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略作思索,不禁赧然。行家就是行家,一針見血。
密碼保密的效果的確不錯,但任何技術都依賴於一定的基礎。密碼術依賴的基礎之一就是密碼本,密碼本至少有一個要求:雙方手中有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這樣加密和解密才能準確無誤。如果可能,這件材料最好隨手可得,不怕丟失遺漏,還不能引起別人注意。
這個要求高不高?對印刷術盛行,書籍泛濫成災的時代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對書籍靠手抄的時代來說,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托他之福,雕版印刷術已經提前出現,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不再是問題。但雕版印刷術目前大多印製的還是一些幾千字的小文章,文本量不足,有很多字未必能找得到,並不適合做密碼本。唯一的大部頭是《鹽鐵論考釋》,但這部書不是常見書,除了有誌於治民理政的人,大多數人並不感興趣,流布遠沒有蔡琰的《天下至道談圖釋》。
很多事都是如此,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就拿活字印刷術來說,中國發明印刷術,但中國的印刷術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曾經發展出活字印刷術,卻沒有真正流行起來,活字印刷術真正大放異彩是在用拚音文字的西方。看起來似乎很遺憾,其實很簡單:中國漢字就不適合活字印刷,需要的字模數量太驚人,遠不如雕版印刷經濟。
孫策前世了解相關的情況,所以在吳郡推行雕版印刷時,他沒有提活字印刷的事。現在想搞密碼本,這個問題一下子凸顯了。
“奉孝所言極是。”孫策也有些躊躇起來。“能找到適用的文本嗎?”
“原本比較難,不過恰好有一部書非常適合,而且剛剛印行。將軍此時提出這個建議,正是水到渠成。”
“什麽書?”
“許叔重的《說文解字》三十卷,前些天剛剛印畢,戰事結束後,就可以送往各地售賣。”郭嘉哈哈大笑,快意非常。“一萬多字,能用到的字一網打盡,無一遺漏,按頁索字,方便快捷。如果嫌整套書太重,隻帶一卷字表就行。”
孫策釋然。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有足夠的文本量,又不惹人注意。這部書寫成後就已經有人傳抄,但傳抄難免訛誤,現在有精心校注的印刷本,應該很受歡迎。到時候讀書人人手一冊,誰會想到這是密碼本。
“行,你是行家,這件事就交給你辦。”孫策想了想,又道:“最好將軍謀處分作兩組,一組想辦法加密,一組負責解密,試探性攻擊。雖說沒有解不開的密碼,但減少一些明顯的漏洞總是好的。”
“正當如此。”
兩人商量完保密的事,隨即又將話題轉回當前的形勢。韓當帶來了一個他們之前不確定的新消息,審配率領三萬冀州兵已經趕到官渡附近,他應該會參加戰鬥。袁紹有兩萬多人,其中包括六七千由烏桓人、鮮卑人組成的騎兵,有冀州北部中小世家豪強組成的步卒。與冀北南部世家經濟實力雄厚,有裝備優勢不同,冀北胡漢雜居,有些人的先祖甚至就是蠻夷,現在也經常出塞做生意,民風勁悍,能步能騎,戰鬥力較強。再加上冀南聞名的強弩兵,袁紹不僅有明顯的兵力優勢,在兵種方麵也相對完整。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略:三百甲騎。這可是破步卒大陣的利器。
“三倍兵力優勢,又是袁紹親領,不可小覷。”郭嘉搖著羽扇,幽幽地說道:“袁紹這個人,到了絕境也是能拚命的。我從叔、沮授都是難得一見的謀士,尤其是沮授,堪稱大才。生死存亡之際,這些人如果能拋下嫌隙,同舟共濟,未必沒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可能。”
孫策注意到郭嘉沒有提審配。“那審配呢?”
“審配啊。”郭嘉笑了。“他應該是這些人裏最大的破綻。”
“為何?”
“他太專權,又有極強的鄉土觀念,一心想讓冀州人獨攬大權。汝潁係與冀州係之爭有一大半是因他而起。河北人就這稟性,郭後與太子劉彊之禍兆萌於此。在他眼裏,不僅汝潁人寄人籬下,不足與謀,就連冀北人都難免粗鄙,不配與他們冀南人並立。將軍別忘了,田豐還在鄴城呢,審配如果說心無芥蒂,我是不信的。”
孫策支著下巴,手指輕輕摩挲著唇邊的胡須,回憶著相關的記載,忽然有所頓悟。按照曆史記載,審配應該是參與了官渡之戰的,但他在官渡之戰起了什麽作用卻沒有明確說明。聯想到審配麾下的冀州強弩兵,再聯想到袁曹官渡對陣時袁軍在望樓上射箭,壓製曹軍,最後為霹靂車所破之事,這些強弩手應該就是審配的部下。還有其他史料記載說審配曾率冀州強弩兵大破曹操,隻是他臨死不肯投降曹操,所以他在官渡之戰的記錄被有意無意地抹去了。
“既然審配是破綻,那如何才能利用這個破綻?”
郭嘉沉吟不語,想了好一會兒,他站起身。“茲體事大,我要先考慮一下。將軍,既然浚儀安全,車騎將軍無恙,我們不必急於求成,大可耐心等待戰機。種稻已是尾聲,最多再過半個月,我們就可以征調屯田兵助陣了。”
“荀衍怎麽辦?”
“這兩萬人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到萬不得己,他不會主動進攻的。”郭嘉笑了一聲,有些說不出的感慨。“書生領兵最大的問題不是無謀,恰恰是謀劃太多,以至於無法決斷,袁紹如此,荀衍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要急,要給他們猜疑的時間。猜疑就是像野草,永遠無法除根,隻要有一點機會就會漫山遍野,防不勝防。”
孫策看著郭嘉,無聲地笑了起來。他聽懂得郭嘉的未盡之意。人心隔肚皮,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毫無防備。這是人性決定的,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袁紹的部下如此,他的部下也如此,隻不過他的部下不少人出身較低,所求也不大,不像審配、荀衍那樣,要麽家大業大,要麽名重四方,目標自然遠大。不過人的野心總是隨著實力慢慢增長的,等他們有了實力,隻怕會比審配、荀衍做得更過份。
“奉孝,太史公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信任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目標,猜疑也無非是有利益衝突難以調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找一個能讓更多人齊心協力的目標,而不是隻盯著眼前的這點利益。任重而道遠,當與奉孝共勉。”
郭嘉驚訝地看著孫策,片刻後,他一聲輕笑。“將軍通達,真國士也。”
密碼保密的效果的確不錯,但任何技術都依賴於一定的基礎。密碼術依賴的基礎之一就是密碼本,密碼本至少有一個要求:雙方手中有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這樣加密和解密才能準確無誤。如果可能,這件材料最好隨手可得,不怕丟失遺漏,還不能引起別人注意。
這個要求高不高?對印刷術盛行,書籍泛濫成災的時代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對書籍靠手抄的時代來說,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托他之福,雕版印刷術已經提前出現,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不再是問題。但雕版印刷術目前大多印製的還是一些幾千字的小文章,文本量不足,有很多字未必能找得到,並不適合做密碼本。唯一的大部頭是《鹽鐵論考釋》,但這部書不是常見書,除了有誌於治民理政的人,大多數人並不感興趣,流布遠沒有蔡琰的《天下至道談圖釋》。
很多事都是如此,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就拿活字印刷術來說,中國發明印刷術,但中國的印刷術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曾經發展出活字印刷術,卻沒有真正流行起來,活字印刷術真正大放異彩是在用拚音文字的西方。看起來似乎很遺憾,其實很簡單:中國漢字就不適合活字印刷,需要的字模數量太驚人,遠不如雕版印刷經濟。
孫策前世了解相關的情況,所以在吳郡推行雕版印刷時,他沒有提活字印刷的事。現在想搞密碼本,這個問題一下子凸顯了。
“奉孝所言極是。”孫策也有些躊躇起來。“能找到適用的文本嗎?”
“原本比較難,不過恰好有一部書非常適合,而且剛剛印行。將軍此時提出這個建議,正是水到渠成。”
“什麽書?”
“許叔重的《說文解字》三十卷,前些天剛剛印畢,戰事結束後,就可以送往各地售賣。”郭嘉哈哈大笑,快意非常。“一萬多字,能用到的字一網打盡,無一遺漏,按頁索字,方便快捷。如果嫌整套書太重,隻帶一卷字表就行。”
孫策釋然。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有足夠的文本量,又不惹人注意。這部書寫成後就已經有人傳抄,但傳抄難免訛誤,現在有精心校注的印刷本,應該很受歡迎。到時候讀書人人手一冊,誰會想到這是密碼本。
“行,你是行家,這件事就交給你辦。”孫策想了想,又道:“最好將軍謀處分作兩組,一組想辦法加密,一組負責解密,試探性攻擊。雖說沒有解不開的密碼,但減少一些明顯的漏洞總是好的。”
“正當如此。”
兩人商量完保密的事,隨即又將話題轉回當前的形勢。韓當帶來了一個他們之前不確定的新消息,審配率領三萬冀州兵已經趕到官渡附近,他應該會參加戰鬥。袁紹有兩萬多人,其中包括六七千由烏桓人、鮮卑人組成的騎兵,有冀州北部中小世家豪強組成的步卒。與冀北南部世家經濟實力雄厚,有裝備優勢不同,冀北胡漢雜居,有些人的先祖甚至就是蠻夷,現在也經常出塞做生意,民風勁悍,能步能騎,戰鬥力較強。再加上冀南聞名的強弩兵,袁紹不僅有明顯的兵力優勢,在兵種方麵也相對完整。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略:三百甲騎。這可是破步卒大陣的利器。
“三倍兵力優勢,又是袁紹親領,不可小覷。”郭嘉搖著羽扇,幽幽地說道:“袁紹這個人,到了絕境也是能拚命的。我從叔、沮授都是難得一見的謀士,尤其是沮授,堪稱大才。生死存亡之際,這些人如果能拋下嫌隙,同舟共濟,未必沒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可能。”
孫策注意到郭嘉沒有提審配。“那審配呢?”
“審配啊。”郭嘉笑了。“他應該是這些人裏最大的破綻。”
“為何?”
“他太專權,又有極強的鄉土觀念,一心想讓冀州人獨攬大權。汝潁係與冀州係之爭有一大半是因他而起。河北人就這稟性,郭後與太子劉彊之禍兆萌於此。在他眼裏,不僅汝潁人寄人籬下,不足與謀,就連冀北人都難免粗鄙,不配與他們冀南人並立。將軍別忘了,田豐還在鄴城呢,審配如果說心無芥蒂,我是不信的。”
孫策支著下巴,手指輕輕摩挲著唇邊的胡須,回憶著相關的記載,忽然有所頓悟。按照曆史記載,審配應該是參與了官渡之戰的,但他在官渡之戰起了什麽作用卻沒有明確說明。聯想到審配麾下的冀州強弩兵,再聯想到袁曹官渡對陣時袁軍在望樓上射箭,壓製曹軍,最後為霹靂車所破之事,這些強弩手應該就是審配的部下。還有其他史料記載說審配曾率冀州強弩兵大破曹操,隻是他臨死不肯投降曹操,所以他在官渡之戰的記錄被有意無意地抹去了。
“既然審配是破綻,那如何才能利用這個破綻?”
郭嘉沉吟不語,想了好一會兒,他站起身。“茲體事大,我要先考慮一下。將軍,既然浚儀安全,車騎將軍無恙,我們不必急於求成,大可耐心等待戰機。種稻已是尾聲,最多再過半個月,我們就可以征調屯田兵助陣了。”
“荀衍怎麽辦?”
“這兩萬人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到萬不得己,他不會主動進攻的。”郭嘉笑了一聲,有些說不出的感慨。“書生領兵最大的問題不是無謀,恰恰是謀劃太多,以至於無法決斷,袁紹如此,荀衍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要急,要給他們猜疑的時間。猜疑就是像野草,永遠無法除根,隻要有一點機會就會漫山遍野,防不勝防。”
孫策看著郭嘉,無聲地笑了起來。他聽懂得郭嘉的未盡之意。人心隔肚皮,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毫無防備。這是人性決定的,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袁紹的部下如此,他的部下也如此,隻不過他的部下不少人出身較低,所求也不大,不像審配、荀衍那樣,要麽家大業大,要麽名重四方,目標自然遠大。不過人的野心總是隨著實力慢慢增長的,等他們有了實力,隻怕會比審配、荀衍做得更過份。
“奉孝,太史公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信任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目標,猜疑也無非是有利益衝突難以調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找一個能讓更多人齊心協力的目標,而不是隻盯著眼前的這點利益。任重而道遠,當與奉孝共勉。”
郭嘉驚訝地看著孫策,片刻後,他一聲輕笑。“將軍通達,真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