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相當不錯,劉道德盤算著,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自己新房蓋好根本不用借錢,手裏還有剩餘。


    林小桐發來的其中一個單子是獨角仙幼蟲,劉道德打算及早捉了裝箱,下午能省點時間。


    等扒拉開厚厚的玉米莖葉腐殖層,才發現已經有兩隻幼蟲開始化蛹。


    看來再幾天,獨角仙幼蟲就該下架。當然,之後還可以賣成蟲。


    這些家夥從去年到現在,對掏寶事業貢獻不小,銷售金額應該有上千元。


    門前水溝發現鴛鴦這事兒傳的很快,不但遊客,連村裏人也被驚動。他剛從鎮上郵完商品歸家,就不斷有人過來瞧稀奇。


    幾隻小家夥看樣子有在這裏安家定居的打算,下午不斷在樹林中飛來飛去,尋摸樹洞……沒錯,就是尋摸樹洞。


    剛開始劉道德還不知道這事兒,以為鴛鴦和野鴨子一樣,都在蘆葦蕩中做窩。


    聽查過資料的遊客解釋後,才知道這東西一般在樹洞裏築巢產卵。


    門前大片樹林純野生,從來沒有人打理過,長出的樹木也雜七雜八。楝樹、毛構樹、榆樹、楊樹、柳樹、桐樹等等。像毛構樹、榆樹、楊樹這種很容易招惹蟲子,樹心被鑽空,樹洞自然不少,足夠它們營造巢穴。


    很快愛好觀鳥的李才野打過來電話,詢問河東劉村出現鴛鴦的事兒。


    劉道德接通後很有些詫異,這人鼻子太靈了點吧,在百裏之外,幾個小時就能得到消息。


    確認答案,李才直說明天一早領人過來。


    掛斷電話,沒等劉道德喘口氣。劉大國又找上門。他打算把這片樹林設為禁區,弄個鴛鴦保護基地,防止有人偷獵。


    劉道德聽完隻覺得扯淡,樹林不過四五畝大小。鴛鴦扇動幾下翅膀就飛出去了,設禁區有啥用。


    不過人家想折騰,那隨意。


    至於偷獵者,應該沒有那麽膽大的蠢貨。首先捉鴛鴦可是犯法的,另外這片樹林緊挨村子,整天有遊客來往,白天根本沒有下手的機會。


    至於晚上,方圓三十丈內稍有風吹草動,立刻就會被自己感知,到時候定要給偷獵者點顏色看看。


    第二天吃過飯不久,李才就領著幾人趕來。隨行還有市電視台記者,名叫胡俊鵬,也是老熟人,來河東劉村采訪過幾次。


    這會兒正是鴛鴦活躍的時間,就聽水麵上“胡兒……胡兒……”鳴叫聲不斷。每一聲鳴叫,鴛鴦腦袋都會向上一挺一挺的,頭頂冠羽猛地立起,很有幾分氣勢。接著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兩隻鴛鴦在水麵鬥得挺歡實,濺起團團水花……嬉鬧個把小時,這些家夥才重新鑽入蘆葦蕩中覓食。


    李才來前特意做過功課,按他的說法,鴛鴦在五寧市屬於旅鳥,隻有春秋季節遷徙時才會短暫停留。


    它們的繁殖地一般在東北內蒙等偏遠地方,如果這些小家夥真在河東劉村定居產卵,應該是五寧市首次有明確記錄的觀察報告。


    出現這情況,應該是河東劉村水域環境優越,適合鴛鴦生存,所以它們才會留下。


    李才幾人在河東劉村待了將近一天時間,傍晚開車離開。


    離開前,胡記者特意給劉道德留了個名片,說是以後河東劉村有什麽新聞趣事,可以直接打電話聯係到自己。


    隻要提供的新聞線索被采用,會有五十元現金獎勵。


    獎金什麽劉道德倒覺得無所謂,關鍵上市電視台,可以變相宣傳河東劉村。


    甚至能預料,隨著市電視台發現鴛鴦的新聞播出,河東劉村遊客又會迎來一個小高峰。


    他猜得沒錯,隨後幾日,門前好像趕會一樣,觀鳥的人絡繹不絕。除遊客外,還有附近幾個村的村民湊熱鬧。


    這裏要感謝劉大國的先見之明,他早早找人在樹林外掛了幾塊牌子,上邊寫著“河東劉村鴛鴦保護基地,嚴禁入內”


    其實鴛鴦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水溝內活動,想看它們根本不用進樹林。


    院外的鬧景象和劉道德沒多大關係,他現在重新變得忙碌起來。


    劉運貴將鎮上的活幹完,又領著手下過來抹牆,貼瓷磚。


    門窗、石灰、沙子、水泥、瓷磚……這些都需要劉道德聯係。現在天熱,每天還要多燒幾壺開水。


    人多力量大,七八天功夫,新房終於完工。接下來等室內晾幹,就可以入住。


    劉道德到底聽了林小桐的建議,特意在門口弄條水泥道,直通院外。


    等網上訂購的紅花酢漿草種球到貨,劉道德為增加成活率,照例輸入一絲香火念力,然後栽種在水泥道兩邊。


    新房徹底完工,劉道德忙碌的日子總算告一段落。


    最近幾天,除了上街郵遞商品外,其餘時間大都在村裏呆著。喝茶,練字……實在無聊,領大將軍去村裏轉悠一圈,找人下棋,打撲克。


    用林小桐的話形容,他過的豬一般生活。在村裏人看來,劉道德的懶筋又犯了。


    現在麥子揚花,村裏人基本忙碌起來,開始熱火朝天的種植春花生。


    莊稼人心中有本帳,早些年河東劉村玉米種植麵積比花生還要多些,不過後來人們摸出門道,種玉米不劃算。


    一畝地忙碌下來,最多收入七八百塊,去掉種子、肥料、農藥,再刨去人工成本,基本沒賺頭。


    花生不同,價格穩定,如果種好,收入能比玉米多一倍。


    再後來人們又發現種春花生比麥茬產量高許多,一季能抵得上兩季。於是乎,河東劉附近幾個村子基本都會留些空地,種植春花生。


    劉道德現在就一畝多地,又不指望賣花生掙錢,自然沒打算跟著村裏人湊熱鬧。


    村裏找不到閑人,他索性扛起魚竿,到河堤上跟幾個釣客作伴。


    人家釣魚設備齊全,什麽碳素杆,大小型號魚鉤,太空豆,漂座,鉛皮座和8字環,抄網,釣魚凳……一看就是專業人士。


    到劉道德這裏,提個水桶,拎根竹竿齊活,看著都寒酸。


    釣勝於魚,劉道德真想吃魚可以直接在門前水溝裏捉。現在到水庫邊,完全是閑折騰,消磨時間。


    和幾個釣客天南海北的胡吹半天,差不多到中午,他才提著小桶晃晃悠悠返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土地神的世俗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庵庵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庵庵主並收藏土地神的世俗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