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雪晴天氣,遠山鬆腰玉瘦,近處泉眼冰寒。
它幹城外,用岩石黃土夯築的一座祭壇聳立,上麵搭設香案靈牌,四周飄展漢軍旗號,後方是青龍白虎旗,劉封的大將軍節鉞擺設香案靈牌之後。
祭壇左右各有兩座營盤,左邊為佛門道場,右邊為道門法台,明黃、青玄兩色的經幡隨風飄展,僧人和道士各自列於帳外,各持法器,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辰時過後,漢軍文武大將從城中來至法場,車馬響動,青羅傘蓋,五千整裝素帶的漢軍昂揚而來,每個人的盔纓上綁著白色孝帶,前方招魂幡開路,居中劉封身穿素袍,
與眾文武緩步走向祭壇。
葉爾羌河已經結冰,數月前波濤洶湧的景象不複存在,寬闊的河麵光如鏡,朝陽映照下,反射著耀目的光芒,正好照在祭壇之上,顯得愈發煌煌威嚴。
河岸邊上,無數龜茲百姓跪迎於道旁,這一個多月時間,漢軍將各項政令傳下,尤其是免稅、屯田和鼓勵生養的政策,讓龜茲百姓無不歡欣。
漢軍與百姓相安無事,比原來的龜茲士兵和官吏更加體恤民情,這讓龜茲人戰亂之後的恐懼很快消失,了解清楚更為開明的政令之後,大大削弱了亡國之殤的悲情。從曆史上來講,龜茲原本就統屬大漢西域都護府,如今改國為郡,隻是消除了百姓頭頂的各級官員,賦稅、關稅等大量減免,這對百姓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大漢朝
廷自然深得民心。
祭壇前方,有龜茲十人百姓代表迎接路途,竹籃中提著糧米布帛,獸皮香草,藥材果幹等等,都是龜茲民間特產。
劉封親手將幾人攙扶起來,歎道:“昔朝廷衰敗,無力西顧,致使子民孤懸山海之外,飽受欺淩,吾有何德能,敢勞諸位簞食壺漿相迎?”
這些龜茲代表都是它幹城有名望的耆宿,尤其它幹城是當年班超所建,這裏的文士大多飽讀經文,精通中原典籍,在龜茲傳播華夏文明功不可沒。聽劉封之言,一位老者言道:“大將軍,老朽祖上本是涼州人,昔定遠侯西征,開絲綢之路,祖輩經商留於此處,吾等盼漢軍久矣!大將軍平定西域,使諸國一統,遵大漢
政令,功比定遠侯,吾等於此,從今之後亦有歸鄉之感,恭迎大將軍,曆史應當。”另一位老者言道:“我等雖然是世代都是龜茲人,但大將軍所說華夏同宗,我們深為讚同,大漢之名遠播海外,我等也都為之自豪,如今龜茲境內多西方經文,還望多傳華
夏經典,不使後輩忘了根本,大將軍之舉利在千秋。”劉封慨然一歎,看向遠處,昆侖山巍峨起伏,如巨龍一般拱衛著這一片大地,身後的天山與之相對,千百年來,東西文化在這裏碰撞、交匯、融合,唯有占據主流的文明
才能真正籠絡到人心。
想起西征之事,長歎道:“興亡遺恨,征伐烽火,不過一丘黃土!唯有浩瀚文明,才如這千古青山,巍然聳立,諸位有此遠見,何愁西域不定?”
遂命人將那些禮物收起擺在祭壇之上,這是龜茲百姓的一片心意,也讓陣亡的將士看到民心所向。
送走眾百姓,看看吉時已到,馬哲調度祭祀之禮正式開始,香案上香火燃起,早就準備好的牛羊祭物陳設於壇上,殺牛宰馬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旗做法招引亡魂。
劉封與諸將頂冠束帶臨於祭壇之上,左右僧道開始誦念經文,霎時間鑼鼓響動,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傳遍葉爾羌河兩岸。不多時忽然晴朗天氣陰雲密布,狂風四麵而起,飛沙走石,塵埃蔽日,仿佛英靈有感,獵獵飄動的旌旗之中,軍士皆有激動之色,那些死去將士昔日都是並肩作戰的生死
好友,今日若真有英靈看到這一幕,他們心中也頗感欣慰。半個時辰之後,天清日朗,大風停息,經文誦念完畢,劉封整衣來至祭壇上,環顧三軍眾將,以及遠處誠惶誠恐的龜茲百姓,這場大風煞有其事,也不知道是天氣如此,
還是真有感應,對這個世界了解越深,自己也變得疑神疑鬼起來。
從錦盒之中取出祭文,在香案上灑下金粉香料,當眾蓋上節鉞符印和大將軍印,交於馬哲誦念。
馬哲雙手捧過祭文,立於台前大聲道:“維大漢中興五年十二月八日,並肩王領大將軍劉封謹陳祭儀,享祭故沒於王事漢室將校、並西域諸國陰魂、昆侖、天山計本土神祗:因西域各國恃遠不服王化,有自立篡
逆之心,圖謀不軌,恣狼心而逞亂,恃兵武而攻伐,置百姓於水火之中,孤奉詔西行,興師討逆,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
我大漢昭烈帝威勝五霸,名紀三皇,定乾坤於戰伐之中,立社稷於幹戈之內,吾承先皇遺誌奉節鉞出關西征,莫不旗開得勝,勢如破竹,終成王事,不負聖恩。
諸將校兵卒皆秉忠貞之誌,誌存忠孝,命終於刀斧之前;心懷正直,骸棄於塵埃之內,生則有勇,死且成名。
諸西域各國陰魂亦有報國之心,汝等偶失兵權,或為流矢所中,魄掩幽冥,各施英武;或因槍劍所傷,魂歸長夜。
今西域平定,奏凱還朝,爾等皆歸於漢室,吾已奏請天子,蓋造廟宇,立汝等靈牌封號,年年事祭,聊表寸心。
今各賜酒食,以享一餐。嗚呼哀哉!伏惟尚享。”
馬哲讀畢,金鼓齊鳴,劉封令人獻上酒肴,親自點香燭祭拜,三次上香奠酒,以享亡靈。祭奠禮畢,劉封忽然從衣袖中取出一條白娟孝帶,戴在頭上,於祭台前跪下,馬哲等人大驚,趕忙上前勸道:“大將軍,今日祭奠亡靈,將軍代表大漢朝廷及天子節鉞,豈
能跪拜亡靈?豈不亂了法度,有失禮儀,萬萬不可!”戚淵德等人也都紛紛相勸,天子受命於天,劉封能夠親自祭奠亡靈已經足見誠意了,這下跪一拜,連本土神祗都受不起,更不要說那些亡靈了。
它幹城外,用岩石黃土夯築的一座祭壇聳立,上麵搭設香案靈牌,四周飄展漢軍旗號,後方是青龍白虎旗,劉封的大將軍節鉞擺設香案靈牌之後。
祭壇左右各有兩座營盤,左邊為佛門道場,右邊為道門法台,明黃、青玄兩色的經幡隨風飄展,僧人和道士各自列於帳外,各持法器,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辰時過後,漢軍文武大將從城中來至法場,車馬響動,青羅傘蓋,五千整裝素帶的漢軍昂揚而來,每個人的盔纓上綁著白色孝帶,前方招魂幡開路,居中劉封身穿素袍,
與眾文武緩步走向祭壇。
葉爾羌河已經結冰,數月前波濤洶湧的景象不複存在,寬闊的河麵光如鏡,朝陽映照下,反射著耀目的光芒,正好照在祭壇之上,顯得愈發煌煌威嚴。
河岸邊上,無數龜茲百姓跪迎於道旁,這一個多月時間,漢軍將各項政令傳下,尤其是免稅、屯田和鼓勵生養的政策,讓龜茲百姓無不歡欣。
漢軍與百姓相安無事,比原來的龜茲士兵和官吏更加體恤民情,這讓龜茲人戰亂之後的恐懼很快消失,了解清楚更為開明的政令之後,大大削弱了亡國之殤的悲情。從曆史上來講,龜茲原本就統屬大漢西域都護府,如今改國為郡,隻是消除了百姓頭頂的各級官員,賦稅、關稅等大量減免,這對百姓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大漢朝
廷自然深得民心。
祭壇前方,有龜茲十人百姓代表迎接路途,竹籃中提著糧米布帛,獸皮香草,藥材果幹等等,都是龜茲民間特產。
劉封親手將幾人攙扶起來,歎道:“昔朝廷衰敗,無力西顧,致使子民孤懸山海之外,飽受欺淩,吾有何德能,敢勞諸位簞食壺漿相迎?”
這些龜茲代表都是它幹城有名望的耆宿,尤其它幹城是當年班超所建,這裏的文士大多飽讀經文,精通中原典籍,在龜茲傳播華夏文明功不可沒。聽劉封之言,一位老者言道:“大將軍,老朽祖上本是涼州人,昔定遠侯西征,開絲綢之路,祖輩經商留於此處,吾等盼漢軍久矣!大將軍平定西域,使諸國一統,遵大漢
政令,功比定遠侯,吾等於此,從今之後亦有歸鄉之感,恭迎大將軍,曆史應當。”另一位老者言道:“我等雖然是世代都是龜茲人,但大將軍所說華夏同宗,我們深為讚同,大漢之名遠播海外,我等也都為之自豪,如今龜茲境內多西方經文,還望多傳華
夏經典,不使後輩忘了根本,大將軍之舉利在千秋。”劉封慨然一歎,看向遠處,昆侖山巍峨起伏,如巨龍一般拱衛著這一片大地,身後的天山與之相對,千百年來,東西文化在這裏碰撞、交匯、融合,唯有占據主流的文明
才能真正籠絡到人心。
想起西征之事,長歎道:“興亡遺恨,征伐烽火,不過一丘黃土!唯有浩瀚文明,才如這千古青山,巍然聳立,諸位有此遠見,何愁西域不定?”
遂命人將那些禮物收起擺在祭壇之上,這是龜茲百姓的一片心意,也讓陣亡的將士看到民心所向。
送走眾百姓,看看吉時已到,馬哲調度祭祀之禮正式開始,香案上香火燃起,早就準備好的牛羊祭物陳設於壇上,殺牛宰馬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旗做法招引亡魂。
劉封與諸將頂冠束帶臨於祭壇之上,左右僧道開始誦念經文,霎時間鑼鼓響動,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傳遍葉爾羌河兩岸。不多時忽然晴朗天氣陰雲密布,狂風四麵而起,飛沙走石,塵埃蔽日,仿佛英靈有感,獵獵飄動的旌旗之中,軍士皆有激動之色,那些死去將士昔日都是並肩作戰的生死
好友,今日若真有英靈看到這一幕,他們心中也頗感欣慰。半個時辰之後,天清日朗,大風停息,經文誦念完畢,劉封整衣來至祭壇上,環顧三軍眾將,以及遠處誠惶誠恐的龜茲百姓,這場大風煞有其事,也不知道是天氣如此,
還是真有感應,對這個世界了解越深,自己也變得疑神疑鬼起來。
從錦盒之中取出祭文,在香案上灑下金粉香料,當眾蓋上節鉞符印和大將軍印,交於馬哲誦念。
馬哲雙手捧過祭文,立於台前大聲道:“維大漢中興五年十二月八日,並肩王領大將軍劉封謹陳祭儀,享祭故沒於王事漢室將校、並西域諸國陰魂、昆侖、天山計本土神祗:因西域各國恃遠不服王化,有自立篡
逆之心,圖謀不軌,恣狼心而逞亂,恃兵武而攻伐,置百姓於水火之中,孤奉詔西行,興師討逆,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
我大漢昭烈帝威勝五霸,名紀三皇,定乾坤於戰伐之中,立社稷於幹戈之內,吾承先皇遺誌奉節鉞出關西征,莫不旗開得勝,勢如破竹,終成王事,不負聖恩。
諸將校兵卒皆秉忠貞之誌,誌存忠孝,命終於刀斧之前;心懷正直,骸棄於塵埃之內,生則有勇,死且成名。
諸西域各國陰魂亦有報國之心,汝等偶失兵權,或為流矢所中,魄掩幽冥,各施英武;或因槍劍所傷,魂歸長夜。
今西域平定,奏凱還朝,爾等皆歸於漢室,吾已奏請天子,蓋造廟宇,立汝等靈牌封號,年年事祭,聊表寸心。
今各賜酒食,以享一餐。嗚呼哀哉!伏惟尚享。”
馬哲讀畢,金鼓齊鳴,劉封令人獻上酒肴,親自點香燭祭拜,三次上香奠酒,以享亡靈。祭奠禮畢,劉封忽然從衣袖中取出一條白娟孝帶,戴在頭上,於祭台前跪下,馬哲等人大驚,趕忙上前勸道:“大將軍,今日祭奠亡靈,將軍代表大漢朝廷及天子節鉞,豈
能跪拜亡靈?豈不亂了法度,有失禮儀,萬萬不可!”戚淵德等人也都紛紛相勸,天子受命於天,劉封能夠親自祭奠亡靈已經足見誠意了,這下跪一拜,連本土神祗都受不起,更不要說那些亡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