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趕集的日子……你能陪我去看看嗎……”
月時看著她,眼裏有著對趕集的向往……
……
……
很快,所錦帶著月時來到集市,解決“今天吃什麽”和“今天怎麽吃”的高難度問題。
所錦對菜市場的記憶,隻是小時候被母親拎著去菜市場,看著母親對食材的精挑細選,言傳身教,她熟悉一些五穀雜糧,還學會了一些挑選果蔬肉類的“看家本領”……
她記得小時候老師提問五穀雜糧是什麽,隻有她回答出了:小米,高粱,小麥,豆子,水稻……
但這裏集市的熱鬧程度,遠超於她的想象,與她第一次來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這裏熱鬧而又忙碌,從外麵的路,到裏麵的集市,擠滿著前來采購的人……
村酒野蔬,瓜果茶葉、豬鴨牛羊、海鮮魚肉,還有各式香料,烹飪美食不可或缺的油鹽醬醋……
細看之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五顏六色的瓜菜,惹人注目的火紅西瓜,熱熱鬧鬧,人山人海,剛被放出家門的活蹦亂跳的男子……所有……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地上竹簍擺滿了各色菌子、竹筍和鄉野山貨,菜籃籮筐裏的北方臘肉老遠就聞到香氣,到處是招搖的吆喝聲……
商販熟練的為顧客挑選,裝袋,稱重,算錢,偶爾上演討價還價的鬥智鬥勇,一分一毛的你來我往的場景。偶爾忙裏偷閑寒暄起來,讓人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煙火氣……在這裏,能讓人看見,什麽是真正的生活……
肉類屠戶,個個幾乎刀工了得,牛骨豬骨難以分離的肉,也能輕鬆的手起刀落完美割下……
也有能與屠戶媲美的漁民,從水中選出肥大的魚,拿著刀背準確往魚頭敲去,接著麻利刮去魚鱗,切下魚頭和魚肉,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
最有看頭的是一家大型年貨鋪,那裏的年貨幾乎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禮物、幹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年貨鋪的年貨如按大類分別,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
飲食中多為肉類,如豬、羊肉,雞鴨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等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幹果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
衣著上有衣、黃裳、帶、袂等寫著服飾著裝的字樣擺在鋪內一角;還有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等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再然後便是冠、履、帽、襪等其他服飾形製……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地域……
鐵絲、油彩、轉沙、碰絲、走馬花燈,風箏、鞬毛、賭骰子、拈圓棋、升官圖、江米人、太平鼓、響葫蘆、喇叭,中國結、燈籠,所錦帶著月時一一玩過……
她還帶著月時買些爆竹:百響、麻雷子、二踢腳(即雙響)、起花、太平花等等,這是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間的東西;再看點綴歲時的清供如水仙頭、佛手,則都是來自南方了……
————
月時帶著所錦來到離年貨鋪很遠的一家炒粟米小攤,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在那個不起眼的街角落忙活著……
“以前擺這家攤子的是一個老爺爺,按斤量粟米,價格不貴,賣完就收……”
“老爺爺靠手藝養活自己,一生腳踏實地,坦坦蕩蕩,他在這裏賣炒粟米賣了將近二十年,他喜歡和人聊起他年輕時候遊曆過的各個地方……很多人喜歡到這來,我小時候也常來……”
“我每次心裏難受,都會來這裏,這是我覺得最有溫情的地方,老爺爺總會熱情地招呼我,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次聽到老爺爺的關心,我心裏既溫暖又亮堂……”
“吃一口老爺爺親手做的炒粟米,那甜甜的感覺就留在了我心底……從嘴裏流進心裏……”
“那一刻,我就相信,不管遇到什麽事,我都能自己走下去了……”
月時講起這家粟米攤時,眼裏都閃著一絲晶瑩……
“但是之後,老爺爺死去了,他的親戚繼承了他的衣缽……但是那位婦人已經不認識我了……”
月時轉過臉去,偷偷地抹了抹眼淚……
為他童年……再也回不來的……失落的記憶……
————
所錦正苦於不知如何安慰情緒低落的月時,粟米攤的婦人突然和另一個高大的女子買主吵了起來……
“便宜一些。”買主語氣有些不耐。
“這是實價,少不了……”攤主婦人沒有掉價。
結果買主有點生氣的說:“外麵的稱重不足,所以我才到你這買的,當做個熟客,掌櫃你要會做生意啊。”
攤主不想跟她多說,隻說了原價,對著買主說著“你買就買吧,不還價。”
那買主顯然心情不好,罵罵咧咧起來,對著粟米挑挑揀揀,還順手拿起一個說是試吃,像官爺一般轉轉悠悠起來……
攤主不搭理她,繼續招呼下一個買主——所錦。
但第一位買主忽然大喊了一聲:“我母上與知縣有親戚關係,這家小攤得罪我了,誰敢買她的東西!誰就與我為敵!”
顯然,第一位買主的母親與知縣的交情並不深,不然她不會在攤子旁猶豫之後才發狠……
但四周的人們,確實被唬住了……
自古民不可與官鬥,所錦也輕輕退後了一步,打算和月時去下一家,不願惹事……
月時看著她,眼裏有著對趕集的向往……
……
……
很快,所錦帶著月時來到集市,解決“今天吃什麽”和“今天怎麽吃”的高難度問題。
所錦對菜市場的記憶,隻是小時候被母親拎著去菜市場,看著母親對食材的精挑細選,言傳身教,她熟悉一些五穀雜糧,還學會了一些挑選果蔬肉類的“看家本領”……
她記得小時候老師提問五穀雜糧是什麽,隻有她回答出了:小米,高粱,小麥,豆子,水稻……
但這裏集市的熱鬧程度,遠超於她的想象,與她第一次來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這裏熱鬧而又忙碌,從外麵的路,到裏麵的集市,擠滿著前來采購的人……
村酒野蔬,瓜果茶葉、豬鴨牛羊、海鮮魚肉,還有各式香料,烹飪美食不可或缺的油鹽醬醋……
細看之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五顏六色的瓜菜,惹人注目的火紅西瓜,熱熱鬧鬧,人山人海,剛被放出家門的活蹦亂跳的男子……所有……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地上竹簍擺滿了各色菌子、竹筍和鄉野山貨,菜籃籮筐裏的北方臘肉老遠就聞到香氣,到處是招搖的吆喝聲……
商販熟練的為顧客挑選,裝袋,稱重,算錢,偶爾上演討價還價的鬥智鬥勇,一分一毛的你來我往的場景。偶爾忙裏偷閑寒暄起來,讓人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煙火氣……在這裏,能讓人看見,什麽是真正的生活……
肉類屠戶,個個幾乎刀工了得,牛骨豬骨難以分離的肉,也能輕鬆的手起刀落完美割下……
也有能與屠戶媲美的漁民,從水中選出肥大的魚,拿著刀背準確往魚頭敲去,接著麻利刮去魚鱗,切下魚頭和魚肉,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
最有看頭的是一家大型年貨鋪,那裏的年貨幾乎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禮物、幹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年貨鋪的年貨如按大類分別,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
飲食中多為肉類,如豬、羊肉,雞鴨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等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幹果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
衣著上有衣、黃裳、帶、袂等寫著服飾著裝的字樣擺在鋪內一角;還有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等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再然後便是冠、履、帽、襪等其他服飾形製……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地域……
鐵絲、油彩、轉沙、碰絲、走馬花燈,風箏、鞬毛、賭骰子、拈圓棋、升官圖、江米人、太平鼓、響葫蘆、喇叭,中國結、燈籠,所錦帶著月時一一玩過……
她還帶著月時買些爆竹:百響、麻雷子、二踢腳(即雙響)、起花、太平花等等,這是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間的東西;再看點綴歲時的清供如水仙頭、佛手,則都是來自南方了……
————
月時帶著所錦來到離年貨鋪很遠的一家炒粟米小攤,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在那個不起眼的街角落忙活著……
“以前擺這家攤子的是一個老爺爺,按斤量粟米,價格不貴,賣完就收……”
“老爺爺靠手藝養活自己,一生腳踏實地,坦坦蕩蕩,他在這裏賣炒粟米賣了將近二十年,他喜歡和人聊起他年輕時候遊曆過的各個地方……很多人喜歡到這來,我小時候也常來……”
“我每次心裏難受,都會來這裏,這是我覺得最有溫情的地方,老爺爺總會熱情地招呼我,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每次聽到老爺爺的關心,我心裏既溫暖又亮堂……”
“吃一口老爺爺親手做的炒粟米,那甜甜的感覺就留在了我心底……從嘴裏流進心裏……”
“那一刻,我就相信,不管遇到什麽事,我都能自己走下去了……”
月時講起這家粟米攤時,眼裏都閃著一絲晶瑩……
“但是之後,老爺爺死去了,他的親戚繼承了他的衣缽……但是那位婦人已經不認識我了……”
月時轉過臉去,偷偷地抹了抹眼淚……
為他童年……再也回不來的……失落的記憶……
————
所錦正苦於不知如何安慰情緒低落的月時,粟米攤的婦人突然和另一個高大的女子買主吵了起來……
“便宜一些。”買主語氣有些不耐。
“這是實價,少不了……”攤主婦人沒有掉價。
結果買主有點生氣的說:“外麵的稱重不足,所以我才到你這買的,當做個熟客,掌櫃你要會做生意啊。”
攤主不想跟她多說,隻說了原價,對著買主說著“你買就買吧,不還價。”
那買主顯然心情不好,罵罵咧咧起來,對著粟米挑挑揀揀,還順手拿起一個說是試吃,像官爺一般轉轉悠悠起來……
攤主不搭理她,繼續招呼下一個買主——所錦。
但第一位買主忽然大喊了一聲:“我母上與知縣有親戚關係,這家小攤得罪我了,誰敢買她的東西!誰就與我為敵!”
顯然,第一位買主的母親與知縣的交情並不深,不然她不會在攤子旁猶豫之後才發狠……
但四周的人們,確實被唬住了……
自古民不可與官鬥,所錦也輕輕退後了一步,打算和月時去下一家,不願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