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女之情,高沁然並非全然陌生,至少她曾經在容後,也就是她的皇祖母為數不多的手記和遺物裏看到了大量與她□□母也就是衛後有關的內容,畫得栩栩如生的衛明溪,寥寥幾行字,去讓高沁然看到衛後的風采躍然紙上,在那些手記裏,高沁然看到了容後對衛後的仰慕,那種仰慕幾近入骨。
曾經高沁然拿此事問過她的父親衛行風,父親是個性情中人,甚至帶著文人特有的浪漫主義,他毫無隱瞞的說了衛後和容後之間的私密之情。容羽歌為衛明溪殉情的時候,高慕歌和衛行風已經大婚兩年了,所以衛行風目睹了那最為觸動人心的一幕。衛行風告訴高慕歌,容後有著天下最美的容顏,卻是天下最癡情的女子,衛後是天下最有才華女子,也最賢惠端莊的女子,如此美好的兩個女子之間的感情,作為她們的後人的高沁然聽來也是覺得極為美好的。衛行風也隻告訴了她,她們感情中最美好的一麵,可是高慕歌卻不然,高慕歌見不慣衛行風把愛情捧得那般美好,雖然她曾經也為她們所感動過,但是她絕對不希望她的女兒成為容羽歌那樣隻為兒女情長的小女人,所以她把最殘忍的一麵告訴了高沁然,那就是衛明溪把自己心愛的女人送到了自己兒子的床上。
高慕歌從來不認為衛明溪做錯了,相反,做越久皇帝,她就越覺得衛明溪做了最正確的決定,在她心中她的皇祖母衛明溪心中的格局和心性永遠高於一般女子。兒女情長是太多女人的弱點,但是作為一國之後,絕對不能兒女情長,太子無能,隻能寄托於強大背景的皇孫,不論是出於對太子的內疚,還是對自己和太子未來的擔憂,把容羽歌送上太子的床在高慕歌看來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當衛明溪在皇後之位呆了那麽久,無論內心多麽向往善良,卻依舊無法改變其鐵石心腸的一麵,善良且不夠聰明的女人絕對不可能在後宮活那麽久。女人之所以軟弱而弱小,就是因為太容易動感情用事,也太容易為感情示弱,可以割舍自己的感情,並對自己殘忍的人,方能成大事,這是自己當的幾十年皇帝才領悟的道理。在高慕歌看來,衛明溪雖然永遠的高出一般女子的格局,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對自己的決定是譴責的,被所以後半生依舊被容羽歌情愛束縛了手腳,不然皇祖母那樣的女子,隻會更加耀眼。
高慕歌是很看不上容羽歌那樣的女人,她心目中,女人有兩種分類,一種是大女子,誌在天下,能改變天下,另一種的小女人,隻知道活在自己世界裏,除了情愛,別無其他。
為了那一身的江南煙雨,負了天下,容華謝後,從此山河永寂。這是高沁然聽完最完整版本後的有感而發,衛明溪之後再無衛明溪,容羽歌之後再無容羽歌。
這種感歎,高沁然隻是置身事外的感歎,事實上,她也認同衛明溪的做法,雖然衛明溪所做的對愛人是一種殘忍,但是作為太後的衛明溪畢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郡主容羽歌,容羽歌可以任性,但是衛明溪不可以,如果衛明溪真的不顧大局和她的兒媳雙宿雙棲,那衛明溪就不配當衛明溪了。她甚至也覺得如果衛明溪沒有被容羽歌引誘的話,衛明溪本該站得更高。
高沁然的心既能被那種最純粹的愛情所感動,卻也能像高慕歌那般進行冷酷的分析,看到的不僅隻有感情,還有大局。
當此刻的高沁然聽聞王熙冉也有此喜好的時候,倒沒有太大的排斥感,隻是覺得王熙冉的品味有些差,楚雲既沒有容貌,也無才華和氣度,高沁然直覺王熙冉可以配一個更好的女人,即便王熙冉自身貌醜,但是卻也是才華橫溢的女子。不過蘿卜青菜,王熙冉自己覺得好便可以了,高沁然此刻倒沒太把王熙冉喜歡女人的事情放在心上。
高沁然確實如自己所說,去了竹山書院,她不想太過招搖,也做了男子裝扮,那張極為美麗的容顏,裝作男子也於陰柔美麗,不過高沁然和王熙冉一樣比一般女子都要高一些,南方文人很多生得也偏陰柔一些,高沁然不說話,倒也像個南方的俊俏的小書生,但是就是俊俏過頭了。
高沁然來到竹山書院的時候,王熙冉正在給學生授課,高沁然站外麵,靜靜的聽著裏麵辯論。
“前朝為何而亡?”王熙冉開口問道。
“前朝後期,皇帝昏庸,宦官獨掌大權,加上天災嚴重,民不聊生,流民作亂,以致天下大亂……”林景通讀古史,對前朝滅亡的原因絲毫不陌生。
“那流民又從何而來?”王熙冉進一步問道。
“天災頻繁,隱帝十六年,穎河決堤,百姓流離失所,隱帝十九年到二十一年,關中連續兩年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無以為生,加上朝廷無所作為,大臣貪贓枉法,克扣賑災糧款,以致流民揭竿而起,總結出來,便是天災和人禍。”林景為自己進行補充。
“流民之勢並非一朝一夕所成,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大都生活的貧困線上,在風調雨順或政治明朗時能夠生存,當遇自然災害或政治腐敗時則不一定有應對危機的能力。百姓在沒能力解決危機時,隻有最後的辦法,就是賣掉土地以渡過眼前危機。農民必須負擔地稅、人頭稅和搖役,此外還必須有到第二年收成時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及第二年生產的種子,當其擁有的土地數最和質量低於此限度,就無法生存到第二年收獲時節,這就失去了再生產的能力,農戶可有能放棄土地而加入流民的行列以躲避納稅和搖役。可以說,農民失去了部份土地時也有可能成為流民,就已經是朝廷的隱患,到了特別嚴重的災荒的年份,流民劇增,無以為生的流民,對朝廷失去信心的流民,更是成為暴動的主力。而那些土地卻集中到了貴族大戶手中,貴族大戶擁有了大量的土地,為了逃避稅收,他們隱瞞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和雇農,使朝廷的稅收減少,當不夠支付朝廷所必須的花銷時,朝廷不得不加重稅收,從而導致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也就導致政治越來越腐敗。大部分的流民,要不暴屍荒野,要不就是變成強盜,開始掠奪貴族地主財產和糧食,當越來越多的流民這麽做之後,天下便開始大亂,天下進入大混戰,混戰的結果出現一個新的朝代,本朝也就是這麽建立起來的。新朝建立時,人口大流失,生產遭受巨大的破壞,新的王朝有作為的君主都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在無主的或荒蕪的土地上招撫流亡,將土地重新分配到百姓手中,其後又是進土地兼並,又出現流民,流民達到一定限量時又爆發社會總危害,其實不單前朝,甚至之前的幾個朝代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流民作亂是王朝的隱患,卻極少人對這種現象做過深入的思考。就像許多人都知道現實會導致破壞,卻從來沒有真正弄懂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先生,照你這麽說,那我朝也逃不了這種循環嗎?”林景突然開口問道,問完便覺的不妥,論前朝過失,倒是沒什麽,但是朝廷有政令,不準文人對本朝的施政得失進行妄斷。
“王朝的滅亡豈止如此簡單了,自然是眾多綜合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隻不過昭華希望你們能通過現象,分析成因,從而能提出一些對策。”王熙冉倒沒有直接回答林景問題,在她看來,王朝的興盛,就像人有生到老,由壯到衰,是一種必然的過稱,因為製度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隻希望能把盛世多延續一些時年。
“那先生,流民的問題到底如何防止呢?”林景的思維還在王熙冉之前的話裏,既然知道成因,總能想出相應的對策啊。
“這就是今天你們的功課,下次上課時,你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朝一日,你們之中,必有人要出仕為國效力,即便不能成為治世良臣,卻希望你們也能成為一方好官,為百姓造福,所以你們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的課就到此為止吧。”王熙冉說完便走出了草堂,遇到了在外麵的高沁然。
高沁然在外麵聽著也是極為認真,她意識到王熙冉和一般文人是不同,即便她的眾多太傅,從來隻會教她以德和仁義治國,卻從來沒提過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自己所有對治國的認識都是從母皇那裏學來的。此刻,王熙冉論點是高沁然全然陌生的,那麽深刻透析現象背後的成因,她更想要知道王熙冉在對待流民問題上的對策。因為她不想讓大穎也陷入這種循環,雖然她也不覺得大穎會千秋萬代,但是能讓大穎多延續其統治的時間,也是好的。
“昭華覺得大穎也會像前朝一樣,因土地兼並,流民作亂而亡嗎?”高沁然直接問道。
“昭華不敢妄論國事。”王熙冉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女帝早有政令,禁止文人妄論國事,作為女帝的公主,高沁然這麽問有些強人所難。按楚雲說法,嚴重缺乏言論自由,王熙冉清楚目前女帝的個性,鳳宣女帝是極為強勢帝王,她意在獨尊儒術,但是王熙冉覺得一個國家隻有一種聲音是可怕的。
高沁然啞然,母皇確實頒布了這條政令,母皇覺得不讓文人亂說話,便會安分許多,可是現在高沁然覺得多聽聽下麵的人的聲音未必不好。
曾經高沁然拿此事問過她的父親衛行風,父親是個性情中人,甚至帶著文人特有的浪漫主義,他毫無隱瞞的說了衛後和容後之間的私密之情。容羽歌為衛明溪殉情的時候,高慕歌和衛行風已經大婚兩年了,所以衛行風目睹了那最為觸動人心的一幕。衛行風告訴高慕歌,容後有著天下最美的容顏,卻是天下最癡情的女子,衛後是天下最有才華女子,也最賢惠端莊的女子,如此美好的兩個女子之間的感情,作為她們的後人的高沁然聽來也是覺得極為美好的。衛行風也隻告訴了她,她們感情中最美好的一麵,可是高慕歌卻不然,高慕歌見不慣衛行風把愛情捧得那般美好,雖然她曾經也為她們所感動過,但是她絕對不希望她的女兒成為容羽歌那樣隻為兒女情長的小女人,所以她把最殘忍的一麵告訴了高沁然,那就是衛明溪把自己心愛的女人送到了自己兒子的床上。
高慕歌從來不認為衛明溪做錯了,相反,做越久皇帝,她就越覺得衛明溪做了最正確的決定,在她心中她的皇祖母衛明溪心中的格局和心性永遠高於一般女子。兒女情長是太多女人的弱點,但是作為一國之後,絕對不能兒女情長,太子無能,隻能寄托於強大背景的皇孫,不論是出於對太子的內疚,還是對自己和太子未來的擔憂,把容羽歌送上太子的床在高慕歌看來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當衛明溪在皇後之位呆了那麽久,無論內心多麽向往善良,卻依舊無法改變其鐵石心腸的一麵,善良且不夠聰明的女人絕對不可能在後宮活那麽久。女人之所以軟弱而弱小,就是因為太容易動感情用事,也太容易為感情示弱,可以割舍自己的感情,並對自己殘忍的人,方能成大事,這是自己當的幾十年皇帝才領悟的道理。在高慕歌看來,衛明溪雖然永遠的高出一般女子的格局,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對自己的決定是譴責的,被所以後半生依舊被容羽歌情愛束縛了手腳,不然皇祖母那樣的女子,隻會更加耀眼。
高慕歌是很看不上容羽歌那樣的女人,她心目中,女人有兩種分類,一種是大女子,誌在天下,能改變天下,另一種的小女人,隻知道活在自己世界裏,除了情愛,別無其他。
為了那一身的江南煙雨,負了天下,容華謝後,從此山河永寂。這是高沁然聽完最完整版本後的有感而發,衛明溪之後再無衛明溪,容羽歌之後再無容羽歌。
這種感歎,高沁然隻是置身事外的感歎,事實上,她也認同衛明溪的做法,雖然衛明溪所做的對愛人是一種殘忍,但是作為太後的衛明溪畢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郡主容羽歌,容羽歌可以任性,但是衛明溪不可以,如果衛明溪真的不顧大局和她的兒媳雙宿雙棲,那衛明溪就不配當衛明溪了。她甚至也覺得如果衛明溪沒有被容羽歌引誘的話,衛明溪本該站得更高。
高沁然的心既能被那種最純粹的愛情所感動,卻也能像高慕歌那般進行冷酷的分析,看到的不僅隻有感情,還有大局。
當此刻的高沁然聽聞王熙冉也有此喜好的時候,倒沒有太大的排斥感,隻是覺得王熙冉的品味有些差,楚雲既沒有容貌,也無才華和氣度,高沁然直覺王熙冉可以配一個更好的女人,即便王熙冉自身貌醜,但是卻也是才華橫溢的女子。不過蘿卜青菜,王熙冉自己覺得好便可以了,高沁然此刻倒沒太把王熙冉喜歡女人的事情放在心上。
高沁然確實如自己所說,去了竹山書院,她不想太過招搖,也做了男子裝扮,那張極為美麗的容顏,裝作男子也於陰柔美麗,不過高沁然和王熙冉一樣比一般女子都要高一些,南方文人很多生得也偏陰柔一些,高沁然不說話,倒也像個南方的俊俏的小書生,但是就是俊俏過頭了。
高沁然來到竹山書院的時候,王熙冉正在給學生授課,高沁然站外麵,靜靜的聽著裏麵辯論。
“前朝為何而亡?”王熙冉開口問道。
“前朝後期,皇帝昏庸,宦官獨掌大權,加上天災嚴重,民不聊生,流民作亂,以致天下大亂……”林景通讀古史,對前朝滅亡的原因絲毫不陌生。
“那流民又從何而來?”王熙冉進一步問道。
“天災頻繁,隱帝十六年,穎河決堤,百姓流離失所,隱帝十九年到二十一年,關中連續兩年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無以為生,加上朝廷無所作為,大臣貪贓枉法,克扣賑災糧款,以致流民揭竿而起,總結出來,便是天災和人禍。”林景為自己進行補充。
“流民之勢並非一朝一夕所成,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大都生活的貧困線上,在風調雨順或政治明朗時能夠生存,當遇自然災害或政治腐敗時則不一定有應對危機的能力。百姓在沒能力解決危機時,隻有最後的辦法,就是賣掉土地以渡過眼前危機。農民必須負擔地稅、人頭稅和搖役,此外還必須有到第二年收成時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及第二年生產的種子,當其擁有的土地數最和質量低於此限度,就無法生存到第二年收獲時節,這就失去了再生產的能力,農戶可有能放棄土地而加入流民的行列以躲避納稅和搖役。可以說,農民失去了部份土地時也有可能成為流民,就已經是朝廷的隱患,到了特別嚴重的災荒的年份,流民劇增,無以為生的流民,對朝廷失去信心的流民,更是成為暴動的主力。而那些土地卻集中到了貴族大戶手中,貴族大戶擁有了大量的土地,為了逃避稅收,他們隱瞞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和雇農,使朝廷的稅收減少,當不夠支付朝廷所必須的花銷時,朝廷不得不加重稅收,從而導致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也就導致政治越來越腐敗。大部分的流民,要不暴屍荒野,要不就是變成強盜,開始掠奪貴族地主財產和糧食,當越來越多的流民這麽做之後,天下便開始大亂,天下進入大混戰,混戰的結果出現一個新的朝代,本朝也就是這麽建立起來的。新朝建立時,人口大流失,生產遭受巨大的破壞,新的王朝有作為的君主都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在無主的或荒蕪的土地上招撫流亡,將土地重新分配到百姓手中,其後又是進土地兼並,又出現流民,流民達到一定限量時又爆發社會總危害,其實不單前朝,甚至之前的幾個朝代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流民作亂是王朝的隱患,卻極少人對這種現象做過深入的思考。就像許多人都知道現實會導致破壞,卻從來沒有真正弄懂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先生,照你這麽說,那我朝也逃不了這種循環嗎?”林景突然開口問道,問完便覺的不妥,論前朝過失,倒是沒什麽,但是朝廷有政令,不準文人對本朝的施政得失進行妄斷。
“王朝的滅亡豈止如此簡單了,自然是眾多綜合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隻不過昭華希望你們能通過現象,分析成因,從而能提出一些對策。”王熙冉倒沒有直接回答林景問題,在她看來,王朝的興盛,就像人有生到老,由壯到衰,是一種必然的過稱,因為製度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隻希望能把盛世多延續一些時年。
“那先生,流民的問題到底如何防止呢?”林景的思維還在王熙冉之前的話裏,既然知道成因,總能想出相應的對策啊。
“這就是今天你們的功課,下次上課時,你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朝一日,你們之中,必有人要出仕為國效力,即便不能成為治世良臣,卻希望你們也能成為一方好官,為百姓造福,所以你們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的課就到此為止吧。”王熙冉說完便走出了草堂,遇到了在外麵的高沁然。
高沁然在外麵聽著也是極為認真,她意識到王熙冉和一般文人是不同,即便她的眾多太傅,從來隻會教她以德和仁義治國,卻從來沒提過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自己所有對治國的認識都是從母皇那裏學來的。此刻,王熙冉論點是高沁然全然陌生的,那麽深刻透析現象背後的成因,她更想要知道王熙冉在對待流民問題上的對策。因為她不想讓大穎也陷入這種循環,雖然她也不覺得大穎會千秋萬代,但是能讓大穎多延續其統治的時間,也是好的。
“昭華覺得大穎也會像前朝一樣,因土地兼並,流民作亂而亡嗎?”高沁然直接問道。
“昭華不敢妄論國事。”王熙冉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女帝早有政令,禁止文人妄論國事,作為女帝的公主,高沁然這麽問有些強人所難。按楚雲說法,嚴重缺乏言論自由,王熙冉清楚目前女帝的個性,鳳宣女帝是極為強勢帝王,她意在獨尊儒術,但是王熙冉覺得一個國家隻有一種聲音是可怕的。
高沁然啞然,母皇確實頒布了這條政令,母皇覺得不讓文人亂說話,便會安分許多,可是現在高沁然覺得多聽聽下麵的人的聲音未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