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殿,天子背著手,站在巨大的地圖前,一動不動。
劉曄、劉巴、楊阜等人圍在一旁,拱手而立,靜默無語。
楊修的那份奏疏躺在案上,原本挺刮平整的紙經過了不知多少隻手,變得皺巴巴的,有一些地方還沾了水,字跡有些暈開,像一個個汙點。
“時辰不早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天子轉過身,掐了掐眉心。他今天皺眉的時間太久,眉心酸脹。“諸卿回去再想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唯。”劉曄等人躬施禮。
“令君留一下。”天子擺了擺手,示意其他人可以退下了。楊阜等人緩緩退後幾步,轉身離開。劉曄站在原地不動,等著天子的吩咐。他神情疲憊,但身體卻還是站得挺直。
天子回來踱了幾步,見楊阜等人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外,這才說道:“子揚,你今天一直沒怎麽說話,是不是有什麽想法?”
劉曄搖搖頭。“臣支持陛下的決斷,孫策絕不可能止步於吳王,他遲早會謀求鼎革。之所以派楊修來長安主政,不過是掩人耳目,虛應故事罷了。”
天子點點頭,示意劉曄接著說。他和劉曄相處這麽久,聽得懂劉曄的言外之意。劉曄支持他對孫策的判斷,卻不提現在什麽時候出兵征討,顯然是不同意。
“隻是……臣以為現在出兵並非最佳時機。”劉曄躬身一拜,聲音柔軟了些。“陛下剛剛封孫策為王,不期年便發兵征伐,那究竟是封王錯了,還是征伐錯了?孫策雖有反意,尚須以新政掩飾,派楊修入朝。陛下何不虛以委蛇,待機而動?”
“子揚,不是我心急,我是擔心時間拖得久了,等孫策勢力已成,錯失時機。荀令君雖說沮喪,有一點說得卻是不錯,孫策羽翼已豐,接下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快,我們……”
“陛下恐怕誤會了荀令君的意思。”
天子驚訝地看著劉曄,頓了頓,才說道:“子揚,說來聽聽。”
“唯!”劉曄拱拱手。“陛下,荀令君是荀卿之後,服膺荀卿之學,一心崇禮法,佐陛下行王道,為堯舜。但王道難行,霸道易就,存亡之際,自然還是霸道見效快些,所以陛下推行士家之法,與秦之耕戰近似,這是形勢所然,無可厚非,卻與令君誌向背道而馳。臣鬥膽臆測,令君還是希望陛下以柔道治之,行王道,與孫策爭民心,而不是決勝於戰場。”
“行王道就能爭民心?”天子冷笑道,聲音有些沙啞。
劉曄躬身再拜。“陛下,臣不能說令君有把握,但臣也不得不說這未嚐不是一種選擇。周有天下八百年,武王至幽王不過兩百七十餘年,平王東遷至洛邑卻有五百餘年,即使田氏代齊之後,猶有一百三十餘年。若陛下願意垂拱而治,漢祚未必不能再延續百年。陛下春秋正盛,還有很多機會,若決意征伐,倒有可能一戰而敗,徹底斷絕了中興的希望。”
天子眉心緊皺,眼角不住的抽搐,死死的盯著劉曄。
劉曄不緊不慢。“敢問陛下,與孫策決勝疆場,勝率幾何?”
天子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劉曄又道:“就算陛下有列位先帝相佑,擊殺孫策,孫策還有四個弟弟,兩個兒子,尤其是他的父親孫堅正當壯年,孫家不會分崩離析。可是陛下萬一有所不諱,誰來繼承你的事業?是伏貴人剛剛誕下的皇子,還是宗室中的哪位支係?恕臣冒昧,宗室中唯一堪與孫堅匹敵的就是陳王,而他要比孫堅年長近二十歲,已是花甲之年,他那幾個兒女也不是孫堅的對手。”
天子深吸了一口氣,臉色變了幾變,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恢複了鎮靜。“這麽說,子揚也如荀令君一般,建議我垂拱而治。”
劉曄搖搖頭。“臣隻是說荀令君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並不是讚同他的看法。在臣看來,出擊固然倉促,坐等也未免消極,可取其中。”
天子大感興趣,催促劉曄快說。劉曄走到地圖前,指指交州和幽州。“陛下,孫策封王,曹操、劉備、袁譚難道就不想?驅狼搏虎,使其自鬥,不論孰勝孰負,皆對朝廷有利,何樂而不為?幽州關係到戰馬,交州關係到海外之貨,皆不可失,孫策縱有財力,兩線作戰,又能堅持多久?彼消此漲,數年之後,未嚐沒有一戰之力。”
天子揚了揚眉,看看劉曄,又看看地圖,忽然笑了。“子揚,你是不是對涼州人也有些想法?”
劉曄無聲地笑了笑,淡淡地說道:“陛下,涼州士庶深受朝廷恩寵,立功心切,臣以為其誌可嘉,但他們入朝不久,更沒有與孫策對陣的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倉促上陣怕是會重蹈徐榮覆轍,正中孫策下懷。這是陛下最後的倚仗和希望,不宜孟浪。臣是關東人,貿然反對,難免會有非議。陛下不如問問皇甫太傅父子,皇甫堅壽在太湖住了那麽久,就算足不出帳,天天聽戰鼓聲,對孫策的了解也要比我們多得多。陛下,孫策是朝廷勁敵,陛下要想戰勝他,需要利用每一點機會,即使是楊修也不例外。”
天子豁然開朗,虛握起拳頭,輕輕地敲擊著掌心。“還是子揚有見地,我未免意氣用事了,被楊修一封奏疏激得方寸大亂,險些中了他的計。對了,士孫瑞到哪兒了?他這一路走得真夠慢的啊,去年十一月就起程了,三個月還沒到長安。”
“士孫瑞走得慢,是不知道陛下心情。如果知道陛下心情,他會快馬加鞭趕回來的。”
天子瞥了劉曄一眼,“噗嗤”一聲笑了起來。“他趕回來不是為了出謀劃策,而是阻止我犯蠢,對吧?”
劉曄一本正經地說道:“臣不敢妄言。”
天子擺了擺手。“皇甫太傅年高,身體又不好。太尉久缺的確不合適。等士孫瑞回來,看看他的收獲,如果可用,就讓他任太尉,你覺得如何?”
“陛下聖明,非秦穆公可比,必能成一代聖君。”
天子沒有再說什麽,示意劉曄可以退下了。劉曄退了出去,天子臉上的笑容漸漸的淡了,多了幾分無奈。劉曄的建策的確很高明,但是他對楊阜等人的排斥也非常明顯,隨著涼州士人大量入朝,關東、關西的矛盾有激化的趨勢。委任士孫瑞這個關中人為太尉,居中調和也是一個辦法。
如果士孫瑞對朝廷還有忠心的話。
可是人心隔肚皮啊,誰知道他究竟是怎麽想的。荀彧這樣的親信說話都拐著彎,讓他險些誤會,更何況其他人。
天子暗自撓頭,說不出的疲憊。他轉身入室,眼睛餘光一掃,看到曹丕站在一旁,忽然想起剛才劉曄的建議,不禁暗自後悔。
怎麽沒想到曹丕今天當值?
劉曄、劉巴、楊阜等人圍在一旁,拱手而立,靜默無語。
楊修的那份奏疏躺在案上,原本挺刮平整的紙經過了不知多少隻手,變得皺巴巴的,有一些地方還沾了水,字跡有些暈開,像一個個汙點。
“時辰不早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天子轉過身,掐了掐眉心。他今天皺眉的時間太久,眉心酸脹。“諸卿回去再想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唯。”劉曄等人躬施禮。
“令君留一下。”天子擺了擺手,示意其他人可以退下了。楊阜等人緩緩退後幾步,轉身離開。劉曄站在原地不動,等著天子的吩咐。他神情疲憊,但身體卻還是站得挺直。
天子回來踱了幾步,見楊阜等人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外,這才說道:“子揚,你今天一直沒怎麽說話,是不是有什麽想法?”
劉曄搖搖頭。“臣支持陛下的決斷,孫策絕不可能止步於吳王,他遲早會謀求鼎革。之所以派楊修來長安主政,不過是掩人耳目,虛應故事罷了。”
天子點點頭,示意劉曄接著說。他和劉曄相處這麽久,聽得懂劉曄的言外之意。劉曄支持他對孫策的判斷,卻不提現在什麽時候出兵征討,顯然是不同意。
“隻是……臣以為現在出兵並非最佳時機。”劉曄躬身一拜,聲音柔軟了些。“陛下剛剛封孫策為王,不期年便發兵征伐,那究竟是封王錯了,還是征伐錯了?孫策雖有反意,尚須以新政掩飾,派楊修入朝。陛下何不虛以委蛇,待機而動?”
“子揚,不是我心急,我是擔心時間拖得久了,等孫策勢力已成,錯失時機。荀令君雖說沮喪,有一點說得卻是不錯,孫策羽翼已豐,接下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快,我們……”
“陛下恐怕誤會了荀令君的意思。”
天子驚訝地看著劉曄,頓了頓,才說道:“子揚,說來聽聽。”
“唯!”劉曄拱拱手。“陛下,荀令君是荀卿之後,服膺荀卿之學,一心崇禮法,佐陛下行王道,為堯舜。但王道難行,霸道易就,存亡之際,自然還是霸道見效快些,所以陛下推行士家之法,與秦之耕戰近似,這是形勢所然,無可厚非,卻與令君誌向背道而馳。臣鬥膽臆測,令君還是希望陛下以柔道治之,行王道,與孫策爭民心,而不是決勝於戰場。”
“行王道就能爭民心?”天子冷笑道,聲音有些沙啞。
劉曄躬身再拜。“陛下,臣不能說令君有把握,但臣也不得不說這未嚐不是一種選擇。周有天下八百年,武王至幽王不過兩百七十餘年,平王東遷至洛邑卻有五百餘年,即使田氏代齊之後,猶有一百三十餘年。若陛下願意垂拱而治,漢祚未必不能再延續百年。陛下春秋正盛,還有很多機會,若決意征伐,倒有可能一戰而敗,徹底斷絕了中興的希望。”
天子眉心緊皺,眼角不住的抽搐,死死的盯著劉曄。
劉曄不緊不慢。“敢問陛下,與孫策決勝疆場,勝率幾何?”
天子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劉曄又道:“就算陛下有列位先帝相佑,擊殺孫策,孫策還有四個弟弟,兩個兒子,尤其是他的父親孫堅正當壯年,孫家不會分崩離析。可是陛下萬一有所不諱,誰來繼承你的事業?是伏貴人剛剛誕下的皇子,還是宗室中的哪位支係?恕臣冒昧,宗室中唯一堪與孫堅匹敵的就是陳王,而他要比孫堅年長近二十歲,已是花甲之年,他那幾個兒女也不是孫堅的對手。”
天子深吸了一口氣,臉色變了幾變,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恢複了鎮靜。“這麽說,子揚也如荀令君一般,建議我垂拱而治。”
劉曄搖搖頭。“臣隻是說荀令君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並不是讚同他的看法。在臣看來,出擊固然倉促,坐等也未免消極,可取其中。”
天子大感興趣,催促劉曄快說。劉曄走到地圖前,指指交州和幽州。“陛下,孫策封王,曹操、劉備、袁譚難道就不想?驅狼搏虎,使其自鬥,不論孰勝孰負,皆對朝廷有利,何樂而不為?幽州關係到戰馬,交州關係到海外之貨,皆不可失,孫策縱有財力,兩線作戰,又能堅持多久?彼消此漲,數年之後,未嚐沒有一戰之力。”
天子揚了揚眉,看看劉曄,又看看地圖,忽然笑了。“子揚,你是不是對涼州人也有些想法?”
劉曄無聲地笑了笑,淡淡地說道:“陛下,涼州士庶深受朝廷恩寵,立功心切,臣以為其誌可嘉,但他們入朝不久,更沒有與孫策對陣的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倉促上陣怕是會重蹈徐榮覆轍,正中孫策下懷。這是陛下最後的倚仗和希望,不宜孟浪。臣是關東人,貿然反對,難免會有非議。陛下不如問問皇甫太傅父子,皇甫堅壽在太湖住了那麽久,就算足不出帳,天天聽戰鼓聲,對孫策的了解也要比我們多得多。陛下,孫策是朝廷勁敵,陛下要想戰勝他,需要利用每一點機會,即使是楊修也不例外。”
天子豁然開朗,虛握起拳頭,輕輕地敲擊著掌心。“還是子揚有見地,我未免意氣用事了,被楊修一封奏疏激得方寸大亂,險些中了他的計。對了,士孫瑞到哪兒了?他這一路走得真夠慢的啊,去年十一月就起程了,三個月還沒到長安。”
“士孫瑞走得慢,是不知道陛下心情。如果知道陛下心情,他會快馬加鞭趕回來的。”
天子瞥了劉曄一眼,“噗嗤”一聲笑了起來。“他趕回來不是為了出謀劃策,而是阻止我犯蠢,對吧?”
劉曄一本正經地說道:“臣不敢妄言。”
天子擺了擺手。“皇甫太傅年高,身體又不好。太尉久缺的確不合適。等士孫瑞回來,看看他的收獲,如果可用,就讓他任太尉,你覺得如何?”
“陛下聖明,非秦穆公可比,必能成一代聖君。”
天子沒有再說什麽,示意劉曄可以退下了。劉曄退了出去,天子臉上的笑容漸漸的淡了,多了幾分無奈。劉曄的建策的確很高明,但是他對楊阜等人的排斥也非常明顯,隨著涼州士人大量入朝,關東、關西的矛盾有激化的趨勢。委任士孫瑞這個關中人為太尉,居中調和也是一個辦法。
如果士孫瑞對朝廷還有忠心的話。
可是人心隔肚皮啊,誰知道他究竟是怎麽想的。荀彧這樣的親信說話都拐著彎,讓他險些誤會,更何況其他人。
天子暗自撓頭,說不出的疲憊。他轉身入室,眼睛餘光一掃,看到曹丕站在一旁,忽然想起剛才劉曄的建議,不禁暗自後悔。
怎麽沒想到曹丕今天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