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給宋巍的平生做了總結:
出生難、入考場難、娶媳婦兒更難。
幼年慘、少年過不完的坎、而立之年才終於有好轉。
三十歲,他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熬出頭,一鳴驚人高中探花郎。
這樣的事跡要能寫成話本拿到茶樓酒肆去說書,指定場場滿座。
……
謝正也中了進士,隻不過相比較宋巍前後反差之大給人帶來的衝擊力,就顯得平庸了許多。
謝姑媽收到消息趕來的時候,發現上河村不少村人往宋家送東西。
對上宋婆子,再聽不到以往“大妹子”、“老嫂子”、“舉人娘”之類的稱呼,一水兒的“老太太”。
宋婆子活到這把年紀,還是頭一回被人恭恭敬敬地喊,覺得挺受用。
謝姑媽見了,也跟著有樣學樣,笑著喊了聲,“給老太太請安。”
哪怕聽著別扭,宋婆子也愛聽,她看了眼謝姑媽,“聽元寶說,你們家小子也考中了,過不了多久,你也得跟我一樣變成老太太。”
謝正還沒寫信回來,如今上河村和清水灣那邊所有的消息都得靠宋元寶一張小嘴傳達。
他說啥就是啥。
先前消息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自動忽略了謝正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宋巍身上。
傳到清水灣那邊,就更沒謝正啥事兒了,那些個人的嘴裏,張口閉口都是宋家三郎如何如何的出息,在京城當了大官,安排馬車回來要把爹娘接去享福。
出息啊!真出息了!
謝姑媽是過來給二哥二嫂道喜的,沒成想宋婆子嘴裏突然蹦出這麽一句來,驚得她半晌沒了反應。
宋婆子一瞅她僵得像根木樁子,就知道還沒人把消息遞過去。
謝姑媽覺得自己一定在做夢。
她年輕時候沒想著日子要怎麽過,瞅著謝家大郎長得可以,就沒顧爹娘有意見,蓋頭一蓋兩腳邁入謝家門。
新鮮過那一陣,每天隻剩柴米油鹽田間地頭,屋前屋後幹不完的活兒。
謝家不比宋家。
宋家再窮,總短不了家裏人一口吃的。
謝家田少,哪怕每天手腳不停地掐著點兒幹,大多數時候還是餓肚子。
尤其是謝正和謝濤五六歲吃長飯那兩年,見天兒的喊餓,家裏連粗麵都供不上,更別提吃細糧了。
可謝姑媽這人有骨氣,哪怕過得再不好,她也咬緊牙關自個兒挺,絕不朝娘家伸手。
也就是那個時候,宋家把宋巍送去開蒙。
宋婆子是沒抱希望的,隻盼著多讀點書多認倆字看能不能稍稍驅走三郎身上的黴運好讓他少走些彎路將來活個長命百歲。
謝姑媽見了一咬牙,借著錢也把謝正送去開蒙。
她和宋婆子想的不一樣。
謝正要是能學成考個功名回來,老謝家就徹底翻身了,她也能揚眉吐氣一把,不至於回個娘家都直不起腰。
謝正一入學,謝家原本就不好過的日子愈發緊巴。
婆婆覺得她敗家,有倆錢都用不在正道上,為此沒少給她氣受。
再難,謝姑媽也勒緊褲腰帶,平時要一個時辰才幹完的活兒,她加把勁,半個時辰幹完,騰出時間來上山采山貨曬幹去換錢。
別人家隻喂兩頭豬,她就辛苦些多喂兩頭,縣城裏會有富戶找人來鄉下收過年豬,一頭能賣上二兩多銀子,她那兩頭一賣,謝正隔年的束脩基本就有著落了。
謝正讀書的那些錢,都是謝姑媽一個銅板一個銅板從牙齒縫裏儉省來的。
沒日沒夜地操勞下來,當小姑子的比宋婆子這當嫂嫂的還老。
熬得兩鬢都見了白才終於熬到兒子考個秀才功名。
謝姑媽挺滿足,覺得自己這麽多年的辛苦沒白瞎。
後來鄉試不成,謝正歇了三年,謝姑媽都覺得沒啥,秀才功名已經讓家裏免了稅,還掛了幾畝出去,每年都能有點額外收入,算是對家裏有點兒幫襯,她出去跟人閑嘮也有底氣了。
再後來,謝正和宋巍同屆去省城鄉試,直接給她掙了個舉人功名。
消息傳回來當天,謝姑媽才真真坐在床頭哭了一場。
是高興的。
兒子走到這一步,她這當娘的就算是突然有個啥意外合了眼,她這輩子都不會覺得有遺憾。
和宋婆子一樣,謝姑媽也覺得功名考到舉人就頂了天,再往上,想都不敢想。
不過謝正提出要上京春闈的時候,謝姑媽也沒攔著他。
要換了以往,她會覺得中舉已經了不得,沒必要再花些冤枉錢上京,舉人能去衙門謀個差事當個小官每月有倆俸銀,當京官壓根兒就不是他們這種泥腿子出身的人家能肖想的。
可今年不同,他們家挖了魚塘,隔幾日就去鎮上賣賣魚蝦,村裏偶爾也會有人來買,收入不錯,家裏多的沒有,供謝正上京的錢還是能拿出來。
謝姑媽真沒想多,隻是抱著讓謝正跟著宋巍去京城見見世麵的心態,想著等回來,兒子就該收收心幹點正事了。
這會兒當嫂嫂的卻告訴她,她兒子中了!
中了啥?
比舉人還體麵還有臉的功名。
具體是啥,謝姑媽也說不上來。
不過那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考了這個功名就有機會在京城當官,能徹底改換門庭。
……
緩過神來,謝姑媽忙往手背上掐了一把,感覺到疼,才意識到自己沒做夢,二嫂說的都是真的,她兒子真考中進士了!
“那謝正這小子咋不來封信呢?”
謝姑媽憂心忡忡。
哪怕再為兒子出息了高興,頭等關心的,還是兒子的安危,生怕他在那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有個三長兩短。
“我們家三郎不也沒來信嗎?”宋婆子道:“元寶說了,這回不寫信,全讓他捎的口信,你別傻站在外頭,快進屋讓元寶給你講講謝正那小子要跟你說點啥。”
姑嫂倆前後腳進了堂屋。
宋元寶從溫婉的西屋回來,細致地給謝姑媽匯報了情況,說謝表叔還要再考一場試才能確定是不是要一直留在京城,這會兒考試時間沒安排好,就沒把自己考中進士的消息放回來,讓謝姑媽他們在家安心等消息。
聽到兒子沒出啥大事兒,過得還挺好,謝姑媽胸口一陣陣舒坦。
又問宋元寶,“你爹這是確定要留在京城了?”
宋元寶點頭,“皇上賜了探花及第的匾額,我爹如今是京官,自然隻能留在京城,我這次回來,就是照著我爹的意思要把我娘和爺奶都給接走的。”
親娘誒,皇上親自給賜了匾額?
謝姑媽聽得瞠目結舌,“那咱老宋家以後就不是泥腿子了?”
“嗯。”宋元寶耐心地說:“宋家祖上幾代貧農到我爹這兒就沒了,我爹是進士及第,我娘就是官夫人,爺奶是官老爺家的老太爺老太太,往後我爹要是升了官,沒準還能為我娘和我奶掙個誥命。”
這些官方話,謝姑媽聽不太懂,反正她就知道一件事,三侄子出息了,在京城當官了,老宋家的門楣往後得高人三分,這叫改換門庭。
見謝姑媽滿臉羨慕,宋元寶又說:“表叔是進士出身,隻要他這次考試能發揮好留在京城,過不了多久,他就得來信讓姑奶奶你們全搬去京城。”
謝姑媽聽得一愣,“真的?”又疑惑道:“你表叔考得不是沒你爹好嗎?他為啥也能留在京城?”
這個解釋起來就有點長了,宋元寶心知自己說了姑奶奶也聽不懂,就簡單告訴她能的,隻要考試過了就能。
這人還沒走,謝姑媽就開始憂心上,“你表叔要是不回來,我們家那麽大個魚塘可咋整?”
剛挖出來一年多的魚塘,裏頭的魚蝦全是她一個個喂養長大的,突然說要撂下走人,還真有點兒舍不得。
宋婆子問她:“當官家老太太體麵還是在家養魚喂蝦體麵?”
“那還用說?”謝姑媽笑道:“肯定是官家老太太體麵了,聽著就舒坦,可我這不是擱不下嗎?”
“再擱不下,你也不能卷吧卷吧扔兜裏帶走,真要走的話,找個懂行的賣給人家,兜著銀子上京享清福去了你還操心魚蝦?”
謝姑媽長長歎口氣,“真到了那會兒,我就是再舍不得,也得給人讓出去。”
周氏一直在外頭豎著耳朵聽,想到宋婆子和她是親家,人家跟著就要上京去當官家老太太了,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兒,可轉頭一瞅,自家有鋪子,等將來生意做大了,沒準比他們當官的還有錢。
周氏對當上官老爺的娘沒那麽執著,她那雙眼睛裏隻看得到錢,覺得隻要有錢,她就不比誰差到哪去。
跟著溫父開了一年鋪子,周氏也算是學了點經商頭腦,聽完這妯娌倆的話,就動了謝家魚塘的心思。
隻不過她前腳才進堂屋準備跟謝姑媽談,宋二郎家兩口子就急吼吼地過來了。
------題外話------
(*/w\*)前麵貌似把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搞混了,衣衣去改一下
出生難、入考場難、娶媳婦兒更難。
幼年慘、少年過不完的坎、而立之年才終於有好轉。
三十歲,他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熬出頭,一鳴驚人高中探花郎。
這樣的事跡要能寫成話本拿到茶樓酒肆去說書,指定場場滿座。
……
謝正也中了進士,隻不過相比較宋巍前後反差之大給人帶來的衝擊力,就顯得平庸了許多。
謝姑媽收到消息趕來的時候,發現上河村不少村人往宋家送東西。
對上宋婆子,再聽不到以往“大妹子”、“老嫂子”、“舉人娘”之類的稱呼,一水兒的“老太太”。
宋婆子活到這把年紀,還是頭一回被人恭恭敬敬地喊,覺得挺受用。
謝姑媽見了,也跟著有樣學樣,笑著喊了聲,“給老太太請安。”
哪怕聽著別扭,宋婆子也愛聽,她看了眼謝姑媽,“聽元寶說,你們家小子也考中了,過不了多久,你也得跟我一樣變成老太太。”
謝正還沒寫信回來,如今上河村和清水灣那邊所有的消息都得靠宋元寶一張小嘴傳達。
他說啥就是啥。
先前消息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自動忽略了謝正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宋巍身上。
傳到清水灣那邊,就更沒謝正啥事兒了,那些個人的嘴裏,張口閉口都是宋家三郎如何如何的出息,在京城當了大官,安排馬車回來要把爹娘接去享福。
出息啊!真出息了!
謝姑媽是過來給二哥二嫂道喜的,沒成想宋婆子嘴裏突然蹦出這麽一句來,驚得她半晌沒了反應。
宋婆子一瞅她僵得像根木樁子,就知道還沒人把消息遞過去。
謝姑媽覺得自己一定在做夢。
她年輕時候沒想著日子要怎麽過,瞅著謝家大郎長得可以,就沒顧爹娘有意見,蓋頭一蓋兩腳邁入謝家門。
新鮮過那一陣,每天隻剩柴米油鹽田間地頭,屋前屋後幹不完的活兒。
謝家不比宋家。
宋家再窮,總短不了家裏人一口吃的。
謝家田少,哪怕每天手腳不停地掐著點兒幹,大多數時候還是餓肚子。
尤其是謝正和謝濤五六歲吃長飯那兩年,見天兒的喊餓,家裏連粗麵都供不上,更別提吃細糧了。
可謝姑媽這人有骨氣,哪怕過得再不好,她也咬緊牙關自個兒挺,絕不朝娘家伸手。
也就是那個時候,宋家把宋巍送去開蒙。
宋婆子是沒抱希望的,隻盼著多讀點書多認倆字看能不能稍稍驅走三郎身上的黴運好讓他少走些彎路將來活個長命百歲。
謝姑媽見了一咬牙,借著錢也把謝正送去開蒙。
她和宋婆子想的不一樣。
謝正要是能學成考個功名回來,老謝家就徹底翻身了,她也能揚眉吐氣一把,不至於回個娘家都直不起腰。
謝正一入學,謝家原本就不好過的日子愈發緊巴。
婆婆覺得她敗家,有倆錢都用不在正道上,為此沒少給她氣受。
再難,謝姑媽也勒緊褲腰帶,平時要一個時辰才幹完的活兒,她加把勁,半個時辰幹完,騰出時間來上山采山貨曬幹去換錢。
別人家隻喂兩頭豬,她就辛苦些多喂兩頭,縣城裏會有富戶找人來鄉下收過年豬,一頭能賣上二兩多銀子,她那兩頭一賣,謝正隔年的束脩基本就有著落了。
謝正讀書的那些錢,都是謝姑媽一個銅板一個銅板從牙齒縫裏儉省來的。
沒日沒夜地操勞下來,當小姑子的比宋婆子這當嫂嫂的還老。
熬得兩鬢都見了白才終於熬到兒子考個秀才功名。
謝姑媽挺滿足,覺得自己這麽多年的辛苦沒白瞎。
後來鄉試不成,謝正歇了三年,謝姑媽都覺得沒啥,秀才功名已經讓家裏免了稅,還掛了幾畝出去,每年都能有點額外收入,算是對家裏有點兒幫襯,她出去跟人閑嘮也有底氣了。
再後來,謝正和宋巍同屆去省城鄉試,直接給她掙了個舉人功名。
消息傳回來當天,謝姑媽才真真坐在床頭哭了一場。
是高興的。
兒子走到這一步,她這當娘的就算是突然有個啥意外合了眼,她這輩子都不會覺得有遺憾。
和宋婆子一樣,謝姑媽也覺得功名考到舉人就頂了天,再往上,想都不敢想。
不過謝正提出要上京春闈的時候,謝姑媽也沒攔著他。
要換了以往,她會覺得中舉已經了不得,沒必要再花些冤枉錢上京,舉人能去衙門謀個差事當個小官每月有倆俸銀,當京官壓根兒就不是他們這種泥腿子出身的人家能肖想的。
可今年不同,他們家挖了魚塘,隔幾日就去鎮上賣賣魚蝦,村裏偶爾也會有人來買,收入不錯,家裏多的沒有,供謝正上京的錢還是能拿出來。
謝姑媽真沒想多,隻是抱著讓謝正跟著宋巍去京城見見世麵的心態,想著等回來,兒子就該收收心幹點正事了。
這會兒當嫂嫂的卻告訴她,她兒子中了!
中了啥?
比舉人還體麵還有臉的功名。
具體是啥,謝姑媽也說不上來。
不過那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考了這個功名就有機會在京城當官,能徹底改換門庭。
……
緩過神來,謝姑媽忙往手背上掐了一把,感覺到疼,才意識到自己沒做夢,二嫂說的都是真的,她兒子真考中進士了!
“那謝正這小子咋不來封信呢?”
謝姑媽憂心忡忡。
哪怕再為兒子出息了高興,頭等關心的,還是兒子的安危,生怕他在那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有個三長兩短。
“我們家三郎不也沒來信嗎?”宋婆子道:“元寶說了,這回不寫信,全讓他捎的口信,你別傻站在外頭,快進屋讓元寶給你講講謝正那小子要跟你說點啥。”
姑嫂倆前後腳進了堂屋。
宋元寶從溫婉的西屋回來,細致地給謝姑媽匯報了情況,說謝表叔還要再考一場試才能確定是不是要一直留在京城,這會兒考試時間沒安排好,就沒把自己考中進士的消息放回來,讓謝姑媽他們在家安心等消息。
聽到兒子沒出啥大事兒,過得還挺好,謝姑媽胸口一陣陣舒坦。
又問宋元寶,“你爹這是確定要留在京城了?”
宋元寶點頭,“皇上賜了探花及第的匾額,我爹如今是京官,自然隻能留在京城,我這次回來,就是照著我爹的意思要把我娘和爺奶都給接走的。”
親娘誒,皇上親自給賜了匾額?
謝姑媽聽得瞠目結舌,“那咱老宋家以後就不是泥腿子了?”
“嗯。”宋元寶耐心地說:“宋家祖上幾代貧農到我爹這兒就沒了,我爹是進士及第,我娘就是官夫人,爺奶是官老爺家的老太爺老太太,往後我爹要是升了官,沒準還能為我娘和我奶掙個誥命。”
這些官方話,謝姑媽聽不太懂,反正她就知道一件事,三侄子出息了,在京城當官了,老宋家的門楣往後得高人三分,這叫改換門庭。
見謝姑媽滿臉羨慕,宋元寶又說:“表叔是進士出身,隻要他這次考試能發揮好留在京城,過不了多久,他就得來信讓姑奶奶你們全搬去京城。”
謝姑媽聽得一愣,“真的?”又疑惑道:“你表叔考得不是沒你爹好嗎?他為啥也能留在京城?”
這個解釋起來就有點長了,宋元寶心知自己說了姑奶奶也聽不懂,就簡單告訴她能的,隻要考試過了就能。
這人還沒走,謝姑媽就開始憂心上,“你表叔要是不回來,我們家那麽大個魚塘可咋整?”
剛挖出來一年多的魚塘,裏頭的魚蝦全是她一個個喂養長大的,突然說要撂下走人,還真有點兒舍不得。
宋婆子問她:“當官家老太太體麵還是在家養魚喂蝦體麵?”
“那還用說?”謝姑媽笑道:“肯定是官家老太太體麵了,聽著就舒坦,可我這不是擱不下嗎?”
“再擱不下,你也不能卷吧卷吧扔兜裏帶走,真要走的話,找個懂行的賣給人家,兜著銀子上京享清福去了你還操心魚蝦?”
謝姑媽長長歎口氣,“真到了那會兒,我就是再舍不得,也得給人讓出去。”
周氏一直在外頭豎著耳朵聽,想到宋婆子和她是親家,人家跟著就要上京去當官家老太太了,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兒,可轉頭一瞅,自家有鋪子,等將來生意做大了,沒準比他們當官的還有錢。
周氏對當上官老爺的娘沒那麽執著,她那雙眼睛裏隻看得到錢,覺得隻要有錢,她就不比誰差到哪去。
跟著溫父開了一年鋪子,周氏也算是學了點經商頭腦,聽完這妯娌倆的話,就動了謝家魚塘的心思。
隻不過她前腳才進堂屋準備跟謝姑媽談,宋二郎家兩口子就急吼吼地過來了。
------題外話------
(*/w\*)前麵貌似把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搞混了,衣衣去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