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劍在考慮後,決定提前控製普通人在浮空城地表的亂建。
1.2平方千米是很大的,比很多人意識中還大。
一個能容納一千人學生、教職員工單身住宿的學校,包含專門的四百米環形跑道操場、體育館、籃球場、網球場的建設,即便隻算建築高度四層,用地不會超過八頃。
15個學校的占地,隻要求安排八千人的生活、教育需求,在玉劍山提供的隨隨隨便能造六層樓的施工技術下,隻要稍微規劃是易如反掌,而且還能留下巨大的綠化地。
現在樂園一號的占地太大,純粹因為玉劍山沒精力去細致管理,幸存者把一些正常時期在地上的習慣帶來所造成的。
見幾人臉色不好,沈文劍還是說明了為何要這麽做:“你們的人口會增加,如果不能在糧食上自給自足,莫非以為玉劍山能無限製的免費供應?如果糧食囤積水平下降到某個程度,你們有希望回到難民的生活方式。”
三人互相用眼神交流,不知道什麽心思。
沈文劍也懶得去猜,又拋出個重磅:“我預定對樂園一號的煤炭供應三年內會恢複災前正常水平,十年內包括糧食都要以買賣方式完成流通。”
“那……那我們自己租飛艇挖煤呢?”說話的代表底氣不太足。
沈文劍回答的很幹脆:“可以,那我就調整鐵礦石價格,你們也要挖鐵嗎?”
又挖鐵又挖煤,就算兩個都挖了,那木材呢?內部的物資供應呢?種田呢?工廠呢?工錢還不錯的鋼廠和煤炭液化廠呢?
現實就是幸存者總共才2700人出頭,還有上千的孩子,現在能夠內部分配的人力非常有限,玉劍山雇傭、煤炭液化、鋼廠就去了六百人以上,家具廠、皮革廠、紡織廠、建築隊等又是幾百,再刨去農業人口的投入,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做原材料的開采。
人口的匱乏,決定了樂園一號沒有玉劍山的物資支持根本沒辦法正常運轉,隨便在哪個地方捏一下,地主們的財產就會崩潰。
這下三人終於明白了,這件事是糊弄不過去的,隻能配合了。
沈文劍不願意把簡單的事弄麻煩,直接通過警告的方式,讓他們放棄對大量占地的幻想。
至於民眾的自有菜地,如果把建築樓層控製在五層,樓頂弄個菜園子還是很容易的,不說滿足全年的新鮮菜需求,至少醃漬菜是夠的。
沈文劍和幸存者代表談過話,還安排了二十幾名斬情弟子,去幫助遷移工作。
因為人口真的不多,還有不少人住在筒子樓小套間裏,稍作規劃完全能擠下,真正占地的地方在於之前很多自建宅把在地麵時的習慣帶上來,都有曬穀場和菜園子,這比建築本身的占地大太多了。
說到底,是沈文劍最初規劃時趕了點,有些低估人們對土地的執著,即使沒有自己的糧田,他們頂著土地使用年費,也要把宅子和院子弄大些。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評估,現在也是時候變一變了。
沒空去手把手教他們規劃,直接取消住宅年費,製出一套新的用地規則,劃定建築地與農業地的範圍,建築用地年費比之前的年費高出好幾倍。
根據新規,當某戶人均建築用地超過100平米,還要交額外的超額占地費,如果人均超過300平米,超額占地費會達到正常費用的五倍!
大戶們即便想要體麵,也要考慮好自己的承受力,而普通人則需要通過多層建築來分攤費用。
與建築不同,農業用地卻是完全免費的,就算家裏沒菜地的,完全可以跑幾裏路到沒人種的田裏種菜。
完成糧食自足,才能想著在其他行業發財。
此外,新增的地下四層,幹脆的劃作庫存區,給普通人存放木材、石料、牧草等比較占地的材料,這三種物資玉劍山幫忙搜集的時候幾乎免費,也是顧及到人力缺口。
“結構還是不行,差勁。”在掌門殿後院,看著新版的浮空城規劃,沈文劍搖頭,給出個很低的評價。
“相公自己做好了,看書去了。”圖紙作者殷鈴噔噔跑了。
也不知她找的什麽門路,居然在搜集死城物資時,幫她帶了些話本回來,又夠她懶幾年的。
沈文劍衝著她的背影笑笑,繼續看,一邊想事。
浮空城的難處在於平衡居住與種植需求,兩者最好都在地表,而鋼廠同樣隻能在地表,隨著人口增加用地矛盾會越來越麻煩。
現在壓一壓,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
沈文劍在自己的天河虛擬實驗室裏倒是很容易捏出符合構想的形狀。
虛擬小模型看起來很簡單,地下居住區的高度跨度超過五十米,樓層限高二十米,如此長期居住也不會太壓抑。
可是真的要動工改造,難度就太大了,先不說把普通人都趕到地麵上,安全會更麻煩,五十米跨度的開放空間,支柱即使用法術加固土石都很難搞定,總不可能隔幾個月派人去加固一次吧。
還是要等材料學發展,或者找到個比較安全的落腳點把人放到地上去生活。
一時半會的沒有解決辦法,隻能先放下。
秋收,本年度獲得大米約一百噸、小麥少許,大約占年消耗量的25%。
這部分由樂園一號自行分配,沈文劍在秋收後安排弟子入場,對田畝進行細致的劃分,重新調整了牧場的位置。
調整後從天上看下去要漂亮多了,一頭是生活區,中間一條馬路連接著另一頭的牧場,馬路兩邊是田,正中心是民兵駐地。
經過兩年低收成的種植與間期培土,重新規劃後,明年能用於種植的田能有兩百六十多公頃,也有相應的堆肥用地。
按每頃(約古製17畝)兩噸的產量,最終能收獲五百多噸,已經超出幸存者的消耗,可以拿出一部分來作為公共的菜地和種植油菜。
然而實際上因為人力的關係可能種不了這麽多,總之能種多少種多少,多出來的田種牧草也好過弄個大而無當的庭院框著強。
還是要鼓勵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麵積的產量,至於機器……水稻田真的不太好下機器,打穀的機器則已經有了。
這些問題本來不該由玉劍山來管,奈何幸存者就這麽點,大夥水平不行,很難指望他們自己去弄好。
再熬兩年,等大孩子們再學兩年,類似的事情大概就能完全脫離玉劍山的管理了。
1.2平方千米是很大的,比很多人意識中還大。
一個能容納一千人學生、教職員工單身住宿的學校,包含專門的四百米環形跑道操場、體育館、籃球場、網球場的建設,即便隻算建築高度四層,用地不會超過八頃。
15個學校的占地,隻要求安排八千人的生活、教育需求,在玉劍山提供的隨隨隨便能造六層樓的施工技術下,隻要稍微規劃是易如反掌,而且還能留下巨大的綠化地。
現在樂園一號的占地太大,純粹因為玉劍山沒精力去細致管理,幸存者把一些正常時期在地上的習慣帶來所造成的。
見幾人臉色不好,沈文劍還是說明了為何要這麽做:“你們的人口會增加,如果不能在糧食上自給自足,莫非以為玉劍山能無限製的免費供應?如果糧食囤積水平下降到某個程度,你們有希望回到難民的生活方式。”
三人互相用眼神交流,不知道什麽心思。
沈文劍也懶得去猜,又拋出個重磅:“我預定對樂園一號的煤炭供應三年內會恢複災前正常水平,十年內包括糧食都要以買賣方式完成流通。”
“那……那我們自己租飛艇挖煤呢?”說話的代表底氣不太足。
沈文劍回答的很幹脆:“可以,那我就調整鐵礦石價格,你們也要挖鐵嗎?”
又挖鐵又挖煤,就算兩個都挖了,那木材呢?內部的物資供應呢?種田呢?工廠呢?工錢還不錯的鋼廠和煤炭液化廠呢?
現實就是幸存者總共才2700人出頭,還有上千的孩子,現在能夠內部分配的人力非常有限,玉劍山雇傭、煤炭液化、鋼廠就去了六百人以上,家具廠、皮革廠、紡織廠、建築隊等又是幾百,再刨去農業人口的投入,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做原材料的開采。
人口的匱乏,決定了樂園一號沒有玉劍山的物資支持根本沒辦法正常運轉,隨便在哪個地方捏一下,地主們的財產就會崩潰。
這下三人終於明白了,這件事是糊弄不過去的,隻能配合了。
沈文劍不願意把簡單的事弄麻煩,直接通過警告的方式,讓他們放棄對大量占地的幻想。
至於民眾的自有菜地,如果把建築樓層控製在五層,樓頂弄個菜園子還是很容易的,不說滿足全年的新鮮菜需求,至少醃漬菜是夠的。
沈文劍和幸存者代表談過話,還安排了二十幾名斬情弟子,去幫助遷移工作。
因為人口真的不多,還有不少人住在筒子樓小套間裏,稍作規劃完全能擠下,真正占地的地方在於之前很多自建宅把在地麵時的習慣帶上來,都有曬穀場和菜園子,這比建築本身的占地大太多了。
說到底,是沈文劍最初規劃時趕了點,有些低估人們對土地的執著,即使沒有自己的糧田,他們頂著土地使用年費,也要把宅子和院子弄大些。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評估,現在也是時候變一變了。
沒空去手把手教他們規劃,直接取消住宅年費,製出一套新的用地規則,劃定建築地與農業地的範圍,建築用地年費比之前的年費高出好幾倍。
根據新規,當某戶人均建築用地超過100平米,還要交額外的超額占地費,如果人均超過300平米,超額占地費會達到正常費用的五倍!
大戶們即便想要體麵,也要考慮好自己的承受力,而普通人則需要通過多層建築來分攤費用。
與建築不同,農業用地卻是完全免費的,就算家裏沒菜地的,完全可以跑幾裏路到沒人種的田裏種菜。
完成糧食自足,才能想著在其他行業發財。
此外,新增的地下四層,幹脆的劃作庫存區,給普通人存放木材、石料、牧草等比較占地的材料,這三種物資玉劍山幫忙搜集的時候幾乎免費,也是顧及到人力缺口。
“結構還是不行,差勁。”在掌門殿後院,看著新版的浮空城規劃,沈文劍搖頭,給出個很低的評價。
“相公自己做好了,看書去了。”圖紙作者殷鈴噔噔跑了。
也不知她找的什麽門路,居然在搜集死城物資時,幫她帶了些話本回來,又夠她懶幾年的。
沈文劍衝著她的背影笑笑,繼續看,一邊想事。
浮空城的難處在於平衡居住與種植需求,兩者最好都在地表,而鋼廠同樣隻能在地表,隨著人口增加用地矛盾會越來越麻煩。
現在壓一壓,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
沈文劍在自己的天河虛擬實驗室裏倒是很容易捏出符合構想的形狀。
虛擬小模型看起來很簡單,地下居住區的高度跨度超過五十米,樓層限高二十米,如此長期居住也不會太壓抑。
可是真的要動工改造,難度就太大了,先不說把普通人都趕到地麵上,安全會更麻煩,五十米跨度的開放空間,支柱即使用法術加固土石都很難搞定,總不可能隔幾個月派人去加固一次吧。
還是要等材料學發展,或者找到個比較安全的落腳點把人放到地上去生活。
一時半會的沒有解決辦法,隻能先放下。
秋收,本年度獲得大米約一百噸、小麥少許,大約占年消耗量的25%。
這部分由樂園一號自行分配,沈文劍在秋收後安排弟子入場,對田畝進行細致的劃分,重新調整了牧場的位置。
調整後從天上看下去要漂亮多了,一頭是生活區,中間一條馬路連接著另一頭的牧場,馬路兩邊是田,正中心是民兵駐地。
經過兩年低收成的種植與間期培土,重新規劃後,明年能用於種植的田能有兩百六十多公頃,也有相應的堆肥用地。
按每頃(約古製17畝)兩噸的產量,最終能收獲五百多噸,已經超出幸存者的消耗,可以拿出一部分來作為公共的菜地和種植油菜。
然而實際上因為人力的關係可能種不了這麽多,總之能種多少種多少,多出來的田種牧草也好過弄個大而無當的庭院框著強。
還是要鼓勵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麵積的產量,至於機器……水稻田真的不太好下機器,打穀的機器則已經有了。
這些問題本來不該由玉劍山來管,奈何幸存者就這麽點,大夥水平不行,很難指望他們自己去弄好。
再熬兩年,等大孩子們再學兩年,類似的事情大概就能完全脫離玉劍山的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