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熙沉默不語。


    芳華突然有些心疼這孩子,“我知道你很為難,那畢竟是生母,可……”


    “我做不到親眼看著母後死。”趙熙心痛如絞,“為何非死不可?”


    這一問,芳華答不上來。


    當時在帝寢殿,她也問過光熹帝,為何一定要皇後死,光熹帝說趙熙這孩子太重情,他能因為一個內廷女官的死耿耿於懷,將來就一定會為生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妥協退讓。為君者,注定立於巔峰孤寒之處,若是一味地感情用事,將軟弱的一麵拋於人前,必將自掘墳墓毀江山基業,還說齊皇後比不得蘇皇後,她非但幫不了太子,還會拖太子後腿,不如早早入棺成全了兒子。


    動了動唇,芳華低聲道:“你父皇還說了,皇後若死,他便讓人對外宣稱是殉情,與他合葬於帝陵中,倘若你一力保下皇後,那麽與他合葬的便隻能是蘇皇後。”


    這是個誘餌,也是個艱難的抉擇。


    光熹帝有過兩位皇後,一位蘇皇後,一位齊皇後。


    按照坊間的說法,蘇皇後是原配,齊皇後是扶正後的繼室。


    一般而言,家主過世之後都會與原配合葬。


    也就是說,按照禮法,與光熹帝合葬的隻能是蘇皇後,可現在光熹帝想讓齊皇後與他合葬,就表示著光熹帝要麽休了蘇皇後,要麽降她的位份,騰出位置來給齊皇後。


    對於繼後而言,死後能與帝王合葬,那昭示著無上的尊榮,還能蒙蔭家族後代。


    “你父皇考慮得很周全。”芳華說,“一旦你點了頭,他便以靜養的名義送你母後出宮,待他駕崩之後,你母後才會咽氣,如此一來,你不必日日看到你母後病重的樣子。”


    趙熙捂著疼痛的胸口,“姑母,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抉擇?”


    “我不知道。”芳華搖頭,“這太難了。”


    說著,伸手拍拍趙熙的肩膀,歎氣,“你若實在拿不定主意,去看看你母後吧!”


    趙熙進門與宋巍幾人打聲招呼,徑直去了坤寧宮。


    換了方子之後,齊皇後的身子日漸好轉,今兒好不容易有了些精神,又被楊家逼宮的消息氣得怒火攻心,吐了血。


    趙熙來的時候,她將將醒來,聽驚蟄說太子來了,她有些激動,“快快有請。”


    趙熙入了內殿。


    齊皇後讓驚蟄扶她坐起來。


    “母後。”趙熙上前行禮。


    “熙兒,外麵情況如何了?”齊皇後聲音急切。


    趙熙如實道:“宋巍和姑父姑母及時趕到,已經讓楊雄安下了大獄,等待提審,沒事了。”


    “那你也沒事了吧?”


    “是,兒臣不用再被幽禁了。”


    齊皇後聽著,欣慰地笑笑,爾後垂下眼皮,“都是母後沒用,沒能幫到你什麽。”


    “母後千萬別這麽說。”趙熙道:“這些年若是沒有您在背後鼓勵支持,兒臣便不會有今日。”


    齊皇後哽咽了一下,讓他上前。


    趙熙走到榻前跪下。


    齊皇後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臉頰,“從小到大,熙兒都是這宮裏最優秀的皇子,母後相信,你不僅僅是一位能力出眾的儲君,將來還會是擁有雄才大略的帝君。”


    齊皇後雖然沒明說,趙熙卻已經意識到什麽,倏地紅了眼眶,“母後……”


    “好孩子,答應母後,將來做了皇帝,不管遇到什麽事,都不能落淚,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姑娘,都不能動情。這是本宮以皇後的身份,給你下的最後一道懿旨。”


    趙熙伏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兒臣遵旨,兒臣遵旨,兒臣……遵旨!”


    “哭吧,哭過這一場,眼淚就該永遠結束了。”


    ……


    趙熙走後,驚蟄滿心痛惜地望向齊皇後,“娘娘真要答應皇上的要求?”


    趙熙換方子那天晚上,光熹帝就已經讓崔公公來放過話,倘若她願一死,趙熙很快就能當上皇帝,不僅如此,她這個繼後還能與帝王合葬,齊氏的爵位,世襲罔替,但凡想入仕的子弟,免考直接賜舉人功名。


    想了這麽多天,齊皇後早就看通透了,“我一人之死,換兒子上位,換家族蒙蔭,有何不可?”


    “可,可這犧牲也太大了。”驚蟄抹著淚道。


    “你以為我不答應,皇上就能收回成命嗎?”齊皇後苦笑一聲,“我的反抗,非但不會讓他改變主意,還會讓自己落得個淒慘悲涼的下場,最重要的是,會連累熙兒,拖垮齊家。”


    以光熹帝的性子,能主動提出合葬,提出蒙蔭齊家,甚至是傳位給太子,已經算是做出了最大的仁慈和讓步,這種時候她要是再不識抬舉,隻會適得其反,激怒帝王。


    不得不說,光熹帝這一招相當狠也相當絕。


    他想傳位給太子,又怕自己駕崩後齊家重蹈當年蘇家的覆轍,手握朝中重權,把控朝綱為所欲為,因此直接來個去母留子,與皇後談條件,隻要她願意死,帝王之位就是太子的,誰也搶不走。


    齊皇後盼兒子登上這個位置盼了那麽多年,自然不可能不答應。


    如此一來,既可完成他想傳位的心願,又能把外戚控製朝綱的可能性扼殺於搖籃中,不留任何隱患。


    齊皇後腦子再不夠用也能想到這一點。


    ——


    趙熙回到東宮,宋巍他們還沒走。


    芳華站在門外等他,見到人,先送上手爐給他取暖,之後才問:“如何?”


    趙熙冷靜回道:“母後應該是之前就答應了父皇願意一死。”


    光熹帝的性子,芳華是了解的,少年登基被蘇家把控多年,獨攬大權之後便喜歡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既然能提出合葬,就必定會提前與齊皇後通氣。


    齊皇後答應,則太子登基,帝後合葬,皆大歡喜。


    齊皇後不答應,則太子登基,皇後慘死,母族凋敝,悲劇收場。


    這才是光熹帝一貫的作風。


    “那她方才都跟你說了些什麽?”


    “母後給我下了一道懿旨,讓我當了皇帝以後,不管遇到什麽事都不能落淚,不管遇到什麽姑娘都不能動情。”


    “你母後說得對!”芳華讚同道:“她是為了長遠考慮。”


    說著,伸手將趙熙肩頭的碎雪拂去,“熙兒,不管你將來走多遠站多高,姑父姑母,還有三郎一家,永遠都會是你背後最堅實的盾牌,我們這兒,便是你的家。”


    ……


    東宮和坤寧宮的一舉一動,早有人詳細說給了光熹帝。


    聽完匯報,光熹帝輕哼,“還算她有些遠見,不至於太蠢。”


    隨後,吩咐崔公公,“既然已經答應,就不必在宮裏耗著了,讓人準備一下,送出去靜養。”


    崔公公猶豫道:“要不要讓人去東宮通報一聲?”


    “這宮裏眼線何其的多,皇後要出宮,這麽大的動靜,還用得著通報?”


    崔公公當即明白帝王的意思,這是不希望太子再去見皇後,他道了聲奴才遵旨,便下去安排出宮事宜了。


    ……


    芳華幾人在東宮坐了將近兩個時辰,離開的時候,在宮道上碰到乾清宮的禦前太監。


    禦前太監對著陸行舟和芳華行了一禮,“侯爺,侯夫人請稍等,皇上有東西要交給二位。”


    芳華頓住腳步,“什麽東西?”


    “聖旨。”


    禦前太監說完,陸行舟、芳華、宋巍和宋元寶四人便跪了下去。


    小太監開始宣讀。


    聖旨上說,長寧侯夫人救駕及時,特封為護國公主,恢複皇族身份,重上玉牒。


    芳華有些驚愕,驚愕過後,是止不住的心疼。


    兄長這是料準自己不剩多少日子了,想把所有的遺憾都彌補完。


    閉了閉眼再睜開,她聲音清朗,“臣妹趙尋音,接旨。”


    這一小插曲過後,幾人繼續出宮。


    宮裏安排了馬車,趙尋音和陸行舟一輛,宋元寶和宋巍一輛。


    終於能隨意說話,宋元寶忍不住嘀咕,“這次救駕,明明爹也有功,皇上為何不封賞你?”


    ------題外話------


    重上玉牒,以後作者旁白就寫成“趙尋音”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旺夫小啞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染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染衣並收藏旺夫小啞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