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界二十四小時,三營的三個連出現了傷亡,隻有二連運氣夠好,僅僅有幾例輕傷。
對於經常和蟲群作戰的部隊,現在的損失率不算高,但是24小時總共隻幹掉兩個怪物的經曆,讓所有人的心情都蒙上陰影。
“我們需要更好更輕的觀測設備,或者弄到戰術中心。”一連長去休息,現在是二連長暫代新世界地區的指揮。
熱感有些用,配合微光、α波也能看到怪物,但是人沒有三隻眼睛,兩隻眼看兩個畫麵都很困難,所以最好觀測模式本身就是複合型的。
類似的要求出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也有相應的裝備,可似乎沒有能用於動力裝甲這麽小的平台上的,據說是功耗問題。
戰術中心是主營的輔助建築,裏麵有模塊化的大型計算機和很多軍事相關軟件,能夠準確的簡化戰場信息投放到每個士兵的觀測具上,最多能同時為兩千個終端服務,這比複合模式觀測具更好,也更難到手。
戰術中心屬於消耗品,精密的元器件根本遭不住戰場上的各種惡劣狀況,一造出來就送到各個緊急的戰區去了,深綠星這種相對較為緩和的地區優先級很低。
果然,營長很為難:“戰術中心昨天就報上去了,會先弄專家團來看看世界門真偽,才能提高供應優先度。”
“該死的官僚!”
戰士們最煩這些扯皮的事情,科技都這麽發達了,看看各種測試數據和視頻報告不就行了,還要實地考察,簡直是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
營長倒是想起另一件事:“怪物的足壓測出來了嗎?”
說到足壓這個詞,當然是想用地雷,而且是最土最原始的壓力地雷,甚至可以直接讓工兵手工製作。
沒想到二連長皺眉:“不好弄,工兵連的人看過,怪物的啟動點足壓比坦克還大,但是啟動點之外的足壓並不會比動力裝甲大。”
怪物有兩個啟動點,一個是發動攻擊的加速點,一個是完成攻擊後在水泥平台上折返的點,足以把工程混凝土踩出近一米龜裂的力量施加在簡易步兵地雷上,大概率會導致地雷引信和壓力裝置損壞。
不過營長的看法並不一樣:“比動力裝甲小,但還是有,對嗎?我覺得我們可以試試古老的雷場戰術。”
簡易地雷布置的雷場是很危險的,布置後除了故意留出的幾條線路,全區域都屬於危險區,連自己人都不能輕易踏入。
營長也是逼急了,指揮部已經回複,說會想辦法在30小時內盡量調另一個營級部隊增援,具體什麽時候能大規模調兵,要看深綠星的主戰場什麽時候能穩固下來。
深綠星上的情況較為和緩,沒有發現蟲巢,蟲子們都是自然繁殖,也意味著部隊不多,這回來建造地麵登陸港的總共隻有一個師,換算成下級團隊總共是六個團共十八個營,其中有三個營組成的合成團是本次任務加強給這個師的,水獺部隊三營就是其中之一。
可能是因為不是自己的部隊,所以感覺指揮部一點都不著急,營長接到任務不可能跑路,為了保護自己的兵,不管怎樣都要想辦法先把地方守住,以後排雷麻煩也是以後的事。
決定布置雷場,這次指揮部倒是沒有拖延,很快從軌道上送下來一批火藥等相關物資。
由於戰場清理還沒有完成,現在戰區裏沒有大氣往返運輸機專用機場,運輸不能滿載而且隻能空投,折騰起來十分麻煩,光是把物資收攏就又跟本地的蟲子打了兩場,還好周邊都是坦克射程覆蓋區,蟲子的速度也沒那麽變態,戰鬥並不像新世界那邊一樣痛苦。
工兵連抽出一個排專門造土雷,幾個小時湊出兩百多顆。
進入新世界三十小時,布雷正式開始。
兩百多顆地雷根本沒多少,勉強在一個防禦麵上布置了一點,布雷的過程中又出現三起攻擊,有個步兵差點踩到雷上。
成果……並不太好。
湖底的淤泥不太適合布雷,淤泥粘度很大,把雷蓋住可能不炸,不蓋住,那些怪物似乎知道這東西很危險,並不踩上去。
不過即使如此,到了四十小時,還是炸飛兩隻怪物,怪物一旦飛起來,立刻會有無數電磁步槍彈招呼上去,緊跟著就有人去放火燒屍。
在這十個小時裏,首次陣亡數和怪物死亡數持平,士兵們的士氣好了很多。
地麵的威脅得到控製,隨著雷場裏的地雷越來越多,怪物的攻擊頻率直線下降,工兵連的施工速度也提高了一些。
“這怪物還是不行,如果是蟲子,早就一窩蜂衝過來了。”再次回到現場剛剛打死一隻被炸飛的怪物,稍微占了點便宜,斯考特搖頭晃腦開始吐槽怪物太弱。
“我可不想碰到那樣的情況。”二班的士兵很迷信,認為不該談論這種可能會成真的事。
“咦?工兵連在搞什麽?火箭?”
被人提醒,很多士兵都發現工兵連在主營旁邊不遠搗鼓火箭,這種火箭很大,似乎是主力艦上的導彈改的。
士兵也很八卦,馬上有輪休中的士兵上去打聽,把情況轉述給防禦線上的同僚們。
原來是打算放衛星。
所有人都不記得最近一顆從地麵發射衛星是什麽時候了,所有的戰區建設通訊係統,都是主力艦隊直接在軌道投放衛星網,到了新世界沒有太空艦隊這可尷尬了。
一般狀況下,還可以用大氣往返運輸機送衛星,問題是世界門太小,運輸機拆開來都送不過來,現場也完全沒有條件把拆解的運輸機組裝回去。
所以有人想到幾百年前的火箭發射方式。
新世界的自轉有問題,不過根據已經測量到的大氣成分和壓強,以及無人機帶回來的氣動數據計算過,軌道高度正常的話,導彈改出來的火箭有足夠的冗餘動力送衛星上天。
有衛星之後,就能知道新世界值不值得開發,如果值得,是適合移民還是做礦業或工業。
如果衛星夠多,對作戰也有幫助,比如計算怪物的平均密度、再生速度等,都不是單純通過地麵部隊和無人機能完成的。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幹。
工兵連挖排火排煙槽、做冷卻池,忙活了十來個小時完成準備工作,火箭發射,結果剛點火二十秒都不到,在所有人的矚目中爆炸了!
對於經常和蟲群作戰的部隊,現在的損失率不算高,但是24小時總共隻幹掉兩個怪物的經曆,讓所有人的心情都蒙上陰影。
“我們需要更好更輕的觀測設備,或者弄到戰術中心。”一連長去休息,現在是二連長暫代新世界地區的指揮。
熱感有些用,配合微光、α波也能看到怪物,但是人沒有三隻眼睛,兩隻眼看兩個畫麵都很困難,所以最好觀測模式本身就是複合型的。
類似的要求出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也有相應的裝備,可似乎沒有能用於動力裝甲這麽小的平台上的,據說是功耗問題。
戰術中心是主營的輔助建築,裏麵有模塊化的大型計算機和很多軍事相關軟件,能夠準確的簡化戰場信息投放到每個士兵的觀測具上,最多能同時為兩千個終端服務,這比複合模式觀測具更好,也更難到手。
戰術中心屬於消耗品,精密的元器件根本遭不住戰場上的各種惡劣狀況,一造出來就送到各個緊急的戰區去了,深綠星這種相對較為緩和的地區優先級很低。
果然,營長很為難:“戰術中心昨天就報上去了,會先弄專家團來看看世界門真偽,才能提高供應優先度。”
“該死的官僚!”
戰士們最煩這些扯皮的事情,科技都這麽發達了,看看各種測試數據和視頻報告不就行了,還要實地考察,簡直是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
營長倒是想起另一件事:“怪物的足壓測出來了嗎?”
說到足壓這個詞,當然是想用地雷,而且是最土最原始的壓力地雷,甚至可以直接讓工兵手工製作。
沒想到二連長皺眉:“不好弄,工兵連的人看過,怪物的啟動點足壓比坦克還大,但是啟動點之外的足壓並不會比動力裝甲大。”
怪物有兩個啟動點,一個是發動攻擊的加速點,一個是完成攻擊後在水泥平台上折返的點,足以把工程混凝土踩出近一米龜裂的力量施加在簡易步兵地雷上,大概率會導致地雷引信和壓力裝置損壞。
不過營長的看法並不一樣:“比動力裝甲小,但還是有,對嗎?我覺得我們可以試試古老的雷場戰術。”
簡易地雷布置的雷場是很危險的,布置後除了故意留出的幾條線路,全區域都屬於危險區,連自己人都不能輕易踏入。
營長也是逼急了,指揮部已經回複,說會想辦法在30小時內盡量調另一個營級部隊增援,具體什麽時候能大規模調兵,要看深綠星的主戰場什麽時候能穩固下來。
深綠星上的情況較為和緩,沒有發現蟲巢,蟲子們都是自然繁殖,也意味著部隊不多,這回來建造地麵登陸港的總共隻有一個師,換算成下級團隊總共是六個團共十八個營,其中有三個營組成的合成團是本次任務加強給這個師的,水獺部隊三營就是其中之一。
可能是因為不是自己的部隊,所以感覺指揮部一點都不著急,營長接到任務不可能跑路,為了保護自己的兵,不管怎樣都要想辦法先把地方守住,以後排雷麻煩也是以後的事。
決定布置雷場,這次指揮部倒是沒有拖延,很快從軌道上送下來一批火藥等相關物資。
由於戰場清理還沒有完成,現在戰區裏沒有大氣往返運輸機專用機場,運輸不能滿載而且隻能空投,折騰起來十分麻煩,光是把物資收攏就又跟本地的蟲子打了兩場,還好周邊都是坦克射程覆蓋區,蟲子的速度也沒那麽變態,戰鬥並不像新世界那邊一樣痛苦。
工兵連抽出一個排專門造土雷,幾個小時湊出兩百多顆。
進入新世界三十小時,布雷正式開始。
兩百多顆地雷根本沒多少,勉強在一個防禦麵上布置了一點,布雷的過程中又出現三起攻擊,有個步兵差點踩到雷上。
成果……並不太好。
湖底的淤泥不太適合布雷,淤泥粘度很大,把雷蓋住可能不炸,不蓋住,那些怪物似乎知道這東西很危險,並不踩上去。
不過即使如此,到了四十小時,還是炸飛兩隻怪物,怪物一旦飛起來,立刻會有無數電磁步槍彈招呼上去,緊跟著就有人去放火燒屍。
在這十個小時裏,首次陣亡數和怪物死亡數持平,士兵們的士氣好了很多。
地麵的威脅得到控製,隨著雷場裏的地雷越來越多,怪物的攻擊頻率直線下降,工兵連的施工速度也提高了一些。
“這怪物還是不行,如果是蟲子,早就一窩蜂衝過來了。”再次回到現場剛剛打死一隻被炸飛的怪物,稍微占了點便宜,斯考特搖頭晃腦開始吐槽怪物太弱。
“我可不想碰到那樣的情況。”二班的士兵很迷信,認為不該談論這種可能會成真的事。
“咦?工兵連在搞什麽?火箭?”
被人提醒,很多士兵都發現工兵連在主營旁邊不遠搗鼓火箭,這種火箭很大,似乎是主力艦上的導彈改的。
士兵也很八卦,馬上有輪休中的士兵上去打聽,把情況轉述給防禦線上的同僚們。
原來是打算放衛星。
所有人都不記得最近一顆從地麵發射衛星是什麽時候了,所有的戰區建設通訊係統,都是主力艦隊直接在軌道投放衛星網,到了新世界沒有太空艦隊這可尷尬了。
一般狀況下,還可以用大氣往返運輸機送衛星,問題是世界門太小,運輸機拆開來都送不過來,現場也完全沒有條件把拆解的運輸機組裝回去。
所以有人想到幾百年前的火箭發射方式。
新世界的自轉有問題,不過根據已經測量到的大氣成分和壓強,以及無人機帶回來的氣動數據計算過,軌道高度正常的話,導彈改出來的火箭有足夠的冗餘動力送衛星上天。
有衛星之後,就能知道新世界值不值得開發,如果值得,是適合移民還是做礦業或工業。
如果衛星夠多,對作戰也有幫助,比如計算怪物的平均密度、再生速度等,都不是單純通過地麵部隊和無人機能完成的。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幹。
工兵連挖排火排煙槽、做冷卻池,忙活了十來個小時完成準備工作,火箭發射,結果剛點火二十秒都不到,在所有人的矚目中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