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豆腐
農門嬌女:相公,別太壞 作者:月半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元媳婦心道自家男人說的果真沒錯,麵前的小姑娘是個心思靈透的孩子。
李氏雖然不笨,但是為人處世有點遲鈍,跟陌生人說話的時候也是笨嘴拙舌的,看著葉青甜跟人說話也插不上話,隻是越發感覺到小七這孩子了不得。
葉青甜跟李氏他們把東西給收了放周元家裏之後,就在集上溜達。
周誌成抱著錢罐子,裏頭都是今兒賣煎餅賺的錢。
李氏的眼睛時不時的看上一眼,生怕錢讓人給順了去,眼底眉梢都是笑。“二妗,咱們家會自己點豆腐嗎?”葉青甜已經想下集的事兒了,今天煎餅果子賣的出乎她意料的好,就連一籃子四十個雞蛋也都用完了,顧客吃了之後都說要是有喝的就
更好了。
“豆腐啊,我爹娘就是幹這個的。”李氏一聽說要做豆腐:“小七,豆腐是用來做菜的,咱們要豆腐做什麽,湯嗎?”
葉青甜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這個時代有豆腐,也有喝豆漿的,可真沒有賣嫩豆腐的,家裏買了吃的都是厚實能炒菜的豆腐,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李氏說了一下。“你是說咱們要沒有壓製之前的豆腐是嗎?”李氏娘家做豆腐的,自然知道有這種東西,豆腐剛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軟嫩的,要經過壓製之後才能成型,不過小七說的豆腐花
除了他們做豆腐的自己家裏偶爾會吃,是不會拿出去賣的。
葉青甜一聽才知道原來也是有豆腐腦的,就是大家都不吃而已,這就放心了,跟李氏說等明兒過去看看,定點豆腐腦上集上賣去。
“小七,不用這麽麻煩,二妗也會做,咱們可以自己做的。”李氏覺得都是自己做的話,落下的錢自然也多了,無非就是累一點而已,她吃的了這個苦。
“二妗,做豆腐太累了,什麽都讓你做太辛苦了,東西也不貴,咱們就去定一點,也能給李莊的大爺舅舅他們多點進項。”葉青甜知道做豆腐很累,每天起早貪黑的。
至於豆漿,自己在家裏都能做,比豆腐腦簡單。“小七,那二妗就替我娘家爹娘跟大哥們謝謝你了。”李氏沒想到她想的這麽周到,知道以老爺子跟小七的脾氣,如果在娘家定豆腐,肯定在價錢上不能虧了,也算是一筆
不小的進項,自然開心。
“二妗,都是一家人,別跟我客氣。”葉青甜笑笑,讓周誌成把錢給李氏:“我帶著我老舅跟玉杭轉轉,二妗你去我姥爺那邊吧,我們一會兒就回去。”
葉青甜說完,看到跟在李氏身邊一直沒說話的桃花:“桃花姐,你要一起嗎?”
桃花點了點頭,一雙眼睛都亮了。
“好,你們當心點啊!”李氏囑咐了一句,笑看著幾個孩子手拉著手的朝裏頭跑了。葉青甜帶著周誌成他們來到了鎮上頭唯一一間書鋪裏,準備買點筆墨紙,家裏的已經被他們三個用了挺多,順便的也看看有沒有適合啟蒙用的書,她學東西快,主要是大
部分的字她連蒙帶猜的能認出來,隻有少數的繁體字不認識,就是寫起來麻煩得重新練習。
桃花是第一次進書鋪,不過她不識字,對這些東西也不感興趣,就跟在身後看看。書鋪的掌櫃的是個年輕男人,也就二十多歲的模樣,一身青色衣衫,長得挺和氣的,正在旁邊的桌子上寫字看書,看到小姑娘帶著倆小子進來了,忙迎了上去問要買點什
麽。
“掌櫃的,有啟蒙用的書嗎?給我來兩本,再來點紙,墨。”葉青甜站在書架前頭拿著書翻了起來。掌櫃的看著麵前的小姑娘,眼底閃過明顯的疑惑來,看著她認真的翻看著《大學》,心道這小姑娘難道還認識字不成,看幾人的穿著打扮,就是最普通的農家孩子:“姑娘
能看懂?”
葉青甜點了點頭:“我能看懂字,掌櫃的,你這書是隻賣嗎?”
看得懂,就是不會寫,身為一個現代人的恥辱啊。“隻賣,姑娘你們等等,啟蒙的書我給你找兩本。”掌櫃的還以為她是給倆小子買書的,原來她也識字,農家的孩子,別說買書買墨買紙,就是識字的都是極少數的,筆墨
紙硯的開支可不小,一般人家根本就供不起一個讀書人的花銷。
桃花一臉驚詫的看著葉青甜,心裏都是羨慕,小七原來認字啊,怪不得看著就跟尋常的小姑娘不一樣。
葉青甜把書放下,又看了紙,有最劣質的草紙,宣紙的質量也好壞不等,她尋摸著就用價錢最低的紙就行,畢竟還是處於練字階段,也沒有那麽多錢買。掌櫃的給找來了四本書,除了家裏有的三字經之外,還有千字文,百家姓跟千家詩:“姑娘,這是啟蒙用的,這四本一塊兒要的話,給你算便宜點,就給我二兩銀子好了。
”
葉青甜:好貴好貴好貴哦!讀書都買不起書。
“小七,咱們家裏有《三字經》《論語》跟《書》,咱們就別要書了。”周誌成一聽價格,小眉頭都跟著皺了起來,太貴了,小七沒有那麽多錢。“掌櫃的,我們現在沒有那麽多錢,等過個把月錢湊夠了我再來買,麻煩你把書放回去吧,給我們拿兩刀紙就行,最便宜的,墨也要便宜點的。”葉青甜不好意思的笑笑,
沒想到書的價格這麽貴,二兩銀子,普通人家半年的花銷了。
怪不得周家過的這麽殷實,也就隻有周玉正一個孩子在讀書,周玉杭都讀不起了,真燒錢!
掌櫃的給拿了兩刀最便宜的宣紙,一刀一百文錢,一塊墨條也要五十文。葉青甜看著掌櫃的把東西給拿來,笑著跟他說如果能租書就好了,押租金,按天按月算錢都行,還回來的時候要是有損壞的就按損壞程度來賠錢,不然的話這書還真沒有
幾個人能買得起。周誌成跟周玉杭倆人不讓葉青甜跟桃花倆女孩拿重的東西,倆小子每人抱了一刀宣紙。
李氏雖然不笨,但是為人處世有點遲鈍,跟陌生人說話的時候也是笨嘴拙舌的,看著葉青甜跟人說話也插不上話,隻是越發感覺到小七這孩子了不得。
葉青甜跟李氏他們把東西給收了放周元家裏之後,就在集上溜達。
周誌成抱著錢罐子,裏頭都是今兒賣煎餅賺的錢。
李氏的眼睛時不時的看上一眼,生怕錢讓人給順了去,眼底眉梢都是笑。“二妗,咱們家會自己點豆腐嗎?”葉青甜已經想下集的事兒了,今天煎餅果子賣的出乎她意料的好,就連一籃子四十個雞蛋也都用完了,顧客吃了之後都說要是有喝的就
更好了。
“豆腐啊,我爹娘就是幹這個的。”李氏一聽說要做豆腐:“小七,豆腐是用來做菜的,咱們要豆腐做什麽,湯嗎?”
葉青甜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這個時代有豆腐,也有喝豆漿的,可真沒有賣嫩豆腐的,家裏買了吃的都是厚實能炒菜的豆腐,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李氏說了一下。“你是說咱們要沒有壓製之前的豆腐是嗎?”李氏娘家做豆腐的,自然知道有這種東西,豆腐剛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軟嫩的,要經過壓製之後才能成型,不過小七說的豆腐花
除了他們做豆腐的自己家裏偶爾會吃,是不會拿出去賣的。
葉青甜一聽才知道原來也是有豆腐腦的,就是大家都不吃而已,這就放心了,跟李氏說等明兒過去看看,定點豆腐腦上集上賣去。
“小七,不用這麽麻煩,二妗也會做,咱們可以自己做的。”李氏覺得都是自己做的話,落下的錢自然也多了,無非就是累一點而已,她吃的了這個苦。
“二妗,做豆腐太累了,什麽都讓你做太辛苦了,東西也不貴,咱們就去定一點,也能給李莊的大爺舅舅他們多點進項。”葉青甜知道做豆腐很累,每天起早貪黑的。
至於豆漿,自己在家裏都能做,比豆腐腦簡單。“小七,那二妗就替我娘家爹娘跟大哥們謝謝你了。”李氏沒想到她想的這麽周到,知道以老爺子跟小七的脾氣,如果在娘家定豆腐,肯定在價錢上不能虧了,也算是一筆
不小的進項,自然開心。
“二妗,都是一家人,別跟我客氣。”葉青甜笑笑,讓周誌成把錢給李氏:“我帶著我老舅跟玉杭轉轉,二妗你去我姥爺那邊吧,我們一會兒就回去。”
葉青甜說完,看到跟在李氏身邊一直沒說話的桃花:“桃花姐,你要一起嗎?”
桃花點了點頭,一雙眼睛都亮了。
“好,你們當心點啊!”李氏囑咐了一句,笑看著幾個孩子手拉著手的朝裏頭跑了。葉青甜帶著周誌成他們來到了鎮上頭唯一一間書鋪裏,準備買點筆墨紙,家裏的已經被他們三個用了挺多,順便的也看看有沒有適合啟蒙用的書,她學東西快,主要是大
部分的字她連蒙帶猜的能認出來,隻有少數的繁體字不認識,就是寫起來麻煩得重新練習。
桃花是第一次進書鋪,不過她不識字,對這些東西也不感興趣,就跟在身後看看。書鋪的掌櫃的是個年輕男人,也就二十多歲的模樣,一身青色衣衫,長得挺和氣的,正在旁邊的桌子上寫字看書,看到小姑娘帶著倆小子進來了,忙迎了上去問要買點什
麽。
“掌櫃的,有啟蒙用的書嗎?給我來兩本,再來點紙,墨。”葉青甜站在書架前頭拿著書翻了起來。掌櫃的看著麵前的小姑娘,眼底閃過明顯的疑惑來,看著她認真的翻看著《大學》,心道這小姑娘難道還認識字不成,看幾人的穿著打扮,就是最普通的農家孩子:“姑娘
能看懂?”
葉青甜點了點頭:“我能看懂字,掌櫃的,你這書是隻賣嗎?”
看得懂,就是不會寫,身為一個現代人的恥辱啊。“隻賣,姑娘你們等等,啟蒙的書我給你找兩本。”掌櫃的還以為她是給倆小子買書的,原來她也識字,農家的孩子,別說買書買墨買紙,就是識字的都是極少數的,筆墨
紙硯的開支可不小,一般人家根本就供不起一個讀書人的花銷。
桃花一臉驚詫的看著葉青甜,心裏都是羨慕,小七原來認字啊,怪不得看著就跟尋常的小姑娘不一樣。
葉青甜把書放下,又看了紙,有最劣質的草紙,宣紙的質量也好壞不等,她尋摸著就用價錢最低的紙就行,畢竟還是處於練字階段,也沒有那麽多錢買。掌櫃的給找來了四本書,除了家裏有的三字經之外,還有千字文,百家姓跟千家詩:“姑娘,這是啟蒙用的,這四本一塊兒要的話,給你算便宜點,就給我二兩銀子好了。
”
葉青甜:好貴好貴好貴哦!讀書都買不起書。
“小七,咱們家裏有《三字經》《論語》跟《書》,咱們就別要書了。”周誌成一聽價格,小眉頭都跟著皺了起來,太貴了,小七沒有那麽多錢。“掌櫃的,我們現在沒有那麽多錢,等過個把月錢湊夠了我再來買,麻煩你把書放回去吧,給我們拿兩刀紙就行,最便宜的,墨也要便宜點的。”葉青甜不好意思的笑笑,
沒想到書的價格這麽貴,二兩銀子,普通人家半年的花銷了。
怪不得周家過的這麽殷實,也就隻有周玉正一個孩子在讀書,周玉杭都讀不起了,真燒錢!
掌櫃的給拿了兩刀最便宜的宣紙,一刀一百文錢,一塊墨條也要五十文。葉青甜看著掌櫃的把東西給拿來,笑著跟他說如果能租書就好了,押租金,按天按月算錢都行,還回來的時候要是有損壞的就按損壞程度來賠錢,不然的話這書還真沒有
幾個人能買得起。周誌成跟周玉杭倆人不讓葉青甜跟桃花倆女孩拿重的東西,倆小子每人抱了一刀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