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恒星係,隻有一顆恒星,而且質量更太陽差不多,大概是太陽的一點五倍。在恒星四周,有十二顆行星,其中七顆是體積巨大的氣態巨行星,位於軌道內側的是五顆固態行星。此外,還有二十七顆矮行星,以及三條由大行星崩潰後形成的、每一條內都擁有上百萬個天體的矮行星帶,以及大量擁有大橢圓軌道、公轉周期在幾百年到幾千年之間的彗星。七顆氣態巨行星都有數量眾多的衛星,而五顆固態行星中,除了最靠近恒星的那一顆,另外四顆都有衛星。


    雖然比太陽係大得多,但是這個恒星係的基本構成與太陽係相差不大。


    在這個恒星係裏,智慧文明的發源地是由內到外的第四顆行星。


    這顆行星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兩倍,質量是地球的一點五倍,海洋所占的麵積達到了行星表麵積的四分之三,被海洋包圍的陸地總共有四塊大陸,還有數量眾多的島嶼。大氣層的厚度比地球薄一點,隻是足夠擋住強烈的陽光,留住陽光帶來的熱量,而強大的地磁場也足夠保護行星上的生命。


    顯然,這是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


    不同的是,這顆行星有三顆衛星,最大的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另外兩顆都很小,大約隻有前者》一~本》讀》小說 xstxt的三分之一。


    這個差別,使得行星的生態係統變得更複雜。


    關鍵就是,三顆衛星產生的潮汐引力讓行星上的環境變化更加劇烈,對生命的自然進化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為了適應多變的環境,這顆行星上誕生的自然生命都需要進化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存競賽中,智慧起到的作用比體能更加重要,因此進化出了更高級的智慧生命。


    這個智慧文明,在自然進化階段就比人類強大。


    當然,從文明本身來講,這個智慧文明的文化也與人類文明截然不同,其群體意識遠遠超過了人類。


    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必然的結果。


    對任何一個物種來說,生存環境越是複雜,個體能力的價值就越低,因為任何個體都不可能超越群體。此外,群體生活所產生的複雜社會關係,正是產生高級智慧的基礎,也是推動智慧進化的主要動力。即便以地球上的生物為準,群居動物的智慧都要高於獨居動物,而且群體越大的動物,進化出的智慧越高。人類能夠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就與複雜的群體社會有很大關係。決定群體社會關係的,主要就是環境,即越是複雜的環境越容易產生複雜的群體社會關係。


    在自然進化階段,這個文明就進化出了第六感官,而且成為了主要交流手段。


    當然,這未必是好事。


    原因很簡單,一個對內高度透明的群體,必然導致個體的價值降低,也就必然使得個體突變的價值降低,而任何一個物種在進化的過程中,個體突變都擁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是進化的基礎。


    結果就是,這個智慧文明在自然進化階段產生了極為輝煌的科學技術,卻遲遲沒有能夠進入自我進化階段。


    當然,在進入自我進化階段之後,進化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其實,在進入自我進化階段之後,所有智慧文明的進化方式都大同小異,即通過自我完善不斷的增強文明的實力,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並且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推進自我完善的目的,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人類也不例外。


    也正是如此,自我進化成為了所有智慧文明的分水嶺,成為衡量智慧文明實力的最基本因素。


    能夠自行進入自我進化階段的智慧文明,都可以看成是高級智慧文明。


    那些沒有能夠自行進入自我進化階段,而是在大文明的智慧個體到來,甚至在得到了大文明智慧個體幫助之後才進入自我進化階段的,顯然就是低級指揮文明,而人類正是這樣的低級智慧文明。


    所幸的是,隻要跨過了這個分水嶺,那麽高級與低級就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了。


    誕生在這顆星球上的,也是一個低級智慧文明,而且比人類文明還要低級,因為它沒有遭到外來入侵。關鍵就是,其創造者沒有在其他微宇宙裏創造出智慧文明,也就沒有讓這個僅有的智慧文明遭遇入侵。如果人類文明也沒有遭遇入侵,那麽在阿利到來前,同樣處於自然進化階段。


    在大文明的智慧個體到來之後,這個智慧文明才進入自我進化階段。


    也正是如此,這個智慧文明還沒有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甚至對所在恒星係的開發也很不徹底。


    到目前,這顆行星依然是這個智慧文明的唯一家園。


    雖然在此之前,這個智慧文明就發展出了航天技術,到三顆衛星上建立了基地,甚至開始開采衛星上的資源,特別是最大那顆衛星上的能源,以滿足文明的發展需求,並且到鄰近的行星上建立了科研基地,開始探索改造其他行星,在其他行星上創建生態圈,把其他行星改造成新的家園。但是這些活動僅限於科學探索,母星仍然是其唯一的生存家園,而且所有在其他星體上建立的基地都離不開母星。即便在進入自我進化階段之後,這個智慧文明也沒能飛出母星。


    在這個智慧文明的一千多億個體中,有大約一千億生活在母星上。


    顯然,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這個智慧文明才能完成對所在恒星係的開發,然後踏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形成這種局麵的,並非這個智慧文明的問題,而是這個智慧文明的創造者。


    這個創造者,與之前的阿利非常相似,在家族裏的地位很低,而且最後一批降維,沒有能夠對創建的智慧文明施加太多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個創造者似乎並不認為需要外界因素來刺激創造的智慧文明,也就沒有在創建的另外幾個微宇宙中創造出智慧文明,沒有讓這個僅有的智慧文明嚐到入侵的滋味。創造者提供的理想環境,讓這個智慧文明以非常平穩的方式發展了數百萬年。可惜的是,這種近乎於溫室的環境,也讓這個智慧文明錯失了發展壯大的最佳機會。


    對這個文明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


    利用阿利創建的空間橋梁,由張小剛直接率領軍團來到了這個恒星係裏麵,而且包圍了對方的母星。


    張小剛沒有急著發動總攻,而是首先掃蕩了其他星體上的殖民地。


    為了達到突襲的效果,張小剛派出去的那些戰士在同一時間發起攻擊,沒有給對手任何反擊機會。


    等到這個智慧文明察覺到入侵的時候,局勢已經不可扭轉了。


    一萬名擁有九級複合星核的戰士包圍了行星,撐起了由阿利製造出來的強力場,屏蔽了整顆行星。


    隻是,張小剛依然沒有發動進攻。


    消滅這顆行星上的一千億個智慧生命不是什麽問題,張小剛甚至用不著動用軍團裏的全部戰士,因為那些智慧生命擁有的隻是質能體,他們甚至沒有發現星核,更談不上充分利用星核了。


    質能體與星核的差距,如同**與能量體的差距。


    按照張小剛的估計,隻需要動用一百名戰士,就能在幾個小時之內,讓這個智慧文明徹底消失。


    隻是,這不是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


    別說一顆行星,哪怕是一個恒星係,對人類文明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在阿利手裏,還有上百個恒星係沒有得到開發呢。


    在與楚天疆談過之後,張小剛就知道,戰爭的目的是獲取科學積水。


    那些由大文明智慧個體掌握的科學技術。


    為此,就得有些耐心。


    在離恒星大約五萬公裏的地方,能夠清楚的看到這顆行星上的城市,或者說這顆行星的大陸就是龐大的城市。行星得到的開發非常徹底,而且需要足夠多的空間來容納數量不斷增加的個體數量。為了保護行星上的生態環境,給其他物種足夠的生存空間,所有城市都漂浮在空中,並且留下了足夠讓陽光到達地表的空間。從遠處看上去,聚集在大陸上空的空中城市十分壯觀。


    問題是,壯觀有什麽用?


    反抗從沒停止,戰鬥一直在進行。這個智慧文明用上了所有戰爭手段,可是始終無法突破強力禁錮場。


    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抗就是在送死。


    當然,不反抗就是在等死。


    這樣的場麵,讓楚天疆與張小剛想到了當初的人類,想到了在遭到入侵之後而徹底絕望的人類文明。


    這很殘酷,可是也很現實。


    楚天疆與張小剛都知道,如果他們沒有率領軍團來到這個恒星係,那麽不久的將來就會遭遇同樣的入侵。


    在文明生存的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永遠是弱肉強食。


    當然,這樣的殘酷場麵不會維持多久,很快就會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終極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終極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