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對趙邦道:“邦兒,你說說,你們兄弟在屯田所裏還有些什麽新奇的事?比如,老百姓都吃不吃得飽?病了有沒有郎中給瞧病?娃娃們都讀書了沒有?建立了義倉沒有


    ?如果建立了義倉,你知不知道義倉裏麵屯的糧食夠老百姓吃多久?”


    趙邦道:“回稟父王,兒臣所在的屯田所,名叫鐵佛寺屯田所,因為屯田所的中間有一間鐵佛寺而得名,兒臣和三弟在在屯田所裏一個月得糧米三十九斤……”


    “三十九斤?”趙弘問道:“是因為你們是我的兒子所有一個月有三十九斤糧食,還是像你們這樣的壯勞力每個人一個月都有三十九斤啊?”


    趙邦道:“回稟父王,所裏的人不知道兒臣是父王的兒子,兒臣做的不是重勞力活,所以一個月是三十九斤糧食,做重體力活的一個月是四十二斤糧食。”


    趙弘想了想道:“雖然少了點,但是基本上還餓不著,也行。”趙弘又問道:“還有其他什麽嗎?”


    趙邦道:“每個月每人還有半斤豬肉,一斤魚,半斤豬油。”


    “哦?”趙弘一聽這話,兩隻眼睛就放光,好像是每個月給他發半斤肉一斤魚半斤油一般:“不錯不錯。還有嗎?接著說,接著說。”


    趙邦道:“屯田所裏有醫館、學堂,也有父王所說的義倉。”


    “義倉裏有多少存糧知道嗎?”趙邦答道:“兒臣隻去了半年,這個兒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聽屯田所裏的人說,益州遭了蝗災和涼州遭了雪災,從他們所裏前後運了三次糧食出去,每一次都在一千斤以


    上。”趙弘聽了這話,沉吟了半晌:“看來這是他們最多的存糧了,少是少了一點,但是屯田所建立不久,也可以理解。”忽然趙弘想到了一個問題:“一畝地一年能收多少糧食?


    ”


    趙邦道:“三百多斤,四百斤不到。”


    趙弘想了想,對趙秀道:“秀兒啊,我交給你一個任務,怎麽樣?”


    趙秀道:“父王請吩咐。”趙弘道:“我給筆錢你,在咱們黃巾軍的轄區內,你可以隨便的找人,找那些會種地,也善於種地的人,將這些人都集合起來,我在長安的附近給你劃十畝,如果十畝你覺得少了,我給你二十畝,讓他們想辦法,將一畝地四百斤糧食的產量給我增加到五百斤,六百斤,然後終結增產的經驗,寫一本書,在咱們的轄區內廣為傳授,讓所有的


    地都能增產,怎麽樣?你敢接這個榜嗎?”


    趙秀道:“父王吩咐的事,兒臣盡力而為,但是隻怕有負父王所托。”


    趙弘道:“隻要你不浪費了這筆錢,隻要你不弄虛作假,隻要你虛心求教,一定會有收獲的。”


    趙秀道:“兒臣遵命!”


    趙弘又問趙邦:“你們的屯田所應該是一千戶為一個所,有幾座醫館?醫館裏有紀委郎中?百姓害了病,有沒有藥治療?”


    趙邦道:“兒臣所在的屯田所有一座醫館,醫館裏有五位郎中。”趙弘仿佛是在自言自語,又仿佛是在對趙邦、趙秀兩個兒子說話:“一千戶人家的屯田所,少說也有三四千人,才五個郎中,太少了,太少了,這事得和張先生華先生說一


    說了。”


    趙秀補充道:“父王,出了五位郎中,還有這五位郎中帶的十個徒弟。”


    “那也太少了呀。”趙弘又問道:“學堂呢?學堂裏的學子多嗎?”


    趙邦道:“不太多,有那麽幾十個,都是男孩。”


    “為什麽不太多你知道嗎?”趙弘問道。趙邦道:“大人們下地幹活,都是幹到太陽下山了才回來,然後還要生火做飯,實在是辛苦,還有午飯,也是個問題,所以有很多大人們不要他們的孩子去讀書,說什麽‘風


    裏來雨裏去,文章哪能鍋裏煮’,就讓他們的孩子跟著自己下地,要收工的時候就讓孩子們先回家去做飯,等著大人們回來吃。”


    趙弘問趙邦道:“我想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念上書,你有什麽法子嗎?”


    趙邦沒有想到父王會突然向自己問計,一時間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趙弘道:“你在屯田所裏待過,你好好的想個法子。秀兒,你也想,怎麽樣能夠讓這些大人們心甘情願的讓孩子們去讀書。”趙邦道:“回稟父王,孩子之所以不能去學堂念書,是因為地裏的活太忙了,大人們累了一天,回去後又不想做飯,所以孩子們還沒有書念,如果能夠解決大人們的吃飯問


    題,孩子們念書的問題就不大了。”


    趙弘道:“你這隻說了一個方麵,還有。”


    趙秀道:“還有大人們覺得讀書無用,不如在家幹活實在。”


    趙弘微微頷首:“這也是一個方麵。還有嗎?”


    趙邦和趙秀想了許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麽說下去。


    趙弘道:“這樣,你們兩個好好想想,然後一人寫一份表章送上來,過不了多久,文和先生和法孝直就從益州回來了,我們大家再一起議一議醫館和學堂的事。”


    趙邦和趙秀齊道:“兒臣遵命。”趙弘神色輕鬆了下來道:“看來這一回讓你們兄弟三個去屯田所沒有白去,今後有了機會,你們還要去,還要以尋常百姓的身份經常的去,隻有這樣,你們才能了解民間的疾苦,才能治理得好打下來的江山。老百姓活著不容易啊,所以我們這些在上麵的人,得對得住他們。過去世家大族一直有一種議論,說是他們讀了書,隻羞恥,明事理,租給了百姓土地,養活了百姓,這是流氓邏輯,這是他們為了讓老百姓老老實實給他們種地,給他們交租子編造出來的。這一次你們應當是看得很清楚了,就是這些淳樸善良的百姓一鋤頭一鋤頭的勞作,咱們才有飯吃,才有衣穿,所以咱們得多為他們想,對於那些吃人的世家大族,隻要他們願意交出手中的土地,也可以讓他們生活上有出路,甚至咱們多使些錢財從他們的手裏買將土地買過來都可以,終究要以少殺人為念。但是膽敢有反抗的,就一定要徹底幹淨完全的將他們消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皿並收藏三國之黃巾天下最新章節