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孫策低估了古人的鑒賞能力,這首《登幽州台歌》雖然提前了幾百年,而且與這個時代的文風也不怎麽投契,但隨行的人們還是感受到了其中的蒼涼之美,一時感慨不已,甚至有唏噓落淚的。就連甘寧這種粗貨都連聲歎息,一時有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
有歌便有和,顧徽等人便開始醞釀腹稿,準備一抒胸臆,讚附一番,還有人攛掇著也要出一部詩集,效張紘、楊修故事。他們倆同遊數日,得詩賦十餘篇,後來便出了一部《鄱陽集》,印行千餘部,頗受歡迎。印書工藝公開後,大量印書坊開業,對文稿有著極大需求。經學和《鹽鐵論考釋》這樣的學問畢竟隻有少部人研究,普通讀者更喜歡詩文、小說、傳奇故事,一印就是上千份,根本不愁銷路。
看著幕僚們吟詩作賦,興致勃勃,孫策不敢再造次,借口看風景逃離了人群。山地有山地的好處,轉過一個彎,熱鬧就被隔在身後,眼前隻有滿山的碧樹紅花,耳畔隻有輕風鳥語,天地之間一下子就靜了下來。雖然知道暗中還有幾十雙眼睛在關注自己,孫策還是輕鬆了很多。
身後有腳步聲響,孫策側了一下頭,見劉和帶著一個侍女,靜靜地站在轉彎處,見他看過去,她停住了腳步,怯怯地笑了笑。孫策雖然遺憾清靜難得,卻還是招了招手,又打了個手勢,示意郭武等人守住四周,不要讓更多的人過來打擾。
劉和走到孫策身後,默默地站著,偷偷看了孫策兩眼,欲言又止。孫策苦笑道:“你想說什麽就說吧,不用這麽生份。”
劉和眼中露出一絲笑意。“我隻是覺得意外,原來夫君也有害怕的事。”
孫策想了想,也笑了。“這當然,我也是人。”
劉和仰起頭,身體微微前傾,好奇的打量著孫策。“君子有三畏,夫君除了害怕做詩,還怕什麽?”
孫策沒有回答,他很認真的想了想,覺得自己似乎不僅有三畏。除了害怕吟詩作賦,還怕與人討論政治,他沒有經學底子,對政治理論也一無所知,尤其是儒家的政治觀點,他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內涵,也不清楚背後的邏輯。他可以把儒生噴得啞口無言,但他卻未必能提出更好的理論。
與一群天才為伍,這種壓力實在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沒有人會因為他有什麽王霸之氣俯首便拜,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都有著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他們或直接或婉轉,或明索或暗求,明裏暗裏的較勁,而他就是處於漩渦中心的那個人。被帶得偏離方向事小,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被不同的勢力撕得四分五裂。
立都陽羨還是秣陵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接下來的幽州之戰怎麽打又是一個例子。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多,不同派係之間的鬥爭也會越來越激烈,甚至會影響到大政方針的實行。這讓他時常有一種力不從心的疲憊感。由一個普通人一躍而為一方霸主,這步子邁得有點大啊。孫策時常覺得這是一場夢,也許一夢醒來,他又回到從前,發現自己隻是趴在辦公桌上睡了個午覺,哈喇子流了一桌。
“我害怕的事情很多,一時都說不清楚。”孫策抬起頭,看向遠處的大海。“過些天,我們就要乘船入海。樓船看起來很大,可是到了海中和一片樹葉沒什麽區別,一旦遇到風浪,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夠萬無一失。這幾年樓船出事的次數不多,但每一次出事,損失都非常大,落水的人身不由己,生死全由天定。”
孫策轉頭看著劉和。“跨海作戰的風險不見得就比你弟弟西征來得小。”
“這麽說,夫君也畏天命?”
“這和天命有什麽關係?”孫策皺皺眉,搖頭道:“我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麽?”
孫策一時也不知道怎麽解釋。我信量子理論,一切都是概率?每個人都是薛家那隻貓,或生或死,不生不死?我信蟲洞,所以才會穿越時空,來到這裏?
“我信道,道法自然的道。”
“太平道?”
孫策徹底無語。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放棄這個話題。他理解劉和為什麽會這麽想,於吉等人在豫州傳道,最近與嚴佛調等一些佛教徒吵得利害,佛道之爭已經提前上演。不過佛也好,道也罷,現在都沒成氣候,所以影響還有限。隻是他征召了大量的黃巾軍屯田,朝廷認為他信奉太平道也在情理之中。
“你信什麽?”
劉和被孫策看得有些窘迫,垂下了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我……我原本信浮屠的。”
“浮屠?”
“是啊,人生皆苦,唯冀來生。”劉和輕聲歎息:“我手無縛雞之力,無法為那些死難者報仇,隻好每日祈禱,希望那些殺人者墮入地獄,接受懲罰。”
孫策哭笑不得,想想卻又釋然,劉和除了請菩薩保佑,她的確也做不了什麽。佛教之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期間大盛,有一個原因就是王朝更換,生死無常,即使是家大業大的門閥也未必能在亂世中自保,此生不可掌控,隻好寄希望於來世。信佛的有兩種人:一是絕頂聰明的,一是愚昧無知的,但歸根到底都是一種人:對未知充滿恐懼的。
隻可惜恐懼並不能因信仰而消減,隻會被人利用。克服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麵對恐懼。哪怕前麵是汪洋大海,浩渺星辰,此生都不可能到達目標,但邁出一步就是一步,總比在原地哭泣好。
“浮屠的精髓不是苦,而是空。”孫策笑了起來。“我有一部浮屠經,還是洛陽白馬寺的浮屠道人送的,回頭給你吧,反正我也沒時間看。”
“沒時間看,你怎麽知道浮屠的精髓是空不是苦?”
“呃……”
見孫策無語,神情尷尬,劉和下意識的縮回了脖子,又低下了頭。“多謝夫君賜經。”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回頭看看遠處的越舞等人,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你來了這些天,有件事忘了和你說,你那幾個侍女年紀都不小了,如果有合適的人就嫁了吧,別耽誤了她們。我身邊不缺人,不需要太多的侍女侍候。”
劉和點了點頭。甘梅、甄宓身邊的侍女都不多,少的一兩個,多的如麋蘭也不過三人,她身邊有陪嫁宮女二十人,的確太多了。她又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隻靠孫策給的月錢根本養不活這麽多人,她自己帶的嫁妝雖然不少,坐吃山空也不是長久之計。
“我留兩個,其他的都遣散了吧。她們年紀都不小了,就算是在宮裏也該遣散了。”
“也不用太急,趁著這段時間和義從營接觸多,看到有合適的就嫁,以後還有機會見麵,保持聯絡。義從營的小子都不錯的,武藝好,人品佳,忠心耿耿,將來放出去至少是個都尉,出幾個將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也不算辱沒了她們。”
“這樣……好嗎?”劉和又驚又喜。能做宮女的都不是普通出身,就算不是世家,也是官員,天子知道她這次出嫁情況特殊,生怕孫策起疑心,挑選的都是與孫策沒有衝突的清白人家,容貌都是中上之姿,識文斷字,如果能嫁給孫策身邊的將士,對她來說就是一個人脈資源,不再是孤立無援。她當然求之不得,隻是覺得這麽好的事來得太容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什麽不好的?”孫策笑笑。他清楚劉和在想什麽。他倒不是想給劉和結黨營私的機會,但他清楚這根本攔不住。他身邊的女子哪一個背後不站著一群人?袁氏姊妹有袁家舊部,尹姁有講武堂畢業生,多劉和一個也沒什麽區別。
劉和身後沒什麽依靠,讓她的侍女嫁出去,既能解決一些經濟負擔,也能解決一些將士的婚配問題。這些侍女出身不錯,整體文化素養較高,嫁給這些義從營將士,相夫教子,對他的嫡係力量整體素質會有明顯的提升作用,至少要比娶一字不識的女子強。至於忠心,他一點也不擔心,義從營的將士跟著他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要是被幾句枕頭風就吹暈了,那也太失敗了,這種人也成不了事。
這些天他也看出來了,劉和雖然是公主,但她既沒有玩弄權術的能力,也沒有拉幫結派的野心,隻想安安生生的過日子。既然如此,他也不介意小施恩惠,讓這些侍女嫁給義從營的將士,各取所需,兩全齊美。
見孫策不像說笑,劉和連聲稱謝。她陪著孫策向前走去,不知不覺地又握上了孫策的手,兩人並肩而行,山路狹窄時不免手臂相摩,有時候甚至擠在一起。春衫單薄,劉和能感受到孫策粗壯的手臂上傳來的力量,心口怦怦亂跳,說不出的歡喜,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腳步也跟著輕快起來,裙裾飄動,宛如穿花蝴蝶。她不時地轉頭看一眼孫策,越看越歡喜,忍不住說道:“夫君,我為你唱一隻胡曲吧。”
有歌便有和,顧徽等人便開始醞釀腹稿,準備一抒胸臆,讚附一番,還有人攛掇著也要出一部詩集,效張紘、楊修故事。他們倆同遊數日,得詩賦十餘篇,後來便出了一部《鄱陽集》,印行千餘部,頗受歡迎。印書工藝公開後,大量印書坊開業,對文稿有著極大需求。經學和《鹽鐵論考釋》這樣的學問畢竟隻有少部人研究,普通讀者更喜歡詩文、小說、傳奇故事,一印就是上千份,根本不愁銷路。
看著幕僚們吟詩作賦,興致勃勃,孫策不敢再造次,借口看風景逃離了人群。山地有山地的好處,轉過一個彎,熱鬧就被隔在身後,眼前隻有滿山的碧樹紅花,耳畔隻有輕風鳥語,天地之間一下子就靜了下來。雖然知道暗中還有幾十雙眼睛在關注自己,孫策還是輕鬆了很多。
身後有腳步聲響,孫策側了一下頭,見劉和帶著一個侍女,靜靜地站在轉彎處,見他看過去,她停住了腳步,怯怯地笑了笑。孫策雖然遺憾清靜難得,卻還是招了招手,又打了個手勢,示意郭武等人守住四周,不要讓更多的人過來打擾。
劉和走到孫策身後,默默地站著,偷偷看了孫策兩眼,欲言又止。孫策苦笑道:“你想說什麽就說吧,不用這麽生份。”
劉和眼中露出一絲笑意。“我隻是覺得意外,原來夫君也有害怕的事。”
孫策想了想,也笑了。“這當然,我也是人。”
劉和仰起頭,身體微微前傾,好奇的打量著孫策。“君子有三畏,夫君除了害怕做詩,還怕什麽?”
孫策沒有回答,他很認真的想了想,覺得自己似乎不僅有三畏。除了害怕吟詩作賦,還怕與人討論政治,他沒有經學底子,對政治理論也一無所知,尤其是儒家的政治觀點,他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內涵,也不清楚背後的邏輯。他可以把儒生噴得啞口無言,但他卻未必能提出更好的理論。
與一群天才為伍,這種壓力實在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沒有人會因為他有什麽王霸之氣俯首便拜,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都有著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他們或直接或婉轉,或明索或暗求,明裏暗裏的較勁,而他就是處於漩渦中心的那個人。被帶得偏離方向事小,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被不同的勢力撕得四分五裂。
立都陽羨還是秣陵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接下來的幽州之戰怎麽打又是一個例子。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多,不同派係之間的鬥爭也會越來越激烈,甚至會影響到大政方針的實行。這讓他時常有一種力不從心的疲憊感。由一個普通人一躍而為一方霸主,這步子邁得有點大啊。孫策時常覺得這是一場夢,也許一夢醒來,他又回到從前,發現自己隻是趴在辦公桌上睡了個午覺,哈喇子流了一桌。
“我害怕的事情很多,一時都說不清楚。”孫策抬起頭,看向遠處的大海。“過些天,我們就要乘船入海。樓船看起來很大,可是到了海中和一片樹葉沒什麽區別,一旦遇到風浪,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夠萬無一失。這幾年樓船出事的次數不多,但每一次出事,損失都非常大,落水的人身不由己,生死全由天定。”
孫策轉頭看著劉和。“跨海作戰的風險不見得就比你弟弟西征來得小。”
“這麽說,夫君也畏天命?”
“這和天命有什麽關係?”孫策皺皺眉,搖頭道:“我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麽?”
孫策一時也不知道怎麽解釋。我信量子理論,一切都是概率?每個人都是薛家那隻貓,或生或死,不生不死?我信蟲洞,所以才會穿越時空,來到這裏?
“我信道,道法自然的道。”
“太平道?”
孫策徹底無語。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放棄這個話題。他理解劉和為什麽會這麽想,於吉等人在豫州傳道,最近與嚴佛調等一些佛教徒吵得利害,佛道之爭已經提前上演。不過佛也好,道也罷,現在都沒成氣候,所以影響還有限。隻是他征召了大量的黃巾軍屯田,朝廷認為他信奉太平道也在情理之中。
“你信什麽?”
劉和被孫策看得有些窘迫,垂下了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我……我原本信浮屠的。”
“浮屠?”
“是啊,人生皆苦,唯冀來生。”劉和輕聲歎息:“我手無縛雞之力,無法為那些死難者報仇,隻好每日祈禱,希望那些殺人者墮入地獄,接受懲罰。”
孫策哭笑不得,想想卻又釋然,劉和除了請菩薩保佑,她的確也做不了什麽。佛教之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期間大盛,有一個原因就是王朝更換,生死無常,即使是家大業大的門閥也未必能在亂世中自保,此生不可掌控,隻好寄希望於來世。信佛的有兩種人:一是絕頂聰明的,一是愚昧無知的,但歸根到底都是一種人:對未知充滿恐懼的。
隻可惜恐懼並不能因信仰而消減,隻會被人利用。克服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麵對恐懼。哪怕前麵是汪洋大海,浩渺星辰,此生都不可能到達目標,但邁出一步就是一步,總比在原地哭泣好。
“浮屠的精髓不是苦,而是空。”孫策笑了起來。“我有一部浮屠經,還是洛陽白馬寺的浮屠道人送的,回頭給你吧,反正我也沒時間看。”
“沒時間看,你怎麽知道浮屠的精髓是空不是苦?”
“呃……”
見孫策無語,神情尷尬,劉和下意識的縮回了脖子,又低下了頭。“多謝夫君賜經。”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回頭看看遠處的越舞等人,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你來了這些天,有件事忘了和你說,你那幾個侍女年紀都不小了,如果有合適的人就嫁了吧,別耽誤了她們。我身邊不缺人,不需要太多的侍女侍候。”
劉和點了點頭。甘梅、甄宓身邊的侍女都不多,少的一兩個,多的如麋蘭也不過三人,她身邊有陪嫁宮女二十人,的確太多了。她又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隻靠孫策給的月錢根本養不活這麽多人,她自己帶的嫁妝雖然不少,坐吃山空也不是長久之計。
“我留兩個,其他的都遣散了吧。她們年紀都不小了,就算是在宮裏也該遣散了。”
“也不用太急,趁著這段時間和義從營接觸多,看到有合適的就嫁,以後還有機會見麵,保持聯絡。義從營的小子都不錯的,武藝好,人品佳,忠心耿耿,將來放出去至少是個都尉,出幾個將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也不算辱沒了她們。”
“這樣……好嗎?”劉和又驚又喜。能做宮女的都不是普通出身,就算不是世家,也是官員,天子知道她這次出嫁情況特殊,生怕孫策起疑心,挑選的都是與孫策沒有衝突的清白人家,容貌都是中上之姿,識文斷字,如果能嫁給孫策身邊的將士,對她來說就是一個人脈資源,不再是孤立無援。她當然求之不得,隻是覺得這麽好的事來得太容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什麽不好的?”孫策笑笑。他清楚劉和在想什麽。他倒不是想給劉和結黨營私的機會,但他清楚這根本攔不住。他身邊的女子哪一個背後不站著一群人?袁氏姊妹有袁家舊部,尹姁有講武堂畢業生,多劉和一個也沒什麽區別。
劉和身後沒什麽依靠,讓她的侍女嫁出去,既能解決一些經濟負擔,也能解決一些將士的婚配問題。這些侍女出身不錯,整體文化素養較高,嫁給這些義從營將士,相夫教子,對他的嫡係力量整體素質會有明顯的提升作用,至少要比娶一字不識的女子強。至於忠心,他一點也不擔心,義從營的將士跟著他出生入死,忠心耿耿,要是被幾句枕頭風就吹暈了,那也太失敗了,這種人也成不了事。
這些天他也看出來了,劉和雖然是公主,但她既沒有玩弄權術的能力,也沒有拉幫結派的野心,隻想安安生生的過日子。既然如此,他也不介意小施恩惠,讓這些侍女嫁給義從營的將士,各取所需,兩全齊美。
見孫策不像說笑,劉和連聲稱謝。她陪著孫策向前走去,不知不覺地又握上了孫策的手,兩人並肩而行,山路狹窄時不免手臂相摩,有時候甚至擠在一起。春衫單薄,劉和能感受到孫策粗壯的手臂上傳來的力量,心口怦怦亂跳,說不出的歡喜,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腳步也跟著輕快起來,裙裾飄動,宛如穿花蝴蝶。她不時地轉頭看一眼孫策,越看越歡喜,忍不住說道:“夫君,我為你唱一隻胡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