守軍所說,山越軍由閻宇及一眾山越頭領帶領,但建安兵馬,他們並不知道。”
“荒唐!”諸葛恪還未說話,與他同來的那名年輕武將卻冷笑冷哼一聲,“被人攻占城池,竟不知何人領兵,真是天大的笑話。”
“王將軍!”陸宏臉色一冷,沉聲道,“建安距此在數百裏之外,隔著千山萬水,建安守軍尚不知情,叫本令如何回複?”此人名叫王征,是丹陽人士,是聶友從丹陽軍中提拔起來的一名校尉,看他人高馬大,麵帶髭須,倒也威猛,但一個小小的偏將用這種語氣和他說話,陸宏也是無法忍受
的。
王征冷冷道:“守軍不知,何不派遣斥候查探?”
“你……”
“不必爭吵!”諸葛恪猛然睜開眼睛,寒光爆射,瞪了兩人一眼,沉聲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王將軍,馬上派人查探究竟是何人領兵。”
“遵命!”王征掃了一眼陸宏,眼中盡是不屑之色,大步而去。
諸葛恪又對陸宏吩咐道:“陸大人,請即刻準備車仗糧草,集合兩萬兵馬隨某前往建平禦敵。”
“啊?太傅……”陸宏吃了一驚,猶疑道,“今蜀軍十餘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蓄銳而來,不可敵也。”
“哦?”諸葛恪眉毛一挑,掃了一眼陸宏,“吾奉旨領命來援,卻按兵不動,莫非坐以待斃不成?”“這倒不是!”陸宏忙道,“會稽群山疊水,路途遙遠,蜀軍若來,輜重難運。下官以為,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蜀軍既來,以山河為防,其欲戰不得,攻又不能,銳
氣必消,太傅再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哈哈哈,真儒生之見也!”諸葛恪一陣大笑,停了停腰身,傲然道,“陛下北征,蜀軍趁機而來,或為試探之舉,當以雷霆之勢滅之,叫其不敢覬覦江東。若如府君之言,
似此遷延歲月,何日能退蜀軍乎?”
聶友也在一旁說道:“府君不必擔憂,蜀軍人數雖多,卻是山越、交州兵夾雜其中,不過烏合之眾,吾等該早日平亂,為報陛分憂,專心與魏軍交戰,方為上策。”
陸宏何嚐不知道早日消滅蜀軍的好處,但會稽地廣人稀,哪有許多兵力與其對峙,抱拳道:“隻是,我會稽之兵不過三萬……”
“兵力之事,陸大人不必擔憂,吾方才說過,隻需兩萬便足矣!”諸葛恪神色一冷,也失去了耐心,淡淡道,“大人還不快去準備?”“是!”陸宏無奈,也知道諸葛恪平素就性情高傲,矜己陵人,多言無益,隻好下去準備。
東吳在會稽郡布兵之地主要為吳、越故地,江東平定數十年,漸漸有起色,孫權欲會稽郡置建安郡,因中原戰事耽擱,終於落空。
但當時朝堂已有消息傳出,當地官員早已開始對建安縣加大修葺,同時也因交州被蜀軍占去,加強建安部署也是為防蜀軍進攻。不料事到一半,安定了幾年的山越再次起兵,侵擾境內,會稽太守陸宏趕忙派兵征繳,不料荊州大軍從長沙突然殺到,攻破建安城,吳兵隻好退至建平,對會稽西部徹底
失去了掌控。
不過會稽郡自建平縣以西並無多少人口,一半麵積卻比不上山陰一縣的人口,而會稽西部更是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穀沼澤遍地,幾乎都被山嶺占去。
會稽境內人煙稀少,偶爾在山中有幾戶人家,也是與世隔絕,因為道路難行,各村幾乎數年不相往來,百越之族,還時常衝突,多處都為不毛之地。所以即便丟了一大半地域,但陸宏並不著急,直到聽說山越是聽命於蜀軍,長沙有五萬大軍攻入建安,交州又有兩萬人馬匯集的時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急忙向建
鄴求援。
退回建平的逃兵說蜀軍勢大,兵力眾多,加上山越軍,近乎十萬,陸宏更加驚慌,日夜盼著援軍能早日趕來。
所幸會稽西麵崇山峻嶺,道路難行,沼澤毒瘴極多,蜀軍行軍緩慢,否則不等援軍來到,就已經殺到山陰來了。
好不容易盼來援軍,陸宏卻是喜憂參半,憂的是援軍極少,僅有五千人馬,喜的是諸葛恪親自前來,有他主持大局,自己倒是輕鬆了許多。
一番寒暄之後,陸宏為眾人設宴接風,隨同諸葛恪來的幾人,唯有聶友還算知名,其他都是一些普通裨將校尉,不知道本事如何。聶友字文悌,豫章郡人,漢族江右民係,少為縣吏,當年孫權還在豫章之時,常與諸葛恪等人交往,因時論精辟,聲名四溢,後東吳建國,建都建鄴之時,拜為丹陽太守
。
這次隨諸葛恪領援軍前來,諸葛恪以聶友為參軍,陸宏知道他二人本就是好友,對聶友也十分恭敬。
雖說是酒宴,但大敵當前,一切從簡,陸宏領會稽大小官員一同作陪,雖然諸葛恪早已不是大將軍,但官拜太傅,比原先的官職還要高,未掌兵權,功勳猶在。昔年諸葛恪兩次征討山越,一次大勝,另一次眼看就要將山越盡數降服的時候,沒想到其兄弟諸葛喬出現,打破了諸葛恪的計劃,又因豫章丟失而不得不退兵,兄弟之爭
以失敗遺憾而終。
但即便如此,諸葛恪在會稽一帶的名聲猶在,和當年平定山越之亂的陸遜齊名,為山越所敬畏,聽這二人之名,便畏之如虎。
簡單用過飯,諸葛恪肥碩的身軀便靠在椅子中閉目養神,不再閑談,陸宏知道軍情要緊,便撤去酒席,將閑雜人等都遣散。
陸宏幹咳一聲,言道:“太傅大人,蜀軍集合十萬之眾來攻會稽,來勢洶洶,恐來者不善啊!”
“十萬麽?”諸葛恪依然閉著眼睛,淡淡問道,“可知是何人領兵?”
“這……”陸宏一怔,尷尬道,“據建安守軍所說,山越軍由閻宇及一眾山越頭領帶領,但建安兵馬,他們並不知道。”
“荒唐!”諸葛恪還未說話,與他同來的那名年輕武將卻冷笑冷哼一聲,“被人攻占城池,竟不知何人領兵,真是天大的笑話。”
“王將軍!”陸宏臉色一冷,沉聲道,“建安距此在數百裏之外,隔著千山萬水,建安守軍尚不知情,叫本令如何回複?”此人名叫王征,是丹陽人士,是聶友從丹陽軍中提拔起來的一名校尉,看他人高馬大,麵帶髭須,倒也威猛,但一個小小的偏將用這種語氣和他說話,陸宏也是無法忍受
的。
王征冷冷道:“守軍不知,何不派遣斥候查探?”
“你……”
“不必爭吵!”諸葛恪猛然睜開眼睛,寒光爆射,瞪了兩人一眼,沉聲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王將軍,馬上派人查探究竟是何人領兵。”
“遵命!”王征掃了一眼陸宏,眼中盡是不屑之色,大步而去。
諸葛恪又對陸宏吩咐道:“陸大人,請即刻準備車仗糧草,集合兩萬兵馬隨某前往建平禦敵。”
“啊?太傅……”陸宏吃了一驚,猶疑道,“今蜀軍十餘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蓄銳而來,不可敵也。”
“哦?”諸葛恪眉毛一挑,掃了一眼陸宏,“吾奉旨領命來援,卻按兵不動,莫非坐以待斃不成?”“這倒不是!”陸宏忙道,“會稽群山疊水,路途遙遠,蜀軍若來,輜重難運。下官以為,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蜀軍既來,以山河為防,其欲戰不得,攻又不能,銳
氣必消,太傅再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哈哈哈,真儒生之見也!”諸葛恪一陣大笑,停了停腰身,傲然道,“陛下北征,蜀軍趁機而來,或為試探之舉,當以雷霆之勢滅之,叫其不敢覬覦江東。若如府君之言,
似此遷延歲月,何日能退蜀軍乎?”
聶友也在一旁說道:“府君不必擔憂,蜀軍人數雖多,卻是山越、交州兵夾雜其中,不過烏合之眾,吾等該早日平亂,為報陛分憂,專心與魏軍交戰,方為上策。”
陸宏何嚐不知道早日消滅蜀軍的好處,但會稽地廣人稀,哪有許多兵力與其對峙,抱拳道:“隻是,我會稽之兵不過三萬……”
“兵力之事,陸大人不必擔憂,吾方才說過,隻需兩萬便足矣!”諸葛恪神色一冷,也失去了耐心,淡淡道,“大人還不快去準備?”“是!”陸宏無奈,也知道諸葛恪平素就性情高傲,矜己陵人,多言無益,隻好下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