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欣然同意。


    他主政兗州這麽久,議事時意見如此統一的機會不多。之所以如此順利,除了孫策的這個提議有利可圖之外,孟建的解釋也有很大的作用。孟建年齡不大,也就二十出頭,在陳宮、毛玠等人麵前都是後生,但他不卑不亢,既不因為是後生而怯懦,也不因為是吳侯使者而傲慢,說話又極有條理,應對如流,解釋清晰而真誠,讓人天然有一種信任感。


    曹昂很羨慕孫策麾下有這樣的人才,也對孫策的軍謀處非常好奇。他也招集了一些年輕才俊,由陳宮負責,但他們議事時就是提不出如此周密的方案,還是自說自話的多,看起來很熱鬧,卻很難有一個便於招待的方案,即使能夠執行,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後還是陳宮一個人拿主意。


    曹昂宴請孟建,向孟建請教,內容很廣,包括孫策行軍作戰、治理民政的方方麵麵,求知之心甚誠。如果孟建不是孫策麾下的謀士,他說不定就要出口挽留了。


    孟建倒也不藏拙,以這個方案的形成過程為例,大致講解了一下軍謀處的工作流程,隻是隱去了細節。畢竟曹昂隻是孫策的盟友,不是孫策的部下,這個方案的出發點還是自利,兗州是被利用的對象,所謂的利益也隻是誘餌罷了。如果不是豫州直接控製的難度太大,這個機會絕不會落到曹昂的手中。


    曹昂嘴上不說,心裏卻很感慨。孫策這是從哪兒找來的這些年輕人,一個比一個優秀。不得不說,這是天賦,別人學不來,就像他納的幾個妾一樣,要麽聰明,要麽絕色,要麽賢惠,任何一個都是可以做正妻的,卻都成了他的妾。袁譚就曾經說過,孫策看人的眼光很準,勝過許劭百倍。如果早生三十年,憑此天賦,他足以和李膺、郭泰等人齊名。


    與這樣的人共處,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孟建除了傳達使命,他還有其他的任務,比如查看曹昂婚禮的準備情況。孫策已經北上,孫堅也在籌備南下交州的事,婚禮必須在這幾個月內完成,時間比較緊,又不能將就,孫策擔心曹昂準備不足,派孟建來看一看,尤其是看看曹昂有沒有什麽姬妾,倒不是不能有,隻是不能有恃寵而嬌,想壓正妻孫尚英一頭的癡心妄想之輩。孫策沒有說如果有應該怎麽辦,孟建聽那意思是想辦法擺平,擺不平趕走,趕不走就弄死,總之孫尚英不能受委屈。


    孟建對此多少有些腹誹,但好在這個事並不難,曹昂沒有姬妾,一個也沒有。


    從這一點來看,曹昂一點不像是曹操的兒子。孟建在軍謀處供職,太清楚曹操在益州幹的那些破事了。不過孟建不是多嘴的人,他一個字也沒對曹昂提,丁夫人是知情的,曹昂自己也不傻,他和曹操之間有聯絡,不可能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用不著他孟建來撥弄是非,自辱清譽。


    孟建在昌邑住了兩天,起程趕往青州。


    ——


    成山角,孫策與沈友並肩坐在飛廬上,憑欄而望。


    樓船破浪而行,左邊是青州海岸,右邊是一望無垠的碧海藍天,青山隱隱若絲,白雲朵朵如帛,不時有海鳥從頭頂飛過,有時候還能看到北飛的雁群。海風輕拂,初夏的陽光照在雪白的浪花上,銀光閃閃。


    沈友放下手中的海圖,感慨的歎息道:“百川歸海,臣雖生長於吳郡,又在青州駐守一年有餘,卻是第一次見識到海之遼闊,真是慚愧。”


    孫策沒有在不其登陸,他隻在不其停靠了一下,視察了不其港口,然後邀來迎接的沈友上船,繼續沿著海岸線東行,打算繞過成山角,將這條海路走一遍。沈友駐守青州一年多也沒有走過這條路,對海路的利弊並無直觀的感受,知道孫策此舉是委婉的表示不滿,多少有些尷尬,便加倍努力來彌補。這些天,他幾乎翻爛了海圖,白天看地形,熟悉氣象,晚上看星星,跟著甘寧學習觀星導航,有時間就和水師將士聊天,了解他們海上生活的苦與樂。


    孫策敞著懷,躺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神情輕鬆,就像前世在海邊曬日光浴。“你太急於把事情做好了,所以一心撲在公務上,沒有餘暇抬頭看看天地。子正,我最近有些心得,願與你分享。”


    “求之不得。”沈友拱拱手,笑道:“久不與主公相見,頗有自得之心,自以為一日千裏,今非昔比,一見主公,方知卑鄙,正當向主公請教,以有進益。”


    孫策笑道:“子正也不必自謙,年未弱冠而能治理一州,率兩萬之師爭勝於疆場,你就算不是江東第一人,也可以立足於士林,便是與周公瑾並坐也可毫無愧色。”


    沈友大笑,眼中神采熠熠。他自負天資,以三妙而名聞吳郡,得孫策賞識,十八歲統兵鎮丹徒、曲阿,十九歲率師出征,半年而取青州大半,這樣的成績不論什麽時候都足以自傲,偏偏在他麵前有兩座高山,將他壓得死死的。一是孫策,十七歲便統兵征戰,一戰全殲兩萬西涼精銳,這樣的戰績他望塵莫及,大概隻有霍去病能夠相提並論;一是周瑜,同樣是十七歲掌兵,先掌南陽,後取江夏、南郡,又勢如破竹,兵不血刃而取江南四郡,如今主政荊州,堪稱孫策之下一人。


    他不敢和孫策相提並論,但他希望自己能與周瑜比肩,所以這一年多他非常努力,軍事、政務一把抓,忙得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青州情況大有好轉,卻還是無法和荊州相提並論,這讓他多少有些焦慮。青州不如荊州當然有很多客觀理由,但他卻不肯放鬆,不給自己原諒自己的借口,如今聽到孫策這句評語,他覺得這一年多的辛苦都是值了,又多少有些慚愧。


    不管有多少理由,青州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而他也無法像周瑜一樣能讓孫策放心的將幽州戰事托付給他。若非如此,孫策也不必千裏迢迢的趕到青州來。周瑜要攻益州,孫策可是放心得很。


    “子正,人力有時而窮。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但完美從來就不存在,所以聖人隻在傳說之中,越是久遠越是完美無瑕,眼前卻隻有營營苟苟的普通人。你如果用聖人為目標來勉勵自己上進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你真要按照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你隻會有一個下場:你累,別人更累。”


    沈友皺皺眉。“主公,難道我該效仿那些名士不理政務,坐而論道嗎?”


    “不,我隻是希望你適可而止,不要急於求成。有些事需要時間,我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