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神女轉世
花田空間:農門長姐俏當家 作者:花千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02章神女轉世
盛玉萱出宮後,嘉和帝便緊急召了幾位內閣大臣,商議以工代賑之事。
幾位內閣大臣聽明白這以工代賑是怎麽一回事後,臉上的神情同嘉和帝先前一般無二,既震動又驚喜。
這法子簡直是太妙了!
安置流民迫在眉睫,這節骨眼上,大臣們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很快便井井有條的安排下去。
朝廷把需要做工的要求和條件都開出來,流民們自願報名。
有這樣一條生路,流民們豈有不願意的,有手藝有特長的對口上崗,沒有的也能賣一把子力氣,換一日三餐。
有朝廷在前麵頂著,盛玉萱也不會被當成出頭鳥,便也一口氣招了上百人做工。
其他豪門世家見狀,立刻也緊隨其後,既向朝廷表明態度,幫朝廷分擔,也撿了便宜,贏得善人美名。
不過朝廷和世家錄用的幾乎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子,那些老弱婦孺便顯得有些無人問津。
家裏有被錄用上去做工的男丁還好些,得的飯食可以拿回來一家人一起吃,能好歹吃上兩口,不至於被餓死。
其他那些隻剩下老弱婦孺的情況就不樂觀了。
不過,很快這些人的問題便全都被盛玉萱解決了。
婦人和孩子雖然比不上男子有力氣,卻也能做一些輕巧的活計。
盛玉萱名下的產業繁多,找點適合他們的活計並不是什麽難事。
原本令朝廷頭疼不已的大難題,就這麽輕鬆解決了。
嘉和帝也沒有隱瞞盛玉萱的功勞,很快大家便知道以工代賑的法子是晉王妃想出來的。
同時嘉和帝的賞賜也抬進了晉王府,當日那流水般的賞賜,動靜極大的陣仗,把住在周圍的鄰居都驚動了。
經此一事,大家對盛玉萱的看法開始有了改變。
已經沒有人再去提她農女出身,攀附晉王,麻雀變鳳凰了。
那些輕視和嘲諷的目光也漸漸少了很多。
再提到晉王妃時,更多的是感慨,是稱讚,是欽佩。
她能從一介農女躍至今時今日的地位,本就不同凡響。
再細想想她做的那些事,幾乎樁樁件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為朝廷立下多少功勞?
這樣的女子還能是尋常人?
那些流民也得知他們能做工換取一日三餐,在絕境下有了一線生機,全都多虧了晉王妃,是晉王妃向陛下獻策的。
因此流民們無一不對盛玉萱感恩戴德。
漸漸的,不知怎麽就傳出來一個說法,說盛玉萱並非凡人,乃是九天玄女轉世,她心懷慈悲,悲天憫人,來救苦救難的!
這說法一出,頓時就吹盛玉萱吹的厲害,尤其是那些流民。
流民中,又以當日在城門口得了盛玉萱一包糕點的婦人最為信奉。
這婦人一提到晉王妃,那是滿心的感激,當初若不是盛玉萱好心給了一包糕點,她那餓的隻剩下一口氣的兒子早就沒了。
當初城破,北狄人殺進來,他們一家隻有她帶著孩子逃出來,其餘人都死了。
這兒子是她夫家唯一的血脈,能活下來,他們母子,還有夫家列祖列宗都感激晉王妃的大恩大德。
當然也有黑子反駁的。
不過一開口就被人懟回去了。
你說以工代賑是朝廷的舉措,功勞是朝廷的,感恩也該感恩朝廷。
我當然感恩朝廷,可是若沒晉王妃想出來的好辦法,我們這些人能不挨餓不受凍?吃水都還不忘挖井人呢,感恩朝廷之餘,是不是也該感恩能想出來好辦法解決問題的晉王妃?
你說晉王妃出身貧賤?
就你高貴?往上數幾輩,出身說不定還不如晉王妃呢?英雄不問出處,我朝高祖還是草根呢!
你說盛玉萱做那些事都是為自己斂財,沽名釣譽?
人家憑本事賺錢,賺再多那都是應該的,你不服氣你也去賺啊?尿素方子,冰肌坊護膚品,大棚蔬菜,煙花棒,有本事你也造一個出來?
……
盛玉萱從十六口中得知外麵關於她的那些說法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些人也太敢想,太敢說了。
什麽九天玄女,還救苦救難?
她確實不是凡人,但她也不是什麽九天玄女轉世,她隻是穿越異世的一縷孤魂,還意外擁有一個神奇的靈泉空間。
盛玉萱好笑的搖了搖頭,對外麵的這些傳言並沒有理會。
這些話於她而言並無害處,反而能為她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提高在民間的威望。
有了民間的威望,日後她再做什麽事,就會容易的多。
信這些的人自然會信,不信的也不過是覺得荒謬,一笑置之罷了。
而嘉和帝卻是信的。
但凡帝王,年紀越大便越沉迷丹藥之道,渴望長生,嘉和帝也不例外,因此也格外有些迷信。
聽說了盛玉萱是九天玄女轉世的說法後,嘉和帝便覺得沒準還真是。
即便盛玉萱不是九天玄女轉世,那來曆也不凡,定是其他神女轉世或下凡。
看她做的那些事情,若非神女,豈能有此能耐?
嘉和帝心中愈發篤定,再看盛玉萱這個兒媳婦時,便格外滿意了。
盛玉萱也感覺到了嘉和帝對她態度的變化。
除夕宮宴上時,嘉和帝還特意讓人將她的桌案擺在離他最近的地方。
那個地方,原本該是太子的位置。
本朝未立太子,宮宴時各皇子都是按照排行列座的。
因是嘉和帝親自開口讓人擺的,盛玉萱也不好不識抬舉,便謝恩挪了過去。
宮宴上嘉和帝對她的態度可謂是如春風般和煦,十分照顧,任誰都能看出來他現在對這個兒媳格外的滿意,再無任何挑剔。
然而其他皇子的眼神則變的複雜起來。
雖然夏子晉在嘉和帝心中格外不同,份量也是其他皇子比不上的,甚至是儲君的不二之選。
可是這太子名分一日未定,那便還有變數。
鹿死誰手,不到最後一刻,誰又知曉呢?
哪怕嘉和帝現在再偏愛夏子晉,日後的事也說不好的。
皇子們各懷心思,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怨恨的,也有不以為意的。
不過大家都將心思藏的很好,沒有明晃晃的表現在臉上。
盛玉萱出宮後,嘉和帝便緊急召了幾位內閣大臣,商議以工代賑之事。
幾位內閣大臣聽明白這以工代賑是怎麽一回事後,臉上的神情同嘉和帝先前一般無二,既震動又驚喜。
這法子簡直是太妙了!
安置流民迫在眉睫,這節骨眼上,大臣們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很快便井井有條的安排下去。
朝廷把需要做工的要求和條件都開出來,流民們自願報名。
有這樣一條生路,流民們豈有不願意的,有手藝有特長的對口上崗,沒有的也能賣一把子力氣,換一日三餐。
有朝廷在前麵頂著,盛玉萱也不會被當成出頭鳥,便也一口氣招了上百人做工。
其他豪門世家見狀,立刻也緊隨其後,既向朝廷表明態度,幫朝廷分擔,也撿了便宜,贏得善人美名。
不過朝廷和世家錄用的幾乎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子,那些老弱婦孺便顯得有些無人問津。
家裏有被錄用上去做工的男丁還好些,得的飯食可以拿回來一家人一起吃,能好歹吃上兩口,不至於被餓死。
其他那些隻剩下老弱婦孺的情況就不樂觀了。
不過,很快這些人的問題便全都被盛玉萱解決了。
婦人和孩子雖然比不上男子有力氣,卻也能做一些輕巧的活計。
盛玉萱名下的產業繁多,找點適合他們的活計並不是什麽難事。
原本令朝廷頭疼不已的大難題,就這麽輕鬆解決了。
嘉和帝也沒有隱瞞盛玉萱的功勞,很快大家便知道以工代賑的法子是晉王妃想出來的。
同時嘉和帝的賞賜也抬進了晉王府,當日那流水般的賞賜,動靜極大的陣仗,把住在周圍的鄰居都驚動了。
經此一事,大家對盛玉萱的看法開始有了改變。
已經沒有人再去提她農女出身,攀附晉王,麻雀變鳳凰了。
那些輕視和嘲諷的目光也漸漸少了很多。
再提到晉王妃時,更多的是感慨,是稱讚,是欽佩。
她能從一介農女躍至今時今日的地位,本就不同凡響。
再細想想她做的那些事,幾乎樁樁件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為朝廷立下多少功勞?
這樣的女子還能是尋常人?
那些流民也得知他們能做工換取一日三餐,在絕境下有了一線生機,全都多虧了晉王妃,是晉王妃向陛下獻策的。
因此流民們無一不對盛玉萱感恩戴德。
漸漸的,不知怎麽就傳出來一個說法,說盛玉萱並非凡人,乃是九天玄女轉世,她心懷慈悲,悲天憫人,來救苦救難的!
這說法一出,頓時就吹盛玉萱吹的厲害,尤其是那些流民。
流民中,又以當日在城門口得了盛玉萱一包糕點的婦人最為信奉。
這婦人一提到晉王妃,那是滿心的感激,當初若不是盛玉萱好心給了一包糕點,她那餓的隻剩下一口氣的兒子早就沒了。
當初城破,北狄人殺進來,他們一家隻有她帶著孩子逃出來,其餘人都死了。
這兒子是她夫家唯一的血脈,能活下來,他們母子,還有夫家列祖列宗都感激晉王妃的大恩大德。
當然也有黑子反駁的。
不過一開口就被人懟回去了。
你說以工代賑是朝廷的舉措,功勞是朝廷的,感恩也該感恩朝廷。
我當然感恩朝廷,可是若沒晉王妃想出來的好辦法,我們這些人能不挨餓不受凍?吃水都還不忘挖井人呢,感恩朝廷之餘,是不是也該感恩能想出來好辦法解決問題的晉王妃?
你說晉王妃出身貧賤?
就你高貴?往上數幾輩,出身說不定還不如晉王妃呢?英雄不問出處,我朝高祖還是草根呢!
你說盛玉萱做那些事都是為自己斂財,沽名釣譽?
人家憑本事賺錢,賺再多那都是應該的,你不服氣你也去賺啊?尿素方子,冰肌坊護膚品,大棚蔬菜,煙花棒,有本事你也造一個出來?
……
盛玉萱從十六口中得知外麵關於她的那些說法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些人也太敢想,太敢說了。
什麽九天玄女,還救苦救難?
她確實不是凡人,但她也不是什麽九天玄女轉世,她隻是穿越異世的一縷孤魂,還意外擁有一個神奇的靈泉空間。
盛玉萱好笑的搖了搖頭,對外麵的這些傳言並沒有理會。
這些話於她而言並無害處,反而能為她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提高在民間的威望。
有了民間的威望,日後她再做什麽事,就會容易的多。
信這些的人自然會信,不信的也不過是覺得荒謬,一笑置之罷了。
而嘉和帝卻是信的。
但凡帝王,年紀越大便越沉迷丹藥之道,渴望長生,嘉和帝也不例外,因此也格外有些迷信。
聽說了盛玉萱是九天玄女轉世的說法後,嘉和帝便覺得沒準還真是。
即便盛玉萱不是九天玄女轉世,那來曆也不凡,定是其他神女轉世或下凡。
看她做的那些事情,若非神女,豈能有此能耐?
嘉和帝心中愈發篤定,再看盛玉萱這個兒媳婦時,便格外滿意了。
盛玉萱也感覺到了嘉和帝對她態度的變化。
除夕宮宴上時,嘉和帝還特意讓人將她的桌案擺在離他最近的地方。
那個地方,原本該是太子的位置。
本朝未立太子,宮宴時各皇子都是按照排行列座的。
因是嘉和帝親自開口讓人擺的,盛玉萱也不好不識抬舉,便謝恩挪了過去。
宮宴上嘉和帝對她的態度可謂是如春風般和煦,十分照顧,任誰都能看出來他現在對這個兒媳格外的滿意,再無任何挑剔。
然而其他皇子的眼神則變的複雜起來。
雖然夏子晉在嘉和帝心中格外不同,份量也是其他皇子比不上的,甚至是儲君的不二之選。
可是這太子名分一日未定,那便還有變數。
鹿死誰手,不到最後一刻,誰又知曉呢?
哪怕嘉和帝現在再偏愛夏子晉,日後的事也說不好的。
皇子們各懷心思,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怨恨的,也有不以為意的。
不過大家都將心思藏的很好,沒有明晃晃的表現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